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山水画---蛙声十里出山泉
课程:美术
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齐白石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创作构思,学习创作思路。
2、理解、学习齐白石独特的笔墨语言和技巧,并融汇自己的想法进行简单再创作。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并激发他们对水墨画创作的热情。
教学重点:
欣赏、理解水墨画中的诗意表达,并尝试再创作。
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生动的笔墨语言进行构思与表达。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体验欣赏(赏名 画、画诗意)
师:我们来看一张图片(出示图片),这是我们的大作家老舍先生,他写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例如《骆驼祥子》、《茶馆》等,写作之余他还是个非常爱好书画的人,他爱赏画,也爱藏画,在作家里面最懂画的。这位老者是齐白石,家喻户晓的大画家,他以画虾最为出名。老舍和齐白石两人相差35岁,却是艺术上的知音和忘年交,一个是大画家,一个是大作家,当大画家和大作家遇到一起的时候,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呢?据说,有一次老舍到齐白石家里作客,他随手从案头拿起一本书,翻到了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里面有这样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意思是说,青蛙的叫声虽然远隔十里以外,很远很远,但仍旧能够从山泉的响声中清晰地分辨出来。老舍突发奇想,决定给齐白石出个难题,要求齐白石就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一幅。同学们,你觉得要表现出“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的妙意,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1:可以画溪水。
生2:可以画青蛙。
生3:可以画山泉。
师:可以画出山泉、青蛙、 溪水,还有吗?山泉边上会有些……
生4:还有石头。
师:还有石头。同学们说得非常棒!有泉水、山石,还有可爱的小青蛙。
师:那么你觉得“蛙声十里出山泉”,聪明的老舍提出的这句诗又难画在哪里?
生1:难画在青蛙的声音。
师:他说得很好,要在画面上画出我们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是非常难的,是不是啊?还有吗?“蛙声十里出山泉”。
生2:青蛙的叫声从十里外传出来。
师:青蛙的叫声绵延十里的感觉很难表现,还要说明溪水也绵延十里,这种感觉很难画出来。
师:如果你是齐白石、你会怎样来表现这个巧妙的构思呢?接下来老师就请同学们在这张小宣纸上用最快的速度画出你的构思来,好不好?赶紧动手。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分一下,每人一张。
学生初步尝试、画出自己的独特构思。老师巡视指导。
师:大胆想象,没关系的,让老师看看你的绝妙想法。
师:画桌上那些画过的纸张是吸水纸,如果笔中的水分太多可以吸掉一点。
师:有的时候用笔不一定要竖起来,也可以侧过来,是不是啊?
师:我已经看到了很多小朋友的想法特别好,我们可以差不多先停一停,好不好?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先来展示一下你的这个绝妙的想法?你可以上台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师:好,你来把你的画带上来。我们来看看这幅画,你能不能来说说你的绝妙的构思?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1:我把泉水两头都不画到头,说明两头都还有泉水。
师:哦,有一种无穷无尽的感觉。还有呢?老师还看见你画的这块石头上面蹲着 一只小青蛙、它在干什么啊?
生1:它在唱歌。
师:好,你让我看到了你的绝妙想法。
师:那接下来我想看到我在你的画纸上贴了一个小小的红色的“妙”字的同学, 也请你把作品拿上来展示给所有的同学看。
师:我们来看一下,刚才那个同学全都用勾线的方法,画了一棵大树,然后有一只小青蛙从山涧石缝里蹦出来,是不是啊?这个同学画的是蝌蚪,我想问问你为什么画了蝌蚪呢?
生:因为我觉得如果这里有蝌蚪的话,那么青蛙肯定就会在这里产卵,所以我觉得附近肯定也有青蛙。
师:嗯。你的这个想法很妙!
师:那这个同学,老师觉得这里画的是山石,对不对?山石是这种感觉很好,浓浓淡淡,他没有用勾线的方法,而是用了侧锋直接画的,是不是?
师:这个同学的构图很有意思,一只大青蛙是谁画的?哦,画得非常棒!
师:那么当时齐白石凭借着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了深思熟虑,画出了一幅让老舍先生连连叫“妙”的画,你们想不想来看一看啊?
生:想!
