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历史上的疫病
二、中医药的成就
目录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疫病的流行及其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与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一、历史上的疫病
材料1:疫者,民皆病也。 —— 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2:瘟之至也,非江海鳞甲之类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虫兽毛羽而不存。
——《上经·尚时》
材料3: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明·吴有性《温疫论》
【思考】影响古代疾病爆发的因素
疾病
人口流动
地理气候
战争因素
落后习俗
饥荒
明·吴有性《温疫论》
1.含义:
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天花
鼠疫
黄热病
斑疹伤寒
西班牙流感
天花
鼠疫
黄热病
斑疹伤寒
西班牙流感
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罹患天花
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前1150-前1145)
鼠疫是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类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达30%--60%。
黄热病主要靠蚊虫叮咬传播,患者肤色发黄,精神失常,经常剧烈挣扎,一般在7-9天出现死亡的情况。
斑疹伤寒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鼠蚤传播,患者会出现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主要表现,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就死于天花。
康熙皇帝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
2.表现:根据教材P80-P81总结
古埃及时期
18世纪
中国清朝
6世纪
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人口死亡,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
14世纪
欧洲鼠疫大流行(黑死病)。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严重饥荒。
17-19世纪
墨西哥爆发,在美洲、非洲与欧洲国家流行,肆虐两个世纪
20世纪早期
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1918-1919年
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以上。
1918-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曾经造成全世界约5亿人感染,而当时的世界总人口不过17亿人左右,死亡2000万以上,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还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经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因为感染者会在脸上留下永久性的瘢痕,俗称麻子,故而得名天花。
古埃及时期,天花席卷尼罗河流域
6世纪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
14-17欧洲鼠疫大流行(“黑死病”)
17世纪中期中国明朝爆发鼠疫
17-18世纪中期中国清朝一度天花肆虐
16世纪,天花、水痘、流感等从欧洲传到美洲和大洋洲
17世纪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在美洲、非洲和欧洲流行肆虐两个世纪
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
公元前5世纪,雅典爆发鼠疫
20世纪早期斑疹伤寒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
18世纪欧洲天花肆虐
材料一:现代人口学家对染病的广大地区的全面估计,1348-1352年,黑死病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欧洲人口8000万中死亡2400万—2500万,即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的大量死亡造成欧洲社会政治秩序的极大混乱。
——张绪山《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这场瘟疫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教会失去了精神上的权威,失去了人们的支持。许多人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和变化,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中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一些具有推动意义的新思想得以酝酿和传播,促使中世纪向近现代社会发展。 ——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课堂探究】思考瘟疫对人类历史造成的深刻影响
①直接:导致大量人口死亡
②政治: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政局动荡甚至王朝更替
③经济: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破坏社会经济发展
④军事:产生深刻影响
⑤思想:导致信仰危机,精神冲击,客观上可能引起新思想的酝酿传播(文艺复兴)
⑥医学:客观上推动了医疗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⑦社会:对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产生深刻影响
人在疫病面前真的就是尘埃?人类面对疫病完全束手无策吗?
