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热点专题1 新型冠状病毒
人教(2019)生物高考复习
[热点归纳]
新冠疫情在全球多国蔓延,这使人们对病毒、健康越来越关注,与病毒、健康等相关的知识已成为高考的热点。病毒的相关知识在教材中多处涉及,但没有专门介绍病毒的章节,知识较为散乱。因此,可结合情境将教材中有关病毒的知识进行整合,构建“病毒知识网络”,提高考生在复杂情境中解决生物学相关问题的能力。
(1)病毒知识整合
(2)新型冠状病毒解读
新型冠状病毒是由RNA和蛋白质“N”构成的内核与外侧的囊膜共同组成的,囊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镶嵌其上的3种蛋白质“M”“E”和“S”。
新冠病毒的增殖过程不是简单地将其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内,而是通过“胞吞”作用。病毒囊膜表面的S刺突糖蛋白会和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行识别,然后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最后病毒核衣壳蛋白和核酸一起进入宿主细胞,完成感染过程。新合成的病毒从细胞出来的方式与分泌蛋白相似,子代病毒也是通过囊泡排出细胞的。
【典例】(2021年广东卷)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全球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为更有效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计划,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爱。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 ②接种后抗原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③接种后可以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体液免疫 ④二次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的免疫防卫功能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使其内部核酸失活,失去繁殖和感染能力,该方法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①正确;接种后,疫苗作为抗原会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疫苗已灭活不能大量增殖,②错误;接种后,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产生体液免疫,③错误;二次接种后,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识别抗原,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防卫功能,④正确。故选A。
[高考试练]
1.新冠肺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都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冠状病毒是一种致病性很强的RNA病毒。下列关于冠状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
B.为研制疫苗要先在富含有机物的普通培养基上培养冠状病毒
C.冠状病毒只有侵入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D.冠状病毒是由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变异来的,传染性强,可以感染多种植物
【答案】C
【解析】冠状病毒能增殖,属于生物,A错误;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只能用活细胞培养,B错误、C正确;冠状病毒是动物病毒,不会感染植物,D错误。
2.经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图示可知,+RNA和-RNA上都含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
B.过程②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等于过程④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
C.可利用抗生素类药物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
D.新型冠状病毒和HIV的增殖过程都需要RNA复制酶的作用
【答案】B
【解析】由图示可知,+R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①和③),而-RNA不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可判断+RNA上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而-RNA上没有,A错误;过程②和④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过程②消耗的嘧啶核苷酸的数量与过程④消耗的嘌呤核苷酸的数量相等,B正确;抗生素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不能抑制病毒的增殖,C错误;HIV是逆转录病毒,增殖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作用,不需要RNA复制酶的作用,D错误。
3.(2020年海南卷)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与双链DNA病毒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B.新型冠状病毒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抗体
C.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繁殖
D.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B
【解析】双链DNA结构稳定,不易发生变异,新冠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遗传物质不稳定易发生变异,A正确;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B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寄生于活细胞,依赖活细胞进行繁殖,C正确;病毒检测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检测人体内是否含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来判断是否感染病毒,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