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司马光破瓮救同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人文主题,以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和学写一件简单的事为语文要素。简洁的语言,清晰的叙事,人物身上的闪光品质,对于小学阶段一次触及文言文的孩子来说,有新奇,更有挑战,古人怎么记事?学习文言的过程中,我们感受课文的语言与其他课文的不同,更去触摸人物内心的美好品质。
【学情分析】
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既有好奇,也会有陌生,如何降低难度,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学有所获,是我愿意沉下心去做的一件事。
利用已有知识讲故事,是学生能够完成的,借助注释再讲故事则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能够顺利完成的。
【教学目标】
1.读“司、跌”等五个生字,会写“司、庭”等七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通过故事讲述、课文学习,了解学写一件事的方法。
4.通过诵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故事讲述、借助注释等进行课文学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感受文言文的简约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猜猜人物。(初次使用插图)
2.板书课题,学习读写“司”字。
3.齐读课题,了解复姓“司马”。
4.借助插图,讲讲故事。(第二次使用插图,用以文言形成对比,让孩子们初步感受文言文与其他课文的不同。)
二、读文释意,注意停顿
1.初读文章,读准字音。
故事从来有趣,表达却是各异。一起走进文言文《司马光》感受别样的语言魅力。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学生初读,感受与我们之前所学不同特点,引出文言文)想要学习好文言文,我们首先要读通文章,如果让你来强调读音,你会强调?(出示图片,强调读音)
师补充:瓮,登。
小结学习方法:疏通读音(板书:音),我们再读文章,会流畅一些呢!出示文章,学生再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再读文章,借助注释疏通文章
学习文言文,在理解了文章的基础上学习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呢!
出示图片,提醒学生,关注注释。(再次使用图片)
庭:庭院。引出句子:群儿戏于庭。学生试着了解句意。
瓮(图片)
皆(词语)
小结学习方法:借助注释(板书:借),巧用图片,借助词语能够帮助我们慢慢懂得课文内容。
3.通读文章,背诵课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关注节奏,我们再读(出示幻灯片朗朗而读,巩固节奏一页)
群儿( ),一儿( ),足跌( )。众( ),光持石( ),水迸,儿( )。
变换方法读,加深课文理解。
出示划分出节奏的文章,学生读,老师再读,同学听后谈谈自己的发现。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指导朗读:书法讲究笔断意连,文言朗读则强调声断气连。
挑战读,学会文言文朗读技巧。
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方法小结:文言文与古诗一样,多读,就读熟悉了,多读,许多内容我们就都读通了。(板书:读)
读通了课文,借助我们刚刚学过的注释,再来讲讲故事,你可以么?注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是有温度的,故事讲述,我们要注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书写,其实更有必要关注一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本故事中,写故事的结果是:儿得活;那么写故事的起因是?故事的经过是?
三、横平竖直写好字:
学习文言文,在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动手写一写:大家手里的资料,大家写上我们需要大家补充的词语,在右侧书写上自己的姓名,形成自己的作品。(板书:写)
大家手里的每一副作品,其实就是一个故事,有人说,没有故事的人生,会是遗憾的人生,大家眼前看到的就是一个关于司马光的故事,这个故事源于《长辫子老师解读古诗文》你愿意去读一读么?
四、阅读拓展: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这本书,是元世祖忽必烈派人专门编撰,直到元顺帝才修成。司马光究竟做了什么,以至于他们如此重视?也许我们可以一起简单一阅,做个初步了解。或许,你也可以去读一读呢!
五、作业布置:
1.生字作业
2.搜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感受人物身上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