(1)古代疫病防治
——清理污水,疏通井渠;
掩埋尸体,发放药物
◆重视公共卫生
◆医学研究
◆建立救治机构
——《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中国古人发明人痘接种防治天花,传到欧洲。
——西汉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寺庙病坊、古罗马医院收治病人。
(2)近代医学进步与疫病防治
①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天花发病率大大降低。
②19世纪,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
③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巴氏灭菌法。
④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青霉素。
战国
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
战国至西汉
《黄帝内经》总结秦汉经验,以阴阳五行解释,阐明人与自然关系,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东汉晚期
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
东晋
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唐朝
孙思邈《千金方》尊称“药王”、临床百科全书
《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北宋
使用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建立在经络学基础上,效果显著,简便经济,受中外欢迎
明朝
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学巨典
清朝
西医传入并逐渐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
屠呦呦青蒿素中西结合,中医药焕发新生机
二、中医药的成就
材料:《内经》作为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书中充分反映出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特点,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诊断、治疗、预防、养生等内容,有着比较全面的论述。《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国医学从经验积累的阶段上升到理论总结的阶段,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内经》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历史上朝鲜、日本等国都曾把《内经》作为医学教科书,其主要内容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国文字。
——王振国《中外医学史》
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由《素问》《灵柩》两部分构成,各9卷,每卷9篇,共162篇。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托名黄帝是对华夏始祖的尊崇,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完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标志着中国医学从经验积累阶段上升到理论总结阶段。
黄帝内经
国宝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灸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
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书框架一目了然
体例完备,大纲、条目、解释、辨误、图像、功用全面
重视前代医学家的研究成果
作者深入临床实践,辨析真伪,裨补缺漏
本草纲目
中医万能论:
“中医制本”
“中草药没有毒副作用”
“某某药方包治百病”
中医无用论:
“中医没有科学依据”
“中医已经落后于时代”
“中医根本就是迷信巫术”
VS
如何正确看待中医药学?
“青蒿治疟疾”
东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
提取青蒿素抗疟疾
屠呦呦
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参考P82<学习聚焦>:
中医药学建立在古代长期医学实践和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其历史源远流长,其理论博大精深,主张辨证施治,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
1.背景
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威廉哈维
◎列文虎克
17世纪
英国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17-18世纪
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19世纪
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2.历程
(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2)近代以来: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随后,西医院校也建立起来。
◎1892年7月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
◎1904年9月,鲁迅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因西医误诊病逝
◎1940年建成的华西医院及医学院
◎1926年3月,晚年梁启超在协和“误诊”造成巨大社会影响
为什么西医能迅速传入中国?
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国门;
西方文明的传入;
洋务运动的兴起。
医疗机构的近代化。西式医院在大城市逐步建立,医疗条件大为改善。
医疗技术的科学化。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诊断治疗。
公共卫生观念的形成。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提倡科学处理垃圾粪便、推广自来水、进行食品监督等措施维护公共卫生。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
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3.影响
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和发展,中医的危机贯穿整个民国时期。期间,中西医的学理讨论溢出医学界而进入言论界,并进一步触动了政界乃至整个民国社会,饭碗问题与学理问题交织一起,学界人物与政界人物互为激荡。中西医之争,仅影响极大的就有四次:1920年……;1929年的废止中医案的争论;1934年《大公报》上的“所谓国医问题”的争论;l941年……——邓文初:《“失语”的中医——民国时期中西医论争的话语分析》,载《开放时代》2003年第6期
据材料,概括民国时期中医与西医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关系:民国时期,中医与西医发生激烈争论。
原因:生存和学理问题。
实质?
实质:近代中国新旧文化之争在医学上的体现。
废止中医之争促发了中医界的紧迫感, 中医界不得不谋求自身的革新与改良,自觉进行科学化的尝试,逐渐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郝先中:《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在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指导下,新老中西医团结协作,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使得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P83第2段
2015年10月8日,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屠呦呦创受《肘后备急方》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
青蒿素的发现是中西医结合的完美典范!
——澳洲梁博士的博客
课堂小结
1.(2021·重庆高考·6)下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与理论创新及人口增长对照图”。它反映出
A.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B.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C.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
D.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
随堂巩固
C
2.(2020.7·天津高考·4)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3.(2023·浙江A9协作体高三联考·5)下列一组图片为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四部著作的书影,对其论述正确的是( )
A.①成书于汉,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B.②提出辩证施治,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
C.③是中国古代现存规模最大的官修类书
D.④对宋元时期科技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
C
B
4.(2022·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上期末·10)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随后也建立起西医院校,培养了大量西医人才。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中国一些大城市还借鉴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改善食品卫生状况。西医传入中国( )
A.确立了我国近代公共防疫体系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C.严重阻碍了中医的可持续发展
D.扼杀了中医治病的优良传统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