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太阳 教案(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 太阳 教案(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2 14: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太阳》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解析
该文本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学习要求是:阅读方面为“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习作方面为“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文后学习要求是:识字与写字方面为会认读“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生字;阅读与鉴赏方面为“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太阳?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梳理与探究方面为“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该文本的内容是:太阳具有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三个特点,与人类关系密切。该文本的特点是:语言平实,通俗易懂,用词准确,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该文本的教学价值是:在文体运用形式方面,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将抽象复杂的太阳写得通俗易懂;在单元学习要求方面,有助于学生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懂得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3.品析句子,感受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作用,初步学习运用这些说明方法进行表达,锻炼严谨科学的思维,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品析句子,感受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作用,初步学习运用这些说明方法进行表达。
四、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
《易经》中说到世间温暖的地方为阳,那么世界上最大最温暖的就是太阳。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太阳》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16.太阳
2.齐读课题,揭示单元语文要素
(1)齐读课题,读出朝气。
(2)揭示单元语文要素(书本P65):这篇课文是科普说明文。大家在之前的学习中有没有学过说明文呀?比如《蟋蟀的住宅》《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等,那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大家还记得多少呢?
大作家叶圣陶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太阳这一课文。看看作者张姞民是如何把太阳这一事物说明白的。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围绕太阳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课堂巡视)【出示朗读要求】
2.生字识记
(1)读:摄氏度,传说,密切,繁殖,煤炭,水蒸气,热量,杀菌,治疗,寸草不生,抵得上,庄稼
(2)写:摄,殖,粮(左右结构);炭,杀,菌(上下结构)
3.概括特点(板书)提示学生通过关键句来概括。
第一自然段:距离远
第二自然段:体积大
第三自然段:温度高
第四自然段:关系密切(4-7段)
第八自然段:关系密切的总结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通过阅读和做批注,知道了文章是通过太阳和地球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这几方面来写的,结构清楚,条理分明。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研究作者如何将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和温度高写清楚的。
(三)体会说明效果,习得说明方法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1)轻声读,想一想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太阳离地球远说明清楚。
(2)交流:
①【列数字】:一亿五千万千米,是多远?为了让读者知道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底是有多远,作者接着写道,自己轻声读一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你读到了什么?
②【举例子】:步行:三千五百年;坐飞机:二十几年。
日夜不停(不吃不喝不睡)、三千五百年(中华上下五千年);二十几年(呱呱坠地到大学毕业)
小结:作者先用了列数字,告诉我们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但是我们不知道有多远,于是作者接着用几个例子告诉我们,让我们对一亿五千万千米远有了真切的感受,说明文的妙处可不止如此。
(3)“约”“差不多”“几”表达效果:(出示句子对比)
你们看,还是这个句子,去掉“约”,自己读读看,还可以吗?小杨老师查阅了资料,了解到太阳到地球上的距离是通过太阳光传到地球上的时间来测量的,而且这个举例会随着地球位置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所以当我们不能说出准确数字的时候,就要实事求是,用上“约”字让表达变得更严谨更精准。
像这样科学严谨的句子在下一句中还有,自己读一读。
(4)再读句子,体会精准的表达。(朗读的时候教师要引导他们突出重点词,多叫几位同学站起来读一读,在朗读中加深印象)
(5)文章一开头写一个传说的原因:
“其实”是实际上,事实上的意思,说明文很严谨,传说是真实的嘛?(是古代人民对太阳的粗浅认识,也是对太阳的美好向往)
读一读这则传说,射的到吗?(射不到的原因:距离远)
2.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1)轻声读,想一想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太阳体积大说清楚,并且做做批注
(2)作比较:一个太阳、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抵得上的意思?相当于
科普:一个地球有多大?(1082500000000立方千米)那一个太阳的体积呢?(乘法,乘一百三十万)
(3)比划一下,感受体积大:怎么远看看上去只有像盘子这么大?距离这么远,还能像盘子这么大,说明体积大。
(4)齐读,读出太阳体积之大;个人展示读;男女配合读
3.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体会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1)轻声读,想一想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什么要用?同桌讨论。
(2)交流讨论:
【打比方】:直观、形象的感受(朗读)
【列数字】:五千多摄氏度(写到这里够不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温度:水沸点,烤箱烘焙,钢铁熔点1500℃)
(3)读一读,感受太阳温度高
(4)小结:作者一层进一层,一层深入一层,把太阳温度高写清楚,当一种说明方法不能说清楚时,作者用两种说明方法;当两种说明方法不能说清楚时,作者用三种说明方法。作者多会写啊!
4.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研读课文,知道了太阳距离地球远,还有温度高、体积大三个特点;作者用了不同的恰当的说明方法,把太阳的特点介绍清楚了。相信同学们对太阳有了很多了解,那你们还想进一步探索太阳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吧!
那下一节课,我们将跟随作者张继民的脚步,从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这方面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