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21 20:28:36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
地 理 试 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
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分)
2022年 11月 8日晚,难得一见的“红月亮”和“月掩天王星”准时上演。当月全食发生
时,整个月球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球表面变成暗红色,从地球上看去,整个月球呈现
出古铜色,也就是民众所看见的“红月亮”。图 1为“月掩天王星”照片。据此完成 1~3题。
1.“月掩天王星”现象涉及天体类型有
A.1种 B.2种
天王星
C.3种 D.4种 月球
2.天王星位于太阳宜居带之外,主要原因是
A.表面温度低 B.公转周期长
C.质量体积小 D.太阳活动强
3.月全食发生时,出现“红月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地球大气的 图 1
A.反射作用 B.散射作用
C.吸收作用 D.逆辐射作用
内蒙古太仆寺旗的石条山是我国七大火山岩石柱群之一,约两亿三千万年前,因为纬度
高、海水冷,火山喷发的熔岩被海水迅速冷却,形成了柱状节理。图 2是该地石柱群景观图,
图 3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 4~6题。
图 2 图 3
4.形成石柱群的高温岩浆主要发源地是图 3中
A.① B.② C.③ D.④
5.据图可知,石柱群所在岩石圈的平均厚度最接近
A.33千米 B.80千米 C.400千米 D.2900千米
6.目前石柱群高度远低于其形成初期,主要原因是
A.风化侵蚀 B.流水溶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高一地理 第 1 页 共 6 页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暑假到我国南方某小流域源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图 4 为该区域等
高线示意图,等高距为 100米,甲、乙、丙、丁建有水文观测站。据此完成 7~9题。
7.图中丙处与山峰的高差可能为
A.250m B.300m C.350m D.400m
8.图中水文观测站流量受湖泊调节作用最明显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当 Q地居民遭遇泥石流威胁时,最佳的逃生路线是
A.1线路 B.2线路 C.3线路 D.4线路
大气垂直结构是指依据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垂直结构。图 5为我国东北某
日正午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 10~12题。
10.CO2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其主要存在于
A.甲层
B.乙层
C.丙层
D.丁层
11.该日最可能处于
A.1月
B.3月
C.7月
D.11月
12.形成丙层和丁层气温随海拔变化差异
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大气成分
B.海拔高度 图 5
C.纬度位置
D.太阳辐射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偏高的数值,数值越大,热岛强度越大。图 6为天津
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曲线(单位:℃),据此完成 13~15题。
高一地理 第 2 页 共 6 页
13.据图可知,天津市热岛强度最大出现于
A.春季午夜
B.夏季傍晚
C.秋季正午
D.冬季早晨
14.近地面大气下冷上热为逆温现象,往
往形成静稳天气。天津逆温最显著的是
A.白天的市区
B.白天的郊区
C.夜晚的市区
D.夜晚的郊区 图 6
15.目前,有利于降低天津城市热岛强度
有效措施的是
A.推行屋顶绿化 B.搬迁城区人口
C.降低建筑密度 D.建设市心公园
图 7为江苏某湖泊位置示意图,湖畔有一彩旗随风飘扬。图 8为该地夏季某时刻测得的
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 16~18题。
图 7
图 8
16.此时图中①②③④处气温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7.下列能正确表示该时刻近地面湖陆间风向和等压面的是
