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京地区】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必考题真题汇编:居民与聚落(选择题三)(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0·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聚落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场所,下左图为四川省东部某生态优美宜居的聚落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该聚落的景观图片。读图,完成问题。
1.该聚落属于
A.城市聚落 B.乡村聚落
C.城市中的旅游城市 D.乡村中的渔村
2.该聚落的特点是
①在盆地中 ②背山面水 ③水源短缺 ④高楼林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读图“世界人口纬度、垂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①北半球 ②南半球 ③中低纬地区
④中高纬地区 ⑤海拔500米以下地区 ⑥海拔2000米以下地区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世界人口分布的差异表现为
A.热量越充足地区人口越多 B.温带平原区人口相对稠密
C.陆地面积越小人口越稀疏 D.气候寒冷地区,无人定居
(2020·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读“某聚落俯瞰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聚落景观的特点为
A.低矮房屋居多 B.建筑密度较小
C.交通方式单一 D.用地规模较大
6.该聚落
A.商业活动多在临时集市
B.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C.没有休闲、娱乐的场所
D.自然景观保护程度较高
(2020·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聚落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场所。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左图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
A.鱼米之乡 B.沃野平畴 C.林海奇峰 D.高楼林立
8.居住此聚落中的人们从事的活动可能有
①水稻种植
②金融服务
③放牧牛羊
④科技研发
⑤养蚕织丝
⑥组装手机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④⑥
9.该景观有可能出现在右图中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20·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陆半球指陆地面积最大的半球,中心位于经度 0°,北纬 38°,下图为陆半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陆半球的中心是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1.图中显示
A.地球表面六块大陆 B.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
C.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地球上的五带
12.图中显示
① 北冰洋被欧亚非三大洲包围
②赤道横穿非洲大陆中部地带
③ 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④亚欧大陆所跨经度不到 180°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甲地居民多信仰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犹太教 D.佛教
(2020·北京丰台·八年级期末)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分析某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4.上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人口统计图,其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
15.丁国最可能位于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非洲
(2020·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中国的《汉书 沟洫志》中记载道:“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6.结合图1“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称为聚落 ②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③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④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与交通密切相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读图2,比较甲、乙两幅聚落图片,描述正确的是
A.甲比乙交通便利 B.乙比甲道路宽广
C.甲比乙房屋密集 D.乙比甲房屋低矮
18.甲与乙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B.现代运输方式的不同
C.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D.环境卫生优劣的不同
(2020·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下图是2016年世界部分国家人口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人口现状说法正确的是
A.尼日利亚人口数量最多 B.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C.澳大利亚人口密度最小 D.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快
20.以下对于不同国家人口问题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日本人口数量最少,劳动力不足
B.印度人口数量多,粮食短缺
C.中国人口增长率高,养老负担重
D.德国人口负增长,就业压力大
(2020·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聚落是人的居住地,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场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属于城市景观的有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丁
22.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差别在
A.现代运输方式的不同 B.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C.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D.环境卫生优劣的不同
(2020·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下图是世界人口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3.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分布在
A.热带雨林 B.温带沿海 C.热带高原 D.低纬内陆
24.自然环境影响人口分布。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甲—气候湿热,人口稀疏 B.乙—地势高峻,人口稀疏
C.丙—深居内陆,人口稠密 D.丁—全年温和湿润,人口稠密
25.为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
A.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B.减少城市人口的数量
C.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 D.使人口增长越慢越好
(2020·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2019 年11月14日,金砖国家对话会在巴西利亚举行。下图为“金砖五国”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金砖国家”对话会举行时,太阳直射位置最靠近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赤道 D.南回归线
27.“金砖五国”
A.全部位于温带地区
B.全部位于东半球
C.均不是发达国家
D.均有回归线穿过
28.“金砖国家”对话会议上,主要使用
A.德语 B.法语
C.英语 D.阿拉伯语
29.俄罗斯和印度
A.都以黄色人种为主 B.都与中国相邻
C.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D.都是亚洲国家
(2020·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依据题意,完成下面小题。
30.目前世界上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信教人数众多的三大宗教是
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B.道教、佛教、基督教
C.神道教、伊斯兰教、佛教
D.伊斯兰教、道教、神道教
