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21 08:3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2014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专题
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
体会作者情感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考向互动探究与方法总结┃真题典例[2012·桂林]阅读莫怀戚的《家园落日》,完成题目。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我想起到过的许多地方,见过的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她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珠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驼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1.“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一句在全文中有 
  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题为“家园落日”,但却先写家园之外的各种落日景
  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总领全文(奠定全文基调);点题(揭示文眼)。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 [解析] 文章开头描写家园之外的落日景象,是铺垫和对比的写作手法,结合文章标题和主题,可知其作用:突出家园落日。      为后文写家园落日作铺垫、蓄势,以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对家园落日的深深依恋(眷恋)之情。3.作者笔下的落日极富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
限四字短语)(3分)(★)
例:大海落日——不尽人意
戈壁落日——________________
云海落日——________________
平原落日——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戈壁落日和云海落日根据相应文段找到关键词句“泛黄古旧”“云海落日则很飘又很柔曼”进行概括,平原落日没有典型的关键词,要根据画面或作者的感受进行概括。泛黄古旧飘渺柔曼古朴自然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4.联系全文品读语句:“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
想说喂,看哪!”(3分)
(1)“这一切”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概括
的语言回答)(1分)
(2)“我”为什么“很焦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园落日时刻的美妙景色。家乡的落日自然宁静、柔和美丽,而当地的人们却习以为常并不关注,这让“我”格外失望。“很焦急”表现“我”对家园落日的深深眷恋之情,并希望与人们分享这份喜悦的心理。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5.“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爱”为
何“无法描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以议论抒情结尾,面对“家园的落日”,作者发出“那
才是我的太阳啊”的感慨。你如何理解其中的深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既感动于平日里家乡落日的和谐宁静,更感动于家乡落日中人与动物之间的纯真关爱。在它们面前,一切美丽的语言仿佛都失去了力量,所以说这份“爱”“无法描述”。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家乡养育了我们并在我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乡或许有一方供我们施展才华的天空,然而却不能替代我们对家乡的情感!只有家乡能够容纳懂得自己儿女的苦乐,所以,只有家乡的太阳才是“我”的太阳。 [解析] 结尾的议论起到点题升华的作用,结合文章对比的写法,概括作者对家乡的“爱”。[温馨提示]
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
1.概括事物的特点。
2.理解物象的含义及作用。
3.体会作者的情感。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方法总结 1.概括事物的特点。
先找出描写事物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的语句,明了事物的外在特征。再分析描绘事物时所用的技法,如象征、联想、想象以及常用的修辞方法,把握事物的内在神韵。
2.理解物象的含义及作用。
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表现文章的主旨或结构上的作用,一从文章结构形式上具体分析: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二从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作者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带有明显感彩、心理描写、品质特征的词句。    
(2)抓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句。(3)抓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描写,它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4)抓景物描写。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是较常用的手法。(5)抓省略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的运用。标点符号有时表达着文字表达不了的含义。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考点自主训练与能力提升┃一、[2012·杭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晶莹的瞬间
赵丽宏
那天下午,正在听肖邦的一段钢琴夜曲,弹奏者是钢琴大师鲁宾斯坦。飘逸澄净的音符优美地蹦跳着、流淌着,在我周围的空间发出晶莹透明的回声。徐缓悠扬、如歌如诉的琴声,轻轻叩击着听者的心情,使人如历梦幻,眼前仿佛出现许多遥远而迷人的故事,你是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你在这些故事中徜徉,在这些故事中飘飞……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 突然地,外面下起雪来,洁白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满了天空。此刻,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周围回响,钢琴的韵律和雪花的飘舞非常协调,仿佛是琴声在应和着飘飞的雪花缓缓流动,又像是雪花追随着钢琴的旋律翩然作舞。我凝视着窗外的雪,凝视着飘飞在天地间的这些洁净自由的自然精灵,记忆中一些和雪有关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许多年前,也是在春节过后的一天,刚迈出中学校门的我,告别父母,孤身坐上了北去的列车前往异乡。火车开出不久,就下起了大雪。这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场春雪,雪花铺天盖地落下来,很快就覆盖了大地,从车窗里望出去,白茫茫一片。铁轨消失了,铁路两边的电线上也积满了雪,木头的电线杆竟然难负其重,纷纷倒伏在路边。火车不得不停在远离车站和城镇的雪原中。当时,我感到命运正通过这突然降临的大雪,向我发出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 就在我沉浸在遥远而温馨的往事中时,窗外的大雪已经消失。那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突然地来,突然地去,犹如稍纵即逝的梦幻。而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的周围回响,仿佛是那场大雪不绝如缕的美妙余韵。这早春的鹅毛大雪,尽管只是瞬间的闪现,但我很难忘记它们带给我的遐想。我想,在喧嚣的生活中,有这样诗意的奇妙片刻,去放飞自己自由而宁静的心境,是那么的好。
