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六单元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阅读材料,概括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 孕育这次革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大众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压迫……在这次革命以前,印第安人、黑奴、混血种人和土生白人分立主义者已发动无数次的起义和反抗。
——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材料二 ……尽管有这些限制,殖民地经济还是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到18世纪下半期,拉丁美洲殖民地社会经济冲破了宗主国的种种限制而缓慢地发展起来……拉丁美洲成为欧洲棉花,咖啡,烟草可可的重要供应地……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更趋于活跃,从而与宗主国的封建性的统治发生冲突,最终导致独立战争的爆发。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杜桑·卢维杜尔原是海地岛北部布雷达种植园主的奴隶,后提升为马车夫。他曾研读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向往自由平等,痛恨奴隶制度和殖民统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四
⑴政治(主要原因):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
⑵经济: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⑶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⑷外部条件:
①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②美国的独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根据课本76-77页,归纳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主要过程,分析独立运动的特点。
1804年,海地独立
拉开序幕(反法)
1822年,巴西独立(反葡)
玻利瓦尔领导解放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反西)
圣马丁领导解放智利、秘鲁(反西)
特点:赶走殖民者,获得民族独立。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是继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之后的又一场更为宏大的革命运动。它在拉丁美洲的辽阔土地上摧毁了殖民制度,使绝大多数拉美国家获得了独立。……拉丁美洲独立战争进一步传播了自由、平等、独立的观念。……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很快废除了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取消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商业专卖制度,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
长时间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也对各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并导致了军事独裁者长期保持政权,形成了拉丁美洲特有的考迪罗主义。另一方面,大地产制仍然保留,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仍然处于经济阶梯的最底层,这就严重阻碍了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民主革命的任务仍然摆在各国人面前。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拉丁美洲的独立产生了那些影响?
政治上:摧毁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起一系列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奠定今天拉美各国的政治格局。
经济上:民族独立运动反对封建剥削制度和种植园奴隶制,打破了工商业的殖民垄断制度,为各国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局限:没能够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独立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为英美等新殖民者的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拉美人民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知识拓展】
考迪罗(Caudillo),亦称考迪罗主义、考迪罗制度,原意是首领、头领。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拉美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在19世纪20年代独立后至20世纪前盛行。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独立后虽然部分考迪罗在人民压力下作出一些改革,但由于其和大庄园主在经济及政治上的垄断密不可分,所以未触及大地产制度,是拉美经济发展的阻碍。
考迪罗的出现对于刚刚独立的拉美诸国来说,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但是长远来看,却是阻碍了拉美国家近代化的发展。拉美的考迪罗制度一直影响到20世纪拉美诸国的政治走向。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独立运动——背景
材料一 1826—1850年,英国对拉丁美洲各国贷款和投资总额达1亿美元。…… 1850年以后,英国在拉丁美洲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例如建筑港口、铁路、开辟轮船航线、低价收购土地和利用廉价劳动力开发矿产等。英国资本先后控制了巴西的棉花、阿根廷的谷物和肉类贸易,墨西哥的银矿生产以及大多数国家的交通、铁路和港口等企业。1870年英国在拉丁美洲各国的投资金额达到8500万英镑,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投资国和债权国。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①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
②独立后的拉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③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内忧外患,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拉美实际上仍是半殖民地。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门罗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门罗主义的含义主要有三个:
(1)要求欧洲国家不在西半球殖民。这一原则不仅表示反对西欧国家对拉美的扩张,也反对俄国在北美西海岸分扩张;
(2)要求欧洲不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条;
(3)保证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包括欧洲现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务。
大棒政策:美国第26任总统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
金元外交:美国第27任总统塔夫脱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他们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
“大棒政策” (漫画)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独立运动——概况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巴西: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只有巴西保留了奴隶制。直到1888年,巴西才废除了奴隶制。】
1910 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墨西哥:
