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京地区】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必考题真题汇编:世界的气候(选择题二)(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1·北京丰台·八年级期末)在南美洲最南端的智利百内国家公园旅行时,导游介绍格雷冰川近30年缩减了19平方千米。
1.造成格雷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减少 B.土地污染严重 C.全球气候变暖 D.地壳碰撞挤压
2.为减缓冰川缩减,公众应参与的行动是( )
A.衣服洗净后用烘干机烘干 B.公交、骑车等绿色出行
C.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点外卖时多要几份餐具
(2021·北京丰台·八年级期末)峡湾是由冰川刨蚀、河水侵蚀而形成的槽谷。2019年1月,小刚一家到智利旅行,欣赏峡湾风光。下图为世界峡湾分布图及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 )
A.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 B.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升高
C.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平直 D.同纬度海洋气温大于陆地气温
4.峡湾( )
A.多分布在年均温 10℃以下的海岸地区 B.集中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C.集中分布在等温线闭合的高海拔地区 D.多分布在大陆东岸地区
5.小刚一家选择 1 月份去智利旅行,考虑的是当地( )
A.寒冷少雨,可在雪中泡温泉 B.降水总量少,炎热干燥
C.凉爽舒适,可避开北京高温 D.正值夏季,白昼时间长
(2021·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下图是“从亚洲到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由图可见的大洲有( )
A.亚洲、欧洲 B.亚洲、非洲 C.非洲、欧洲 D.欧洲、美洲
7.图中引起墙体厚度变化的趋势是( )
A.沿纬线变换 B.沿纬度变化 C.沿经线变化 D.以上三个答案都对
8.图中反映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风俗习惯 C.海陆位置 D.地形
(2021·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气候的两大要素包括( )
A.风和雨 B.干和湿 C.冷和热 D.气温和降水
10.从图可见,①与②气温不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B.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C.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D.以上三个因素综合对气温的影响
11.图中①的气温值是( )
A.-2℃ B.2℃ C.12℃ D.-12℃
12.②地的最大数值为( )
A.9.9℃ B.6℃ C.-4℃ D.12℃
13.世界最寒冷的地方是( )
A.亚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2021·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2019年12月4月,剑桥大学与瑞士联邦森林、雪和景观研究所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可导致树木生长加速,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碳储量会增加,全球变暖实际上正在减少森林中储存的碳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B.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C.植物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D.水污染导致二氧化碳猛增
15.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主要危害是( )
A.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健康 B.地震、火山发生的频率上升
C.海洋污染加剧 D.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16.(2021·北京·临川学校八年级期末)世界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 )
A.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B.从中纬度向低纬度和高纬度降低
C.从两极向低纬度降低 D.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和中纬度降低
17.(2021·北京·临川学校八年级期末)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影响他们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
(2021·北京怀柔·八年级期末)分布在东非高原的角马,逐水草定期迁徙.如图是东非高原马赛马拉和塞伦盖蒂的降水资料及角马在两地之间的迁徙路线.读下图,完成下题.
18.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两地都属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9.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角马群的迁徙方向是
A.由马赛马拉向北迁徙 B.由马赛马拉向南迁徙
C.由塞伦盖蒂向北迁徙 D.由塞伦盖蒂向南迁徙
20.(2021·北京·临川学校八年级期末)“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具有这样特征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1.(2021·北京·临川学校八年级期末)峨眉山山脚海拔500m,气温28℃,山顶海拔3100m,则山顶的气温为( )
A.28℃ B.12.4℃ C.26.5℃ D.43.6℃
(2020·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关于气候的两大要素包括( )
A.风和雨 B.干和湿 C.冷和热 D.气温和降水
23.从全球范围看,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同纬度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温
B.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C.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
D.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24.一年之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小的地区是( )
A.寒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热带地区 D.高山高原地区
25.形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020·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6.下列关于世界年降水分布规律错误的是( )
A.赤道地区降水多
B.两极地区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多
D.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27.读图,B处年降水量是( )
A.2000毫米以上 B.500-1000毫米 C.200-500毫米 D.200毫米以下
(2020·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读“欧洲各国墙壁厚度变化”,完成下列小题。
28.从欧洲各国墙壁厚度变化看,气候自西向东呈现出特点为( )
A.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B.大陆性逐渐增强 C.昼夜温差逐渐变小 D.海洋性逐渐增强
29.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工改造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起伏
(2020·北京密云·八年级期末)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
A.甲地南侧等温线密集,温差小 B.丙地气温低于10°C
C.丁地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海洋 D.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1.关于同纬度的甲、乙、内三地的气温及影响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海陆因素 B.甲<乙,地形因素
