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章 力
7.2 弹力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什么是弹力;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观察测力计的构造,并结合物理原理,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趣味,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测力计计。力的测量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弹簧测力计、笔袋、握力计、橡皮筋、弹簧、钢尺。
教学互动设计: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021年4月28人,男子撑杆跳高决赛中,陕西队姚捷以试跳成功5米50的高度获得冠军。
2021年9月10日,联合队组合施廷懋(右,重庆队)/王涵(河北队)在跳板跳水比赛中,她们以338.10分的总成绩获得冠军。跳板跳水是竞技跳水项目之一,在一端固定,另一端有弹性的金属或玻璃钢跳板上进行。跳板离水面的高度有1米和3米两种。根据参与人数分为单人、双人两种。
撑竿跳高(pole vault ),田径运动项目一种。运动员借助竿子支撑和弹力,以悬垂、摆体和举腿、引体等竿上动作使身体越过一定高度。撑杆跳高要比普通跳高跳得高,它借助了撑杆的什么性质?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弹力
轻压一把直尺,使它发生形变,撤去外力,直尺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来的长度。撑杆跳高运动员将竿压弯,松手后,撑杆也恢复原状。
直尺、弹簧、橡皮筋、撑杆等,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有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有些物体,如橡皮泥,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当拉长橡皮筋和压缩弹簧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我们把直尺压弯,把橡皮拉长时,可以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物体放在桌面的水杯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支持力是弹力;桌面受到水杯的压力,压力也是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弹力产生条件:
一是接触
二是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的表现形式:支持力是弹力,压力是弹力。拉力、推力。
想一想:生活中应用到了弹力的实例?
钓鱼竿及线,背书包,网球拍,运动鞋底,足球。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也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例如,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越长。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越长。利用这个道理做成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在物理实验室中常见的几种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时候,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学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并认清它的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量程为0~1.0N,分度值为0.02N;
量程为0~5.0N,分度值为0.1N;
量程为0~2.5N,分度值为0.05N。
2.检测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到1N、3N、5N的位置,感受1N、3N、5N的力。
4.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1)把文具盒袋悬挂在测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 N。
(2)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文具袋,测量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2= N。
5.总结实验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的几点操作要求。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所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的量程;
(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零;
(3)所测量力的方向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
(4)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与面板垂直。
除了如图所示的几种弹簧测力计,人们还制造了其他形式的测力计。
拓展 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挂在一起,用不同大小的力互拉,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 N,F2= N。
结论: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
三、总结反思,超越自我
1.弹力
(1)弹性: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否恢复原状的性质
(2)弹力的产生条件:
一是接触,二是发生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使用:看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指零;所测力的方向与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读数时测力计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
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四、板书设计,整合提升
1.弹力
(1)弹性: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否恢复原状的性质
(2)弹力的产生条件:
一是接触,二是发生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使用:看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指零;所测力的方向与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读数时测力计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
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五、大海扬帆,尝试远航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做弹性
B.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C.物体形变后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做塑性
D. 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弹力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
C.物理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可以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
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A. 3.5N
B. 2.5N
C. 3.0N
D. 2.05N
4.如图所示,下列形变是塑性形变的是( )
5.下列物体发生形变,不能产生弹力是( )
参考答案1.C;2.D;3.B;4.A;5.B。
六、作业:P8.T2
课外作业P8.T1、T3、T4、T5 。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