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14册 第二单元《影视金曲》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14册 第二单元《影视金曲》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4-01-21 21:1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影视歌曲》
课 题:《影视歌曲》
教 材: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14册 第二单元《影视金曲》
教学年级:七年级
课 型:欣赏课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版本、特点及内容: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14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本单元所精选的都是近三十年间在本国或世界上获得很高奖项的中外影视作品中的歌曲或配乐,涉猎了纪录片、动画片、故事片三种常见的影视体裁,通过学习帮助同学们了解有关影视剧和影视音乐方面的基本常识。
2、分析课程标准等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所听音乐,了解音乐体裁与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在“感受与欣赏”中的一项重要学习。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上都很充分的体现了《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很好的贯彻了音乐教育的新概念。
3、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影视音乐伴随着电影、电视的丰富不断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备受大众喜爱。对于广大的青少年而言,虽然他们喜欢听影视音乐,尤其是他们熟悉的动画音乐,但他们在观看时候,更多的还是关注剧情。就音乐与画面、音乐与剧情发展间的关系,他们并不十分关注。所以从这一单元的整体背景来看,教材编写的目的是通过对有关旋律进行方式的学习和多首影视音乐、歌曲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音乐在影视剧中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领会音乐在影视剧中的无可替代作用。本单元可以分为《影视歌曲》和《影视乐曲》两课时完成教学,本课为本单元第一课时,教师选择以影视歌曲为本课的突破口。
4、分析本课内容与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通过选取教材中的《长江之歌》、《眺望你的路途》,让学生对影视歌曲的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此外还补充了学生较为熟悉、更易理解的影视歌曲《雪绒花》、《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通过对乐曲旋律行进方式的介绍,帮助学生重点了解主题歌曲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由于影视音乐的特质和审美方式不同于其它音乐的欣赏,本单元在选择欣赏素材时都截取了影像视频,为的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时能结合剧情和画面来进行立体的欣赏,以充分感受音、画关系,认识影视音乐的功能。
二、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七年级的学生都接触过一些影视歌曲,但由于个人知识结构以及爱好,他们对影视音乐的了解比较片面,对于影视音乐的作用及特点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感性了解的基础之上。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理解旋律的进行方式对影视歌曲和影视剧的影响。
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本堂课设置了听、看、吹、唱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手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多方面的参与、反复诠释音乐来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影视体裁、影视歌曲的分类;影视主题曲在影片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聆听、感知、表现、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影视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对影视音乐文化的探究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影视歌曲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确立理由:要想感受影视音乐与画面、音乐与剧情发展间的关系,理解“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是很好的突破口。这是音乐存在于影视作品中的生命线。
教学难点:旋律的四种进行方式对乐曲情绪的影响与作用。
确立理由:音乐的要素(力度、速度、节奏、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可以将其中的一点作为对学生乐曲情绪的影响与作用的突破口。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