C.乙>丙,海陆因素 D.甲>丙,地形因素
32.纬度相同的Q城和W城相比较( )
A.Q城最低气温低于W城 B.Q城气温年较差大于W城
C.Q城年降水量小于W城 D.Q城降水季节变化大于W城
33.(2020·北京密云·八年级期末)阅读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②到①,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B.①比③降水多,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C.②比④降水多,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D.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是因为地处山地迎风坡
(2020·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
A.①地所处等温线南北延伸 B.②地等温线分布最密集
C.③地处于一个低温中心区 D.④地年均温高于 0℃
35.关于四地间气温差异及产生因素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地高于②地——纬度位置 B.②地高于④地——距海远近
C.③地低于②地——地形 D.④地高于③地——海陆分布
36.据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气温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B.北半球等温线分布更平直
C.气温从高纬向低纬逐渐升高 D.年均温最低区域在北半球
(2020·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为增强公众节能意识,倡导低碳生活,鼓励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采取积极行动,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周六晚人们自愿关灯一小时,即世界“地球一小时”公益活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7.此活动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资源分布不均
C.传统能源过量开采 D.全球气候变暖
38.低碳生活方式包括
①常用一次性餐具,卫生便捷
②绿色出行,多乘公交
③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④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0·北京丰台·八年级期末)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发现北纬30度贯穿了四大文明古国,沿途的自然人文风光和一条条壮美的河流是地球生命的律动。左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右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9.左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年平均气温
A.①地低于 20℃ B.①地低于②地 C.④地大约 15℃ D.②地高于③地
40.左图中,①②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41.由右图可判读出②地年降水量
A.200~500mm B.500~1000mm C.1000~2000mm D.2000mm 以上
42.与①②③④四地相对应的景观是
A.①—甲 B.②—乙 C.③—丙 D.④—丁
43.与④地相比,②地人口稠密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势较高 B.全年高温 C.降水丰沛 D.交通发达
44.地理小组对全球气温和降水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均高于陆地气温
B.南极洲沿海地区等温线稀疏,温差大
C.非洲中部地区降水少,南部和北部降水多
D.亚欧大陆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于内陆地区
(2020·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左图是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左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45.丙地降水量
A.200~500mm B.500~1000mm C.1000~2000mm D.2000mm 以上
46.甲地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47.右图中的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左图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8.左图中
A.赤道附近各地区降水量一样多 B.中纬度地区降水量沿海一般多于内陆
C.南美洲南段山脉西侧比东侧降水量少 D.世界年降水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020·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9.世界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A.青藏高原区 B.温带内陆地区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50.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A.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逐渐降低
B.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
C.从中纬度地区向低、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
D.从低、高纬度地区向中纬度地区逐渐降低
(2020·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1.由a线行进,年降水量的总体变化规律是
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多 C.先多后少 D.先少后多
52.由b线行进,年降水量的总体变化规律是
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多 C.先多后少 D.先少后多
53.有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量多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量少、西岸降水量多
C.中纬度沿海地区的降水量一般多于内陆地区
D.两极地区降水量少
(2020·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了《巴黎协定》。完成下面小题。
54.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污染导致全球二氧化碳猛增 ②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③植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④使用太阳能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55.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主要危害是
A.海洋污染加剧,鱼类大量死亡 B.地震、火山爆发发生的频率上升
C.紫外线辐射增强危及人类健康 D.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2020·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下图为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6.图中
A.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两侧气温相同 B.南极圈以南地区气温均低于-10℃
C.南温带与南寒带相比,等温线更稀疏 D.南半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升高
57.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主要影响因素为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 D.人类活动
58.(2020·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气候对生产、生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冬季寒冷,居民喜欢吃火锅
B.冬季的广州是欣赏雾凇的绝佳地点
C.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合香蕉等多种水果的生长
D.青藏高原地区的居民一年到头都穿皮袄