31.世界三大宗教中,下列景观所代表的宗教建筑是
A.基督教教堂 B.道教的修道观
C.佛教寺庙 D.伊斯兰教清真寺
(2020·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1990年联合国根据其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1990年7月11日遂成为第一个"世界人口日",2016年是第27个世界人口日主题是“关注70亿人的世界”。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公元1830年以前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为
A.保持不变 B.负增长 C.快速增长 D.缓慢增长
33.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年份始自
A.1930年 B.1960年 C.1975年 D.1987年
34.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①经济的发展 ②自然灾害减少
③医疗条件的改善 ④矿产资源的开发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5.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
①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 ②容易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③出现劳动力资源不足状况 ④赡养老年人的社会负担加重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020·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6.2015年与1900年相比,亚洲人口总数大约增长了
A.3.6倍 B.2.2倍 C.1倍以下 D.5倍以上
37.1900年至20015年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2020·北京密云·八年级期末)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时,该国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60岁以上人口数量图。
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8.60岁以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地区是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拉丁美洲
39.非洲60岁以上人口
A.2030年数量将超过拉丁美洲
B.2050年数量将超越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
C.2015至2030年间平均增量超过2000至2015年间
D.2030至2050年间平均增量低于大洋洲
40.60岁以上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带来的影响是
A.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B.劳动力短缺
C.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D.消费水平骤增
(2020·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读漫画“苦难的母亲”,回答下面小题:
41.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A.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
B.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C.环境污染严重
D.社会抚养老人负担重
42.漫画反映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下列哪些大洲
①亚洲 ②欧洲 ③非洲 ④北美洲 ⑤南美洲 ⑥大洋洲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3.(2019·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图为根据2017年各国某要素数值大小绘制的变形世界地图,数值越大,图中国家的面积越大。与常规的世界政区图相比,该图虽然不能精确地读取各国某要素的具体数值但是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某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读图,分析图中反映的要素最有可能是( )
A.海岸线长度 B.国土面积
C.年平均气温 D.人口数量
44.(2019·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洋节日”以其参与性强、注重精神交流而备受年轻人青睐,圣诞节就是典型代表。其实圣诞节是某种宗教的代表性节日,这种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印度教 D.佛教
45.(2019·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下列对同里水乡有保护作用的行为是( )
A.破旧的民居一律拆除,美化环境 B.对参观水乡的游客数量进行控制
C.旅游时在墙面上随意刻字、涂鸦 D.随意向河里丢废弃物
46.(2019·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 B.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无关
C.富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应加以保护 D.聚落就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47.(2019·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区别是( )
A.建筑形态不同 B.商业水平不同 C.人口多少不同 D.生产方式不同
48.(2019·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随着我国国力增强,汉语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关于汉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汉语仅限汉族人使用 B.汉语仅在我国使用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2019·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9.唐僧取经的“西天”是指( )
A.西半球 B.地狱 C.佛教发源地古印度 D.欧洲国家
50.唐僧取的经文属于(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51.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看到的宗教建筑是( )
A. B. C. D.
(2019·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左图是世界人口的增长及预测图,右图是2018年3月20日中国人口时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2.读左图,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
A.一直很快 B.1900年后逐渐变缓 C.一直缓慢 D.1950年后迅速加快
53.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
A.粮食供给压力加大 B.劳动力可能会短缺 C.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D.科技水平不断下降
54.据右图分析,我国近年来施行“全面二孩”人口政策,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总数减少 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人口分布不均 D.已不需要“计划生育”
(2019·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元旦假期,小明去上海及周边地区旅游时拍了两张照片,下图是上海市和同里水乡的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5.同里水乡的屋顶坡度大主要是受( )
A.气温的影响 B.地形的影响 C.降水的影响 D.农业生产影响
56.关于上海市与同里水乡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上海市公路交通比同里发达 B.上海市房屋高度比同里低
C.上海市学校、医院比同里少 D.上海市自然景观比同里保护得好
(2019·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下图是世界某地不同季节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7.图中景观季节差异最明显的是( )
A.河水 B.生物 C.地形 D.房屋
58.该地气候特点是( )
A.终年低温,年温差小 B.降水量季节变化小 C.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D.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59.该地发展农业时,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大棚改善热量条件 B.完善农田抗旱排涝设施
C.填平低地扩大农田面积 D.推广大型农业机械设备
(2019·北京·八年级期末)“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吊脚楼……”(选自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