师:好,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画的。这幅画有一米多长,齐白石也在画面上和我们的一位同学一样,画了小蝌蚪。那么,现在来看这幅画,你来感受一下他的画“妙”在哪里?谁来说一说?
生1:可以不画青蛙,画蝌蚪。
师:哦,他感觉可以画出青蛙的小时候。还有吗?
生2:这样看过去的话,那个溪水就看起来很长,很有厚实感。
师:嗯,他的溪水是怎么画的?是不是像这样从头到尾一条直地画下来啊?他是怎么画的啊?这里这样一层一层,有一种层层叠叠、绵延十里的感觉,是不是啊?齐白石用了最简略的笔墨来表现山石、泉水和蝌蚪、刚才我们看到的画面当中,他是从山涧的乱石当中倾泻出了一道泉水,而小蝌蚪仿佛顺着这泉水听到了远处青蛙妈妈的叫声,好像正要去寻找它的青蛙妈妈一样,是不是啊?所以说他的画非常的妙。他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赋以及文人的气质画了如此优美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是不是啊?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一起品名诗、赏名画、画诗意。
(揭示课题《蛙声十里出山 泉》)。
欣赏分析,笔墨研究
师:我们要来看看齐白石到底是用怎样的笔墨语言以及画面构图来画出这幅画 面上的内容的?(在黑板上贴出关键词:笔墨语言、画面构图。)
引导尝试、体验发现
师:那么、老师想先请大家自己来尝试着临摹一下,我们分一下组,老师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临摹下画面上的山石,请第二小组的同学来临摹下画面上的泉水,再请第三小组的同学临摹下可爱的小蝌蚪。你们的临本在抽屉里,有两张长条的、请一个同学拿出来,我们可以看一下。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边临摹、边思考:齐白石先生到底是用怎样的笔墨方法来表现它们的?他的这种方法到底好在哪里?临摹完了以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的感受与体会。赶紧开始动手,在那张稍大一点的宣纸上自己来临摹一下。
(再次尝试,观察、分析、临摹,感受笔墨方法。老师巡视、指导。)
2、展示交流、教师适时小结
师:如果尝试得差不多可以先把笔停一下、我看有些同学临摹得非常认真。
师:老师选了3张,我们来看看第—小组的同学们在画山石的时候是怎么来画的?我发现这位小朋友临得特别好,老师请你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1:我画的是石头。
师:嗯,你是怎么用笔的?
生1 :把笔侧过来。
师:他说到了侧锋用笔。我看很多同学画的时候特别慢,还有很多同学是先勾线、再填色的,这种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在这样的画面里面线条比较多,所以呢我们用中侧锋来没骨点写会比较好,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没骨法。
师:然后呢,这种层层叠叠的感觉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生1:先用水画一画,再用墨画上去。
师:它有一定的前后关系、所以我们要体现出它的重叠关系。老师还发现你这里画得特别的密,还有这里画得怎么样?比较疏。那就是它有一定的疏密关系,不能每一块石头之间的疏密都一样。
师:还有你画的石头有些特别怎么样?
生1:有些特别大,有些特别小。
师:对,山石有一定的大小关系。你说得真棒!他还说到了侧锋来画,那么老师也想来画一画,我来试试看他刚才说的方法到底有没有用。
(老师示范、总结笔墨方法。)
师:我来试试看,我先把笔打湿、然后掭去笔中多余水分、不能让水分太就像刚才同学说的,我先少蘸一点墨,我用笔尖去蘸墨,这样笔根自然会留有一部分的水分,对不对?画的时候要考虑到山石的大小、前后、疏密关系。我决定先从中景的地方开始画,然后慢慢画到近景。我先用中侧锋用笔,画出一些山涧的小石头、它可能是溪边的山石,也可能是水中的一些小卵石,老师是侧锋没骨点写的。然后也有可能是山边的一些大的山体、崖壁重重叠叠。我们在表现这种重叠关系的时候要注意它的浓淡,不要每一笔都去蘸浓墨,有的时候水也是你很好的帮手。把笔尽量侧过来,你看我后来有没有去蘸墨啦?要把笔中的墨色全都用完再去蘸。远处我也来画一座山,有一定的重叠关系。画面的另一边我也决定用类似的方法,先从中景开始画,然后慢慢地画到近景,如果笔拖不动了,说明笔中的水分不够了,所以要去蘸蘸水了,是不是?最远处为了表现这种山间的幽远的意境,我们可以用很淡很淡的墨简单地去点画一下。简单几笔就可以了,是不是?
