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历史单元小结与测评: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人教版必修2)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高二历史单元小结与测评: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人教版必修2)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1-20 22:3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下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
时间
茶(万磅)
生丝(包)
鸦片战争前
5 000(年平均值)
5 000(年平均值)
1845年
8 019
13 220
1851年
9 919
23 040
1853年
10 122
62 896
①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②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③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结合表中的时间可判断③不正确,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该表只说明了茶、生丝的出口数额,体现不出贸易顺差,排除④,故选A。
答案:A
2.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解析:注意“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两次大的文明转型,即从原始采集、渔猎进入农业文明,又由农业文明转入工业文明,结合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应是近代化进程的启动。选C项。
答案:C
3.关于中国近代某企业,有人这样评价:“由国库支付其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下列企业中,最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开平煤矿 D.上海发昌机器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由 “由国库支付其开销”可知该企业是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再结合其产品不投放市场,可判断该企业是军事工业,故选B。
答案:B
4.1877年唐廷枢奉李鸿章之命筹办开平煤矿。下图是开平煤矿外景及其所发行的股票,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①采用机器生产 ②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③未能实现“求富”的目的 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其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故排除②④,答案为C。
答案:C
5.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
C.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D.奠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洋务民用企业,根据题意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英、法的轮船公司,所以选A项。
答案:A
6.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为研究洋务运动确立了一个“守旧与创新”的主题,下列对该主题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守旧是指洋务运动不愿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②创新是指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③守旧是对洋务运动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而言的
④创新是指洋务运动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洋务运动虽然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教育、国防等方面的近代化,但是其最终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守旧”指维护封建统治,“创新”指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故①错,可排除;④错在 “全面变革”,可排除。
答案:B
7.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其根本原因是(  )
A.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B.受西方列强入侵较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
C.清政府重视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
D.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背景、原因的掌握程度。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沿海地区受列强侵略较早,在外资的冲击下,这里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故答案为B。
答案:B
8.(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抽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解析:材料反映了张謇不惧人言,以“舍身喂虎”的精神摒弃“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筹办纱厂。故答案为A。
答案:A
9.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了民营化为主的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诱导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析:“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了民营化为主的阶段”意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C项正确。
答案:C
10.据史料记载,1905年上海织布厂“生意之佳,为往年所未有,实因各处相戒不用美货,是以本布销场,顿形畅旺”。对这段史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简单朴素的穿衣习惯使中国布旺销
B.外国经济侵略是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C.抵制洋货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运动存在密切联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905年上海织布厂已使用机器生产,其布匹的旺销“实因各处相戒不用美货”,故B、C、D三项符合对材料的解读,A项中使中国布旺销明显错误。
答案:A
11.右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关于该广告发布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
①广告反映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②广告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③广告反映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 ④广告反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的短暂春天是指从1912年到1919年,因此排除①;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出现于1927年,因此排除④;从“孙文”“提倡国货”等信息可判断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D
12.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  )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企业,发展较快 ②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 ③日军全面侵华时期,企业内迁 ④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最终倒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经历了“短暂的春天”;日军全面侵华时期,许多民族企业内迁,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许多企业、工厂纷纷倒闭。
答案:A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 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为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
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6分)
解析:第(1)问分析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一中“销往国外市场”、材料二中“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材料三中“新兴的农家手工业”归纳出新特点;第(2)问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概括出原因;第(3)问从近代化的角度对经济的新变化加以阐述。
答案:(1)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被卷入世界市场;出现了近代工业;农业生产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
(2)开埠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通商口岸城市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3)开埠通商带来了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了开放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14.长三角地区是当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在历史上也曾经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读下列两幅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概括说明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4分)
(2)和图一相比,说明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有了哪些发展。分析这次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和影响。(12分)
(3)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在轻重工业比例方面存在什么弱点?导致这一弱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第(1)问从图片注释的时间即可回答;第(2)问发展从工业的分布、工厂数量、工业部门等角度回答,时机从“民国初年”分析作答,影响从对新兴阶级的壮大及对革命的作用回答;第(3)问轻重工业的比例弱点结合图二即可回答,根本原因从中国社会性质的角度回答。
答案:(1)图一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兴起时期;图二反映了民族工业处于进一步发展时期。
(2)发展:工业分布范围扩大;工业厂家数量增加;工业部门增多。(任答两点即可)
时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输出的商品和资本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影响: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3)弱点:重工业部门数量很少,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根本原因: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业发展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