下图为吊脚楼素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0.关于吊脚楼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依水而建,利用空间
②厚实保暖,抵御严寒
③高出水面,防潮防洪
④通风干燥,蛇蝎难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1.文中“吊脚楼”出现在
A.湖南省 B.黑龙江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2.(2019·北京·临川学校八年级期末)下列地区与其住房、风俗习惯不相符的是( )
A.黄土高原——窑洞——吃面食 B.华北平原——砖瓦房——赛龙舟
C.内蒙古高原——蒙古包——赛马 D.西双版纳——竹楼——泼水节
参考答案:
1.B 2.A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聚落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是单独的民居,且规模比较小。居住地的外围通常分布有森林、池塘等自然景观,因此图中的聚落属于乡村聚落。故选B。
2.读图可知,图中的居民点四周是山地丘陵,因此该聚落位于盆地之中;图中聚落的北部,即背面靠近山地丘陵,聚落的南部临近池塘和河流,水源充足,环境优美,因此该聚落背山面水。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3.A 4.B
【分析】根据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进行分析解答。
3.世界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地区近海,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结合题意。故选:A。
4.世界人口分布的差异表现为温带近海平原区人口相对稠密;热量越充足地区人口稀疏; 陆地面积和人口的疏密没有关系;气候寒冷地区,人口稀疏。结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5.D 6.B
【分析】根据乡村是指居民以农业活动为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又称农村;城市指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进行分析解答。
5.图中聚落景观为城市,其特点为房屋建筑高大,建筑密度较大,交通方式多样,用地规模较大。结合题意。故选:D。
6.该聚落为城市商业活动多为固定的购物商场,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休闲、娱乐的场所众多,以人为景观为主。结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城市聚落的特点。
7.D 8.D 9.B
【解析】7.由图可知,左图中的聚落是高楼林立、交通便利的城市聚落,鱼米之乡、沃野平畦和林海奇峰描绘的是乡村聚落,故选D。
8.由上题可知,左图表示的是城市聚落,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的是非农,如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组装手机等,水稻种植、放牧牛羊和养蚕织丝是乡村聚落居民从事的行业,故选D。
9.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往往是由乡村聚落演变而来的,图中表示的城市景观最可能是位于右图中的乙地,因为此处位于河流的交汇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故选B。
10.A 11.B 12.C 13.B
【解析】10.由图可知,陆地中心位于经度 0°,北纬 38°,图中四个点中,甲处位于陆地中心,乙和丁位于赤道上,丙位于南半球,故选A。
11.由图中陆半球可以看出,图中显示有四块大陆,分别是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故A错误;
图中显示地球上的陆地是被海洋分割、包围,故B正确;
可以看出,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故C错误;
图中没有显示南寒带,故D错误,故选B。
12.由图可知,图中显示北冰洋是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包围;赤道横穿非洲中部地带;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欧大陆跨的经度大于180°,故选C。
13.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欧洲南部,这里的居民多信仰基督教为主,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有关知识,要知道海陆之间的大致的位置及重要的分界线。
14.B 15.A
【解析】14.人口的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上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乙国,人口增长率在2%以上;其他三个国家的增长率不到1%,故选B。
15.由图可知,丁国的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现了负增长,最有可能是发达国家,以上四大洲中,最有可能分布在欧洲,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有关知识,要知道世界人口问题。
16.C 17.B 18.A
【解析】16.关于聚落的叙述,人类的各种居住形式称为聚落,聚落内部既可进行生活,也可进行生产;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与交通也密切相关,故选C。
17.由图中甲和乙两种聚落的比较,甲聚落是乡村聚落,乙聚落是城市聚落,乙比甲的交通便利,乙比甲道路宽广,甲比乙房屋稀疏,乙比甲房屋高大集中,故选择B。
18.聚落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聚落划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聚落的形成及分类,理解解答。
19.C 20.B
【解析】19.由图可知,图中各国中,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尼日利亚的人口增长率最高;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最小;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普遍较慢,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普遍较快,故选C。
20.关于以上国家人口现状的叙述,人口数量最少的国家是澳大利亚,日本的人口密度是最大的,故A错误;
印度人口总数多,粮食问题严重,故B正确;
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低,青壮年人口占比重越来越少,养老负担越来越严重,故C错误;
德国人口出现负增长,劳动力人口不足,养老负担重,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有关知识,要知道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及世界人口问题。
21.D 22.B
【解析】21.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的场,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以上四幅图中,属于城市景观的是乙和丁,房屋密集、高大,交通便利,生产方式以工商业为主,故选D。
22.城市与乡村聚落是两种不同的聚落形式,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是乡村的生产活动主要是农业,城市的生产活动主要是非农业,如工业和商业,服务业等;生活方式也有区别,城市生活节奏快,乡村生活节奏慢等。故选B。
23.B 24.A 25.A
【解析】23.由图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温带的沿海地区,在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其他三个地区自然条件较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故选B。
24.由图可知,甲地区是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人口稀疏,故A正确;
乙地区是撒哈拉沙漠,由于气候炎热干燥,人口稀少,故B错误;
丙地区是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峻,气候寒冷,人口稀少,故C错误;
丁地区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人口稠密,故D错误,故选A。
25.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应该有计划地控制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相适应,和资源环境相协调,人口增长既不是越慢越好,也不是越快越好;减少城市人口数量、开垦荒地都是错误的,故选A。
26.D 27.C 28.C 29.B
【分析】根据金砖国家为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南非;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致力于构建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26.2019 年11月14日,金砖国家对话举行期间,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此时太阳直射位置最靠近南回归线。故选:D。