师:接着我们来看看小蝌蚪怎么画。老师刚才发现,有一个小朋友画的小蝌蚪一不小心就画得太大了,那我们来找找原因看,小蝌蚪的脑袋和身体是怎么一回事?因为我们很少看到真实的小蝌蚪,所以我们来看看,真实的小蝌蚪的外形是怎么样的——脑袋是椭圆的,是不是?脑袋和尾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谁来说说看?
生1:尾巴尖尖的。
师:它是从头到尾都是尖尖的吗?
生2:是由粗到细的。
师:对,观察很仔细、它是由粗到细的。那么当它游泳的时候,它的尾巴又是怎样的呢?是自然的摆动,是不是?那我们的同学画出来的尾巴怎么会变得那么粗呢?所以老师要教给你们一个小小的方法,在用笔的时候要注意一个“提、按”关系。你按下去它会粗一点,提起来它就会细一点。那我也来画一画,我简单两笔就可以画出一只可爱的小蝌蚪。齐白石的蝌蚪是顺流而下的,我来画出它逆流而上的精神,一笔长、一笔短,顺势拖出。 再来一个试试看,一笔长、一笔短,顺势拖出它的尾巴,你会发现王老师到最后会把笔提起来了,是不是?
师:那么当蝌蚪成群出现的时候又是怎么样的呢?如果图片不是很清楚的 话,我们再来看看水墨动画片当中这群小蝌蚪是怎么样的?你发现它们是怎么样 的?尾巴摇来摇去。
生1:整齐。
师:你从哪里感觉到它们是整齐的?是不是好像有个队伍一样,有个带头的领着它们一起往前游,对不对?所以我们说,它们有一定的取势,不是随便乱游的,肯定有个领头的小蝌蚪带着它们一起游。而且它们有一定的疏密关系,有的时候紧凑一点,有的时候几条分开一点,对不对?那我想看看谁愿意上来试一试,在老师的这个画面上画出一群快乐的小蝌蚪?好,你来。大胆落笔,它的尾巴从粗到细,要注意提按。竖着画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位小朋友画得非常好,画得很熟练。给她一点掌声。我们发现她没有一笔一笔都去蘸蘸墨,画到后来她发现有点拖不动了,她才去蘸一点墨,蘸一点水,画得非常好。
师: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清澈的山泉,这位同学画的山泉,他明显观察到了泉水绵延十里的感觉,谁画的?哦,你说说看。
生:中锋。
师:嗯,中锋用笔,说得很好。中锋用笔能够让线条怎么样?让线条细一点。老师还发现你的方向发生了一些变化,是不是?
生:水流也有变化。
师:你为了体现它这个绵延十里的感觉,所以变了方向,对不对?那么,老师今天想画出清澈见底的溪水来,同学们考虑一下,你觉得应该用浓一点的墨来画溪水,还是用淡一点的墨来画?
生:淡一点的墨来画。
师:对,用尽量淡一点的墨来画。而且画水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方向,我们感觉到这个泉水是欢畅地流动着,如果在溪中遇到石头,它还会改变方向,你有没有发现呢?
师:那么老师也来画一画,我用较淡的墨,还要注意,有的同学画起来啊,这个水很粗,那说明你笔中的水分太多了,一笔下去它就会渗化开来,所以我们要在吸水纸上先吸掉一点。然后我从这个山涧开始画下来,要体现出它的一种欢畅的感觉,遇到石头它会变换方向,还可以荡起涟漪,是不是啊?
师:老师用提笔还是按笔啊?
