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6.4平均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6.4平均数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2-21 21:0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或设计思路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做到以下两点:
1.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在移多补少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什么不变”,为学习用“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实际上淘气每次记住的数字的个数并不是6,平均数并不是表示一个实实在在的的数,它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数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得到的。
2.多向互动,注重合作与交流。
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在合作与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共同体会学习的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材分析或学情分析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一个常用的统计量。教材中把平均数安排在《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里,明显加重了平均数的意义在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中的分量,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即平均数能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既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相比较的一个标准,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所以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节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的基础,也是学会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析、描述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结合简单的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平均数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体会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五、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 合作学习
六、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策略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发争论
1. 今天,我们玩一个有关记忆力的游戏。游戏规则:全班分成2对参加比赛,女生一对,男生一对。老师3秒钟出现一组数据,看自己能记住几个数字,写到练习本上。
2.每对组选出3人,分别展示记住几个数。
3.算出每对数的总和,比较哪对记住的多,哪对就胜。
4.老师也参加比赛。加入到输的一对。问:谁给老师写10个数?3秒钟后是说数,计入4号选手成绩。再次计算,输的一对反败为胜,老师宣布获胜一对。这时,本来胜利的一方提出质疑:游戏不公平,人数不一样。
5.师:如何做才能使游戏公平呢?比较什么游戏就公平了呢?
引出“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一会儿,我们再解决刚才的输赢问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加入输的一方反败为胜,引起胜利一方的不满,从而引出平均数的意义,也为这一课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教学教材90页例题。探究用“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
(1)(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统计表。
提问:这是淘气5次记住数字的情况统计表,你从统计表中能看出淘气记住几个数字吗?淘气平均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用几表示比较合适?
出示智慧老人的说法: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
师:“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就是这5次平均每次记住的数字的个数同样多,都是6个。你们想知道这个数字“6”是怎么得来的吗?
学生小组内操作:摆一摆,使5次同样多。
(2)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因为第5次和第3次记住数字的个数比较多,所以第5次给第1次1个,给第2次2个,第3次给第4次1个,这样淘气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都变成了6。
(3)教师边演示,边总结。
通过把多的补给少的,使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同样多,这种方法就是“移多补少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求出淘气5次平均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
2.探究用“算术法”求平均数。
师:如果我们不用这种方法,而用计算得方法,你能求出这个数的平均数吗?写到练习本上。
(1)总结算法。
(5+4+7+5+9)÷5
=30÷5
=6(个)
(2)分析算式。
括号里的式子求得是什么?(淘气记住数字的总个数),那:这个“5”呢?(忆了5次),最后得数“6”呢?(淘气5次记忆的平均数)
师小结:用记住数字的总个数除以总次数就是平均数,这个方法真不错。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那这个6是不是淘气每次都记住6个数字呢?(不是)
师(再次出示淘气5次记住数字的情况统计表):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啊,平均数“6个”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讨论后师指出:“6个”是几次平均“匀”出来的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说一说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平均数。
学生回顾在生活中见过的平均数,比如班级的平均分,小学生的平均身高,这个月的平均气温等。
那用这个平均数与最大数“9”比较,它比最大数怎样?比最小数又怎样?谁能用一句话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数学符号连接他们之间的关系。
板书:最大数 >平均数> 最小数
明白了平均数的范围,我们以后在计算平均数时就可以用它来估计平均数,来检验我们算出来的平均数是否合理。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91页“练一练”1题。
读题,估计奇思投中的个数范围和个数。你们的估计非常接近投中的个数,看来同学们真正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
2.我们回到刚才的比赛,哪一对赢了呢?请同学们动笔计算出男队与女队的平均成绩。
注意:计算时,如果有余数,商就保留整数,并写出余数。
3.生展示,师提问:括号里计算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3?你为什么要除以4?最后的得数表示什么?
4.刚才上课时,是谁把“平均数”带进我们课堂的?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用移多补少法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算术法求平均数,希望同学们用学到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平均数
最大数 >平均数> 最小数 移多补少
计算
(5+4+7+5+9)÷5
=30÷5
=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