(2020·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下图为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北半球气温分布图合在一起的组合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9.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气温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逐渐降低
B.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相同
C.赤道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D.南回归线附近,降水东岸少,西岸多
60.图中甲地区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D.半球位置
61.(2019·北京·八年级期末)下列诗句蕴含的地理知识,正确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花开越晚
B.“北国正冰封,南天春意浓”——我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江上游落差小,水流平缓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深居内陆,距海远夏季风难以到达
62.(2019·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一山藏四季,谈笑有渔樵。”该诗句体现了( )
A.不同纬度地带气温不同 B.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C.同一纬度地带海陆气温不同 D.南方气温比北方气温高
(2019·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塞罕坝曾是清朝皇家猎苑所在地,清后期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风沙漫天,野兽断迹新中国立时,塞罕坝林业资源已所剩无几,当时北京年均沙尘天数达到56.2天。1962年塞罕坝建立林场至今,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0%,56年的时间,荒地变森林。这里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与此同时北京春季沙尘天数大幅减少,2010年以来北京的春季沙尘年均天数不足5天。
根据资料和图,完成下列小题。
63.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减少了所有传输路径带来的沙尘
B.减少了第一条传输路径带来的沙尘
C.净化了空气中的雾霾
D.吸收了空气中的全部有毒气体
64.塞罕坝的变迁说明( )
A.发展只能先破坏环境再治理
B.植树造林不能为当地创造经济收益
C.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有影响
D.塞罕坝已经可以随便开采林木
(2019·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下图是南北回归线之间气候类型分布及相对应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5.下列气候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相吻合的是
A.甲—②—热带草原气候 B.乙—④—热带沙漠气候
C.丙—①—热带季风气候 D.丁—③—热带雨林气候
6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区热带草原广布,有狮子、大猩猩等动物
B.乙地区位于低纬度,气候炎热,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C.丙地区地处热带,终年炎热多雨,盛产稻谷
D.丁地区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京地区】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必考题真题汇编:世界的气候(选择题二)(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1·北京丰台·八年级期末)在南美洲最南端的智利百内国家公园旅行时,导游介绍格雷冰川近30年缩减了19平方千米。
1.造成格雷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减少 B.土地污染严重 C.全球气候变暖 D.地壳碰撞挤压
2.为减缓冰川缩减,公众应参与的行动是( )
A.衣服洗净后用烘干机烘干 B.公交、骑车等绿色出行
C.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点外卖时多要几份餐具
(2021·北京丰台·八年级期末)峡湾是由冰川刨蚀、河水侵蚀而形成的槽谷。2019年1月,小刚一家到智利旅行,欣赏峡湾风光。下图为世界峡湾分布图及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 )
A.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 B.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升高
C.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平直 D.同纬度海洋气温大于陆地气温
4.峡湾( )
A.多分布在年均温 10℃以下的海岸地区 B.集中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C.集中分布在等温线闭合的高海拔地区 D.多分布在大陆东岸地区
5.小刚一家选择 1 月份去智利旅行,考虑的是当地( )
A.寒冷少雨,可在雪中泡温泉 B.降水总量少,炎热干燥
C.凉爽舒适,可避开北京高温 D.正值夏季,白昼时间长
(2021·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下图是“从亚洲到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由图可见的大洲有( )
A.亚洲、欧洲 B.亚洲、非洲 C.非洲、欧洲 D.欧洲、美洲
7.图中引起墙体厚度变化的趋势是( )
A.沿纬线变换 B.沿纬度变化 C.沿经线变化 D.以上三个答案都对
8.图中反映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风俗习惯 C.海陆位置 D.地形
(2021·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气候的两大要素包括( )
A.风和雨 B.干和湿 C.冷和热 D.气温和降水
10.从图可见,①与②气温不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B.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C.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D.以上三个因素综合对气温的影响
11.图中①的气温值是( )
A.-2℃ B.2℃ C.12℃ D.-12℃
12.②地的最大数值为( )
A.9.9℃ B.6℃ C.-4℃ D.12℃
13.世界最寒冷的地方是( )
A.亚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2021·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2019年12月4月,剑桥大学与瑞士联邦森林、雪和景观研究所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可导致树木生长加速,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碳储量会增加,全球变暖实际上正在减少森林中储存的碳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B.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C.植物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D.水污染导致二氧化碳猛增
15.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主要危害是( )
A.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健康 B.地震、火山发生的频率上升
C.海洋污染加剧 D.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16.(2021·北京·临川学校八年级期末)世界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 )
A.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B.从中纬度向低纬度和高纬度降低
C.从两极向低纬度降低 D.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和中纬度降低
17.(2021·北京·临川学校八年级期末)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影响他们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
(2021·北京怀柔·八年级期末)分布在东非高原的角马,逐水草定期迁徙.如图是东非高原马赛马拉和塞伦盖蒂的降水资料及角马在两地之间的迁徙路线.读下图,完成下题.
