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中国近代史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八年级上册
一、大格局:大事年表
1945年10月 双十协定签订。联合国成立
20世纪4,50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6年6月 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 年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杜鲁门主义”出台 ,美国冷战开始
1948年 第一次中东战争。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8年9月-1949年1月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二、大视野:知识网络
抗战胜利后形势
蒋介石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
重庆谈判
召开政协会议
{
↓
→
↓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内战分三个阶段: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进攻,战略决战
↓
↓
粉碎全面进攻(至1947年3月)
粉碎重点进攻
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战略进攻
运动战;歼灭有生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转战陕北,青化砭、沙家店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
→
山东:孟良崮战役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
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民心:土改
党的正确领导
}
三、大探究:刨根问底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什么要假和谈?我党为什么要参加谈判?
3.解放区军民是如何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的?
2.为什么说“双十协定”和重庆政协决议有利于和平建国?
4.解放区的军民是如何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的?
5.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
6.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历史影响?
7.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有什么样的战略意义?
8.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同党的领导、人民的支持和国民党的统治腐败有怎样的联系?
9.结合内战后中国发展,说说解放战争有什么历史意义?
四、大综合:连线成面
1.抗战胜利后,人民需要和平,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为和平作出了巨大努力。但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玩弄“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
2.重庆谈判和重庆政协的召开,给中国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但蒋介石公然发动内战,关闭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大门。
4. 我党的正确领导是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保障人民利益,进行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毛泽东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在军事上有很大的创造,能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
3.人民解放战争面对 敌强我弱的局面,我党战略上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鼓舞了士气,战术上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不争地盘,而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作战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到1947年3月,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到1947年夏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转入战略进攻。
5.人民解放战争经过粉碎敌人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几个阶段,不断改变力量对比,我军力量逐步走向强大。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 消灭。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四、大综合:连线成面
6.国民政府的统治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历经东北易帜统一中国。抗战时迁都重庆,战后迁回。1949年4月南京被 占领,政府灭亡,历时22年。它也叫蒋家王朝,养有四大家族,是官僚资本主义的政府。在这22年中,曾出现系列并存政权,如中华苏维埃政府、伪满洲国、南京伪国民政府、陕甘宁边区等。
7. 土地是农民的关注,解决农民问题就要解决土地问题。我党的土地政策在不同时期,因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不同而不断调整。十年对峙时,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抗战时期是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解放战争中,调整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建国后也有土改、农业合作化、土地承包责任制等。
8. 抗战和人民解放战争都是民族自由、独立、民族解放的大事,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它们推翻三座大山中的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对于我国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都有重要意义。
9.人民解放军的名称历经工农革命军、红军(工农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野战军、人民解放军,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五、有重点:课本主要内容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南京的解放,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内战的爆发】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区的自卫反击。
六、有规范:重要语录
1.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想在政治舆论上的获得主动,将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共产党的身上。……1945年10 月10 日,国共两方代表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变纪要》,即“双十协定”。
2.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3.1946年6 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4.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形式,以歼灭敌人的有力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5.解放区的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1947年3月,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军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歼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六、有规范:重要语录
7.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激发了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6.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农民交租交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8.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武汉、南京,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9.1949年9 月,辽沈战役打响。……解放了东北全境。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动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几乎与淮海战役的同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挥师入关,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0.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的军队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1.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七、有补充:注解地图
1.左图为《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
图中的信息:
(1)1945年9月国共两党代表重庆谈判。
(2)毛泽东赴约,为和平建国而努力。
(3)谈判达成“双十协定”,有利于中国民主统一、和平建国。我党赢得民心,戳败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七、有补充:注解地图
2.左图为《美国有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图中的信息:
(1)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2)美“扶蒋反共”,搞“冷战”,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打内战,要建独裁、卖国统治。
