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1张PPT)
?
1.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2.你家乡所在的地方,是城市、镇,还是乡村?
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第一课时)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课程标准
1.能说出城乡土地利用方式。
2.能说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的基本特点及在城市中的分布。
3.会从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分析影响城市布局的区位。
4.理解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学习目标
TEACHING CONTENT
目录
城乡空间结构
城乡区位分析
课堂练习
城乡土地利用
01
02
03
04
城乡土地利用
1
1
1
1
1
1
1
1
1
1
城镇是包括城市和镇,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城镇
城镇
城镇
城镇
城镇
城镇
城镇
城镇
城镇
城镇
城镇
城镇
城市
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
乡村
乡村
乡村
乡村
乡村
乡村
乡村
乡村
乡村
乡村
乡村
乡村
乡村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建制的城市市区,镇是指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乡村是指城市市区和镇区以外的地区。到 2016 年年底,港澳台暂不计算在内,我国共有城市 657 个,其中直辖市 4 个,地级市 293 个,县级市 360 个,另有建制镇 20883 个。
1. 读图 2-1、图 2-2、图 2-3,说一说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2. 你家乡所在的地方,是城市、镇,还是乡村?根据你的观察,描述其空间布局特点。
3. 从乡村演变成城市,基本动力有哪些?在景观和布局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城镇
乡村
vs
与乡村相比,城镇具有以下特点:
1.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
2.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
3.各类建筑聚集;
4.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土地利用类型
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村落和农田分布
村落
农田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农业用地
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林业
种植业
畜牧业
渔业
乡村土地利用类型
农业用地分布在村落周边,便于生产
——以农用地为主
我国川西平原的某村落局部景观
城镇
以建设用地为主
政府机关
用地
住宅用地
商业用地
休憩及绿化
用地
工业用地
交通用地
农业用地
城镇土地利用类型
3. 从乡村演变成城市,基本动力有哪些?在景观和布局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乡村演变成城市的基本动力有: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读图 2-4,对乡村、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完成相关任务。
居住用地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绿化用地
市政用地
耕地
林地
园地
读图 2-4,对乡村、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完成相关任务。
1. 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什么?说出其原因。
2. 在城镇中,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根据上图思考下列问题:
乡村以耕地为主,因为乡村人口数量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镇以居住用地为主,因为城镇的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居住用地承担其最基本的职能,是分布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
城乡空间结构
2
2
2
2
2
2
2
2
2
2
政府机关
用地
住宅用地
商业用地
休憩及绿化
用地
工业用地
交通用地
农业用地
集聚
效应
城市
功能区
无明确的界线
可能兼有其它用地
02.城乡空间结构
居住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功能区
思考一般城市中还有哪些功能分区?
居住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中央商务区
行政区
文化区
旅游休闲区
生态区
进一步分化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城镇主要功能区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在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高级
住宅区
中级
住宅区
低级
住宅区
这是一个副标题
这是一个小标题
中高级住宅区的特点
居住者多为高收入阶层
多建设在城市外缘(高处)
房屋面积较大
有的是独立庭院、环境优美
公共配套设施完善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这是一个副标题
这是一个小标题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低级住宅区的特点
居住者多为低收入阶层
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
面积狭小、拥挤密集
与低地、工业区联系紧密
环境较差、配套不完善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市场最优原则(零售业)
交通最优原则(批发业)
有些城市能形成中心商务区(CBD)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一般来说,中心商务区高度集中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信条件。
金融
贸易
服务
咨询
科技
文化
经济
有大型商场、豪华酒店、知名大公司的总部.