18.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两地都属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9.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角马群的迁徙方向是
A.由马赛马拉向北迁徙 B.由马赛马拉向南迁徙
C.由塞伦盖蒂向北迁徙 D.由塞伦盖蒂向南迁徙
20.(2021·北京·临川学校八年级期末)“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具有这样特征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1.(2021·北京·临川学校八年级期末)峨眉山山脚海拔500m,气温28℃,山顶海拔3100m,则山顶的气温为( )
A.28℃ B.12.4℃ C.26.5℃ D.43.6℃
(2020·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关于气候的两大要素包括( )
A.风和雨 B.干和湿 C.冷和热 D.气温和降水
23.从全球范围看,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同纬度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温
B.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C.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
D.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24.一年之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小的地区是( )
A.寒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热带地区 D.高山高原地区
25.形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020·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6.下列关于世界年降水分布规律错误的是( )
A.赤道地区降水多
B.两极地区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多
D.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27.读图,B处年降水量是( )
A.2000毫米以上 B.500-1000毫米 C.200-500毫米 D.200毫米以下
(2020·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读“欧洲各国墙壁厚度变化”,完成下列小题。
28.从欧洲各国墙壁厚度变化看,气候自西向东呈现出特点为( )
A.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B.大陆性逐渐增强 C.昼夜温差逐渐变小 D.海洋性逐渐增强
29.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工改造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起伏
(2020·北京密云·八年级期末)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
A.甲地南侧等温线密集,温差小 B.丙地气温低于10°C
C.丁地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海洋 D.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1.关于同纬度的甲、乙、内三地的气温及影响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海陆因素 B.甲<乙,地形因素
C.乙>丙,海陆因素 D.甲>丙,地形因素
32.纬度相同的Q城和W城相比较( )
A.Q城最低气温低于W城 B.Q城气温年较差大于W城
C.Q城年降水量小于W城 D.Q城降水季节变化大于W城
33.(2020·北京密云·八年级期末)阅读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②到①,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B.①比③降水多,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C.②比④降水多,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D.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是因为地处山地迎风坡
(2020·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
A.①地所处等温线南北延伸 B.②地等温线分布最密集
C.③地处于一个低温中心区 D.④地年均温高于 0℃
35.关于四地间气温差异及产生因素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地高于②地——纬度位置 B.②地高于④地——距海远近
C.③地低于②地——地形 D.④地高于③地——海陆分布
36.据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气温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B.北半球等温线分布更平直
C.气温从高纬向低纬逐渐升高 D.年均温最低区域在北半球
(2020·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为增强公众节能意识,倡导低碳生活,鼓励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采取积极行动,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周六晚人们自愿关灯一小时,即世界“地球一小时”公益活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7.此活动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资源分布不均
C.传统能源过量开采 D.全球气候变暖
38.低碳生活方式包括
①常用一次性餐具,卫生便捷
②绿色出行,多乘公交
③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④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0·北京丰台·八年级期末)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发现北纬30度贯穿了四大文明古国,沿途的自然人文风光和一条条壮美的河流是地球生命的律动。左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右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9.左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年平均气温
A.①地低于 20℃ B.①地低于②地 C.④地大约 15℃ D.②地高于③地
40.左图中,①②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41.由右图可判读出②地年降水量
A.200~500mm B.500~1000mm C.1000~2000mm D.2000mm 以上
42.与①②③④四地相对应的景观是
A.①—甲 B.②—乙 C.③—丙 D.④—丁
43.与④地相比,②地人口稠密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势较高 B.全年高温 C.降水丰沛 D.交通发达
44.地理小组对全球气温和降水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均高于陆地气温
B.南极洲沿海地区等温线稀疏,温差大
C.非洲中部地区降水少,南部和北部降水多
D.亚欧大陆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于内陆地区
