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4.1《看一看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4.1《看一看 》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2-21 20:5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看一看》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看一看。(教材第53、54页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二、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情分析:
在学生已经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四、教学理念:
让所有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使每一位学生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5、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目标: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6、教学准备
教学中要用到的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是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8、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这一理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导学式”教学方法,也就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创新来组织教学。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观察中学,学中比较,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这节课,为了在教学中突出导学式的教学方法,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题西林壁》诗画图片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凝聚动力】
2. 动手操作。
出示一个是正方体请学生观察从正面看到立体图形的形状,进而增加到两个、三个,请学生画出从正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请三位学生站在立体图形是哪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猜想看到的图形是否一样,进而进行验证。引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为新知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让学生自主利用手中的学具搭拼课件上的立体图形,从不同的方向来观察立体图形。(注意每个小正方形的排列组合形式)
2.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例2的主题图。
淘气、笑笑、小鸟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 请你按图中的位置站一站,然后说一说他们分别看到的是物体的哪一个面。(通过教师画出的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请学生根据实际观察的想一想、连一连。)
3. 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再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说出你的结论。
学生以2人小组为单位,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对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并思考发现本节课要学的结论:1.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新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
第三个环节 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深化本节课所知识,我把课堂新方案和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选取了课堂新方案的自我检测部分,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其次、让学生自己搭拼立体图形,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画出所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练习的设计,从巩固练习到加深认识再到拓展练习,逐层加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
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地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本节课出现了3个失误。
第一, 没有充分发挥四人小组的力量。本节课中,当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得出结论之后,应该让学生及时的进行笔记。
第二,评价不准确,没有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现。
第三、教师对电子白板的使用不太熟悉,以至于在操作过程中延误了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