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经典 重温
《游 子 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有这样一位母亲, 23岁就守了寡。她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地送儿子读书。儿子留学美国,她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恰巧这时,族中有个人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借钱买下了。
这位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处处为儿子设想的母亲是谁呢?她就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胡适的母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胡 适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北京大学校长。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认识作者:
文绉绉(zhōu 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善。
质问: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字词疏通
一: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同时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
第二部分(5~12):叙写母亲生活中的几个片断,表现母亲的性格品质,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直接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
二、自由阅读,批注文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
(1)文中写了母亲哪三方面的事(概括至具体)?
(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勾、画、圈、点、写。
一是对“我”的管教。
学习上的督促
做人上的训导
(5)
(6-7)
1、作者写了母亲哪三方面的事(概括):
②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①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 母如何处理家庭的
难事和矛盾。
(8)
(9-11)
三是如何对待 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12)
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由此看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①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②“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③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④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母亲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
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的这些品质
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用功读书;
严格管束我,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我得了眼翳,她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她是一位严师,对我谆谆教诲,要求严格;她还是一位慈母。
分 组 讨 论
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小心应付,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侄女的用度都和我一样,有争执都是我吃亏。
气量大,性子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受了两个嫂子的气,从不和她们吵嘴,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的这些品质
分 组 讨 论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让五叔当众认错赔罪。
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的这些品质
分 组 讨 论
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分 组 讨 论
怀念、感激、敬爱之情
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3、“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真诚倾吐,如实道来,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小结: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主题思想
课文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意。
1、课文前四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作为课文内容鲜明精练概括的文题无关,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
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呼应。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母亲对我的训导是”言传”,而与家人的相处是”身教”。”言传”与”身教”正是恩师的具体体现。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一点儿”则是作者实事求是、自谦的体现。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藤野先生》与《我的母亲》在选材方面具有怎样的共同点?
用生活片段写人是叙事类文章运用较多的一种表现方法。它要求捕捉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画面或刹那间的片段,来展现人物的形象、表达作者的感情。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表现力。
片段写作
运 用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七彩,一个普通的生活片断可以反映出人的品格。请运用本课所学的表现手法,以“母亲”为话题,写一个百字左右的片段,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情。
九年的读书生活
(1-4)
母亲是
母亲对“我”做人的教育
(5-12)
一、对“我”的管教:
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严厉责罚,正确教导。
二、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宽厚容忍,从不给人脸色看。
正直刚烈,从不受一点侮辱。
慈母给“我”的极大影响
(13)
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学习勤奋、守时。
我
的
母
亲
三、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慈母
严师
恩师
板书设计
拳拳慈母恩
结束的话:
虽然古语有“至亲不谢”的说法,但今天我要对您说……母爱无私,母爱深沉,母爱广阔。同学们,我们现在每天都沐浴在母爱的温情中。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你亲爱的母亲说写什么呢?
让我们用行动来“报得三春晖”吧!
1、给妈妈一个拥抱
2、和妈妈换位,用妈妈的心态,对你自己唠叨几句。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21cnjy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厌恶(wù) 管束(sù ) 广漠(mò) 质问(zhì)
B.责罚(zé) 眼翳(yì) 调度(diào) 轻薄(bó)
C.庶祖母(zhé) 嬉戏(xī) 抽屉(tì) 野蛮(mán)
D.文绉绉(zōu) 绰号(chuò) 牢骚(sāo) 宽恕(shù)
2.下列句子中属于主谓句的一项是( )。21cnjy
A.穿上吧,凉了。
B.于是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C.到了后半夜,快要“封门”了。
D.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感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21cnjy
A.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
B.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C.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D.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4. 联系课文,正确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5.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 ( 21世纪教育网 )文中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加上“如果”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B.加上“如果”,表明这只是作者的一种假设,并未得到别人的认可。
C.加上“如果”,是作者谦虚的表现,是为了赢得别人的好感。
D.加上“如果”只是为了形成排比,没有别的含义。
6.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为什么?
