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27.2.1.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教案
课题名 27.2.1.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教学目标 1、探究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并会运用.2、灵活运用三种识别方法,正确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3、在推理过程中学会灵活使用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2的推导过程,掌握判定方法2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判定方法的推导及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刻度尺、量角器、三角板.学生准备:刻度尺、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师问: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判定方法?教师问:我们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教师问: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AS方法,我们能不能通过两边和夹角来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学生答:SSS、SAS、ASA、AAS、HL.学生答:(1)通过定义(三边对应成比例,三角分别相等);(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3)三边对应成比例. 培养观察能力,并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知识点1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ABC和△A'B'C',使∠A=∠A', 量出它们第三组对应边BC和B'C'的长,它们的比等于k吗?另外两组对应角∠B与∠B',∠C与∠C'是否相等?改变∠A或k值的大小,再试一试,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教师提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师提示:类似于证明通过三边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我们试证明这个结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多媒体展示验证. 已知:如图,△A'B'C'和△ABC中,∠A'=∠A,A'B':AB=A'C':AC,求证:△A'B'C'∽△ABC. 证明:在△ABC的边AB、AC(或它们的延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上分别截取AD=A'B',AE=A'C',连结DE,因∠A'=∠A,这样△A'B'C'≌△ADE.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DE//BC,∴△ADE∽△ABC,∴△A'B'C'∽△ABC.教师归纳:由此得到利用两边和夹角来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符号语言:在△ABC与△ 中,∵ ,∠A=∠A’,∴△ABC∽△ . 教师问:对于△ABC和△A′B′C′,如果A′B′:AB=A′C′:AC.∠C=∠C′,这两个三角形一定会相似吗? 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尝试,得出结论:等于k;∠B=∠B';∠C =∠C';改变k的值具有相同的结论.学生用当初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来证明相似。学生讨论后,抽代表回答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论,然后展示反例:不一定,如下图,因为能构造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两个,其中一个和原三角形相似,另一个不相似.师生共同总结:如果两个三角形两边对应成比例,但相等的角不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那么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相等的角一定要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 明确探究范围,强调“函数”。直观表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知模型,形成脑图。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证明步骤。归纳总结探究的结果。知识迁移,使学生融会贯通。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方法提炼 如果两个三角形两边对应成比例,但相等的角不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那么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相等的角一定要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
典例剖析 考点1 利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识别三角形相似例 已知∠A=120°,AB=7cm,AC ( http: / / www.21cnjy.com )=14cm,∠A'=120°,A'B'=3cm,A'C'=6cm,判断△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出示课件11)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决:解:△ABC∽△A'B'C'.理由如下:∵∴又∠A=∠A',∴△ABC∽△A'B'C'.
跟踪训练 学生独立思考后一生板演,教师订正.已知:∠A=40°,AB=8,AC=15,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40°,A’B‘ =16,A’C‘ =30 ,判断△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解:△ABC∽△A'B'C' . 理由如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典例剖析 考点2 利用三角形相似求线段的长度例 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C,AB上的点,AE=1.5,AC=2,BC=3,且,求DE的长.(出示课件13)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师提示:解题时要找准对应边.解:∵AE=1.5,AC=2,∴又∵∠EAD=∠CAB,∴△ADE∽△ABC,∴∴
跟踪训练 学生独立思考后一生板演,教师订正.如图,在△ABC 中,AC>BC,D 是边AC 上一点,连接BD.(1)要使△CBD∽△CAB,还需要补充一个条件是 ;(只要求填一个)(2)若△CBD∽△CAB,且AD=2, ,求CD 的长.解:(1)CD :CB=BC :AC .(2)设CD=x,则CA=x+2.当△CBD∽△CAB,且AD=2, ,有CD:CB=BC:AC,即所以x2+2x-3=0.解得x1=1,x2=-3.但x2=-3不符合题意,应舍去.所以CD=1.
典例剖析 考点3 利用三角形相似求角度例 如图,在△ABC中,CD 是边AB上的高,且,求证:∠ACB=90°.(出示课件15)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证明:∵CD是边AB上的高,∴∠ADC=∠CDB=90°.又∵,∴△ADC∽△CDB,∴∠ACD=∠B,∴∠ACB=∠ACD+∠BCD=∠B+∠BCD=90°.教师强调:解题时需注意隐含条件,如垂直关系,三角形的高等.
跟踪训练 学生独立思考后一生板演,教师订正.如图,已知在△ABC 中,∠C=90°,D、E 分别是AB、AC 上的点,AE:AD=AB:AC.试问:DE 与AB 垂直吗 为什么 证明:DE⊥AB.理由如下: ∵ AE:AD=AB:AC, ∴ . 又 ∠A=∠A, ∴ △ABC∽△AED. ∴ ∠ADE=∠C=90°. ∴ DE 与AB 垂直.
拓展探究 如图,在△ABC中,D,E分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AB,AC上的点,AB=7.8,BD=4.8,AC=6,AE=3.9,试判断△ADE与△ABC是否相似,某同学的解答如下:解:∵AB=AD+BD,而AB=7.8,BD=4.8,∴AD=7.8-4.8=3. ∵ ∴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你同意他的判断吗?请说明理由.解:他的判断是错误的. ∵AB=AD+BD,而AB=7.8,BD=4.8, ∴AD=7.8-4.8=3. ∵ ∴ 又∵∠A=∠A, ∴△ADE∽△ACB .
链接中考 如图,已知:∠BAC=∠EAD,AB=20.4,AC=48,AE=17,AD=40.求证:△ABC∽△AED.证明:∵AB=20.4,AC=48,AE=17,AD=4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BAC=∠EAD,∴△ABC∽△AED.
随堂检测 1如图,D是△ABC一边BC上一点,连接AD,使△ABC∽△DBA的条件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AC:BC=AD:BD B.AC:BC=AB:ADC.AB2=CD·BC D.AB2=BD·BC2.在△ABC和△DEF中,∠C=∠F=70°,AC=3.5cm,BC=2.5cm,DF=2.1cm,EF=1.5cm.求证:△DEF∽△ABC.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如图,△ABC与△ADE都是等腰三角形,AD=AE,AB=AC,∠DAB=∠CAE.求证:△ABC∽△ADE. ( http: / / www.21cnjy.com /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B=∠ACD,AB=6,BC=4,AC=5,求AD的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案:1.D2.证明:∵AC=3.5cm,BC=2.5cm,DF=2.1cm,EF=1.5cm,∴又∵∠C=∠F=70°,∴△DEF∽△ABC.3.证明:∵AD=AE,AB=AC,∴又∵∠DAB=∠CAE,∴∠DAB+∠BAE=∠CAE+∠BAE,即∠DAE=∠BAC,∴△ABC∽△ADE.4.解:∵AB=6,BC=4,AC=5,∴又∵∠B=∠ACD,∴△ABC∽△DCA,∴,∴
课堂小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多煤体引导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活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过程中,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观察、类比、分析等数学思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