1917 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墨西哥的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积极参加革命,粉碎了一次又一次的复辟阴谋,给国内封建势力和外国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墨西哥逐渐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和目的:
推翻维护帝国主义利益和封建主义利益的迪亚斯独裁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二、亚洲的觉醒
亚洲的觉醒是指亚洲各国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和抗争 。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另一方面,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是其中的代表。
二、亚洲的觉醒
1、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同亚洲各国压迫民族的矛盾空前激化了,这时亚洲除日本外,其他国家均已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亚洲觉醒正是在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都已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发生的。
材料二: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壮大是亚洲觉醒的内因。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统治,特别是廉价商品的倾销,破坏了亚洲各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创造了必要前提。
材料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既遭到帝国主义的扼杀和限制,又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阻碍,这就不可避免地使矛盾激化和促进人们新的觉醒。
(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2)经济: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提供经济基础与阶级准备。
(3)思想: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加强)。
二、亚洲的觉醒
中国辛亥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性质: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代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的立宪革命
中国的辛亥革命
材料 1906年,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被……外国统治所摧毁;你们的财富流出国外,你们的生活降低到没有人能忍受的最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不是请愿,而是抵制;准备好你们的军队,然后开始干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二、亚洲的觉醒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1)1885 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国大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2)1905 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包括武装的暴力斗争在内),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3)1908 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 10 多万工人政治总罢工,这成为 20 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这一时期斗争特征是强调群众性的革命政治行动,但提拉克在社会和经济问题上具有保守观点,强调印度教传统,维护种姓制度和落后风俗;未能团结广大伊斯兰教群众,回避农民土地问题。晚年思想趋向于"温和派",接受印度自治主张。
国大党成立初期只限于宣传鼓动、向英国议会呈递请愿书和每年 12月召开例行年会。
1908年夏天,孟买高级法院审判提拉克(1856—1920),审理过程持续10天。提拉克英勇不屈,在法庭上捍卫印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权利,将法庭变成了宣讲民族独立的战场,但还是被判处6年监禁。
提拉克被称为印度革命之父。
印度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奠基人,
印度国民大会党极端派领袖。
被甘地称为现代印度的缔造者。
二、亚洲的觉醒
① 简况: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② 结果:革命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③ 影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伊朗立宪革命
1903——1905年,伊朗粮食歉收,外贸锐减。有出国旅游癖好而囊空如洗的国王穆扎法尔丁,1900年向俄国借款240万英镑,1902年再向俄国借款100万英镑,1903年向英国借款30万英镑,而1905年又试图再向俄国借款。国王借外债出国旅游的行动,激起各阶层的不满。 ——吴、齐《世界史》
1906年8月,国王穆扎法尔丁·沙(1896~1907在位)被迫同意召开第一届议会,并把王权移交给王子穆罕默德·阿里(1907~1909在位)。同年,议会通过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失败原因:
1.立宪派缺乏强有力的革命政党领导,没有真正动员组织人民群众,造成自身力量弱小;
2.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
革命意义:
1.1905—1911年的伊朗立宪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还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主特色:
2.标志着伊朗历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时代,是伊朗历史上第一次深刻的文化思想解放运动;
3.伊朗革命是二十世纪初亚洲革命浪潮的组成部分,标志着亚洲开始觉醒,走向争取民主的自觉的政治斗争时代。
中国辛亥革命
二、亚洲的觉醒
性质: 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角度 功绩
除旧 (革命角度) 反封建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
反帝 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布新 (现代化角度) 政治和思想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建立共和政体。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经济、文化和风俗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思想的藩蓠,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二、亚洲的觉醒
2、特点
材料 亚洲觉醒是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是世界意识的形成。它在伊朗表现为立宪革命,成为亚洲民族民主革命的先声。在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提出民族独立的纲领,以建立美国或法国式的民族共和国为政治目标,要求经济独立,以抑制英货斗争为手段,以启迪民族意识、建设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进行民族教育。斗争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运动的顶点。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亚洲觉醒标志着亚洲国家向现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标志着20世纪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吴于童、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册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特点。