(2020·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左图是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左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45.丙地降水量
A.200~500mm B.500~1000mm C.1000~2000mm D.2000mm 以上
46.甲地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47.右图中的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左图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8.左图中
A.赤道附近各地区降水量一样多 B.中纬度地区降水量沿海一般多于内陆
C.南美洲南段山脉西侧比东侧降水量少 D.世界年降水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020·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9.世界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A.青藏高原区 B.温带内陆地区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50.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A.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逐渐降低
B.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
C.从中纬度地区向低、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
D.从低、高纬度地区向中纬度地区逐渐降低
(2020·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1.由a线行进,年降水量的总体变化规律是
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多 C.先多后少 D.先少后多
52.由b线行进,年降水量的总体变化规律是
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多 C.先多后少 D.先少后多
53.有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量多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量少、西岸降水量多
C.中纬度沿海地区的降水量一般多于内陆地区
D.两极地区降水量少
(2020·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了《巴黎协定》。完成下面小题。
54.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污染导致全球二氧化碳猛增 ②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③植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④使用太阳能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55.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主要危害是
A.海洋污染加剧,鱼类大量死亡 B.地震、火山爆发发生的频率上升
C.紫外线辐射增强危及人类健康 D.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2020·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下图为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6.图中
A.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两侧气温相同 B.南极圈以南地区气温均低于-10℃
C.南温带与南寒带相比,等温线更稀疏 D.南半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升高
57.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主要影响因素为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 D.人类活动
58.(2020·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气候对生产、生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冬季寒冷,居民喜欢吃火锅
B.冬季的广州是欣赏雾凇的绝佳地点
C.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合香蕉等多种水果的生长
D.青藏高原地区的居民一年到头都穿皮袄
(2020·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下图为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北半球气温分布图合在一起的组合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9.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气温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逐渐降低
B.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相同
C.赤道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D.南回归线附近,降水东岸少,西岸多
60.图中甲地区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D.半球位置
61.(2019·北京·八年级期末)下列诗句蕴含的地理知识,正确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花开越晚
B.“北国正冰封,南天春意浓”——我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江上游落差小,水流平缓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深居内陆,距海远夏季风难以到达
62.(2019·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一山藏四季,谈笑有渔樵。”该诗句体现了( )
A.不同纬度地带气温不同 B.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C.同一纬度地带海陆气温不同 D.南方气温比北方气温高
(2019·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塞罕坝曾是清朝皇家猎苑所在地,清后期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风沙漫天,野兽断迹新中国立时,塞罕坝林业资源已所剩无几,当时北京年均沙尘天数达到56.2天。1962年塞罕坝建立林场至今,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0%,56年的时间,荒地变森林。这里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与此同时北京春季沙尘天数大幅减少,2010年以来北京的春季沙尘年均天数不足5天。
根据资料和图,完成下列小题。
63.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减少了所有传输路径带来的沙尘
B.减少了第一条传输路径带来的沙尘
C.净化了空气中的雾霾
D.吸收了空气中的全部有毒气体
64.塞罕坝的变迁说明( )
A.发展只能先破坏环境再治理
B.植树造林不能为当地创造经济收益
C.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有影响
D.塞罕坝已经可以随便开采林木