7.请用语段中的词语,说说“我”从母亲那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二、阅读训练
(一)课内精段阅读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lì( )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níng( )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yì( )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yì( )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huǐ( )又急,听说眼yì( )可以用舌头tiǎn( )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tiǎn( )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8.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母亲为什么这样教训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10.选文第二段写了几件事?分别概括这些事情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结尾这句话和哪句话相互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本文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可在阅读本文时,我们不仅会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那么,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二)课外美文阅读
破碎的美丽
①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②我喜欢断树残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锈钟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荒芜石阶点点青苔,也喜欢云冷星陨月缺,柳败花残茎衰。这些破碎的东西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它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走进我的视线中,走到辉煌已让位给别人的今天。
③我不知道它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像它们的美丽。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像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的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由圆满而破碎、由繁盛而落寞的生命过程中,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
④同样,很残忍的,我相信破碎的人生才最美丽。
⑤我喜欢苍老的人记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我喜欢英雄暮年时的忍痛回首,红颜逝去后的对镜哀思。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那些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释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只有等他破碎的时候,他才会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
⑥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在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梵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平凡者的破碎泄露了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带给我们人生的梦想和启迪。
⑦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直接触动了我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随他们流泪欢笑叹息或是沉默——那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感动啊!
13.感知文章,作者从哪两方面阐述了“破碎的美丽”。
14.品读文章②③段,以我们熟知的“月缺”或“花残”为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它们是美丽的。
15.如果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作为文章的结尾,你选择哪一句 说说理由。
①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②其实,人生哪一刻不美好呢 即使是残损;哪一刹那不该感激欢欣呢 即使是破碎。
16.那些“优秀灵魂”通过文学作品和媒体走进我们的心灵。请你选择大家熟知的一个人物,描绘他(她)令你难忘的破碎之美。要求不少于8字。
【送你一个锦囊,让我们回味感动】撷取我们心灵深处的珍藏:普罗米修斯忍受鹰鹫
啄食脏腑的巨痛,屈原毅然投身湍急的汨罗江,桑兰在轮椅上绽放灿烂的微笑,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升起不屈的船帆……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B(A质问zhì,C庶祖母shù,D文绉绉(zhòu)
2.D
3.B
4.(1)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文中的“野蛮”并无贬意,“野蛮的孩子”主要是指那些身体强健、敢于淘气、能在游戏中冒险的孩子。
5.A
5.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既写出了童年的爱好、快乐,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在作者的童年生活中,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而且影响巨大。所以,前三段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本相呼应。
7.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
二、阅读训练
(一)课内精段阅读
8.厉 拧 意 翳 悔 翳 舔 舔
9.因为“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10.选文第二段写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写的是母亲因为“我”说了轻薄的话而重重地责罚“我”。第二件事写的是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11.“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12. ①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饱含感情:“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②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二)课外美文阅读
13.自然人生或灵魂
14.示例:作者认为我们可以从“月缺”联想到“月圆”的美丽,从中品味难以诉说的悲欢离合,感受其中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这也是一种美。
15.示例1:我选择第①句。这个句子借助花的美就在于破碎的事例,巧妙地点明中心,语言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示例2:我选择第②句。这个句子连用两个反问句,告诉我们要体会生活的美好,对生活心存感激,深化了文章中心。
本人声明:本资源属本人原创作品,授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发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胡适《我的母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学习重点:概括母亲的形象,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特点。
学习难点: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 基础准备 ( 21世纪教育网 )
1、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字适之。胡适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在当时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1928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版本的考证。胡适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
2、快速朗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文绉绉( )穈先生( )佃户( )眼翳( )锁匙( )轻薄( )
二.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1.填空:.本文作者 ,原名 ,字 ,安徽绩溪人,是现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
2.课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 到 段)。
(第 到 段)。
3.第二部分写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5-7段 ; 第8段 ;
9-11段 ; 第12段 。
4.领起第二部分并在两部分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是:
三.精段导读21世纪教育网
(一、)阅读前三自然段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 ( 21世纪教育网 )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1.注音:文绉绉( )穈( )
2.第一段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其中表示自己性格特点的句子是:
3.“文绉绉”是什么意思?这一性格的主要成因是哪两点?作者自己解释是:
①
②
4.“野蛮”在这里意思是
5.这一段流露出对儿童游戏生活的什么感情?
