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阅读与训练----主题“视野决定高度”
作文训练指导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完成作文。
生活在不同的高度,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
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学习与生活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
这道漫画材料作文,充满了哲理思辨。漫画中一名女子站在高处,手指向远方,看到大海波光粼粼,阳光明媚,鸥鸟飞翔,称“那儿很美呀”。一位男子站在低处,因被眼前的大山阻挡了视线,看不到女子所见的美景,说“我看不见”。在漫画的下面,有一行小字:生活在不同的高度,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远处的美景是客观存在的,看到与看不到原因主要在于站位高低不同。登高自然可以望远。人生也是如此,思想境界高,自然胸怀宽广,见识远博。次要原因是眼前是否有高山阻挡,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被眼前事物蒙蔽,就看不到事物的真面目。
行文时最好先简洁描述漫画内容,据此提炼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本题适合写成议论文,论述站位高度对见识的影响,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为什么站位影响见识,也可以从怎么办的角度思考如何提高站位,才能让自己见识远博。
参考立意
1.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提高境界,远博见识。
3.去除蒙蔽,才能看到真世界。
优秀例文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述的是作者登上高峰后一览群山壮景,远眺层岩叠嶂时写下的千古绝句。
我们的事业、人生也是如此,唯有登高,方能望远。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都是极具才华的纵横家,他们原先师从鬼谷子,后出山游说各国君主,举荐自己。苏秦最初无人赏识,受尽冷眼,经过一年的沉思和揣摩,得出了合纵连横之术,实现了远大的志向;张仪以天下为棋盘,列国为棋子,身挂六国相印。由此可见,登高可以使人在不懈努力之后,收获人生价值。
唯有登高,方能望远,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发展、创新,往往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哥白尼正是因为在研究了大量古代天文学、哲学著作后,才提出“日心说”,抨击教会,解放人们的思想。不仅在天文学,整个科学界亦是如此。一代代的科学家们总结出前人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创满分/造,才引领着人类向更高、更好处快步前行。
唯有登高,方能望远,并不仅仅指在前人的基础上精进,亦告诫我们应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历史上不乏有目光短浅、不顾大局的人:仲永天资聪慧,阅读诗词几乎能过目不忘,幼时便能作出好诗文,可是他的父亲以此作为卖弄吹嘘的资本,带着仲永四处走亲访友,没有长远的眼光让他继续学习和提升,从而让仲永渐渐不再才华横溢,最终泯然众人矣。当下也是如此,个人、团队乃至国家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长远的目光。将目光放得更长远,能够让我们有一个更远大、更具价值的目标,从而不被眼下的利益所迷惑。
实现登高望远,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首先应立下目标,寻找到自己要“攀登的高山”。一个人拥有了远大的目标,就能在彷徨时、落魄时产生重新奋进的动力。一个人在立下目标之后,就应该尽自己努力付诸实践。
拓展阅读---高考优秀作文
视野决定高度
大鹏俯视万物翱翔云端,才有了鹏程万里的寓意;青蛙环视井底洋洋自得,才有了井底之蛙的笑语。人也一样,你的视野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楚王丢了心爱的弓,这一国之君抬起头来,看到了广阔的疆域,“楚人失之,楚人得之”。推崇“仁”的儒家大师孔子抬头,看到了天地间叫“人”的群体,“人失之,人得之”。道家尊重自然天理,老子放眼,得出“得之,失之”的天理。
楚王失弓的故事流传了千年,人们不难从中领悟: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却看出了不同的豁达,不同的视野决定了未来他们人生的高度。
宏伟的教堂里,端坐的教皇俯视围绕他的教徒:“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无需认证,无需解释,一句话便成了真理。一群有志之士细心研究,潜心钻研,发现了不同,却被至高无上的教皇迫害,年轻的哥白尼更是付出了生命。
如今,“日心说”已是妇孺皆知的事实。不是当时无人发现,而是无知的教皇不知道,世界上有比他的教堂更庄严的东西——真理。从未试着走出教堂的教皇可笑地俯视地球,殊不知,在哥白尼看来,“万物中心”的地球不过是行星之一。眼光越过地球的哥白尼放眼宇宙,发现了真理,受到了后人敬仰。
钱塘江大桥看似是不可能建成的桥,茅以升以全新的管理方式和创新的造桥方法完成了这一创举。然而,大战爆发,大桥必须炸毁来拖延日军,茅以升毫无怨言,“抗日必胜,此桥必复”,刚劲有力的八个大字跃然纸上,大桥带着希望轰然倒塌。
