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阅读与训练主题+保持定力(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阅读与训练主题+保持定力(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2 07:5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阅读与训练----主题“保持定力”
作文训练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我们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
——习近平《党的二十大报告》
忍穷定力见,返照浩气增。
——宋·方回《客舍读书》
学道欠定力,一寒便生嗔。
——宋·敖陶孙《旅舍七首》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定力”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
材料针对“定力”这一关键词,分别从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材料第一则选自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某些敌对势力的欺压,我们之所以要保持战略定力,一方面是因为必须要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人民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唯有守好定力这个大关,我们才能赢得有利地位,不至于向更糟的方向发展。材料第二则从读书为人的角度,指出了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更能培养和见证一个人的定力。材料第三则从反面对没有定力的情况进行了批评。一个人没有定力,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是永远不可能有所成就的。由此可知,这里的定力,既有不为他人(国)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也有面对环境的诱惑,不忘初心,勇敢坚持自己的方向。
围绕“定力”这一个关键词,考生可以结合材料阐释“定力”的内涵,可以从一个角度,也可以从多个角度阐释,如面对成功与荣誉,头脑清醒、不骄不躁是定力;面对诋毁与中伤,心态平和、坦然面对是定力;面对自身的不足,不遮不掩、及时弥补是定力;面对突发的灾难,不慌不乱、从容应对是定力等。可以结合材料所给出的不同层面,论证“定力”在个人的成长、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方面的意义,可以着眼于个人,也可以从集体、社会甚至更大的角度切入;既可以从发展的角度谈,也可以从守成的角度谈;可以立足于一种情境,也可以选取关联性较强的多种情境;顺逆、成败、悲欢都可作为立意的生发点。
参考立意
1.定力是成功路上的必修课。
2.心不动于微利,目不眩于五色,方得大道。
3.不困于所溺,方能练就智勇。
4.文化自信就是文化的“定海神针”。
5.定睛、定心、定力方得定功。
优秀例文
人人自带定心丸,国家就有定海针
定力是什么?定力是靠持久努力累积而成的非凡实力,是艺高人胆大、高飞而远瞩的自信,是低谷中咬紧牙关岿然不动的稳健,是清晰而坚定的目标锻造出的强大内心!定力的反义词是动摇,是怯懦,是瞻前顾后,是利令智昏。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定力。
冬奥会上赢得万千膜拜的谷爱凌,面对攻击她改换国籍的声音,四两拨千斤般回复 “哭去吧你”;面对美国媒体的批评,她说“不喜欢我是你们的损失”;面对妈妈的劝说,她依然坚持冒无缘奖牌之险挑战极限。从女队陪练到世界冠军的武大靖,自述每天落在女队员后面承受她们回头的“眼神杀”很伤自尊。当初,除了看到他利用专业队休息间歇高强加练,谁还能看出他内心受虐的痕迹?但他最终却凭着定力,沉稳、坚定地把短板熬成了优势,冠军一战酣畅淋漓。正是定力,才让他们不慌不乱不馁,死地后生、绝境反杀,创造出令人荡气回肠的奇迹。
社会发展需要定力。
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对改革开放政策不理解,一有风吹草动就怀疑政府决策,但是邓小平咬定青山不放松,40年改革开放,中国终于富起来、强起来。光刻机的研发在我国起步不晚,60年代已有出品,80年代已经与当时的国际主流水平同步。然而进入市场经济环境后,因光刻机投入大见效慢,诸多中国企业纷纷放缓甚至放弃了自主研发,转而购买国外芯片产品。缺乏战略定力,为后来的“卡脖子”埋下祸根。而如今,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局势,面对西方的技术封锁,我们更应保持战略定力,不慌不躁,深入钻研,精益求精。
定力来源于信仰,信仰坚定,自然就泰山压顶不弯腰,乱云飞渡仍从容。正因根植于信仰的定力,抗洪抢险、应急处突之时,“迷彩绿”“火焰蓝”“大白白”义无反顾,临危不乱。
定力来源于专注。忘怀得失、全力以赴,就有杂念皆遁、物我合一的自如。无论是袁隆平、邓稼先,还是樊锦诗、屠呦呦,这些共和国的功勋人物,哪一个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专注?