(2019·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下图是南北回归线之间气候类型分布及相对应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5.下列气候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相吻合的是
A.甲—②—热带草原气候 B.乙—④—热带沙漠气候
C.丙—①—热带季风气候 D.丁—③—热带雨林气候
6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区热带草原广布,有狮子、大猩猩等动物
B.乙地区位于低纬度,气候炎热,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C.丙地区地处热带,终年炎热多雨,盛产稻谷
D.丁地区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参考答案:
1.C 2.B
【详解】1.冰川退缩也称冰川消退,指由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等因素,冰川的面积和体积都出现明显的减少,有些甚至消失的现象。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全球大约1/4以上冰川将消失,亟需世人采取措施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来保护冰川。C正确,故选C。
2.冰川退缩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慢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我们应少用烘干机、减少一次性塑料袋和餐具的使用,少开私家车,提倡公交、骑车等绿色出行方式,B正确,故选B。
【点睛】温室效应会使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使得海啸,台风,夏天非常热,冬天非常冷等极端天气增多,同时给海洋生态、水循环等带来影响,造成一些物种的灭绝,所以我们应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应对温室效应。
3.D 4.A 5.D
【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气温存在南北差异,A正确;图中北半球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半球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升高,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C错误;由图可知,同纬度海洋气温大于陆地气温,D正确,故选D。
2.根据材料可知,峡湾是由冰川刨蚀、河水侵蚀而形成的槽谷,结合所给图片可知,世界峡湾多分布在年均温 10℃以下的海岸地区,A正确;由图可知,世界峡湾集中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B错误;由图可知,世界峡湾集中分布区,等温线没有出现闭合,C错误;世界峡湾多分布在北欧西岸、北美洲西岸、智利南岸等地,D错误,故选A。
3.1月份正值我国的冬季,我国位于北半球,智利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此时智利正好是夏季,根据智利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此时智利气温较高、降水较多,A、B、C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小刚一家选择 1 月份去智利旅行,考虑的是当地正值夏季,白昼时间长,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归纳当地气候特征,进而判断当地气候类型是一项能力,必须加强训练。
6.A 7.A 8.C
【分析】6.根据题意及图中内容,可以知道该图内大洲有亚洲和欧洲,故答案选A。
7.图中各国墙体的位置均在55°N度纬线附近,其墙体厚度发生变化的趋势由西向东逐渐加厚,明显是随纬线变化的趋势。故答案选A。
8.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英国南部到俄罗斯西部,墙体厚度由西向东逐渐加厚,在海陆位置上距海近的地方墙体厚度小,距海远的内陆地区墙体厚度较厚,因此反映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地球形状影响太阳高度,进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使太阳辐射呈现出纬度分布规律。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海陆位置是中纬度地区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均比陆地晚一个月。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0.6℃。
9.D 10.B 11.A 12.A 13.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等温线判读等知识点。
9.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的两大要素,气候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故选D。
10.读图可知,①与②气温不同,但纬度位置大致相同,①位于陆地,②位于海洋,可知是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故选B。
11.①在0℃至-10℃等温线的之间,据等温线的读图规则,只有A选项-2℃符合要求,故选A。
12.②位于10℃至0℃等温线的之间,据等温线的读图规则,有A、B选项都符合要求,又因题干问的是最大数值,故选A。
13.世界年气温平均分布的规律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南极洲的纬度最高,又因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地貌以冰川冰原为主,镜面反射强烈,因此南极洲为世界最寒冷的地方,故选D。
【点睛】本题通过读图分析,掌握有关世界平均气温分布的知识点。
14.D 15.D
【解析】14.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植物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水污染并不会导致二氧化碳猛增,D符合题意。故选D。
15.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沿海低地被淹没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16.A
【详解】世界气温的分布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一般的规律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低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光热多,气温高,而高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光热少,气温低,故选A。
17.A
【详解】我国冬季时,由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短,所以北方寒冷,而南方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造成南北温差大,这主要是因为南北的纬度不同,导致气温不一样,所以黑龙江冬季漫长,海南岛却是终年如夏,故选A.
18.B 19.C
【分析】热带草原气候区从北、东、南三面围绕着热带雨林气候区.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除发展畜牧业外,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方多已开垦为耕地.
18.塞伦盖蒂位于南半球、马赛马拉位于北半球,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每年5~10月,北半球的马赛马拉是湿季,降水多,11月~次年4月南半球的塞伦盖蒂是湿季,降水多,故两地都属热带草原气候.故选B.