27.金砖五国为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南非;
中国和南非大部分位于温带地区,巴西、印度主要位于热带,故A错误。
巴西位于西半球,故B错误。
金砖五国均不是发达国家,故C正确。
俄罗斯没有回归线穿过,故D错误。
故选:C。
28.在世界主要语言中,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故“金砖国家”对话会议上,主要使用英语。故选:C。
29.俄罗斯是以白色人种为主,故A错误。
俄罗斯和印度都与中国相邻,故B正确。
印度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故C错误。
俄罗斯为欧洲国家,印度属于亚洲国家,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金砖国家概况。
30.A 31.C
【解析】30.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们对世界观一种歪曲的理解,世界上的宗教种类很多,其中信仰人数最多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故选A。
31.世界上的宗教种类很多,各种宗教的建筑形式差异很大,图中所示的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的建筑寺庙,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故选C。
32.D 33.C 34.A 35.C
【解析】32.由图可知,在183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这是由于处于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导致的,故选D。
33.由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从1975年开始,这是由于世界各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改善,加上极少受到战争的影响,人口增长迅速,故选C。
34.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由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各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改善,使人口的死亡率低,故选A。
35.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结果是: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人口多、使用资源越多,排出的废弃物会越多,容易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出现劳动力资源不足状况和赡养老年人的社会负担加重是由于人口增长过慢造成的问题,故选C。
36.A 37.B
【解析】36.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1900年的人口总数为9.5亿,到了2015年人口总数为43.9亿。因此两者大约相差了3.6倍,故答案选择A。
37.从图中可以看出1900年到2015年,大洋洲人口大约增长了5倍,南美洲约7倍,北美洲约7倍,欧洲约2倍,非洲约10倍,亚洲月4倍,因此增长率最高的为非洲,故答案为B。
38.A 39.C 40.B
【分析】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以上时,该国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38.由图可知,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最多的地区是亚洲,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故选A。
39.由图可知,非洲60岁以上人口2030年数量仍然小于拉丁美洲;2050年数量将超越北美洲,但居世界第三位;2015至2030年间平均增量超过2000至2015年间;2030至2050年间平均增量高于大洋洲,故选C。
40.60岁以上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带来的影响是劳动力的短缺和国家养老负担的加重,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人口问题,要知道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41.B 42.C
【分析】试题分析:
41.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漫画“苦难的母亲”正是人口问题带来的环境问题的生动写照;故选:B。
42.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问题。
43.D
【详解】由图可知,在变形世界地图中,数值越大,图中国家的面积越大,在图中,我国的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其次是印度,因此,图中反映的要素最可能是人口数量,D对;图中我国海岸线长度不是世界最长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年平均气温不是最高,所以海岸线长度、年平均气温、国土面积都不对,ABC错。故选D。
44.A
【详解】圣诞节是基督教的代表性节日,故A符合题意。
45.B
【详解】题中ACD都会对同里水乡产生破坏,不利于保护,对参观水乡的游客数量进行控制对同里水乡有保护作用,故B符合题意。
46.C
【详解】聚落是人类各种形态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聚落多,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少有聚落,甚至没有聚落,比如南极地区就没有聚落,题中ABD错;C正确。
47.D
【分析】乡村是指居民以农业活动为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又称农村;城市指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详解】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是乡村的生产活动主要是农业,城市的生产活动主要是非农业,如工业和商业,服务业等,故D符合题意。
【点睛】考查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两大聚落形态有很多区别,但本质区别是产业活动的区别,农业与非农业的区别。
48.D
【详解】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故D符合题意。
49.C 50.B 51.B
【解析】49.唐僧取经的“西天”是指佛教发源地古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方向,故C符合题意。
50.唐僧取的经文属于佛教,唐代佛教在我国非常盛行,故B符合题意。
51.唐僧西天取经的“西天”和“经”分别指古印度、佛教经典,佛教的标志建筑是佛塔和庙宇,B就是佛塔,AC是伊斯兰教的建筑,D是基督教建筑。
【点睛】了解三大宗教的分布。
52.D 53.A 54.B
【解析】52.读左图,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在1950年前是缓慢增长,1950年后迅速加快,故D符合题意。
53.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如粮食供给压力加大,资源紧缺,失业人口增加,与科技水平高低无关,故A符合题意。
54.人口政策的调整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近年来施行“全面二孩”人口政策,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口结构不合理,故B符合题意。
【点睛】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和人口问题。
55.C 56.A
【解析】55.同里水乡的屋顶坡度大主要是受降水的影响,该地区降水丰富,故水资源丰富,C正确。
56.上海市是城市景观,同里水乡景是乡村景观,上海市公路交通比同里发达,上海市房屋高度比同里高,上海市学校、医院比同里多,上海市自然景观比同里保护得差,故A符合题意。
57.A 58.C 59.B
【解析】57.从图中可知,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的景观,旱雨季明显,图中景观季节差异最明显的是河水;A符合题意。
58.从图中可知,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故C符合题意。
59.季风气候对农业影响很大,特别是夏季风的不稳定很容易产生旱涝灾害,该地发展农业时,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完善农田抗旱排涝设施,故B符合题意。
60.C 61.A
【解析】60.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是丘陵地形,从图中可知,吊脚楼特点依水而建,利用空间,高出水面,防潮防涝,通风干燥,蛇蝎难侵。
61.吊脚楼主要出现在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天气炎热的地区,主要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故文中“吊脚楼”出现在湖南省。
62.B