A. B. C. D.
18.图中彩旗飘向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高一地理 第 3 页 共 6 页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每年都会前往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图 9为某年“雪龙号”南极
科考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 19~21题。
19.图中①②洋流分别表示
A.暖流 寒流
B.暖流 暖流
C.寒流 暖流
D.寒流 寒流
20.图示甲、乙、丙、丁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域为
A.甲 B.乙
C.丙 D.丁
21.霍巴特港是南极考察重要的补给港,港口建设体现的
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类型是
A.海洋生物资源
B.海洋矿产资源
C.海洋空间资源 图 9
D.海洋化学资源
多肉植物原产于非洲干湿季分明的地区,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
多汁,在土壤环境发生变化时满足植物生存需要。图 10为多肉植物景观图。据此完成 22~23
题。
22.多肉植物茎叶肉质化是为了
A.防强光 B.储水分
C.抗风沙 D.耐高温
23.与多肉原产地相比,在江苏自然种植的多肉植物容
易死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分 B.光照
图 10
C.地形 D.土壤
泰加林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其北界标志着森林生长的极限。图 11为北半球泰加林
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24~25题。
图 11
24.泰加林对应的植被类型是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25.与热带雨林地区相比,泰加林地区枯枝落叶层较厚的原因是
A.植被覆盖率高 B.淋溶作用强
C.生物循环旺盛 D.分解速度慢
高一地理 第 4 页 共 6 页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太阳通过太阳辐射将热量传递至地球。一部分太阳辐射被地球表面反射,还有一
部分被地面吸收,形成地面长波辐射,导致近地面大气升温。地面辐射一部分辐射到大气层,
另一部分穿过大气层进入宇宙空间。大气也会产生辐射,大气辐射的一部分辐射地表,形成
大气逆辐射,另一部分散逸到宇宙空间。
材料二 辐射表是测量各种辐射的工具,测量不同的辐射可以选择不同的传感器和安装方
式。图 12为南通某校地理社团研究大气受热过程所采用的辐射表及安装示意图,其中①②测
量短波辐射,③④测量长波辐射。该地理社团连续数月在校园内不同位置测量近地面气温,
发现结果差异较大。
图 12
(1)写出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测量的辐射类型。(4分)
(2)写出与近地面气温直接关联的传感器序号,并简述影响其测量数值高低的因素。(6分)
(3)某日雪后天晴,气温下降,试描述图示传感器序号测得各辐射表的辐射量变化情况并说
明理由。(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
灾害的现象。下表为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年平均降 转化为径流的 转化为地表径 转化为地下径
不同地区 年平均蒸发量
水量 总降水量 流的降水量 流的降水量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44.5 267 96 171 377.5
材料二 某校学生为建设海绵城市积极献计献策,设计了如下 4种道路绿地样式,如图 13。
图 13
高一地理 第 5 页 共 6 页
(1)根据表中数据变化,从水循环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6分)
(2)指出图中缓解城市内涝效果最好的方案并简述理由。(6分)
(3)近年来,每到汛期我国许多城市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试分析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
措施。(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我国东北开展了一次“土壤的形成”的
野外实习,他们挖掘了一个土壤剖面,发现剖面较完整,如图 14,图中序号⑤⑥分别代表母
质层和母岩层。
材料二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这句乡言俗语,形象描绘出了黑土地的
肥沃。这种土壤土层深厚,表土疏松,底土黏重,是最适宜农耕的土地。研究表明,东北的
黑土与当地气候密切相关,图 15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
图 14 图 15
(1)写出图中①~④代表的土层名称。(4分)
(2)结合材料二,简述黑土的性状特点。(6分)
(3)指出东北地区气候类型并简析该气候对东北黑土有机质的影响。(6分)
高一地理 第 6 页 共 6 页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
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 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A B C B A B C D D C A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A D C A C B C B A D D
二、综合题(50分)
26.(16分)
(1)太阳辐射 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4分)
(2)④(2分)天气状况 地面性质 太阳高度 (任答 2点得 4分)
(3)①②增强;③④减弱(2分)
理由:雪后天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地面积雪对太阳辐射的
反射增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减
弱。(4分)
27.(18分)
(1)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下渗量少;地表径流多(6分)
(2)甲(2分) 道路上的雨水快速进入绿地,防止道路积水;增加下渗(4分)
(3)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强暴雨监测预报;建海绵城市。(6分)
28.(16分)
(1)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4分)
(2)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高;表土疏松,通气透水;底土黏重,保水保肥;
土壤结构良好,便于耕作。(写到 3点得 6分)
(3)温带季风气候(2分) 雨热同期,植物生长量大;冬季温度低,有机质分解
慢。(4分)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第 1页 (共 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