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2023中考备考公开课课件
统编版中考复习
——九下《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表》整合复习
学习目标
积累三篇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古代史书、古代文体。
梳理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掌握句子的翻译方法。
在诵读通译中回顾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训练思辨力。
掌握劝说技巧,学会在生活应用。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文学文化常识
壹
文章 出处 古书特点 作者 (或编纂者) 文常整合
《曹刿论战》 《左传》 儒家经典 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名著 编年体史书 春秋 左丘明 四部古代史书
六种古代文体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国别体史书 西汉 刘向 《出师表》 《诸葛亮集》 ----------- 诸葛亮
01
02
03
04
《左传》
《战国策》
《史记》
《资治通鉴》
关注四部古代史书
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
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共33篇 。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
西汉的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3000余年的史事,共130篇。 《陈涉世家》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孙权劝学》
表
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出师表》
古 代
文 体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
说
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马说》《爱莲说》
书
即书信。又叫 “尺牍”或“信札”,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 《诫子书》《与朱元思书》
记
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以记叙、描写为主,大多数是游记。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序
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等同于临别赠言。
《送东阳马生序》
区别古代文体
学习目标
文言语句翻译
贰
句子翻译
十年九考
说说我的翻译策略
文言语句五字翻译法
(1) 留 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不进行翻译。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行政区名、典章制度、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2) 补 就是增补。①变单音词为双音词;②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③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3) 删 就是删去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没有实际意义,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作用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4) 换 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转换成字面意思与之相同的词语。
(5) 调 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文言译句有诀窍,留补删换还有调。
基本词汇要保留,专有名词不需译。
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年号官职名。
行政区名制度名,长短体积重量名。
古今意义未变词,保留下来就OK。
变单为双最便捷,补出省略才完整。
文言虚词可忽略,没有意义大胆删。
句首发语句中承,补充停顿皆可略。
生僻词语换词译,意思相同最重要。
特殊句式要注意,宾语前置主谓颠。
定语介宾有后置,调整过来使顺畅。
还有被动判断句,标志词语来帮助。
直译在先意译辅,一 一对应再通顺。
翻译秘诀
判断句
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一般翻译为“……是(不是)……”的形式。
如何在文言文中快速找出判断句呢?
“……者,……也”“……,……也”“……,……者也”“……者,……”“等形式。
注意点:句末的“也”,只有是表示判断语气时,才是判断句的标志,如果表示其它语气,此句子即便有“也”,也不是判断句。
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句子翻译为“……不是……”的形式。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无标志判断句。有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找出三篇文章的判断句
忠之属也。(“……也”表判断)
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
夫大国,难测也。(“……也”表判断)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为”表判断)
臣本布衣。(“本”表判断)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悉”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者……也”表判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无标志判断)
倒装句
与现代汉语常规语序比较,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常见的说话习惯。
倒装句都有哪些类型呢?
宾语前置(宾语置于谓语动词或介词之前,例:何陋之有?)
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马之千里者)
状语后置(副词和介宾短语作状语, 处在谓语动词之后
例: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主谓倒装(主语在谓语之后,例如:贤哉,回也!)
忌不自信
何以战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皆以美于徐公
战于长勺
躬耕于南阳
判断下列语句文言句式属于哪种倒装
判断下列语句文言句式属于哪种倒装
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
何以战 宾语前置,“何”作介词“以”的宾语,正常语序是“以何战”。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群臣吏民,受上赏。
皆以美于徐公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皆以于徐公美”。
战于长勺 状语后置,“于长勺”介词短语作状语。
躬耕于南阳 状语后置,“于南阳”介词短语作状语。
被动句
是主语与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的句子,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有些被动句是没有标记的,有些有词语标记,如:“被”“为”“所”“于”“见”等字。
用“于”表示被动关系。例如:管夷吾举于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为” 表示被动关系。例如:士卒多为用者
(为:被,表被动;士兵大多被他所用。)
——《陈涉世家》
●无标记被动。例如: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现象较为普遍,有省略主语、宾语或者介词等情况。
说说下面句子省略了什么,并翻译。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01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02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03
皆以美于徐公。
04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05
学习目标
叁
通译课文 熟悉内容 训练思辨
请见问战
请战从战
战后论战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问三答
三赏三变
比美
讽谏
出师表
尽忠言
提建议
付忠行
说目的
诉忠源
表感恩
忠
《出师表》
你最欣赏哪一组君臣?
邹忌与齐王
诸葛亮与刘禅
曹刿与鲁庄公
交流示例:
我最欣赏齐王和邹忌这对君臣。先说邹忌,他善于思考、分析,客观冷静地对待身边人的赞美。凭借一份担当和责任,主动进谏。他深知君与臣地位的不同,在进谏时并不是直接讽谏,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的经历,通过类比让君王自己去领悟。再说齐王,他有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听了邹忌的劝谏,马上“下令”,并且分上、中、下三种不同层面的赏赐,立刻实施,这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也正是这样的君与臣,使得齐国实现“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局面。
学习目标
肆
学习劝说
劝说
劝说谁?(对方的年龄、身份等)
我是谁?(我的身份)
劝什么?(目的)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
现身说法来共情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
举出反例带警醒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
类比、设喻求委婉
劝说策略
现身说法来共情
举出反例带警醒
类比、设喻求委婉
语言组织
恰当的称呼
解决办法
表明自己的观点(委婉)
鼓励或象征性的征询
疫情期间,要求出入室内经营场所要佩戴口罩。有一位30多岁的中年人不佩戴口罩就要进入商场。假如你是现场一名志愿者,你会怎么劝说这个中年人?
情境再现
学习目标
伍
作业布置
回顾生活中曾经有过的一次成功(或不成功)的劝说,讲述当时的情形,并反思总结劝说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