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市江安镇中心初中2014_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如皋市江安镇中心初中2014_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20 18:5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
九 年 级 语 文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及所在学校、班级等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写在答题纸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2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7分)
年轻的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摆脱shù fù( ▲ )。然而青春的岁月不会 A (一帆风顺∕一筹莫展),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kāi tuò( ▲ )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彼岸; ▲ , ▲ 。年轻的我们相信只要拥有一双轻灵的翅膀,就能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áo xiáng( ▲ )。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 (2分)
A处的成语是 ▲
3.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 , ▲ 。
4.综合性学习。(7分)
为落实“建设节约型校园”精神,启秀中学开展了“光盘行动”(关盘,即把碗、盘里的饭菜吃光)主题教育活动。请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启秀中学学生调查统计图
【材料二】统计部门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至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而我国目前仍有一亿多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主要问题。(2分)
▲ ▲ ▲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推行“光盘行动”有何积极意义?(2分)
▲ ▲ ▲
(3)根据情境,完成对话。(3分)
蒋华在生日那天请来几个同学小聚,其中一位嘀咕道:“就这么几个菜!”
张文说:“这样才能‘光盘’,杜绝浪费啊。”
李明接着说:“ ▲ ▲ ▲ 。”
这时郑全说:“李明说得多好,引经据典,说出了‘光盘’对节俭的意义。”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得道者多助, ▲ 。(《孟子·公孙丑下》)
(2)关关雎鸠, ▲ 。 ▲ ,君子好逑。(《关雎》)
(3) ▲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4)无可奈何花落去 ,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李白的《塞下曲》中,“ ▲ , ▲ ”两句诗运用对偶手法,表现了军中生活之紧张。
(6)面对命运的不公,有人选择退避三舍,有人选择怨天尤人,有人则像陈胜一样大呼
一声“ ▲ ” ,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不平的命运!
二(63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7题。(6分)
宴词①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 畎②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①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②畎:田间小沟。
6. “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3分)
▲ ▲ ▲
7. 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 ▲ ▲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8—11题。(18分)
书谢御史
(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汝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筇(qióng):竹杖。屐(jī):登山用的鞋。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莫敢诘 ▲ (2)命卒曳下奴 ▲
(3)汝敢笞我 ▲ (4)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
9.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一处)。(2分)
假 他 事 削 其 籍 以 归
人 士 争 奉 筇 屐 迎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 ▲ ▲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 ▲ ▲
11.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6分)
▲ ▲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共17分)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
赵 畅
①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和以后去做;“此地”,是说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不可等到有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时再去做。做事如此,读书更应这样。
  ②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且须贯穿一生一世的事。
③真正的读书总是忙中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的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每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日积月累。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哪怕工作到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访问,他最爱逛书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闭门谢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令他的导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最近,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的书。如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书,要抓紧时间读,而不能束之高阁。
  ④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况,人也可以适应环境。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是啊,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
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此时此地”开始吧!
(选自2013年1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 ▲ ▲
13.第①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3分)
▲ ▲ ▲
14.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 ▲ ▲
15.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 ▲
16.结合选文两方面的论述,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读后的感悟。(4分)
▲ ▲ ▲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22分)
大 风
莫 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 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7.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4分)
▲ ▲ ▲
18.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一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 ▲ ▲
(2)品味“我们钻进了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2分):
▲ ▲ ▲
19.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全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爷爷是个怎样的人。(4分)
(1)“爷爷,那是什幺?”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腰。
(2)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3)“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 ▲ ▲
20.文中画线段描写了大风降临前的情形,请简要赏析。(4分)
▲ ▲ ▲
21.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6分)
▲ ▲ ▲
三(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只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够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赛场上一句热情的鼓励;手机里一张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盘温暖的饭菜;抑或是一次快乐的远足,一次春雨中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的哭泣……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把它装入行囊,伴你快乐成长!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捡拾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