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对酸碱的初步认识 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一、单选题
1.下列常见物质显碱性的是
A.食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
D.柠檬水
2.20gKOH加入100g水中,配制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OH在水中解离出K+和OH-
B.一个K+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C.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向该溶液中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
3.分别向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甲溶液变红色,乙溶液变蓝色,丙溶液变紫色。则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
4.为测定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室温下用pH计测得锥形瓶中溶液pH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锥形瓶中溶液为无色时其pH=7
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b点时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D.c点溶液的溶质有NaCl和NaOH
5.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
物质 白醋 橘子汁 料酒 炉具清洁剂
pH 2~3 3~4 6~7 12~13
其中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白醋 B.橘子汁 C.料酒 D.炉具清洁剂
6.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 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 D.从20 s到40 s,溶液的温度升高,pH增大
7.下列是人体几种体液的正常pH范围,其中呈酸性的是
A.胰液7.5~8.0 B.胆汁7.1 ~7.3
C.血浆7.35~7.45 D.胃液0.9 ~1.5
8.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见下图。下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
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
9.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10.下列溶液酸性最强的是
A.pH=1 B.pH=5 C.pH=7 D.pH=14
二、课内填空
11.溶液的酸碱性用______鉴别,溶液的酸碱度用______或计测定。
12.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___________,使酚酞溶液__________。
13.不可用受潮或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试待测液的酸碱度,那样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液的pH,使所测得的结果:酸_____,碱_____,中性溶液_____。
14.归纳总结: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变色情况如下:
溶液 指示剂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中性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 ______ 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 ______ 无色
三、推断题
15.现有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瓶遗失标签的溶液,为鉴别这三种溶液,小俊同学将它们编号为A、B、C,并分别取样。按如图所示的两个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现象:
(1)写出试剂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本实验如果将试剂①与气体②的加入顺序颠倒,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三种溶液,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填字母)。
A紫色石蕊溶液
B CO2
C CuCl2溶液
D Na2CO3溶液
将三种待测液分别取样后,滴加所选试剂,实验现象及结论为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6.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和小英分别抽取了I、Ⅱ两组试题。可供选择的实验药品有大理石、KC1O3、MnO2、稀盐酸、NaOH溶液、H2O2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等,相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I组:O2和CO2的实验室制取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小明想用同一套装置分别制取O2和CO2,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和收集装置______(填字母)。其中,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Ⅱ组: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和酸、碱的化学性质
(3)为了鉴别稀盐酸和NaOH溶液,小英要测定溶液的pH,正确的操作是______。测得pH=1的溶液为______。
(4)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使该反应“可视化”,小英向NaOH溶液中滴加______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观察到溶液由______色变为无色。
五、综合应用题
17.金属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某学习小组围绕金属材料展开项目式学习。
【项目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316不锈钢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有良好的___________。
【项目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2)组员小王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组员小李意外发现镁条表面还有气泡产生,于是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3)小王用拇指堵住试管,收集一会气体之后伸入燃着的木条,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该气体是__________。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该气体呢?
【作出猜想】硫酸铜溶液显酸性,所以放入镁条后会产生该气体。
【实验验证】
(4)用pH试纸测量硫酸铜溶液的pH,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经测定,溶液pH<7,证实猜想正确。
【项目三】冶炼金属
(5)冶炼金属铁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__________、热空气。
铁的氧化物有FeO、Fe2O3、Fe3O4。组员小卫称取6.0g铁的氧化物混合样品,采用如图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夹持装置省略),完全反应后,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4.4g。
(6)实验开始时先打开__________,关闭另一止水夹,让CO通一段时间。
(7)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该固体样品成分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FeO、Fe2O3 B.Fe2O3、Fe3O4
C.FeO、Fe3O4 D.FeO、Fe2O3、Fe3O4
六、科学探究题
18.在探究氢氧化钙与稀盐酸中和反应实验时,忘记了滴加酚酞溶液,无法判断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同学们决定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和Ca(OH)2
猜想二:CaCl2和HCl 猜想三:_____
请将猜想三补充完整,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是_____。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_____ 猜想一不正确
②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 _____ 猜想二不正确
【拓展与应用】举例说明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_____(答一点即可)
七、科普阅读题
19.充有的蒸汽的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水(滴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钠块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偶有火星出现,溶液变成红色.依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钠保存在煤油中”说明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3)“溶液变成红色”说明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_______________性的物质.
(4)根据所学知识解释钠“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B
4.C
5.D
6.C
7.D
8.C
9.D
10.A
11. 酸碱指示剂 pH试纸
12. 变红 不变色
13. 偏大 偏小 不变
14. 红色 蓝色 无色 红色
15. 酚酞试液 能 D 出现气泡的是盐酸,出现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
16.(1)试管
(2) B C
(3)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体,滴在pH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 稀盐酸
(4) 酚酞 红
17.(1)硬度大、熔点低
(2)
(3)氢气##
(4)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5)石灰石
(6)K2
(7)ACD
18. Ca(OH)2+2HCl=CaCl2+2H2O; 氯化钙##CaCl2; 若盐酸过量,则含有氯化氢和氯化钙(猜想二),若氢氧化钙过量,则含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钙(猜想一),反应可能是恰好反应,只有氯化钙(猜想三); 溶液无明显变化; 碳酸钙; 无明显现象; 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19. 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 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碱 钠的熔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