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化同步训练(一)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化同步训练(一) (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22 19:2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化同步训练(一)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全一册)
(考试范固:第一~二单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烧赤壁 B.刻舟求剑 C.司马光砸缸 D,.铁杵磨成针
2.下面是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其中能够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1~2mL
B.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玻璃仪器内壁附若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
4.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B.金刚石硬度大
C,木炭是灰黑色多孔固体
D,.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5.欲量取10mL液体,最好选用下列哪种量程的量简( )
A.5 mL B.10 mL C.25 mL D.50 mL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7.如图所示,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滴下少量HO2溶液。下列现象正红水养确的是(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8.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液氧、蒸馏水 B.稀有气体、硬水 C.氮气、大理石 D.高锰酸钾、冰水共存物
9.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以下收集氨气的方法正确的是( )
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人导管
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
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11.下列有关氧气的“自述”错误的是( )
A.我不易溶于水
B.我能供给呼吸
C.我具有可燃性
D.我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12.实验室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化情况的是( )
13.下列实验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14.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人集气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15.小雪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像是她总结出的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一定质量的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用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一21小题各10
分,共55分。)
16.(7分)将一种白色固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热,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取谈黄色粉末D点燃放入气体C中,会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试回答:
(1)A、B、C、D各是什么物质?
A是 ;B是 ;C是 ;D是 ; E是
(2)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 作用,是这个反应的 。
17.(8分)(1)用适当的仪器名称填空:
常用作少量药品反应的仪器是 ;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 ;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给固体加热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可以用来配制溶液或盛放较多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
(2)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减少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伤人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
②胶头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烧杯中: 。
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
18.(10分)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可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根据下表数据判断。
(1)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在 ℃(2)要将工业合成氨的产物氨气(NH)从它的反应物氨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分离开
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 ℃(3)工业上制备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9.(10分)李腾家住农村,父母种植了很多玉米、小麦和蔬菜,家里储存了一些碳酸氢铵化肥,其中有半袋没用完的碳酸氢铵在仓库过了一个夏天,所剩不多了,仓库里弥漫着浓浓的刺激性气味。李腾很纳闷:化肥哪里去了呢?询问老师才知道,碳酸氢铵不稳定,易分解,分解的产物是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加热分解得更快。他想亲自动手探究碳酸氢铵的分解,于是拿了一些化肥来到了化学实验室…
(1)他要加热碳酸氢铵,需要从实验室里找哪些仪器呢?
他边找边想:用 取用碳酸氢铵,放在 中,用 加热。要验证产物,需要将气体收集起来,试管口要塞 并连接导管。
(2)要验证气体是二氧化碳,必须将气体通入 中。
(3)需要什么样的装置呢?他想了想,安装了如图所示的
装置。老师说他的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帮他
指正:
(4)装置改进后,将碳酸氢铵放人试管中的正确操作是
。(提示:碳酸氢铵是粉末状固体)
(5)实验结束后,他应该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拿出来呢,还是先熄灭酒精灯?
20.(10分)小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3)小翔选用B和C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验满氧气的方法是
(4)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二氧化碳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②
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为
(填字母)。
21.(10分)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明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远小于21%。他认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
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量筒内加入100mL的水:
③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mL:
④在燃烧匙内放人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
⑤燃烧停止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简内水的体积为65mL。
(1)小明按如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该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
(3)根据本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小明发现,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仍有较大差距,查阅资料发现,引起本实验的误差除装
置外,还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参考答案及解析
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化同步潮练(一)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全一册)
1.A 解析:燃烧的过程生成新物质,A选项属于化学变化,其余各选项都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A。
2.A 解析:不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有量筒、容量瓶、集气瓶等;能加热并且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和坩埚等;能加热但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故选 A
3.C 解析: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1/3,故A不正确;试管夹应该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故B不正确;C正确;酒精燃烧要用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扑灭,故 D不正确。
4.Λ 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而物质的状态、颜色、导电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5.B 解析:量筒的量程越接近被测液体的体积,测量结果越准确,但不能小于被测体积。
6. A
7.D 解析:过氧化氢接触二氧化锰后剧烈反应,生成大量氧气,瓶内压强增大,将气球中的气体挤压到导管中,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故选D
8.C 解析:A中,液氧,蒸馏水都属于纯净物;B中,稀有气体、硬水都属于混合物;C中,氮气是纯净物,大理石属于混合物;D中,高锰酸钾、冰水共存物都属于纯净物。
9.B 解析: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所以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 B正确。
10.C 解析: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这时的气体中混有空气,会便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应在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再收集,C项错误。
l1.C 解析: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
12.B 解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故集气瓶内气体减少约 1/5。
13.0 解析:C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虽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瓶内的气体压强变化不大,当打开弹簧夹时,水不能进入到瓶中,因此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4.B 解析: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是(250-20)mL-230 mL,进入水的体积是 45 mL,即45 mL氧气的体积是 45 mL,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为x100%≈19.6%,故B错误。
15.A 解析:A一定质量的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大炭反应完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故正确;B.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锰酸钾、氧化锰和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均为固体,所以最终固体质量不能为零,故错误;C.用氯酸钾制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故错误;D.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氧气的实验中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改变,故错误。
16.(1)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硫 二氧化硫(2)催化催化剂
17.(1)试管 量筒 胶头滴管 试管 烧杯(2)①B ②Λ ③D ①C18.(1)-195.8 -183.0
(2)-195.8 -33.35(3)物理解析:(1)工业上制取氧气,将温度控制在一195.8℃工业上制备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19.(1)药匙 试管 酒精灯 橡胶塞 (2)澄清的石灰水(3)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4)先将试管倾斜,用药匙将碳酸氢铵粉末送到试管的底部,再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
(5)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拿出来,再熄灭酒精灯
20.(1)试管 酒精灯 (2)D 一团棉花 高锰酸钾 加热→锰酸钾十二氧化锰十氧气,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3)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十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了 (4)BC
21.(1)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用双手紧握集气瓶外壁,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改进后的装置无需打开瓶塞点燃红磷,避免瓶内空气外逸而造成实验误差 (3)14%解析:(3)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为氧气的体积,氧气的体积为 100 mL-65 mL-35 mL;空气中氧气的体35 mL积分数为x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