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水循环(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 水循环(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22 21:0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水从哪里来?
最终又往哪里去?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新人教版 第三章第一节
水 循 环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定位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人地协调观:认识水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作用,增强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综合思维: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综合多因素思考和分析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知讲解
水循环的定义
什么是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作用
学生活动
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画一画】
绘制要求:
1.读图,小组讨论、画出简单示意图(海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并指图讲解水循环过程。
2.标明水体的运动方向。
3.标明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其中凝结降水、水汽输送、蒸发和径流等是水循环过程的四个最主要环节。
降水
蒸发
海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是指海洋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落到海面的过程。
例如:未登录的台风
降水
蒸腾
蒸发
陆地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
例如: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河,也是世界最大的内流河流域。河水流量不稳定,被称为“无缰的野马”
降水
蒸发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蒸腾
蒸发
水汽输送
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
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
例如:长江、黄河等
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又称为“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其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注入渤海。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敬酒》
一、天上的水从哪里来?
主要是通过海洋的水汽运输而来。
二、黄河水注入海洋后有无可能再次回到黄河?
有可能,海洋在通过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和降水的过程后,可实现一个水循环过程。
典例 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发生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归纳总结]
2.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各有特点,意义不同,具体区别如下表所示: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黄河之水天上来”反映的是图中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 )
A. ② B. ④ C. ⑥ D. ⑧
2. 黄河之水“奔流到海又复回”,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
A.海陆间循环 B. 陆上内循环
C. 海上内循环 D. 三者都不是
B
A
3、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了解)
影响蒸发(蒸腾)的因素 影响降水的因素 影响地表径流量的因素 影响下渗的因素
①气温 ②风速 ③空气水汽饱和度④地面水分状况 ⑤植被覆盖率 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 ②地形 ③海陆位置 ④洋流 ⑤人类活动 ①降水 ②蒸发 ③下渗 ④人类活动(水利工程) ⑤其它补给方式 ①降水强度
②降水量
③降水持续时间
④坡度
⑤土壤中水饱和度⑥植被覆盖率
⑦冻土
⑧地表硬化程度
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从而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它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决定了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可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传输状况。下图为某山地云杉林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5.植物体内的树干液流形成的主要促动环节是(  )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植物蒸腾
6.树干液流密度呈周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云层厚度 B.土壤黏性
C.气温高低 D.太阳辐射
D
D
(例1)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B
C
D
《金版学案》P40 例1
学生活动
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左图,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影响。
砂石覆盖层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结构空隙大、利于水分下渗,可有效蓄积雨水,提高土壤含水量。
2、读图1,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砂石覆盖层可以阻隔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3、读图2,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砂石会影响水循环的下渗、蒸发和径流环节,可以起到透水、保湿、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昼夜温差等作用。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新知讲解
人类能够干预和控制水循环的环节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管道输水、蒸发
B.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蒸发
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8.下列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
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D.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B
D
“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减少雨水下渗 B.增加地下径流
C.减少地表蒸发 D.增加水汽输送
10.两种城市水循环模式的差异是( )
A. “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
B.“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相仿
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
D.“海绵城市”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B
D
11. (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下列有关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通常用甲环节的数量表示水资源的丰歉
B.乙环节造成M地的形成
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丙环节有关
D.目前人类可对丁环节施加显著影响
C
5、水循环原理应用 : 《金版学案》P40—41 “反思归纳”
13.湿地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三江平原位于东北平原的东北部
(45。N-48。N,130。E-135。E),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大片的沼泽湿
地。请你从水循环主要环节出发,分析我国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形成原因。(8分)
①温带季风气候,夏秋多雨,年降水量大;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三江平原
新知讲解
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新知讲解
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不同的水体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因此,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表—地球上不同的水体更新周期 水体 江河 湖泊 深层地下水 高山冰川 极地冰川 海洋
更新周期 16天 17年 1400年 1600年 9700年 2500年
新知讲解
意义2:地表形态的塑造
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新知讲解
意义3: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新知讲解
意义4:太阳的能量转换传输
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对点练习】
某地理研学小组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做了自然界的水循环模拟实验。据此完成3--4题。
3.该实验不能模拟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下渗
4.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 )
①换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灯 ②更换为更长的玻璃导管
③在玻璃板上多放置一些冰块 ④换成更大的托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B
《金版学案》P41 “学以致用” 1—2
陕西西咸新区城市车行道路略高于其两侧绿化带,道路两侧每隔几米设有一处排放口,路面积水通过排放口流入绿化带,排放口处有较大鹅卵石。7月24日晚,西咸新区新城出现短时暴雨,两小时内雨量接近40毫米,但雨后路面无积水、内涝等景象出现。下图示意陕西西咸新区道路与路边绿化带景观。据此完成6-8题。
6.在暴雨发生时,排放口处鹅卵石的主要作用是(   )
A.加速雨水下渗 B.减少土壤冲刷 C.拦截枯枝落叶 D.净化雨水泥沙
7.7月24日晚短时暴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暖湿气体主动爬升 B.暖湿气体被迫抬升
C.冷干气体主动爬升 D.冷干气体被迫抬升
8.西咸新区路边绿化带的建设,可以减少该区域的(   )
A.大气降水 B.植物蒸腾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B
B
C
1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助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
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洛阳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此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查阅了大量图文资料(如图),在暑假期间,对坎儿井进行了一次实地研学旅行考察学习。
(1)结合水循环原理分析坎儿井工程减少了其中的________环节,增强了其中的________环节和________环节,以保证有较多的出水量,方便人们使用。
蒸发
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
定期对坎儿井进行维护和管理;
合理用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2)为使坎儿井工程持续高效地发挥作用,你认为当地居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4分)
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元阳(图甲)哈尼梯田主要种植水稻,总面积约100万亩,全部镶嵌在海拔600~2 000米之间的山坡上,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河流”的垂直景观结构(图乙),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吸引许多国内外游客。
当地的生产生活顺应自然规律:重视对森林的保护,仅允许在人工林放牧及间伐取材(对过密的林木进行疏化采伐,并留下一定高度的带芽树桩);同时梯田长年泡水且利用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入田实现自然施肥。
(1)阐述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8分)
(当地地处热带)水田长年泡水,(低海拔水田)蒸发、蒸腾旺盛;大量水蒸气沿山坡(峡谷)上升,在高海拔地区形成降水;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并逐级灌溉(补给)水田;水田滞留水流增加下渗,补给地下径流;(水田多余的水)最终汇入江河

(2)随着人口的增加,当地水资源利用变得紧张。为节约用水,有人建议改水田为旱地,
但遭到反对。请说明理由。(6分)


改水田为旱地,将减少当地水域面积,减少蒸发、蒸腾水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用水矛盾;
破坏梯田景观,减少旅游收入;
可以通过节约用水、建设水塘等储水设施等方法,满足用水。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