【详解】黄土高原土层深厚,且直立性好,当地人们就地取材建造了窑洞这一特色民居,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高粱等,吃面食为主;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量较少、河湖少,房屋屋顶较平缓,不会进行赛龙舟;内蒙古高原以畜牧业为主,有特色民居是蒙古包,便于移动和拆卸,蒙古族人喜欢赛马;西双版纳气候湿热,当地的民居主要以竹楼为主,便于通风散热,当地少数民族以傣族为主,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北京地区】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必考题真题汇编:居民与聚落(选择题三)(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0·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聚落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场所,下左图为四川省东部某生态优美宜居的聚落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该聚落的景观图片。读图,完成问题。
1.该聚落属于
A.城市聚落 B.乡村聚落
C.城市中的旅游城市 D.乡村中的渔村
2.该聚落的特点是
①在盆地中 ②背山面水 ③水源短缺 ④高楼林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读图“世界人口纬度、垂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①北半球 ②南半球 ③中低纬地区
④中高纬地区 ⑤海拔500米以下地区 ⑥海拔2000米以下地区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世界人口分布的差异表现为
A.热量越充足地区人口越多 B.温带平原区人口相对稠密
C.陆地面积越小人口越稀疏 D.气候寒冷地区,无人定居
(2020·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读“某聚落俯瞰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聚落景观的特点为
A.低矮房屋居多 B.建筑密度较小
C.交通方式单一 D.用地规模较大
6.该聚落
A.商业活动多在临时集市
B.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C.没有休闲、娱乐的场所
D.自然景观保护程度较高
(2020·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聚落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场所。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左图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
A.鱼米之乡 B.沃野平畴 C.林海奇峰 D.高楼林立
8.居住此聚落中的人们从事的活动可能有
①水稻种植
②金融服务
③放牧牛羊
④科技研发
⑤养蚕织丝
⑥组装手机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④⑥
9.该景观有可能出现在右图中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20·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陆半球指陆地面积最大的半球,中心位于经度 0°,北纬 38°,下图为陆半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陆半球的中心是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1.图中显示
A.地球表面六块大陆 B.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
C.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地球上的五带
12.图中显示
① 北冰洋被欧亚非三大洲包围
②赤道横穿非洲大陆中部地带
③ 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④亚欧大陆所跨经度不到 180°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甲地居民多信仰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犹太教 D.佛教
(2020·北京丰台·八年级期末)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分析某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4.上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人口统计图,其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
15.丁国最可能位于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非洲
(2020·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中国的《汉书 沟洫志》中记载道:“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6.结合图1“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称为聚落 ②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③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④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与交通密切相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读图2,比较甲、乙两幅聚落图片,描述正确的是
A.甲比乙交通便利 B.乙比甲道路宽广
C.甲比乙房屋密集 D.乙比甲房屋低矮
18.甲与乙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B.现代运输方式的不同
C.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D.环境卫生优劣的不同
(2020·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下图是2016年世界部分国家人口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人口现状说法正确的是
A.尼日利亚人口数量最多 B.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C.澳大利亚人口密度最小 D.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快
20.以下对于不同国家人口问题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日本人口数量最少,劳动力不足
B.印度人口数量多,粮食短缺
C.中国人口增长率高,养老负担重
D.德国人口负增长,就业压力大
(2020·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聚落是人的居住地,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场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属于城市景观的有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丁
22.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差别在
A.现代运输方式的不同 B.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C.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D.环境卫生优劣的不同
(2020·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下图是世界人口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3.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分布在
A.热带雨林 B.温带沿海 C.热带高原 D.低纬内陆
24.自然环境影响人口分布。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甲—气候湿热,人口稀疏 B.乙—地势高峻,人口稀疏
C.丙—深居内陆,人口稠密 D.丁—全年温和湿润,人口稠密
25.为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
A.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B.减少城市人口的数量
C.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 D.使人口增长越慢越好
(2020·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2019 年11月14日,金砖国家对话会在巴西利亚举行。下图为“金砖五国”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金砖国家”对话会举行时,太阳直射位置最靠近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赤道 D.南回归线
27.“金砖五国”
A.全部位于温带地区
B.全部位于东半球
C.均不是发达国家
D.均有回归线穿过
28.“金砖国家”对话会议上,主要使用
A.德语 B.法语
C.英语 D.阿拉伯语
29.俄罗斯和印度
A.都以黄色人种为主 B.都与中国相邻
C.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D.都是亚洲国家
(2020·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依据题意,完成下面小题。
30.目前世界上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信教人数众多的三大宗教是
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B.道教、佛教、基督教
C.神道教、伊斯兰教、佛教
D.伊斯兰教、道教、神道教
31.世界三大宗教中,下列景观所代表的宗教建筑是
A.基督教教堂 B.道教的修道观