生:提笔。
师:对,有的时候可以改变方向,遇到蝌蚪小蝌蚪可以稍微空开一点,但笔断意连,越画越长,我这里也让它荡起涟漪,,这里还有几个小漩涡,这里我也再来几笔,适当地改变方向。
师:我已经听到有同学在表扬我了,说我和齐白石画得差不多。我的功力还不够,还要更多地学习。好,画面基本完成了,最后等稍微干一点的时候,在适当的位置加上落款。落款可以给画面取个名字,也可以简单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再盖上一个章,这样画面就完整了。我们在进行画面整体调整的时候要注意点线面的关系。
鼓励创新,自主创作
师:你们今天是不是也很想来尝试一下?老师给出不同的构图,希望你们等一下在新的构图中画出自己对这首诗的独特理解。比方说,我这里有扇形构图,老师用了横向的取势。还有花瓶形,葫芦形的构图,老师用了纵向的取势。下面我相信你们还有更精彩的构思!赶紧从抽屉里拿出画纸来,把你的绝妙想法画到画面上去,赶紧动手!
学生创作,老师指导
(学生再次进行创作,老师巡回辅导)
五、作业展示,欣赏评价
师:画完的同学可以把作品展示到黑板上来了。老师奖励你一个小宝贝,等一下看看哪个同学的作品你最喜欢,就把它贴到那幅作品上去。贴完的同学可以回座位,先欣赏一下,考虑一下要给哪张画贴章。
师:好,大部分同学的作品都已经展示上来了。我们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个 红红的“妙”字,老师请你观察一下,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然后就把这个红红的“妙”字贴到你认为这个画面上最合适的地方,就像一枚小小的印章一样,把它贴上去。找一找、它如果有落款,你就贴在落款的旁边。那现在可以上来贴一下。要有秩序地贴,一个一个来别着急。你觉得自己画得最好,也可以给自己的作品贴。贴完请回到座位上。
师:我们看一下,刚才每位同学都已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贴上了一个红 红的“妙”字,有些同学的画面上我看有 好几个“妙”,我们在贴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下,你怎么贴能够让这幅画看上去更好看,是不是?我觉得这个同学贴得就不错,他贴在了这个位置,让这幅画增色不少。这个同学在扇形的画面上就斜着贴,根据这个外形来贴,是不是也很好?
师:那么贴“妙”是一个简单的步骤,但是要来说说你为什么要给这个同学贴上这个“妙”字。我们来看看这个同学的这几票是谁贴的?你为什么要给他贴上“妙”字呢?你说说看。
生1:因为我觉得他画的山石重重叠叠的。
师:墨色怎么样?
生1:有浓淡变化。
师:嗯,浓淡变化还是比较素雅的。好、你来说说,你为什么要给自己贴上一票?
生2:因为我觉得我画的蝌蚪很好, 有几只蝌蚪把腿也画出来了。
师:哦,小蝌蚪长大了,还长出腿来了,是不是?再来看看,这个是谁贴的? 这幅画老师觉得也不错,你为什么要给它贴一个“妙”呢?有的同学已经忘记是谁贴的了,那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这个同学的水画得像瀑布一样倾泻下来、所以有同学会给它贴上一个“妙”字,是不是?
师:这幅画有三票,是谁贴的? 好,你来说说。
生3:小蝌蚪画得很可爱。
师:哦,王老师觉得这个横向取势的时候水流画得挺有意思的,石头的浓淡也把握得不错,是吧?还有这一幅是谁贴的?你为什么要给它贴一个“妙”字呢?
学生回答。
师:可能是因为刚才太激动了, 都忘记了。老师觉得看到今天的作品,我也惊呆了,眼前一亮、我也想送给你们一个大大的“妙”字、你们太厉害了。
六、教学拓展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齐白石老先生的一生。除了画了这么一幅画以外、他出身贫寒、但是对书画情有独钟、大千世界当中的山水、花鸟、鱼 虫、人物、无一不在他的心中、他凭着 一颗纯真的心,去看、去画、去想、他 的作品大多数都来源于生活、有非常 浓厚的生活情趣、所以被无数百姓所喜欢。他的艺术成就也给后人提供了很多的经验、那么我们给他一个“人 民艺术家”的称号,这个称号他也当之无愧。
师:我们的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也指出了“文艺要反映好人民的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所以我们画画时要虚心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并且服务于群众,是不是啊?
师:好,我们今天的这节课先上 到这里、同学们把桌上的东西留在这 里就可以了。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