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9)生物高考复习:热点专题12 生态系统的表格数据分析(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19)生物高考复习:热点专题12 生态系统的表格数据分析(共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23 22:4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热点专题12 生态系统的表格数据分析
人教(2019)生物高考复习
[热点归纳]
以表格的形式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重要的题型之一,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确定食物链或食物网,也可以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情况,尤其是碳循环的过程、特点。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将表格信息与相关知识结合起来,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且甲与丙无捕食关系,其能量调查如下表所示: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102 kJ/m2) 7 50 35 0.98 500
【典例】下表为某陆地生态系统除分解者外的5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表中数据为一年内各种群同化的能量相对值。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陆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甲、乙、丙、丁、戊和分解者
B.含有叶绿体的生物最可能是戊
C.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4%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相对值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戊含有的能量最多,属于生产者,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含有叶绿体,B正确;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56÷(12.80+10.30)≈15.4%,C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D正确。
[高考试练]
1.(2020年海南卷)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下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
类别 玉米地 荒地 湖泊Ⅰ 湖泊Ⅱ
太阳能利用率/%(初级生产量/入射太阳能) 1.6 1.2 0.4 0.1
呼吸消耗率/%(呼吸消耗/初级生产量) 23.4 15.1 22.3 21.0
净初级生产效率/%(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 76.6 84.9 77.7 79.0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与玉米地相比,荒地的太阳能利用率低,净初级生产效率也低
B.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
C.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
D.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
【答案】A 
【解析】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高于荒地,而玉米地的净初级生产效率却低于荒地,A错误;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因为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最高,B正确;由实验数据可知,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C正确;两个湖泊中有很多的水生植物,而这些植物接受的太阳能需要穿过水层,据此可推知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D正确。
2.(2021年辽宁适应性考试)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东半岛南端,蛇岛上分布着我国特有的物种——蛇岛蝮蛇。蛇岛上食物匮乏,蛇岛蝮蛇主要以春、秋两季迁徙途经蛇岛的鸟类为食。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了全岛范围内蛇岛蝮蛇的种群数量,首次捕获5 796(a)条,第二次捕获5 339(b)条,其中带有标记的1 855(c)条,估计该种群个体总数N=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列出算式)。
(2)研究人员在鸟类迁徙高峰期,调查了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鸟类密度,结果如表1所示。同时采用样方法调查了不同类型生态环境中蛇岛蝮蛇的种群数量,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不同生态环境中鸟类密度
生态环境类型 树林 灌丛 草甸
鸟类密度/(只/hm2) 16.4 72 120
表2 不同生态环境中蛇岛蝮蛇数量调查表
生态环境类型 树林 灌丛 草甸
样方个数 15 15 6
样方总面积/m2 6 000 375 6
蛇岛蝮蛇总量/条 56 83 19
在表2的三种生态环境中,蛇岛蝮蛇种群密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根据表1和表2中的数据,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蛇是变温动物,在北方的冬季,蛇类有冬眠的习性。蛇岛蝮蛇除了具有冬眠习性以外,还形成了独特的“夏眠”习性,根据本题中的信息推测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________________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5)根据该自然保护区的特点,最重要的保护工作应该是__________ (单选)。
A.防止偷猎偷盗
B.促进迁徙鸟类数量增加
C.保持蛇岛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
D.引入小型哺乳动物,增加蛇岛蝮蛇食物来源
【答案】(1)(a×b)/c (2)树林 树林中的鸟类密度最低,蝮蛇食物来源少 (3)夏季途经蛇岛的鸟类少,蝮蛇没有食物来源,只能通过夏眠维持生存 (4)就地 (5)C
【解析】(1)根据标记重捕法的公式可知:计算式为(a×b)/c。(2)根据表2可知,蝮蛇在树林中的种群密度为56÷6 000=0.009条/m2,在灌丛中为83÷375=0.221条/m2,在草甸中为19÷6=3.167条/m2,其中树林中的种群密度最低。与表1中鸟类密度的高低相一致,故推测蝮蛇捕食鸟类,所以鸟类密度低,蝮蛇食物来源少,因此密度也最低。(3)根据题干“蛇岛上食物匮乏,蛇岛蝮蛇主要以春、秋两季迁徙途经蛇岛的鸟类为食”的信息推测,冬、夏两季途经蛇岛的鸟类少,蝮蛇没有食物来源,因此形成了夏眠的习性。(4)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5)根据该自然保护区的特点,最重要的保护工作应该是保持蛇岛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