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识技能: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万以内的加减法。
数学思考:进一步理解万以内的加减法。
情感态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
课标解读
第一分句的行为动词是“体会”,“体会”的同义词:“体验”。“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和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核心概念是“加减运算的意义”。第二分句的行为动词是“掌握”,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核心概念是“运算技能”,表现程度是“必要的”。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用摆纸条或画示意图的方法帮助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运算正确进行解答。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学科德育渗透点分析
本节课承载的主要学科德育渗透点是思维严谨。一是在探究比一个数多(少)几的过程中,通过(是什么、怎么想、怎么做的、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计算方法,形成严谨的思维模式。二是本节课教师充分采用“追问”策略,通过对所列算式的一系列“追问”,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万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算理。
核心素养渗透点分析
本节课着重渗透的核心素养是运算能力。通过呈现情景图,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运算思维,掌握验算的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认识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答题纸;蓝纸条、红纸条和绿纸条。
三位一体问题产生表:
学科问题 本课时的单元主要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用摆纸条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本课时的课时重点问题 喜鹊捉虫子的数量可以分为哪两部分?黄鹂捉的虫子数、喜鹊比黄鹂多捉的虫子数,喜鹊捉的虫子数怎样用数量关系来表示?
学生问题 学生起点问题预估 纸条图可以表示哪些数?摆纸条图先摆哪个量?
学生难点问题预估(学习难点) 如何借助摆纸条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问题 教师引导性问题(课堂主干问题预设) 驱动问题谁多谁少?你是怎么摆的?
推进问题对于他的摆法你能什么提出什么问题?你还有哪些疑问?
引申问题如何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我说你摆
1、黑板上拖动3朵花,哪位同学也想上来试试?
2、听清要求:比老师多画两朵花。
3、对不对?怎么知道的?
算:不计算能不能一下子就看出对不对呢?
比:像一年级学的那样,将小花一一对应起来,会发现什么?这部分和老师的3朵同样多,在这个基础上又多了2朵。
4、大家都是爱动脑、会思考的孩子。
二、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1、几位森林小医生也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看,他们来了。仔细观察,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注意说话要完整)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⑴喜鹊捉了几只虫子?(板书)
⑵啄木鸟捉了几只虫子?(板书)
……
【设计意图】由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导入新课,不但承接了前面所学的知识,而且大大激发孩子们探究的兴趣。
三、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谁来将题完整的读一下?(课件显示)
(黄鹂捉了146只虫子,喜鹊比黄鹂多捉38只,喜鹊捉了多少只?)
2、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其他同学吗?
预设:
喜鹊捉虫的只数与谁有关?
你知道是谁和谁在比赛呢?谁是标准量?谁捉得虫子多?
3、用前面我们画小花的方法,画出喜鹊和黄鹂捉虫的只数行不行?为什么?
(数太大了。摆起来也麻烦。)
4、那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能回答:线段、1个图形代表10只虫子等
5、大家都是善于动脑筋的好孩子,你们的想法都不错。老师来介绍一个方法。我们可以用纸条来摆一摆。(贴3个纸条)
6、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该先确定谁的长度?为什么?
(黄鹂,因为喜鹊比黄鹂多,只有知道了喜鹊的长度才能比黄鹂多)
7、这里有3个不同长度的纸条,分别代表喜鹊、黄鹂、啄木鸟捉虫的只数,根据信息你觉得那根代表喜鹊的只数合适?
8、我们用红色代表黄鹂的捉的只数,下面同桌合作,借助桌上的材料,摆一摆。合作前,我们看温馨提示:谁来读读?
1、选择合适的纸条表示喜鹊捉虫只数。
2、标出题中的信息和所求的问题。
3、找找纸条中喜鹊比黄鹂多捉的38只的部分。
喜鹊用哪一张合适呢?为什么?
(选黄色,因为喜鹊比黄鹂多捉了38只,多就要选长的。)
9、那对同桌愿意到黑板上摆一摆、写一写?
学生操作
10、全班交流。我们听听黑板上这个同学的想法。有补充的吗?
出示不合格的,合格的,下面画线的。
我们选择()颜色的纸条表示喜鹊捉的只数,
(规范方法:名称、条件、竖线、问题)
师:为了能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通常我们让左端对齐。喜鹊比黄鹂多的38在哪呢?
师:谁有办法让我们一下子就清楚的看到喜鹊比黄鹂多捉了38只?
学可能回答:圈起来、划线分开来等等,强调用虚线。
师:一条虚线把表示喜鹊捉虫只数的纸条分成几部分?这一部分是 那前面这部分呢
(一部分是喜鹊和黄鹂同样多的146只,另一部分是比黄鹂多捉的38只)
(板书:同样多的+多的)
16、瞧,用摆纸条的方法我们很清楚的发现了喜鹊捉虫的只数包括了和黄鹂同样多的部分和比黄鹂多的38只,但解决问题时,我们不能随身带着纸条,我们来看这对同桌的,(划线的)瞧,用线段代替纸条是不是更方便?
一起看一下,(课件画线段图)
18、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喜鹊的只数包括那两部分?
19、那怎样列算式呢?146+38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学生能说出:要求喜鹊捉了几只虫子,就是要把146与38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20、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把同样多的部分,加多的数,用加法计算(板书)
21、快速做一下吧
【设计意图】数量之间比多、比少的问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是第一次出现,通过具体操作,使学生对纸条图有了明确的认识。在纸条图的帮助下,学生能充分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为下一步抽象成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奠定基础。
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再来看这个问题: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谁来将信息加问题完整的说一下。
2、从这两条信息中,你知道是谁和谁在比赛呢?谁是标准量?
3、(课件)我们依然用红色的纸条代表黄鹂捉虫的只数,146只。
师:下面我们同桌合作,借助桌上的纸条和操作卡,一起摆一摆。
4、交流:(实物投影)
生交流:因为啄木鸟比黄鹂少捉12只,所以我们选择绿色短一些,然后用虚线表示出来,标出少12只。
5、有问题吗?一起看黑板,红色纸条代表黄鹂捉虫的只数,啄木鸟捉的只数比黄鹂要少,所以纸条要变短,变少,变少的这部分是多少只?表示什么?
6、那怎样列算式, 146-12。
7、所以要求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就是从和黄鹂同样多的部分中减掉少的(板书:同样多的—少的)
师:这也就是说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课题上补充“少”),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摆纸条的学习基础,在此阶段在教师半扶办放的状态下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它们对纸条图的理解,直观地认识了数量关系,加深了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四、建立模型
1、练习1
下面两幅图会列算式吗?试试(学生口头列算式)
2、观察一下这个题,你会发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可以怎样做?
也就是用这个数加多的,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呢可以怎样做呢?
用这个数减少的、
五、应用生活,拓展提升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又认识了三位树林医生,其实,还有许多田园小卫士呢!(课件出示)一起去看看
师:谁来读读题?
师:同学们,这道题借助纸条摆一摆,再算一算,作到练习纸上。
生汇报。
练习2
师:同学们,比赛结束啦,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是由浅入深,从而再一次加深了同学们对纸条图的认识。最后通过一道综合性的题目巩固同学们对本节课知识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今天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知道了就从这个数中去掉少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数
黄鹂捉了146只 黄鹂捉了146只虫子。”
喜鹊比黄鹂多捉了38只 啄木鸟比黄鹂少捉12只。”
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146只 146只
黄鹂: 黄鹂:
多38只 少12只
喜鹊: 啄木鸟:
?只 ?只
146+38=184(只) 146-12=134(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