六、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学唱一首影视剧的主题歌曲,并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教师准备图片、音响、音像等相关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理念意图)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新 课讲授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看电影、电视吧?那现在请同学们都来说一说,你最喜爱的影视作品的名称。二、欣赏感受:教师播放视频片段并请同学们思考:这三首歌曲片段分别来自哪一部影视作品?《天 地 在我心》——《宝莲灯》《长 江 之 歌》——《话说长江》《伴随你的路途》——《放牛班的春天》三、知识介绍:影视音乐是20世纪出现的一种音乐艺术体裁,指电影、电视剧、专题片中的配乐和歌曲,它是影视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四、新课讲解: 1、欣赏感受:(1)、吹一吹:竖笛吹奏电影《音乐之声》的主题歌曲《雪绒花》,回顾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情节和场景。(2)、想一想:观看《雪绒花》在电影《音乐之声》中两次出现的片段,思考:歌曲《雪绒花》在电影中的两次出现,其音乐情绪有怎样的不同?有着怎样的作用?(3)、说一说:学生在听赏和教师的引导之下,总结主题歌曲在影视作品中的主要作用——突出主题、推动剧情发展、升华主题。(4)、唱一唱: 理解了不同的音乐情绪和音乐在影视剧中的作用后,学生尝试选择其中的一种情绪分组演唱《雪绒花》。2、体验表现:(1)、听一听:分别听赏《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和《水浒传》的主题歌曲《好汉歌》。思考:两首主题歌曲在影视剧中有着怎样的作用?(2)、说一说:学生在听赏和教师的引导之下,总结主题歌曲在影视作品中的主要作用——塑造、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主题。(3)、辨一辨:《滚滚长江东逝水》和《水浒传》两首主题歌曲在影视剧中都起到了刻画英雄人物形象的作用,两首音乐作品的音乐情绪是相同的吗?它们能互换吗?为什么?(4)、议一议: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旋律进行方式带来的不同音乐情绪,以及这种音乐情绪与影视剧情节发展的关系。(5)、演一演:自由选择一首主题歌曲,根据音乐情绪,分小组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表演。五、课堂检测:1、做一做:欣赏电视剧《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无声画面,在给出的四首歌曲片段中,选择出正确的(1)《白龙马》(2)《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夜》(3)《小鲤鱼》(4)《别看我只是一只羊》六、课堂小结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再一起回顾影视歌曲在影视作品中的主要作用。七、延伸拓展:1、小组展示由于时间的关系,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展示的小组。2、课堂评价请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和表现过程客观、公正的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结合生活体验,自由交流。竖笛齐奏《雪绒花》。欣赏片段,讨论、回答提问。尝试带有情绪的演唱《雪绒花》。 欣赏两首作品,讨论、回答老师提问。 演一演剧中人物学生观看无声画面,分别听四段音乐 选择配乐 并说明理由。谈本课学习收获,做小组和班级交流。被抽中的小组根据这堂课的学习,从旋律、功能上来说一说你课前收集影视作品的影视歌曲。学生组内评价和小组互评。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埋下伏笔。介绍影视题材和影视音乐的分类,确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缩小学习范围,降低学习难度。选用同一歌曲,两次出现对比,知道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功能。并通过演唱来进一步感知。进一步说明主题歌曲的作用。通过演一演来丰富学生的感受。检验学生对影视歌曲在影视作品中的功能的理解。通过交流再一次激发学生对影视音乐的兴趣。丰富课堂评价方式。
教师小结 给电影的画面配乐,目的是来润饰和强化电影的效果和表现,是一种电影艺术的表达技巧,是一种电影语言,电影中的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是一支主旋律,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电影音乐也在不断的交错、“对话”。有了音乐,电影更加充分体现了情感;有了电影,音乐变得更加立体,它伴随着那些画面一起深深的印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让这些经典的影视音乐,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和升华,审美修养得到丰富和提高。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关注影视音乐吧!
八、教学板书设计:
主题歌(作用)
影视歌曲
插 曲
影视音乐
主题音乐
影视乐曲
场景音乐
九、教学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教师要做到“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是丰富教学内容。“丰富”不是“五花八门”,不是“包罗万象”,它一定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内容形式、呈现方式甚至作品数量上进行调控,掌握分寸。在新课伊始,听赏结合的将不同影视体裁、不同影视歌曲类别的选曲呈现给学生;通过《雪绒花》在影片中的2次出现进行实践探索、合作表演,让学生理解影视歌曲的作用。通过《滚滚长江东逝水》和《好汉歌》的对比欣赏,加深理解影视歌曲的作用。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为学生介绍影视歌曲在影视作品中的功能。
其次是巧妙的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本课中我设计了多个音乐实践活动,当中最为吸引的是学生的小组展示,通过一节课的看、听、吹、辩,将自己课前准备的音乐进行分析,归纳他所选择的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功用,这也成为本堂课的亮点。同时对于课堂的评价方式上也是多样化的,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开放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这也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兴趣的好办法。
最后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本堂音乐课上,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从中受益。本堂课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涉及的知识内容很丰富,需要将教学环节紧凑呈现。最后的小组展示环节可根据剩余的时间来合理调配,争取更完美、高效的上好本堂课。
1、突出主题、推动剧情发展、升华主题。
2、塑造、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主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