C.佛教寺庙 D.伊斯兰教清真寺
(2020·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1990年联合国根据其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1990年7月11日遂成为第一个"世界人口日",2016年是第27个世界人口日主题是“关注70亿人的世界”。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公元1830年以前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为
A.保持不变 B.负增长 C.快速增长 D.缓慢增长
33.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年份始自
A.1930年 B.1960年 C.1975年 D.1987年
34.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①经济的发展 ②自然灾害减少
③医疗条件的改善 ④矿产资源的开发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5.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
①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 ②容易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③出现劳动力资源不足状况 ④赡养老年人的社会负担加重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020·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6.2015年与1900年相比,亚洲人口总数大约增长了
A.3.6倍 B.2.2倍 C.1倍以下 D.5倍以上
37.1900年至20015年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2020·北京密云·八年级期末)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时,该国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60岁以上人口数量图。
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8.60岁以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地区是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拉丁美洲
39.非洲60岁以上人口
A.2030年数量将超过拉丁美洲
B.2050年数量将超越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
C.2015至2030年间平均增量超过2000至2015年间
D.2030至2050年间平均增量低于大洋洲
40.60岁以上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带来的影响是
A.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B.劳动力短缺
C.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D.消费水平骤增
(2020·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读漫画“苦难的母亲”,回答下面小题:
41.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A.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
B.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C.环境污染严重
D.社会抚养老人负担重
42.漫画反映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下列哪些大洲
①亚洲 ②欧洲 ③非洲 ④北美洲 ⑤南美洲 ⑥大洋洲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3.(2019·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图为根据2017年各国某要素数值大小绘制的变形世界地图,数值越大,图中国家的面积越大。与常规的世界政区图相比,该图虽然不能精确地读取各国某要素的具体数值但是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某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读图,分析图中反映的要素最有可能是( )
A.海岸线长度 B.国土面积
C.年平均气温 D.人口数量
44.(2019·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洋节日”以其参与性强、注重精神交流而备受年轻人青睐,圣诞节就是典型代表。其实圣诞节是某种宗教的代表性节日,这种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印度教 D.佛教
45.(2019·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下列对同里水乡有保护作用的行为是( )
A.破旧的民居一律拆除,美化环境 B.对参观水乡的游客数量进行控制
C.旅游时在墙面上随意刻字、涂鸦 D.随意向河里丢废弃物
46.(2019·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 B.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无关
C.富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应加以保护 D.聚落就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47.(2019·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区别是( )
A.建筑形态不同 B.商业水平不同 C.人口多少不同 D.生产方式不同
48.(2019·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随着我国国力增强,汉语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关于汉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汉语仅限汉族人使用 B.汉语仅在我国使用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2019·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9.唐僧取经的“西天”是指( )
A.西半球 B.地狱 C.佛教发源地古印度 D.欧洲国家
50.唐僧取的经文属于(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51.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看到的宗教建筑是( )
A. B. C. D.
(2019·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左图是世界人口的增长及预测图,右图是2018年3月20日中国人口时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2.读左图,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
A.一直很快 B.1900年后逐渐变缓 C.一直缓慢 D.1950年后迅速加快
53.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
A.粮食供给压力加大 B.劳动力可能会短缺 C.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D.科技水平不断下降
54.据右图分析,我国近年来施行“全面二孩”人口政策,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总数减少 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人口分布不均 D.已不需要“计划生育”
(2019·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元旦假期,小明去上海及周边地区旅游时拍了两张照片,下图是上海市和同里水乡的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5.同里水乡的屋顶坡度大主要是受( )
A.气温的影响 B.地形的影响 C.降水的影响 D.农业生产影响
56.关于上海市与同里水乡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上海市公路交通比同里发达 B.上海市房屋高度比同里低
C.上海市学校、医院比同里少 D.上海市自然景观比同里保护得好
(2019·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下图是世界某地不同季节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7.图中景观季节差异最明显的是( )
A.河水 B.生物 C.地形 D.房屋
58.该地气候特点是( )
A.终年低温,年温差小 B.降水量季节变化小 C.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D.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59.该地发展农业时,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大棚改善热量条件 B.完善农田抗旱排涝设施
C.填平低地扩大农田面积 D.推广大型农业机械设备
(2019·北京·八年级期末)“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吊脚楼……”(选自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