大桥是茅以升也是当时中国的伟大创举,茅以升更是为之倾注了毕生心血。然而,国难当头,智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民族的生死存亡,他自动忽略了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他的眼光已越过了个人利益,上升到了民族的高度。茅以升被尊称为中国造桥大师,“最美奋斗者”。
还有那些为国奋战的将军与士兵,为民请命的清官与诗人。杜甫心系天下民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李白放眼自然,远离尘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小人只顾眼前私利,庸庸碌碌终生,埋没于尘世。伟人放眼大局,才有了发现真理的视野,指点江山的豪气,从而成就了自己光辉的一生。
试题链接
语用试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夏季的泉州城里,谢了花的刺桐树,全力地生长着枝叶。每年春末夏初,直到盛夏,刺桐树在烈日下长得格外翠绿、茂盛。而寒冬来临之后,也许是为了让古城沐浴更多的阳光,刺桐树又毅然将它蔽空的阔叶落下。这时的刺桐树虽然叶子落了,但人们并不觉得它丑陋, 。
泉州的榕树,一棵就是一处风景。在泉州城里走着走着,不经意间就会遇上一棵老榕树。它们威武、苍劲、高大,阳光将丝丝缕缕的气根染成金色,鸟雀飞来,啄理起老榕树独特的“美髯”。
在泉州,相思树之多、之美,让人惊异。也许是为了站得更高,好眺望亲人、骨肉同胞,相思树都长在山岭上。它的树叶细密,随风扭动的腰身像是在舞蹈。风让相思树飞扬出星星点点的黄花,淡淡的幽香飘向山野,飘向天空,飘向远方……阔别家乡的游子回到家乡后,也常常要登临家乡的山头去看望他们思念的相思树。
泉州不能不提的名树,还有开元寺的千年桑树;安溪枝枝朝北的古樟;清源山的天侣树;德化的千年樟树王……拼搏进取的泉州,人杰地灵的泉州,什么奇迹不能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呢?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张口大笑了。
B.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人名)的故乡。
C.手脚瘦得像芦柴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D.当三个女子从容的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2.下列句子填入文中划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因为它给了古城更多的阳光
B.反而更被它的品格所感动
C.因为这是自然生长规律
D.也不觉得它孤单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写成“淡淡的幽香飘向山野、天空和远方。”二者语义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忽视基础理论研究反映了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应用研究是针对一个特定的目标和实际目的进行的,基础理论研究是探索事物产生发展规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就是 ① 。根叶不强壮茂盛,就不会结出累累硕果。忽略根和叶的价值,一味追求结果,就是一种无知、无畏和幼稚。只重视应用研究忽视基础理论研究,就像是空中楼阁。基础理论研究尽管不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标,但 ② 。
基础理论有根本性、稳定性、普遍性、宏观性等特点。基础理论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索,看得更透彻,能够发现事物背后起支配作用的东西,认识事物的本质;可以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视野更加开阔;使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事物的过去、现在, ③ ,掌握发展趋势;可以使我们心明眼亮、辨明是非真伪、明确方向、坚定信心、胸有成竹。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构成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
一、1.C文中引号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强调;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讽刺和反语。
2.B 依据语法结构,前边句子的主语是“人们”,为了语义顺畅,应保持主语一致,也应是“人们”,故排除AC;
再依据前文“也许是为了让古城沐浴更多的阳光”可知,主语强调的是刺桐树的“无私的品格”,故排除D。
3.①强调重点不同:改句一般陈述幽香飘向的三个地方;原句是三重复句,构成排比,强调相思树的香气绵远清雅,暗指相思树是游子的精神寄托。②意境不同:改句以句号作结,意境普通;原句以省略号作结,意犹未尽,更符合散文的诗意美。
二、1.①树的根叶和果实之间的关系;②它的价值不能忽视;③还可以预测未来。
2.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本体为“只重视应用研究忽视理论研究”,喻体为“空中楼阁”,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忽视理论研究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