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二)(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沈阳市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二)(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1 22:56:27

文档简介

2023年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二)参考答案
语 文
一、1.B(矫枉过正:指矫正弯曲的东西超过了限度,使其又弯向另一边;比喻纠正偏差做
得过了头。含贬义。应为“精益求精”。)
2.D(A.成分赘余,删去“左右”。B.两面对一面,改为“国家是否富强的标志”。C.成分残
缺,在句末添加宾语“非凡性能”。)
3.D(③抛出话题,引出概念。①概念解释,⑤良好效果,②社会现状,④家长引导。)
二、4.A(“仍然沉醉”不对。)
5.B(有的山峰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像鞠躬的样子。)
6.C(敝:损害)
7.C
8.B(不是毫不示弱,而是以退为进的示弱。)
三、9.D(文中何喜之并不清楚杜少秋是为了助人而说了善意的谎话,他是信任杜老板的鉴
宝眼光,说他“落井下石”缺少依据。)
10.C(“古董”是何喜之对杜少秋的讥讽,嘲笑他顽固,不懂变通。)
11.B、C(A.并非讥讽,而是从侧面验证杜少秋所言非虚。D.并非“鉴宝失误”,是为了助
人;也不是“先扬后抑”,即使写他退隐,也是对他的赞美。E.虽然师傅不在,徒弟依然礼
貌待客,体现了鉴古斋人的儒雅风范。来客之所以没有听到,是因为他还在回味斋主的留言,
被其坚守艺德、清白做人的高尚节操所震撼。这是从侧面来烘托斋主的形象,不该删掉。)
四、12.(1)可以。①杜少秋的权威地位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树立起来的,其中既有
博览群书的专业积累,也有正直宽厚的操守德行,可谓德艺双馨。②文章的情节从他帮客人
“过一眼”藏品到鉴定赝品瓷瓶,再到拒绝何喜之的利诱,这是杜少秋在古玩界走上至尊权
威地位的关键的几级台阶。他意图帮助小孩的善意谎言却被何喜之用来牟利,使他不得已隐
退,失去了在古玩界的“权威”地位。③得权威与失权威,是故事的主线,尤其是文章最富
有深意的一句话也是围绕“权威”阐释的,直指主题,格外引人深思。(每点 2 分)
(2)不可以。①“鉴古斋”与“权威”相比,它更强调故事发生的环境,在结构上首尾呼
应,给人圆融之感。②故事的主人公杜少秋正是斋主,被逐利小人称为“古董”,实则是鉴
古斋的灵魂。这里斋与人合而为一,因此当杜少秋不得已隐退之时,让读者生出“此地空余
黄鹤楼”的怆然之感。③名为“鉴古斋”,实则在鉴人品世。在利益面前,众生百态,高下
立见。④“权威”为题更倾向于情节方面,缺少“鉴古斋”的思古幽情。(言之成理即可)
13.(1)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2)绕船月明江水寒 梦啼妆泪红阑干(3)择师而教之 则
耻师焉(4)樯橹灰飞烟灭 早生华发
14.略。
五、15.略。202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沈阳市模拟试卷(二)


(本试卷分I、Ⅱ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3小题,9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广大电影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增强文化自信,创作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
优秀作品,浓墨重彩书写中国故事。
B.“最美退役军人”中,有矫枉过正的“大国工匠”,有立德树人的“兵教师”,他们都在
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C.在全面开展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后,微山湖再现草长莺飞的景象,湖区群众实现了从
“靠湖吃湖”到“靠湖养湖”的转变。
D.一些“爆破手”之所以入侵网课得逞,是因为上网课的学生向他们提供了网课会议号等
信息,这种引狼入室的做法必须受到谴责。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昆明己经是一座汉族占比超过总人口80%左右的现代化城市,但根植于城市基因深处的
探索和猎奇,依然反映在它的餐桌上。
B.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
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C.卡塔尔气温高,日照强度大,这就要求本届世界杯比赛场馆使用的LED显示屏具有更好
的散热性、更高的亮度等。
D.沈从文把对故乡凤凰的深情,浓缩在深邃美好的文字里,以至于很多人初到凤凰,好像
不是去往他乡,而是回到故乡。
3.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食育教育包含对食物的了解、食物的烹饪方式、食物的文化等内容。
②不少孩子天生喜好多油高甜食物,
③如何预防孩子发展为“小胖墩”?食育教育亟待普及。
④因此,家长更有责任主动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养
成对食物“爱憎分明”的态度。
1
⑤孩子接受食育教育后,会对食物产生更客观的认识,从而对食物采取正确的态度。
A.②③⑤④①B.②③④⑤①C.③①②④⑤D.③①⑤②④
二、(本题共5小题,15分)
4.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
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一二句富有哲理,感慨深沉,表明作者仍然沉醉在以前的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里,难
以自拔。
B.第四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呼应
“往事”。
C.五六句“应犹在”和“朱颜改”形成对比,“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
恨之感。
D.最后两句运用比喻、夸张和设问修辞,表达了亡国之君李煜心中的满腔幽愤,形象可
感。
5.下列对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
人是明智的。)
B.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有的人看到日出,有的人没有看到,红色或白色
错杂,人们的脊背都佝偻弯曲的样子。)
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子孙们拿土地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毫不在意。)
D.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士大夫们大多把不为国家大事操心、附
和世俗之见来讨好众人当作美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8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倍”,加倍
B.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
D.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破败
7.下列句子最能证明晋国出尔反尔的一项是(3分)()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