下图为吊脚楼素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0.关于吊脚楼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依水而建,利用空间
②厚实保暖,抵御严寒
③高出水面,防潮防洪
④通风干燥,蛇蝎难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1.文中“吊脚楼”出现在
A.湖南省 B.黑龙江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2.(2019·北京·临川学校八年级期末)下列地区与其住房、风俗习惯不相符的是( )
A.黄土高原——窑洞——吃面食 B.华北平原——砖瓦房——赛龙舟
C.内蒙古高原——蒙古包——赛马 D.西双版纳——竹楼——泼水节
参考答案:
1.B 2.A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聚落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是单独的民居,且规模比较小。居住地的外围通常分布有森林、池塘等自然景观,因此图中的聚落属于乡村聚落。故选B。
2.读图可知,图中的居民点四周是山地丘陵,因此该聚落位于盆地之中;图中聚落的北部,即背面靠近山地丘陵,聚落的南部临近池塘和河流,水源充足,环境优美,因此该聚落背山面水。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3.A 4.B
【分析】根据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进行分析解答。
3.世界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地区近海,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结合题意。故选:A。
4.世界人口分布的差异表现为温带近海平原区人口相对稠密;热量越充足地区人口稀疏; 陆地面积和人口的疏密没有关系;气候寒冷地区,人口稀疏。结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5.D 6.B
【分析】根据乡村是指居民以农业活动为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又称农村;城市指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进行分析解答。
5.图中聚落景观为城市,其特点为房屋建筑高大,建筑密度较大,交通方式多样,用地规模较大。结合题意。故选:D。
6.该聚落为城市商业活动多为固定的购物商场,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休闲、娱乐的场所众多,以人为景观为主。结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城市聚落的特点。
7.D 8.D 9.B
【解析】7.由图可知,左图中的聚落是高楼林立、交通便利的城市聚落,鱼米之乡、沃野平畦和林海奇峰描绘的是乡村聚落,故选D。
8.由上题可知,左图表示的是城市聚落,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的是非农,如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组装手机等,水稻种植、放牧牛羊和养蚕织丝是乡村聚落居民从事的行业,故选D。
9.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往往是由乡村聚落演变而来的,图中表示的城市景观最可能是位于右图中的乙地,因为此处位于河流的交汇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故选B。
10.A 11.B 12.C 13.B
【解析】10.由图可知,陆地中心位于经度 0°,北纬 38°,图中四个点中,甲处位于陆地中心,乙和丁位于赤道上,丙位于南半球,故选A。
11.由图中陆半球可以看出,图中显示有四块大陆,分别是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故A错误;
图中显示地球上的陆地是被海洋分割、包围,故B正确;
可以看出,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故C错误;
图中没有显示南寒带,故D错误,故选B。
12.由图可知,图中显示北冰洋是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包围;赤道横穿非洲中部地带;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欧大陆跨的经度大于180°,故选C。
13.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欧洲南部,这里的居民多信仰基督教为主,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有关知识,要知道海陆之间的大致的位置及重要的分界线。
14.B 15.A
【解析】14.人口的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上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乙国,人口增长率在2%以上;其他三个国家的增长率不到1%,故选B。
15.由图可知,丁国的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现了负增长,最有可能是发达国家,以上四大洲中,最有可能分布在欧洲,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有关知识,要知道世界人口问题。
16.C 17.B 18.A
【解析】16.关于聚落的叙述,人类的各种居住形式称为聚落,聚落内部既可进行生活,也可进行生产;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与交通也密切相关,故选C。
17.由图中甲和乙两种聚落的比较,甲聚落是乡村聚落,乙聚落是城市聚落,乙比甲的交通便利,乙比甲道路宽广,甲比乙房屋稀疏,乙比甲房屋高大集中,故选择B。
18.聚落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聚落划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聚落的形成及分类,理解解答。
19.C 20.B
【解析】19.由图可知,图中各国中,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尼日利亚的人口增长率最高;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最小;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普遍较慢,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普遍较快,故选C。
20.关于以上国家人口现状的叙述,人口数量最少的国家是澳大利亚,日本的人口密度是最大的,故A错误;
印度人口总数多,粮食问题严重,故B正确;
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低,青壮年人口占比重越来越少,养老负担越来越严重,故C错误;
德国人口出现负增长,劳动力人口不足,养老负担重,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有关知识,要知道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及世界人口问题。
21.D 22.B
【解析】21.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的场,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以上四幅图中,属于城市景观的是乙和丁,房屋密集、高大,交通便利,生产方式以工商业为主,故选D。
22.城市与乡村聚落是两种不同的聚落形式,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是乡村的生产活动主要是农业,城市的生产活动主要是非农业,如工业和商业,服务业等;生活方式也有区别,城市生活节奏快,乡村生活节奏慢等。故选B。
23.B 24.A 25.A
【解析】23.由图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温带的沿海地区,在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其他三个地区自然条件较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故选B。
24.由图可知,甲地区是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人口稀疏,故A正确;
乙地区是撒哈拉沙漠,由于气候炎热干燥,人口稀少,故B错误;
丙地区是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峻,气候寒冷,人口稀少,故C错误;
丁地区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人口稠密,故D错误,故选A。
25.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应该有计划地控制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相适应,和资源环境相协调,人口增长既不是越慢越好,也不是越快越好;减少城市人口数量、开垦荒地都是错误的,故选A。
26.D 27.C 28.C 29.B
【分析】根据金砖国家为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南非;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致力于构建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26.2019 年11月14日,金砖国家对话举行期间,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此时太阳直射位置最靠近南回归线。故选:D。
27.金砖五国为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南非;