经济活动繁忙
建筑物高大密集
人流量昼夜差大
内部分区明显
土地利用集约,地价房租甚高
广州天河区 CBD
上海陆家嘴 CBD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纽约曼哈顿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东京银座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工业区是工业集聚的区域
靠近交通干线
位于城市外缘(保护环境、地价较低)
工业区布局
工业类型
对环境要求高
基本无污染工业
轻度污染工业
重度污染工业
布局要求
环境优美地区
可布局在城区或住宅区附近
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远离城市的郊区
风频玫瑰图
最小风频
风向玫瑰图判读方法:曲线上每点与坐标原点之间连线长短代表风频率大小,线段方向代表风向。
工厂区
工业布局与风向
大气污染类型的工业:钢铁厂、火电厂、水泥厂
在常年盛行一种风向的地区:工业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
在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地区:工业区布局避开对吹的地区,布局与季风方向互相垂直的郊外。
多风向时:工业区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最小风频
工厂区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例如,香港的商业中心集中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居住区分布在商业区的外围,工业区相对远离商业区和居住区
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各种功能区相互联系、相互组合。
城市的空间结构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中心商务区
中产阶层住宅带
过渡带
通勤带
工人住宅带
a
中心商务区
中低级住宅区
批发、轻工业区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b
c
批发、轻工业区
中心商务区
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中级住宅区
重工业区
次级商务区
郊外住宅区
郊外工业区
多核心模式
形成原因: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
区经过不断的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而成。
特点: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
典型城市:芝加哥、成都
同心圆模式
中心商务区
中产阶层住宅带
过渡带
通勤带
工人住宅带
商业、行政、居住
居住区、文化区
工业区
成都
扇形模式
形成原因:在私人小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
特点:城市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城市的发展总是从市中心向外沿主要交通干线或沿阻碍最小的路线延伸。
典型城市:沈阳
中心商务区
中低级住宅区
批发、轻工业区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b
工业区
工业区
商业住宅
沈阳
多核心模式
形成原因: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由于原有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
特点: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
c
批发、轻工业区
中心商务区
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中级住宅区
重工业区
次级商务区
郊外住宅区
郊外工业区
社会因素
政策因素
历史因素
经济因素
环境因素
$
城镇空间结构的成因
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形成的结果。
C
工业付租能力
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
住宅付租能力
商业付租能力
地租水平
距市中心的距离
B
A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
(2) 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B和C呢?
探究活动
(1)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通达度越低,地租越低
(2)市中心—地租最高峰;道路交汇处—地租次高峰;公路两侧—地租较高
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①经济因素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①交通便捷程度
(主要原因)
交通干线
环城公路
地租
(元/M2)
200
400
600
800
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②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②历史因素
——保护历史遗产
天安门广场交通便捷,为什么却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形成商业中心呢?
早期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③社会因素:种族或宗教
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如唐人街,回民街等。
影响北京牛街回民聚集区形成的因素?
清真寺
街景
开斋节
2.1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共52张PPT)
2.1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共52张PPT)
三、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④政治因素
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在有些城市,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引导或规定不同的功能区。
案例: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市适时调整空间结构,将市一级政府部门搬迁至近郊通州,并带动中心城区相关功能及部分人口向通州疏解,将通州建设为北京市的副中心.
2.1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共52张PPT)
2.1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共52张PPT)
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
(1)特点:与城市相比,乡村的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内部空间结构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第一,乡村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村镇驻地以居住、工业、商业、交通、行政等用地为主,其外围则以农用地为主。
第二,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明显不同。从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来看,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乡村空间结构
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
密集型乡村聚落: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人口稠密的旱作农业地区。
乡村空间结构
分散型乡村聚落:呈点状松散布局的村落,多分布于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类型地区,如水稻生产地区。
半聚集型乡村聚落:规模不大、村民住房排列较为松散的乡村聚落。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
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
(1)特点:与城市相比,乡村的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内部空间结构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第一,乡村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村镇驻地以居住、工业、商业、交通、行政等用地为主,其外围则以农用地为主。
第二,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明显不同。从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来看,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第三,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村镇多为所在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一般建有学校、卫生所、邮局等服务设施。
乡村空间结构
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是城乡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任务。只有城乡发展一体化,才能相互支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是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二是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三是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四是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1、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是(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开发区
2、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的城市功能区是( )
A. 商业区 B. 住宅区
C. 行政区 D. 工业区
C
A
练
习
4.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4~5题。
5.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练
习
C
B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据此回答6~7题。
6.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土地价格 ②发展历史 ③交通条件 ④生活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目前,一般城市选择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价格 B.地租支付能力
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率
练
习
B
A
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回答8~9题。
8.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的“距离段”,表示商业区可能性最大的是( )
A.①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④
9.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
A.市中心 B.街道两侧 C.主干道交会处 D.城市绿地
练
习
B
C
城
市
区
位
城市区位
区位概念:
城市区位: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既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1.地形因素
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
在滨海平原、滨河平原、河口三角洲,为什么城市相对密集?