(本文有删改)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1.第二段中写“雪花”,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内容上分析就是要抓住雪花的特点,在文中已有交代,洁白晶莹;与钢琴曲协调相随,给人一种自由、优美的气氛,这两点是作者重点要表达的。结构上,首先第三段写回忆是由雪花引出来的,其次与最后一段是一种照应关系。内容上:写洁白晶莹的雪花,表达了对自然精灵的赞美,与下文中小姑娘的童真相映衬。结构上:引出对那年下雪天在列车上的往事的回忆;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更紧凑。 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2.文章为什么要两次写小姑娘的歌声?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回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看清题目要求很关键,第一次写歌声是突出小姑娘的天真和乐观的品质,而第二次则是写从歌声中传达出的乐观给“我”人生道路的启示,程度上更深一些。第一次写小姑娘的歌声,是为了具体表现小姑娘的天真和乐观;第二次写小姑娘的歌声,是为了表现小姑娘的积极乐观的精神给予“我”深远的影响。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
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
憬留下了走向社会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并与仅凭文字构筑的诗作对比,突出了肖邦的钢琴曲梦幻般的美妙动人。以“第一行脚印”来暗示自己开始了新的社会生活,用“美好的憧憬”“深深”这些词语,表现自己在小女孩的影响下的积极乐观和坚定自信。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 [解析] 第一句话从修辞角度可以看出是比喻、对比,按照基本思路,接下来应该答作用,注意用文中具体的语句来组织,情感主要是喜爱。第二句要理解“第一行深深的脚印”的含义及对“我”的人生的意义。4.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标题中“晶莹”的具体含义,并分析作者
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晶莹”的含义比较容易看出来,文中提到了钢琴曲、雪花及小姑娘的歌声,并且都有一个共同点“单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文章中的第三段和第四段就体现了,写小姑娘的歌声化解了“我”旅途的烦闷,再联系到自己的人生,无非是强调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而最后写雪花晶莹的瞬间和钢琴曲的美妙则是追寻一种自由的境界。含义:雪花和琴声的明朗洁净;小姑娘的单纯天真;自己向往的宁静的生活。情感:在困境面前,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心态,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在喧嚣的生活面前,表现出对自由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二、[2013·南京]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粥里春秋
陆建华
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 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生难忘!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孙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 [解析] 本题是对文章情节结构梳理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通读全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根据不同内容分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层意,然后以四字短语的形式,对概括的层意进行浓缩,完成填空。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掂出分量挂在嘴上倍感深重6.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5分)
(1)阅读第七段,展开想象,写出村民们笑笑之后会说的话。
(2分)
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
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
笑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九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没关系!为了庄稼好,受点苦也没啥女生早就留心到男生在挨饿;女生借口“吃不完”,把饭票送给男生;男生互相推让把饭票塞给最瘦弱的同学。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 [解析] 解答第(1)题,要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根据当时的情景发挥合理想象;也可从句子中找到提示词,如“笑笑”,是对困难的藐视,根据此意组织语言。第(2)题,先要理解“相濡以沫”一词的意思,“相濡以沫”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延续生命。然后根据其意,在第九段中找出细节描写。7.下列对文章语言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三段“小心翼翼”写出村民劳作的仔细,“均匀”写
出撒种动作的细致,二者各有侧重。
B.第四段描写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
劳动的场景富有诗意,充满美感。
C.第八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表现
了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D.第十段中孙儿“严肃地批评”孙女的那番话,简直就像
一位长辈在教育晚辈,颇有童趣。C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 [解析] 本题是对语言品析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根据题干所提示的段落,将选项的陈述与该段进行比照,同时联系文章的主旨综合思考。如文中第八段写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从第九段结尾句可知,表现了他珍惜粮食的品质。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8.文章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农人辛苦种植粮食和珍惜粮食的敬重;对饥饿年代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的怀念;对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的欣慰;对如今人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的喜悦。专题16 ┃捕捉多彩物象,体会作者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