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小路
年级:九年级
教学目标:
1. 能用优美深情、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用歌声表现爱家、爱家乡的情感。
2. 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表演形式创编、表现歌曲,培养学生自主创编能力和相互合作意识。
3. 了解三拍子与四拍子变换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换拍子的认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优美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变换拍子的规律。
教学难点:
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准确地合唱,更完美地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1. 导入
1. 感受、体验一组表现故乡的不同形式的片段。
诗朗诵《乡愁》、男声四重唱《故乡的云》、女声独唱《家乡》、管弦乐合奏《自新大陆交响曲》、古诗词吟诵。
出示课题——温馨家园
【设计意图:以不同表演形式且表达共同主题的片段导入,感受多种艺术形式创设出的情境,体验情感,为之后的歌曲学唱做铺垫。】
2. 演唱《故乡的小路》
1. 听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和结构。
播放伴奏录音,教师深情演唱。
(中速,回忆童年,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歌曲有两个部分构成。)
2. 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感受两个乐段的情绪。
教师带领着学生有节奏感地朗诵。
3. 学唱A段
(1)感受变换节拍
教师边哼唱曲谱边划拍,提问:发现节拍有什么特点吗?
这是一首三拍子与四拍子交替变换的歌曲,这种节拍称为变换拍子。
在乐曲中各种拍子的交替出现,叫做变换拍子。正规循环的变换拍子,用并列的拍号一次标明,不正规循环的变换拍子,则在乐曲开始变换前加以标明。
师生边划拍边念一、二、三,一、二、三、四;
单手划拍唱谱。
(2)划分乐句,再唱谱。
歌曲以这样的节奏组合XX|X.XX XX|X-- 贯穿其中,请同学试着念念?这样的节奏更具流动性,起伏感。这一段有几个乐句组成?
练习升fa的音准,再次唱谱。
(3)划拍用“Lu”哼唱旋律,感受节拍韵律
跟琴哼唱,感受节拍韵律,变换节拍有何用意?
三拍子比较流动,四拍子较为舒缓,变拍子可以让歌曲的情绪更加丰富,下面我们填词演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4)填词演唱
4. 学唱B段
(1)教师弹奏此乐段,听辨乐句,找出乐句间的异同。
(2)学生对比唱谱。
(3)全体用“La”哼唱
教师钢琴伴奏,示范第一句。
(4)填词演唱,加尾声
5. 合唱B段
(1)听赏录音片段,辨别演唱形式。
(2)显示合唱谱,找出低声部与高声部的异同。(节奏基本相同,曲调较低)
(3)自学低声部谱。
(推荐同学带领大家学唱)
(4)钢琴伴奏,集体唱低声部谱。
(5)填词演唱。
(6)尝试多种合作,体验多声部。
器乐合作; 器乐与人声合作;人声与人声
合唱:注意表现合唱的均衡、和谐,唱两遍(交换声部)。
6. 演唱全曲
(1)引导学生比较A段与B段的异同。
A B
旋 律 叙述性的 抒情性的
情 绪 亲切、深情 激昂起伏
演唱力度 稍弱 稍强
节 拍 三拍子与四拍子交替
提示A段叙述性,亲切、深情;B段抒发性,激情、起伏;尾声是情感的升华,美好的回忆。
(2) 播放伴奏录音,教师指挥,合唱全曲。
提醒学生看指挥演唱。
【设计意图:歌曲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采取从分段学习到完整合唱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节拍与节奏的感受体验,变拍子的特点与作用;在合唱教学中大胆采用学生自主学唱的方式进行,在合唱前运用重唱以及竖笛重奏的形式表现歌曲,让学生体会多声部的合作效果,也为合唱做好准备。在歌曲教学中通过朗诵、比较聆听引导学生获得对两个乐段的感受和比较分析,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
3. 创造表现
以《故乡的小路》为素材,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创编各种表演形式,表
达自己对家、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分为三组:1、丰富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2、器乐演奏,教师钢琴伴奏
3、 舞蹈表演
【设计意图:为更好地表现歌曲,学生自主参与设计了创编活动,而且每个小组都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表现了团体的力量。通过领唱、合唱、演奏、舞蹈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反应能力。让我们都明白了唱好一首歌曲的不容易,但也知道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乐于思考,多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小组合作,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我们的歌一定会唱得更好,更动听!】
四. 评价总结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