中国和南非大部分位于温带地区,巴西、印度主要位于热带,故A错误。
巴西位于西半球,故B错误。
金砖五国均不是发达国家,故C正确。
俄罗斯没有回归线穿过,故D错误。
故选:C。
28.在世界主要语言中,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故“金砖国家”对话会议上,主要使用英语。故选:C。
29.俄罗斯是以白色人种为主,故A错误。
俄罗斯和印度都与中国相邻,故B正确。
印度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故C错误。
俄罗斯为欧洲国家,印度属于亚洲国家,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金砖国家概况。
30.A 31.C
【解析】30.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们对世界观一种歪曲的理解,世界上的宗教种类很多,其中信仰人数最多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故选A。
31.世界上的宗教种类很多,各种宗教的建筑形式差异很大,图中所示的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的建筑寺庙,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故选C。
32.D 33.C 34.A 35.C
【解析】32.由图可知,在183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这是由于处于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导致的,故选D。
33.由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从1975年开始,这是由于世界各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改善,加上极少受到战争的影响,人口增长迅速,故选C。
34.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由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各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改善,使人口的死亡率低,故选A。
35.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结果是: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人口多、使用资源越多,排出的废弃物会越多,容易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出现劳动力资源不足状况和赡养老年人的社会负担加重是由于人口增长过慢造成的问题,故选C。
36.A 37.B
【解析】36.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1900年的人口总数为9.5亿,到了2015年人口总数为43.9亿。因此两者大约相差了3.6倍,故答案选择A。
37.从图中可以看出1900年到2015年,大洋洲人口大约增长了5倍,南美洲约7倍,北美洲约7倍,欧洲约2倍,非洲约10倍,亚洲月4倍,因此增长率最高的为非洲,故答案为B。
38.A 39.C 40.B
【分析】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以上时,该国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38.由图可知,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最多的地区是亚洲,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故选A。
39.由图可知,非洲60岁以上人口2030年数量仍然小于拉丁美洲;2050年数量将超越北美洲,但居世界第三位;2015至2030年间平均增量超过2000至2015年间;2030至2050年间平均增量高于大洋洲,故选C。
40.60岁以上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带来的影响是劳动力的短缺和国家养老负担的加重,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人口问题,要知道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41.B 42.C
【分析】试题分析:
41.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漫画“苦难的母亲”正是人口问题带来的环境问题的生动写照;故选:B。
42.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问题。
43.D
【详解】由图可知,在变形世界地图中,数值越大,图中国家的面积越大,在图中,我国的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其次是印度,因此,图中反映的要素最可能是人口数量,D对;图中我国海岸线长度不是世界最长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年平均气温不是最高,所以海岸线长度、年平均气温、国土面积都不对,ABC错。故选D。
44.A
【详解】圣诞节是基督教的代表性节日,故A符合题意。
45.B
【详解】题中ACD都会对同里水乡产生破坏,不利于保护,对参观水乡的游客数量进行控制对同里水乡有保护作用,故B符合题意。
46.C
【详解】聚落是人类各种形态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聚落多,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少有聚落,甚至没有聚落,比如南极地区就没有聚落,题中ABD错;C正确。
47.D
【分析】乡村是指居民以农业活动为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又称农村;城市指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详解】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是乡村的生产活动主要是农业,城市的生产活动主要是非农业,如工业和商业,服务业等,故D符合题意。
【点睛】考查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两大聚落形态有很多区别,但本质区别是产业活动的区别,农业与非农业的区别。
48.D
【详解】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故D符合题意。
49.C 50.B 51.B
【解析】49.唐僧取经的“西天”是指佛教发源地古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方向,故C符合题意。
50.唐僧取的经文属于佛教,唐代佛教在我国非常盛行,故B符合题意。
51.唐僧西天取经的“西天”和“经”分别指古印度、佛教经典,佛教的标志建筑是佛塔和庙宇,B就是佛塔,AC是伊斯兰教的建筑,D是基督教建筑。
【点睛】了解三大宗教的分布。
52.D 53.A 54.B
【解析】52.读左图,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在1950年前是缓慢增长,1950年后迅速加快,故D符合题意。
53.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如粮食供给压力加大,资源紧缺,失业人口增加,与科技水平高低无关,故A符合题意。
54.人口政策的调整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近年来施行“全面二孩”人口政策,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口结构不合理,故B符合题意。
【点睛】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和人口问题。
55.C 56.A
【解析】55.同里水乡的屋顶坡度大主要是受降水的影响,该地区降水丰富,故水资源丰富,C正确。
56.上海市是城市景观,同里水乡景是乡村景观,上海市公路交通比同里发达,上海市房屋高度比同里高,上海市学校、医院比同里多,上海市自然景观比同里保护得差,故A符合题意。
57.A 58.C 59.B
【解析】57.从图中可知,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的景观,旱雨季明显,图中景观季节差异最明显的是河水;A符合题意。
58.从图中可知,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故C符合题意。
59.季风气候对农业影响很大,特别是夏季风的不稳定很容易产生旱涝灾害,该地发展农业时,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完善农田抗旱排涝设施,故B符合题意。
60.C 61.A
【解析】60.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是丘陵地形,从图中可知,吊脚楼特点依水而建,利用空间,高出水面,防潮防涝,通风干燥,蛇蝎难侵。
61.吊脚楼主要出现在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天气炎热的地区,主要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故文中“吊脚楼”出现在湖南省。
62.B
【详解】黄土高原土层深厚,且直立性好,当地人们就地取材建造了窑洞这一特色民居,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高粱等,吃面食为主;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量较少、河湖少,房屋屋顶较平缓,不会进行赛龙舟;内蒙古高原以畜牧业为主,有特色民居是蒙古包,便于移动和拆卸,蒙古族人喜欢赛马;西双版纳气候湿热,当地的民居主要以竹楼为主,便于通风散热,当地少数民族以傣族为主,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故选B。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