6.“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这两句话很有分寸,说说你的理解。
7.第3段写作者9年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却失去了两次“发展的机会”。用自己的话概述:是哪两次“发展的机会”?
8.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二、)阅读5-7自然段21世纪教育网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1. 本段语言极其准确,“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恩师”改为“老师”,“慈母”改为“母亲”可以吗?为什么?
2. 母亲对我的教育和管束,课文有一句总领的话,它是:
3.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管束”可以换成“管理”吗 为什么?
4.“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轻薄”是什么意思 可不可以换成“轻浮”、“轻佻”
5.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我一顿。“责罚”不可改为“惩罚”,为什么?
6. 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慈母”之“慈”表现在:
“严父”之“严”表现在:
7. 这几段有详有略,其中详写的是:
四、存疑求援 合作探究(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五、课堂交流: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读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请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们交流。
本人声明:本资源属本人原创作品,授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发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我的母亲》教案 (胡适)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概括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神会感情。
2、从母亲的言行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性格特点。
2、体会母亲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与感激之情。
3、用心感悟生活,用笔抒写母爱。
【教学难点】
从母亲的言行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孟郊有首《游子吟》我想大家都记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 21世纪教育网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有这样一位母亲, 23岁就守了寡。她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地送儿子读书。儿子留学美国,她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恰巧这时,族中有个人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借钱买下了。
这位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处处为儿子设想的母亲是谁呢?她就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胡适的母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二、简介作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 ( 21世纪教育网 )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北京大学校长。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字词疏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文绉绉(zhōu 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善。
质问: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明确:第一部分(1~4):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同时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
第二部分(5~12):叙写母亲生活中得几个片断,表现母亲的性格品质,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直接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自己深远得影响 ( 21世纪教育网 )。
2自由阅读,批注文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讨论交流:
(1)文中写了母亲哪三方面的事(概括至具体)?
(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明确(1):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明确(2):
①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②“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③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④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母亲形象:母亲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
3、分组讨论: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的这些品质
明确:
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用功读书;
严格管束我,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我得了眼翳,她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她是一位严师,对我谆谆教诲,要求严格;她还是一位慈母。)
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小心应付,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侄女的用度都和我一样,有争执都是我吃亏。
受了两个嫂子的气,从不和她们吵嘴,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气量大,性子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让五叔当众认错赔罪。
(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4、分组讨论,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明确:怀念、感激、敬爱之情
(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3、)“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真诚倾吐,如实道来,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教师小结: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5、概括文章主题思想:课文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意。
五、写作探究
1、课文前四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作为课文内容鲜明精练概括的文题无关,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呼应。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明确:母亲对我的训导是”言传”,而与家人的相处是”身教”。”言传”与”身教”正是恩师的具体体现。
六、品味语言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明确: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一点儿”则是作者实事求是、自谦的体现。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明确: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明确: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七、拓展延伸
《藤野先生》与《我的母亲》在选材方面具有怎样的共同点?
明确:用生活片段写人是叙事类文章运用较多的一种表现方法。它要求捕捉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画面或刹那间的片段,来展现人物的形象、表达作者的感情。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表现力。
八、板书设计(见课件)
九、课堂总结:
虽然古语有“至亲不谢”的说法,但今天我要对您说……母爱无私,母爱深沉,母爱广阔。同学们,我们现在每天都沐浴在母爱的温情中。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你亲爱的母亲说写什么呢?
让我们用行动来“报得三春晖”吧!
1、给妈妈一个拥抱
2、和妈妈换位,用妈妈的心态,对你自己唠叨几句。
十、作业:《同步训练题》
本人声明:本资源属本人原创作品,授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发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