滨海平原、滨河平原、河口三角洲,1.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一般沿海地区降水丰沛,利于农耕;
2.且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3.开发较早,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所以城市相对密集。
世界大城市的分布
小组讨论:巴西的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在亚马孙平原?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原因:巴西北部的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不适宜居住;
南部的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地势较高,气候凉爽。
结论:高原是热带地区城市形成的优良场所。
巴西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
1.地形因素
黄河流域简图
太原
汾河谷地
太原市形成于汾河谷地之中
西安市形成于渭河谷地之中
分布在河谷地区,水源充足,热量充足。
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
1.地形因素
自然因素 影响结果 原因 实例
地形 平原
高原
山区
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节省建设投资
我国城市大多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热带地区低地湿热,高原地区凉爽
巴西利亚
城市沿河谷谷地或开阔的低地分布
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
汾河谷地、湟水谷地
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
1.地形因素
1、城市区位因素
美国东北部
欧洲西部
东亚
从图中你能看出城市的分布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中低纬度沿海地带,气候温暖湿润,城市较多。
干旱、寒冷、湿热的气候区城市较少。
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
2.气候因素
(3)河流因素
河流的作用:
供水、航运、防卫、发电、旅游
岷江
嘉 陵 江
汉 水
赣 江
宜宾
重庆
武汉
赣州
上海
思考:
1.长江流域大城市分布有何特点?
2.城市的分布与河流有什么关系?
南京
较大的河流交汇处易形成大的城市。
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
城市的分布与河流关系:
①河流交汇处
人流、物流集散,有三个方向的水运
优势;如重庆、宜宾、武汉
②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
水陆交换处,便于货物运转
③河流的入海口
河海联运,河流腹地广
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
(3)河流因素
(3)河流因素
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
④过河点
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造桥或建码头的地点,也是人流物流的集聚处,是城市建设的有利区位。如兰州、南京
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上游水道太窄或有瀑布、急流等水运障碍的地方,货物在此转运。如江西省赣州市。
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支流与干流汇合的地方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区位,因为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如宜宾、重庆、武汉。
河口处:上可与河流相通,下可以转向海外,河海联运便利,腹地宽广。如上海、广州,杭州。
陆上交通的过河点位置:河流两侧,交通便利。如兰州、南京。
思考:长江上游金沙江为什么大城市数目比较少?
河流上游一般河道狭窄,多急流、险滩、瀑布、峡谷;航运价值小。
1.矿产资源
工业革命后,资源丰富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矿城市
因煤炭兴起的城市:
大同
因石油兴起的城市:
玉门、克拉玛依、大庆
因铁矿兴起的城市:
攀枝花、马鞍山
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
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线形成城市轴线。
2.交通
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
依靠铁路枢纽发展起来的城市:
石家庄、株洲、宝鸡
巴西利亚
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
3.政治
华盛顿
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
3.政治
丽江
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
4.旅游业
大 理
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
4.旅游业
西双版纳
文化因素发展对某些城市形成、发展影响极大
宗教活动:耶路撒冷、麦加、拉萨
教育科技:硅谷、班加罗尔、筑波、新竹
5.文化因素
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
2. 纽约位于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读图 2-13,从地理区位的角度,分析纽约成为世界著名大都市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地处温带,气候宜人;地形平坦;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交通方式多元,交通便利。
3. 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原为一个小渔村。1980年8月设置经济特区,迅速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大都市。读图2-14、图2-15,想一想,深圳的崛起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深圳与香港两个城市应当怎样互相促进和协调发展?
深圳崛起的主要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放政策支持。香港和深圳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利用港珠澳大桥实现更为便利的交流和沟通。
1、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主要是因为
①气候比较湿润 ②地势较高
③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④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练习
A、交通、自然资源、政治、军事
B、交通、自然资源、宗教、政治
C、自然资源、地形、政治、军事
D、自然资源、交通、宗教、旅游
2、影响大庆、株洲、拉萨、桂林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练习
如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
3.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①公路与铁路的兴建 ②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 ③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 ④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练习
图1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4.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