(3)内战开始,敌强我弱。
七、有补充:注解地图
3.左图为《宣传 中国土地法大纲》
图中的信息:
(1)1947年我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2)解放区土改开始,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3)新土地政策保证农民利益,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4)解放区的土改是解放战争获得人力、物力保障,是迅速胜利的重要原因。
七、有补充:注解地图
4.左图为《三大战役示意图》
图中的信息:
(1)1948.9-1949.1,我军先后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国军主力。
(3)三大战役解放了东北、华北、中原大片领土,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和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统一指挥,相互配合,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
七、有补充:注解地图
5.左图为《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图中的信息:
(1)北平和谈失败,李宗仁的缓兵之计和蒋介石“划江而治”的目的显露,为了和平,我党1949年4月发动渡江战役。
(2)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22年统治。
(3)我党我军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国民政府腐败、内讧严重、迷信美国,也是自己打败自己。
八、有纠错:拨乱反正
1.容易写错的字
(1)《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2)国民大会(3)中原解放区(4)张家口(5)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6)自卫战争(7)青化砭、沙家店(8)孟良崮(9)耕者有其田(10)《中国土地法大纲》(11)晋冀鲁豫解放军(12)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3)渡江战役
2.容易记错的史实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依靠美国建立独裁统治,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在全球发动“冷战”,对华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蒋介石为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也想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给共产党,玩弄“假和谈”阴谋。我党为争取和平,团结和教育人民群众,揭穿国民党的阴谋,毅然参与谈判。另外一点,当时国共合作关系还没有破裂。
(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占绝对的优势,“双十协定”和重庆政协决议有利于和平、民主,但它毕竟是写在纸上的,后来被蒋介石公然撕毁,不顾信义和民意,发动了全面内战。
(3)解放战争规模宏大、进程快,三年多时间,从粉碎敌人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从军事上看,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充分体
八、有纠错:拨乱反正
2.容易记错的史实
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从政治上看,国民政府腐朽,中国共产党确保农民的土地利益和政治权利,民心偏向弱势的共产党。人民大力支持,有力推动了战争的进程。解放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坚持工农联盟,等等。
(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战略进攻的开始。一是为了保护解放区的经济,要把战火引向国民党的统治区,二是减轻遭受重点进攻的陕北解放区的军事压力。进军大别山,打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带动了全国的战略反攻,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自然被粉碎了。
(5)解放区的土改是为了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组成反美蒋的统一战线。农民经济上得到了土地,政治上翻身,踊跃参军参战,从人力物力上保障了战争的胜利。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第二条战线,各民主党派纷纷建立,我地下党员多次发动反美蒋的学生运动,台湾还发动了“二二八起义”。
八、有纠错:拨乱反正
2.容易记错的史实
(6)三大战役国民党兵败山倒,主力基本被歼灭。这其中有不少的国军放下武器,投诚我军。有些城市的解放是和平的,如北平。
(7)三大战役时,对淮海战役的困敌围而不歼,主要是考虑平津战役。
(8)渡江战役时,蒋介石已下野,在幕后指挥。他再一次搞和谈,玩阴谋,北平谈判拒不签字。渡江战役时的口号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22年的统治。
八、有纠错:拨乱反正
3.典型易错题解析
(1)蒋介石曾在1945年的一封电报中说“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毛泽东此次“惠然一行”的结果是( )
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通过了《共同纲领》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签署了“双十协定”
(2)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全国性反攻”开始的标志是( )
A.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 百万雄师过大江 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下列关于土改说法错误的是( )
A.解放区的土改实行农民交租交息政策 B.使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D.广大得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材料 1948-1949年冬季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的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党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解放军开始了渡江战役。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
请回答:依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倒台的原因。
八、有纠错:拨乱反正
3.典型易错题解析
(1)蒋介石曾在1945年的一封电报中说“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毛泽东此次“惠然一行”的结果是( )
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通过了《共同纲领》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签署了“双十协定”
【答案】D。
【解析】电报发于重庆谈判前,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前往重庆。重庆谈判签署了有利于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但后被蒋介石公然撕毁,内战还是爆发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抗战时期,《共同纲领》是1949年新政协制定的。
八、有纠错:拨乱反正
3.典型易错题解析
(2)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全国性反攻”开始的标志是( )
A.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 百万雄师过大江 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答案】B。
【解析】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对陕北、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百万雄师过大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发生在三大战役后。
八、有纠错:拨乱反正
3.典型易错题解析
(3)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下列关于土改说法错误的是( )
A.解放区的土改实行农民交租交息政策
B.使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D.广大得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答案】A。
【解析】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实行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团结了地主和农民抗战,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为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土改使广大得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使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民获得了土地,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
八、有纠错:拨乱反正
3.典型易错题解析
(4)材料 1948-1949年冬季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的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党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解放军开始了渡江战役。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
请回答:依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倒台的原因。
【答案】原因:蒋介石政府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失败,主力基本被消灭。
【解析】要依据材料的信息来答题。
中国近代史
谢 谢!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