19.阅读马赛马拉和塞伦盖蒂气候资料图可知,马赛马拉4月至10月为多雨期,塞伦盖蒂11月至次年3月属于多雨期;角马是逐水草定期迁徙的动物,故2015年11月至2015年3月为塞伦盖蒂的多雨期,角马群应由马赛马拉向南迁徙,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0.D
【详解】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所以称为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地中海气候全年的降水较少,而且高温季节雨量甚少,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故选D。
【点睛】
21.B
【详解】根据在山地,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计算得出山顶的气温为:(3100m-500m)÷100×0.6℃=15.6℃,28℃-15.6℃=12.4℃;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2.D 23.B 24.C 25.A
【分析】22.气候是表示某地区长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是较稳定、少变的,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基本要素,故选D。
23.由图可以看出,全球的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这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导致的,故选B。
24.地球上各地根据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将地球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其中获得热量最多的是热带地区,终年炎热,是气温变化幅度最小的地区,故选C。
25.由图可知,图中所示世界的平均气温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影响其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纬度高的地区获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相反纬度低的地区获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气候及世界气温的分布、影响因素。
26.C 27.D
【解析】26.世界年降水分布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于西岸,C符合题意。故选C。
27.读图可知,B处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及内部,年降水量较少,在200毫米以下,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8.B 29.C
【解析】28.由图可知,欧洲各国墙壁的厚度自西向东越来越厚,这是由于自西向东离海越来越远,大陆性特征越来越强,气温的差异越来越大导致,故选B。
29.由上题可知,欧洲各国自西向东墙壁越来越厚,这是由于离海越来越远,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越来越大,大陆性越来越强,是海陆位置对气候影响的体现,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欧洲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30.D 31.B 32.D
【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0.读图可知,A.甲地南侧等温线密集,温差大;故A错误;
B.丙地气温在10°C和20°C之间;故B错误;
C.丁地气温为0°C,同纬度的海洋气温高于10°C;丁地气温低于同纬度的海洋;故C错误;
D.气温大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递减;故D正确。根据题意。
故选:D。
31.读图可知,甲地气温低于0℃,乙地气温是10℃.故甲地气温低于乙地。原因是甲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故选:B。
32.A.读气候资料图可知,W最低气候约为-30°C,Q最低气温约为-20°C,Q城最低气温高于W城;故A错误。
B.Q城气温年变化曲线弯曲程度比W城气温年变化曲线弯曲程度小,气温年较差较小;故B错误。
C.Q城年降水量大于W城年降水量;故C错误。
D.Q城降水集中在7、8月份,降水季节变化大;Q城各月降水都较少,降水季节变化小;故D正确。
故选:D。
33.D
【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详解】A.①地位于回归线大陆东部,降水多;②地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量少,故A错误;
B、①比③降水多,原因是①位于大陆东岸夏季风来自海洋,降水多,③位于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故B不符合题意;
C、②位于内陆,降水少,④位于沿海降水多,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处山的迎风坡,降水多,称为世界雨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状况。
34.C 35.C 36.C
【分析】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进行分析解答。
3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①地所处等温线受纬度因素影响呈东西方向延伸,故A错误。
②地等温线分布稀疏,故B错误。
③地处于一个低温中心区,故C正确。
④地年均温低于 0℃,故D错误。
故选:C。
35.读图分析可知:
①地气温高于②地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故A错误。
②地气温高于④地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故B错误。
③地气温低于②地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故C正确。
④地高于③地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36.据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气温从高纬向低纬逐渐升高,南半球的等温线分布更为平直;年均温最低区域在南半球。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7.D 38.C
【解析】37.由题目可知,全球关灯一小时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节能减排,是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选D。
38.低碳生活方式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绿色出行、多乘坐公交;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的习惯;还要做到一水多用、节约用水,常用一次性餐具是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做法,故选C。
39.D 40.A 41.C 42.C 43.C 44.D
【解析】39.由图可知,图中①地的气温高于20℃,①地的气温是高于②地,④地气温大于20℃,②地高于③地,故选D。
40.由图可知,①和②大致的纬度相同,但此季节时①处气温高于②处,这是由于①位于海洋,②地位于陆地,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可以判断出此季节是冬季,故选A。
41.由右图可以看出,②地的年降水量是在1000-2000毫米之间,属于降水丰富区,故选C。
42.由图可知,图中①是属于温带海岛,而不是冰雪海岛;②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③处是位于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是典型的高寒牧场;④处是撒哈拉沙漠地区,故选C。
43.与④地相比,②地人口稠密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降水丰沛,④地是极度干旱的热带沙漠地区,而②地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富,农业发达,故选C。
44.关于全球气温和降水状况的叙述,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在冬季高于陆地气温,夏季则低于陆地气温,故A错误;
南极洲沿海地区等温线密集,温差大,故B错误;
非洲中部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南部和北部以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少,故C错误;
亚欧大陆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于内陆地区,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气温与降水有关知识,要知道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45.D 46.C 47.B 48.B
【解析】45.由图中世界年降水量图可以看出,丙地的年降水量是在2000mm以上,该地区属于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故选D。
46.由图可知,甲地是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地区,这里由于常年盛行下沉气流,属于终年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故选C。
47.右图景观是南极地区的企鹅,分布在左图中的乙地,这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人们常常把企鹅当成南极的主人,故选B。
48.从左图可以看出,赤道附近各地区降水量不一样,如非洲东部降水量更少,故A错误;
中纬度地区降水量沿海一般多于内陆,故B正确;
南美洲南段山脉西侧比东侧降水量多,因为西侧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故C错误;
