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信息窗四
--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学会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探索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正反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巩固基础。
1、课件出示。师:这棵苹果树上有许多苹果,老师希望在下课的时候你们能把它们都摘到手,好吗?
2、前面我们学习了正反比例的知识,下面我们进行抢答比赛,有信心吗?
3、课件出示:判断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
(3)出盐率一定,晒出的盐和海水的质量。
(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
(5)总钱数一定,用去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
3、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为后面分析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比例关系做好铺垫。】
二、情境导入,揭示任务。
1、啤酒厂的叔叔们在装运啤酒,想去看看吗!(出示情境图)。
2、读这两句话: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我们还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解决吗?
7、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样用比例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阅读题目,整理信息,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解决问题的条理性。】
三、分解任务,合作探究。
任务一: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正确运用正反比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探索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1)题中有哪些量?哪个量是不变量?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
(2)你能把不变量用关系式表示出来吗?仔细观察这个关系式,你发现了什么?
(3)你能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吗?
3、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师小结:因为题中每箱装的瓶数一定,所以啤酒的总瓶数和箱数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啤酒的总瓶数和箱数的比值相等,根据这样的关系,我们可以列出比例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一定的量。
4、师:同学们,我们不仅用算术方法解决了啤酒厂的问题,还发现用比例的方法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真能干!接下来我们看看叔叔们在装运啤酒的时候又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每个同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交流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任务二: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指名读题。
2、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独立解决,并在小组交流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4、指名汇报,集体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5、师小结:题中这批啤酒的总量一定,所以汽车载重量和辆数成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两种运输方法中汽车的载重量和辆数的乘积相等,根据这样的数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哪两个量的乘积一定。
【设计意图:从提出学习指导到完全放手,使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任务三:比较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异同
1、观察比较两道例题,它们有什么异同?什么情况下用正比例,什么情况下用反比例?
2、小结解决问题的步骤。(找、写、判、设、列、解、检。)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归纳解题策略,有且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四:阅读课本,质疑互动。
1、自读49-50页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2、讨论:对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使学生建构起系统的知识结构,理清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思维和寻找策略的方法。】
四、反馈校正,目标检测。
第一关、仔细读题,完成填空。
1、六年级同学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2行,如果每行站16人,可以站多少行?
(1)题中( )一定,可以写出数量关系式( ), 所以( )和( )成( )比例。也就是说( )和( )的乘积是相等的,可以用( )比例解。
(2)解:设每行站16人,可以站x行。
列比例式( )
2、“海上霸王”大白鲨2小时游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游多少千米?
(1)题目中( )一定,写出数量关系式( )所以( )和( )成( )比例。也就是说( )和( )的比值是相等的,可以用( )比例解。
(2)解:设5小时游x千米。
列比例式( )。
3、王阿姨资助了一名大学生,上次她汇款200元付了2元钱的汇费,这次她又汇1000元,需缴纳汇费多少元?
4、
图书 《中国古典名著》 《少儿百科全书》 《上下五千年》
单价(元/套) 84 72 42
(1)光明小学要用一笔钱买书,如果买《中国古典名著》可买20套,如果买《上下五千年》可以买多少套?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先通过填空引导方法,再完全放手独立完成,由易到难,让学生对用比例解决问题进行了巩固训练,增强学生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1、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复习巩固解题步骤。)
2、师:(课件出示)请你根据今天的表现,选一个词语送给自己和同学们?
六、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我国古代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大约于东汉初年,公元一世纪成书,它里面就有关于比例问题的记载,主要讲各种粮食折算的比例问题,在成比例的四个数中,根据三个已知数求第四个数,所用方法称为“今有术”。那时比例问题已经形成完整体系,距今约2000年。西方直到15世纪后才形成类似的全套方法,比中国晚约1400年。
【设计意图: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强大,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是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基础知识后进行教学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实际教学中,我抓住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特征及方法步骤进行,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动权放手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独立尝试、小组交流、质疑辨析、对比归纳、概括小结完成了教学任务。
回顾本课教学过程:首先进行复习,为新课作好铺垫,新知的教学围绕“问题”进行,学生根据老师巧妙的设问,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很快就掌握了新课的内容。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把学生放在首位,考虑学生已经会什么,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是独立思考还是合作交流等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此,一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教学效果看,同学们对新知的掌握较好,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正比例
解:设480瓶啤酒,需要x个箱子。
24:2=480:x
x=480×2÷24
x=40
答:480瓶啤酒,需要40个箱子。
方 法
(1)找:定量
(2)写:数量关系式
(3)判:比例关系
(4)设:未知数
(5)列:比例式
(6)解:比例
(7)验:结果
反比例
解:设改用载重10吨的汽车,需要x辆
8×15=10x
x= 8×15÷10
x=12
答:设改用载重10吨的汽车,需要12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