定力来源于智慧。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一百年前踽踽探索的志士仁人,他们所经历的迷茫和黑暗,只有在找到中国共产主义道路的那一刻才豁然开朗。准确识变、科学研判,自可不困于心、不乱于形,才能于变局中守成局、开新局。
奋斗的路上倘若没有定力,那么比对手或者困难更可怕的一定是你自己。发展的路上倘若没有定力,任何旁逸的枝节都可能变成万劫不复的歧途。
成长的路上、奋斗的路上、发展的路上,人人自带定心丸,国家就有定海针!
拓展阅读---精彩时评
保持战略定力,共创美好未来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始终保持生机活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必须具有强大的战略定力。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把握历史大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四个自信。当前,世界形势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如果没有战略定力,很容易被各种意识形态思潮所左右。别人说发展形势好,就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别人说社会主义道路行不通,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这就会导致心态上的失衡,思想上的迷茫,行动上的摇摆,最终错失机遇,止步不前。保持战略定力,必须坚定四个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为各种流言蜚语所迷惑,不为各种奇谈怪论所干扰,深刻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保持战略定力,坚守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使命从未有过改变,也永远不会改变。“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生动诠释了党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彰显了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奋斗精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求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实干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把人民群众关心的每件事抓实抓好,创造出让群众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底线思维要求我们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底线思维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科学方法之一,是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战略定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的科学思维与方法,是推动我国未来发展的治国方法与执政智慧。没有坚定的战略定力做保障,也就很难清醒地把握住我们的底线。只有守住底线,坚定定力,才能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稳步前进。
保持战略定力,坚决进行斗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要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不能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自我、迷失方向。“善战者,求之于势。”进行伟大斗争要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大局出发看问题、想问题,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对大局和大势保持战略眼光、做出战略判断,准确把握斗争形势,抓住战略重点,实现关键突破,赢得战略主动,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增强斗争的底气和力量,最终赢得斗争胜利。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战略定力既是一种冷静睿智的战略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坚定沉着的战略行动能力。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砥砺奋进、御风前行,坚持走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就能不断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勇毅前行,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断前进。
试题链接
语用试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文化公园呈带状分布,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文化遗产,生动展现出 ① 的中华文化、绚烂深厚的历史文明。长城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绵延3200里,蕴含着兼容并蓄、多彩荟萃的文化。雄浑的黄河文化和灵动的长江文化“江河互济”,塑造了 ② 的民族品格。红军长征沿线留下的历史文化,展现了中国革命 ③ 的斗争历程。
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与历史感知,有助于树立民族自信、激发文化认同、构筑起共同的精神家园。在历史长河中,有无数文学名篇、艺术佳作刻画长城边塞,歌颂长江黄河,描摹运河风情。在现代生活中,更不乏优秀文艺作品讲述长征故事、红军史诗。即使是文物古迹,还是文化作品,都是增大文化价值引导力、文化认同凝聚力和民族精神推动力的养分。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文化建设离不开孜孜不倦、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擦亮国家文化公园名片,讲好中华文化故事,必能带给人民更多获得感,带给社会更多凝聚力,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__________。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
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是在提醒自己,①__________。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的真义。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一种可贵的精神定力。太多人习惯了__________,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
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__________、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②__________。
1.依次在__________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
2.在上文横线处①②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论证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一、1、①博大精深 ②自强不息 ③艰苦卓绝
无论是文物古迹,还是文化作品,都是增强文化价值引导力、文化认同凝聚力和民族精神推动力的养分。
3.①引用的句子在内容上强调了在创建国家文化公园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②引用的句子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二、1.寝食难安、人声鼎沸、登堂入室 意思相近即可
2.①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
②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3.引用论证的手法,为下文论读书重要性做铺垫,增强语段说服力,使论证更有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