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 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材料中的化学。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铝较耐腐蚀,说明铝的活动性较弱 B. 钢是铁的合金,氧化铁也是铁的合金
C. 通常情况下,铝合金的硬度小于纯铝
D. 防锈蚀和回收利用都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2.日常生活中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 )
A. 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
B. 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
C. 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
D. 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
3.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3CO+Fe2O3 2Fe+3CO2 B. Zn+CuSO4=ZnSO4+Cu
C. CO2+2NaOH=Na2CO3+H2O D. NaOH+HCl=NaCl+H2O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
B.钢的性能优良,所以钢是纯净的铁
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大
D.银的导电性最好,大多数电线都是用银作材料
5.某种金属混合物样品由镁、铁、锌三种金属中的两种金属组成,取5.6g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0.2 g氢气,则此样品的组成是()
A.镁和铁 B.镁和锌 C.铁和锌 D.无法确定
6.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处理金属废弃物的方法是填埋法
B. 室内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 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 天然气泄露,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7.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已知锌、铁、铜三种金属与其盐溶液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Zn+FeSO4===ZnSO4+Fe;Fe+CuSO4===FeSO4+Cu。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的排列是( )
A. Zn>Fe>Cu
B. Cu>Fe>Zn
C. Fe>Cu>Zn
D. Cu>Zn>Fe
8.下列有关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铁元素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B. 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致密的保护膜
D. 铁质容器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
9.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块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后无固体残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金属乙反应后产生的氢气多一些
B. 金属乙的活泼性比金属甲强一些
C. 金属甲的反应速率比金属乙快一些
D. 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甲一定比乙小
10.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镁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小组同学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和硝酸亚铁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银,可能含有镁 D.滤渣中一定含有镁、铁和银
11.利用下列试剂之间的反应现象,能验证Fe、Cu、Ag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是( )
A.Fe、Cu、AgNO3溶液 B.Fe、CuSO4溶液、Ag
C.FeSO4溶液、CuSO4溶液、Ag D.Fe、CuSO4溶液、AgNO3溶液
12.向盛有10g某Cu﹣Al合金样品的烧杯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测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09.4g.则该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
A.73% B.54% C.46% D.27%
13. 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加入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下列实验现象不可能观察到的是( )
A. 天平指针开始偏向放铁粉的烧杯一边
B. 只有铁粉有剩余
C. 天平指针最终偏向放锌粉的烧杯一边
D. 只有锌粉有剩余
14. 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分别逐滴滴加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图说明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 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 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D. 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二.填空题
15.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以________(填“单质”“化合物”)形式存在。
(2)超市中有许多小包装食品,它们的包装材料是符合卫生标准的铝箔。铝可以压成铝箔,说明铝有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
(3)美国男子乔纳森用一大束氦气球绑在椅子上将自己送上了天空,实现了人类首次靠氦气球穿越了英吉利海峡。氦气密度比氢气密度小,乔纳森利用了氦气而不是氢气做填充气体,是因为氦气具有________性。
16.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金属X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和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标志着我国航海、航空事业有了重大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铜运用于航母电力系统的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和_____________性;
(2)大型客机大量使用的钛合金属于_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建造一艘排水量为6万吨的航母约需6万吨的特种钢材,通过高炉炼铁生产6万吨含铁98%的铁制品,需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___________万吨。
(4)是航天、航空、航海、兵器和核能等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比较Mn、Pd(钯)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①将Mn片、Pd片、Cu片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M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Pd片和Ca片没有变化,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要确切得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将Pd片加入到____________溶液中,观察现象。
三.实验探究题
18. 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
探究过程如下:
Ⅰ.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向B中加入质量为m的铜锌合金粉末,由注射器A向B缓缓加入稀硫酸,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气体时,夹紧弹簧夹,立即移出D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
Ⅲ.经过滤等操作,准确称量并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
Ⅳ.该小组的甲同学根据反应前后B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乙同学认定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Ⅲ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过滤、________、________、称量。
(3)通过误差分析,化学小组发现乙同学所用数据不可靠。造成该数据不可靠的原因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Ⅱ中,移出D中的导管内留存有水,导致计算结果偏________(填“大”或“小”或“无法确定”)。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计算结果偏大。
19. 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1)【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锰>铁>铜;猜想二:铁>铜>锰;
猜想三:________.
(2)【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①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②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________中,观察现象.
③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________.
(3)【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拓展探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设计作了进一步研究.
为了验证甲、乙、丙、丁4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把甲放入乙的化合物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化合物溶液中;③把乙放入丁的化合溶液中;④把丁放入丙的化合物溶液中.你认为哪个实验没有必要做?请说明理由________.
四.计算题
20某工厂要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假设杂质不含铁元素)来炼制生铁。若要炼制含铁96%的生铁63 t,假设在炼制过程中损失10%铁元素,则理论上需要含杂质2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