世界年降水量不是完全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在回归线的西岸降水十分稀少,故D错误,故选B。
49.D 50.B
【解析】49.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最高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故选D。
50.由图可以看出,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递减,这是由于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纬度越高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故选B。
51.D 52.C 53.B
【解析】51.由图可知,由a线行进,先是离海越来越远,后又离海越来越近,降水量的总体变化规律是先变少,再又变多,故选D。
52.由b线行进,先从热带草原气候区进入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增多,后又从热带雨林进入热带沙漠,降水减少,其变化的规律是先多后少,故选C。
53.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说法,赤道附近地区气温高、水汽蒸发旺盛,降水量多,故A正确;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明显,降水量多,西岸降水量少,故B错误;
中纬度沿海地区的降水量一般多于内陆地区,故C正确;
两极地区气温低、气压高,降水量少,故D正确,故选B。
54.C 55.D
【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54.水污染不会导致全球二氧化碳猛增,所以①错误;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所以②正确;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植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③正确;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使用太阳能不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所以④错误。故选C
55.海洋污染加剧,鱼类大量死亡是水污染造成的,所以A错误;地震、火山爆发是地质灾害,全球气候变暖是气候现象,不会地震、火山爆发发生的频率上升,所以B错误;臭氧减少会导致的紫外辐射增强,所以C错误;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沿海低地被淹没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所以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56.C 57.B
【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56.据图可知,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两侧东部的气温高于西部的气温,所以A错误;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气温高于-10℃,所以B错误;南温带与南寒带相比,等温线更稀疏,所以C正确;南半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所以D错误。故选C
57.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的主要原因是:南半球陆地面积小,尤其是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面积更小,以海洋为主,气温分布受海陆因素影响比较小,气温分布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等温线比较平直,基本与纬线平行。所以造成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和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牢记即可。
58.A
【详解】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居民喜食火锅,故A正确。广州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在0℃以上,不会出现雾凇现象,故B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代表性水果为柑橘等, 香蕉属于热带水果,故C错误。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昼夜温差大,白天较热,夜晚较冷,并不是一年到头都穿皮袄。故D错误。故答案选择A。
59.C 60.C
【分析】根据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进行分析解答。
59.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故A错误;
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故B错误;
赤道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故C正确;
南回归线附近,降水东岸多,西岸少,故D错误。
故选:C。
60.由图可知,图中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C对,ABD错。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61.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气候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长江概况的相关知识。
【详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的地理知识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花开越晚,A错误。“北国正冰封,南天春意浓”体现的地理知识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北方冰雪覆盖时,南方某些地区如广州仍春意正浓,B错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体现的地理知识为长江上游落差大,水流湍急,因此船行速度快,C错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体现的地理知识为玉门深居内陆,距海远,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难以到达,D正确。综上,故选D。
【点睛】1.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2.我国气温特点为: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越冷。3.长江上游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中下游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流速慢。4.中国是世界上季风显著的国家之一,习惯上,人们把能够明显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而把不受或很少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人们把夏季风影响的最北界作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具体划分是以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
62.B
【详解】“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一山藏四季,谈笑有渔樵。”该诗句体现了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B对;诗句没有体现不同纬度地带气温不同、同一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和南方气温比北方气温高,ACD错。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
63.B 64.C
【解析】63.随着林场规模的逐步扩大,所起到的作用可能是:使当地可利用土地资源比重增加;降低沙尘天气对北京等地的危害程度;使当地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减少了第一条传输路径带来的沙尘;故选项B符合题意,而不是减少了所有传输路径带来的沙尘、不是吸收了空气中的全部有毒气体和净化了空气中的雾霾,ACD错。 故选:B。
64.塞罕坝林场最先的荒原因为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在演替过程中,人类的影响较大,改变了群落原有的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有影响,C对,ABD错。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塞罕坝林场的概况,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65.B 66.D
【分析】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65.读图分析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是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结合题意。故选B。
66.图中的甲是热带草原气候,主要的动物有狮子、长颈鹿,但不是大猩猩主要生存地区,故A错误;
乙地属于中东地区,主要的人种是白色人种,故B错误;
丙地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和水稻,故C错误;
丁地是亚马逊平原地区,该地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人口稀少,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考查世界部分地区的气候以及特点,认真读图分析解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