1.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2.建立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提出了斗争纲领
3.出现被压迫民族在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相互声援和支持的新现象
意义
①开辟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期,使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领导阶级。
②亚洲觉醒标志着亚洲各民族人民,已把亚洲变成了打击帝国主义势力的重要阵地。
③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运动的同盟军。
三、非洲的抗争
在列强侵略非洲的过程中,非洲人民一直不断进行斗争。为了自卫,非洲居民自动组织起来,在一些要道设立陷阱,用投枪、弓箭袭击贩奴商人。……早期非洲人民的反抗斗争还表现在被捕奴隶进行的顽强斗争上,最常见的反抗方式是逃跑或自杀。据不完全统计,1700-1845年,仅在英、美贩奴船上就爆发了55次大规模的奴隶暴动。
19世纪以来,武装斗争成为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
三、非洲的抗争
背景:①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②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精神
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
代表事件:埃及的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但在动员民众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背景:英国侵略埃及
过程:①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1879年,以爱国军官、知识分子为骨干力量),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
②在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的斗争中,阿拉比(祖国党领袖、爱国军官)领导埃及军民进行抵抗,
结果:失败、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1、埃及的抗英斗争
三、非洲的抗争
祖国党致力于“把祖国从屈辱、贫困、痛苦的深渊中拯救来”,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并通过机关报《埃及报》和《商业报》宣传捍卫民族独立,加强防卫力量,实施宪法改革等主张。
艾哈迈德·阿拉比:埃及爱国军官,曾两次领导起义,要求实施宪政,企图摆脱英、法对埃及的控制。
背景:英国在控制埃及的过程中,也把侵略矛头指向埃及的邻国苏丹。
过程: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这次武装起义持续近20年,起义者曾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
结果:起义失败,英国控制了苏丹。
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三、非洲的抗争
2、苏丹马赫迪起义
马赫迪:被苏丹人民尊为“独立之父”
穆罕默德·艾哈默德(自称“马赫迪”,意思是“救世主”,是真主派到人间的救世主)于1881年6月发动了以恢复原始伊斯兰教为目的的“圣战”,史称马赫迪起义。马赫迪宣称他就是众所期待的救世主马赫迪(根据伊斯兰教的经典《圣训》预言:他是世界末日来临前的一个有宗教领袖性质的人物,是穆斯林的领袖,他降临世间,根据神圣的教法治理乱世,伸张正义,铲除暴虐,整顿伊斯兰教内部的全部分歧,复兴伊斯兰教的信仰,开创新纪);要求“废除不堪负担的苛捐杂税,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号召苏丹人民对异教徒(英国统治者)进行“圣战”,把他们赶出自己的国土。英国用了20年时间(1881——1890)才把马赫迪起义镇压下去。
三、非洲的抗争
原因:1894 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
过程: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全国人民英勇抵抗
结果:1896 年埃塞俄比亚人民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埃塞俄比亚保持了自己的独立。
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896 年 3 月 发 生 的 阿 杜 瓦 战役,是埃塞俄比亚反抗意大利侵略的决定性战役。孟尼利克二世(1889—1913年在位)亲自率军战胜了意军,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并赔款1000万里拉。
三、非洲的抗争
国家 殖民国 动员手段 斗争形式 结果
埃及1882 阿拉比、祖国党 英国 政党组织 武装斗争 抵抗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苏丹1881马赫迪 英国 宗教宣传 沉重打击侵略者,英国控制苏丹
埃塞俄比亚1894 孟尼利克二世 意大利 皇帝号召 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国家独立
19世纪末非洲抗争特点:
①武装斗争是反殖民侵略斗争的主要形式;
②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
③领导者领导力量多样,有宗教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④宗教在号召、组织民众中发挥重要作用。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1.拉丁美洲
(1)革命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2)革命任务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压迫双重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是首要任务;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3)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是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并不是本地区的资产阶级。
(4)独立运动的结果具有特殊性。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没有被根本触动并有所发展,政治上“考迪罗主义”盛行。
2.亚洲
(1)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提出了革命纲领,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进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
(2)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开始在不同程度上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新的阶级力量参加)。
(3)各国的工农运动从自发斗争逐步转向自觉斗争,尤其是亚洲的工人阶级表现了革命的彻底性。
(4)亚洲各国革命者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彼此激励,并开始进行联合尝试。
3.非洲
(1)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反对殖民主义的主要形式(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民族运动
(2)有组织、规模大、持久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
(3)领导力量多样,有宗教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4)城市反帝运动兴起。如埃及开罗罢工斗争。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政治、经济、思想、外因
政治经济发展停滞
英美势力的渗入
序幕:海地独立
拉丁美洲的全面独立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
进程
背景:政治、经济、思想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武力斗争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
小结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