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历史单元小结与测评: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人教版必修2)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高二历史单元小结与测评: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人教版必修2)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1-20 22:5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货币战、金融汇率问题,二战后美国主导下成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而B项是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计划;C项是苏联主导成立的;D项是美国主导建立的世界贸易体系。
答案:A
2.下图反映的是二战后成立的某一经济体系特点的直观表示。关于这一经济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1944年在美国正式成立的
B.其宗旨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C.加强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特权
D.不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本题选C项,A项说法错误,正式成立于1945年;B项说法属于区域经济集团化;D项说法错误,这一体系有利于正常运转。
答案:C
3.下列国际组织中,旨在协助成员国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的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世界银行
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稳定汇 率、平衡外汇收支”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
答案:A
4.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经济世界建立了一个新的经济体系,在这一新经济体系中,构成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支柱的不包括(  )
A.关贸总协定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该经济体系包括维护世界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机构,即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是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于1995年建立,所以选D。
答案:D
5.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6%减至4.7%,发展中国家也下降到13%。可以看出(  )
A.发达国家在关贸总协定中没有受益
B.关贸总协定让发展中国家获利匪浅
C.关贸总协定消除贸易壁垒的努力正见成效
D.美元控制了世界贸易额的大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平均关税的下降可判断出关贸总协定在消除贸易壁垒中的作用明显。A、B、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C
6.欧洲共同体出现的因素包括(  )
①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②战后国际形势及西欧国际地位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要 ④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渔业政策的实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的背景,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下,西欧为了发展经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获得更多发言权,加上历史上共同文化遗产,西欧各国走向联合,故①②③正确;④是在欧共体形成后,采取的一项措施,不是其形成背景,故选B。
答案:B
7.1987年《欧洲一体化文件》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拒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莫尔说:“如果欧洲共同体的计划成为保护主义的产物,美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将危在旦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欧洲联合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B.欧洲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
D.美国将失去海外市场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美国认为欧洲的一体化建设形成了针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对美国构成了威胁”,故A的说法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A
8.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欧洲
南、北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跨地区
39个
40个
6个
8个
1个
7个
A.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
B.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解析:经济全球化也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A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B项错误;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D项错误;从分布统计表可以看出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C项正确。
答案:C
9.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由此得出结论(  )
A.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D.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构建
解析:从材料中的“亚洲发展中经济体”“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可知,反映的是当今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答案为B。A、D两项说法错误,C项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
答案:B
10.有学者指出,“全球性,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形态机制,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发达国家 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政治多极化的实现 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 ④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新途径是全球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材料反映了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新途径是全球化。③表述错误,②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C
11.中国入关(WTO)之路艰难曲折,用龙永图的话来说是“黑头发都谈成白头发了”。以下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B.它通过多边贸易促进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
C.它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成员国提供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D.它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其不可能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A、B、C三项均表述正确。
答案:D
12.右面是一幅“中医”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号脉”的漫画,这幅漫画反映出(  )
A.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唯一推动者
B.中国是世界金融风暴中的受益国
C.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影响力增强
D.世界金融风暴对经济全球化毫无用处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漫画中中国正在为国际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号脉”,体现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影响力增强。其余三项中“唯一”“受益”“毫无用处”的表述均有误,答案为C。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
13.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二 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11月在法国的倡议下,第一届西方主要工业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首脑会议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会议议程“涉及世界经济危机的所有经济问题”。1976年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加拿大总理应邀出席,此次会议确定了每年一次的首脑会议轮流在各参加国召开,七国集团正式形成。(1997年俄罗斯的加入,七国集团发展为八国集团)
材料三 20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以及中国、巴西等11个发展中国家。创立20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七国的财长们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及特点。该体系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七国集团成立时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法国为何能倡导并促成西方主要工业国首脑会议的召开?(8分)
(3)材料三中“二十国集团”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4分)
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好教材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经济和货币危机”要结合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回答;原因要结合法国及欧共体实力的增强及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来回答。第(3)问发展趋势结合当前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回答。
答案:(1)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特点:以美元为中心。
影响:在有利于美国经济扩张的同时,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经济:滞胀。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原因:包括法国在内欧共体的发展;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3)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有必要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二 下面是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材料三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程序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之《舒曼计划》
请回答:
(1)为什么阿登纳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有必要的”,请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6分)
(3)材料三认为“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理由是什么。(6分)
(4)依据材料四指出,欧洲为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提出了什么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欧洲在实现上述目标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结合二战后欧洲自身地位的变化和国际格局的变化回答。第(2)问要结合图表进行分析。第(3)问要依据材料分析提炼。第(4)问目标可从材料中“联合”“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去分析;成果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或欧洲传统优势地位丧失;两极格局形成或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2)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德国经济位居前列;20世纪70年代加入欧共体后英国经济发展迅速。
(3)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遭到严重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受到来自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威胁。
(4)目标:由经济联合进而实现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或由经济联合到实现欧洲统一)。成果:20世纪50年代相继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20世纪60年代上述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20世纪90年代成立欧洲联盟,发行欧洲统一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