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23 17:1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1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知道中古时期东亚和南亚的重要国家,认识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
2.时空观念:了解奥斯曼帝国对欧洲和亚洲的影响。
3.史料实证:知道阿拉伯帝国崛起的史实,认识到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古时期亚洲的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的角色影响。
难点: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及其对欧洲、亚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影响。
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图展示的《天方夜谭》的图书封面,《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都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还知道中古时期的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吗?
【新课讲授】
出示图片及材料: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和牧场,相互仇杀;部落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在这种情况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冯今源《伊斯兰教的基本问题》
【师】:上图为7世纪阿拉伯国家的示意图,观察示意图根据史料并结合课本概括伊斯兰教诞生的因素并分析其诞生的历史意义。
【生】:因素: 内忧外患;人民渴望统一;意义: 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一、阿拉伯帝国
1. 伊斯兰教的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Muhammad约570-632)伊斯兰教先知。全名艾布·卡西姆·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布·本·哈希姆。他出生于麦加城哈希姆家族。其先祖曾掌管祭祀、议事等权力。他为人诚实谦虚,公道乐善,被誉为“艾敏”(即忠实可靠者)。25岁时,受雇于麦加诺法勒族富孀赫蒂彻,为她经办商务,并带领商队到叙利亚一带经商。公元596年,穆罕默德和赫蒂彻结婚。从此,他的生活走向富裕、安定,社会威望日益提高,为传教事业奠定了基础。
2.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1)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后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2)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3)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出示材料:
曼苏尔(阿拔斯王朝第二代哈里发)不仅是独揽政教大权的世俗专制君主,同时也是神……为了贯彻专制集权统治,曼苏尔建立了一套组织庞大而严密的官僚统治机构,并设立“维吉尔”(即宰相),为政府最高长官,辅佐哈里发总理万机,权力极大。中央机关设各部局,分掌各种行政事务,重要的有财政、驿站(监察)、司法、工商、农业和军事等部……财政收入是帝国的经济命脉,各省的财政总监由哈里发直接任命,并不受总督的管辖。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师】: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阿拉伯国家是如何进行统治的?
【生】:政教合一,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直接对哈里发负责。
出示材料:
哈里发是指穆罕默德去世以后,伊斯兰阿拉伯政权元首的称谓。是伊斯兰政治、宗教领袖。源于阿拉伯继承一词音译,原意为“代治者、“代理人”或“继承者”。后成为阿拉伯帝国元首之意。《古兰经》中有“我必定在大地上设置一个代理人”的经文。穆罕默德及其以前的众先知,即被认为是安拉在大地上的代理人、代治者。穆罕默德去世后,哈里发被用于指称穆罕默徳的继承人,即穆斯林社群组织的领袖。
3.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1)政治: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握财务和税务的部门尤为重要。
出示图片及材料: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师】:请同学们观察《阿拉伯人商人活动示意图》,并结合材料了解阿拉伯人的主要商路,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是什么?
【生】:阿拉伯帝国贸易范围广泛,欧亚非各洲的各类商品汇聚,巴格达等大城市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2)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3)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文学 天文学
数学
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
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火药武器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也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再如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学会以后,加以改造,并于12世纪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
——张曦《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经济文化的繁荣》
【师】:根据史料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生】: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师】:从9世纪中叶起,阿拉伯帝国内讧不已。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裂势力,以及近200年之久的十字军东征,消耗了帝国的实力。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材料: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奥斯曼土耳其人对君士坦丁堡进行劫掠:劫掠继续了三天,没有一个兵士不靠夺得的战利品和奴隶而致富的。经过三天,苏丹穆罕默德用重惩威吓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1)13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2)14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人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3)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4)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师】:奥斯曼帝国建立后是如何巩固统治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
2.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1)政治: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是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阶级关系: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苏丹”原指“有道德或有宗教权威的人”。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将这个头衔授给帝国境内的地区性王朝统治者,此后苏丹逐渐成为穆斯林国家
统治者的称号。
【师】:奥斯曼帝国对东西方贸易会产生什么影响?
【生】: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
控制东西方商路,征收重税,一定程度阻碍了东方商业活动。
(2)经济: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师】:中古时期印度先后建立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古代日本和朝鲜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同学们阅读教材24页内容学习中古时期的印度发展情况。
三、南亚和东亚的国家
1.中古时期的印度
(1)笈多帝国
①4世纪初,笈多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政令不够统一。
2 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
①建立: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建立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②统治:中央: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地方: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师】:观察日本与中国的地理位置,思考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日本作为中国的邻邦,交往历史悠久,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对日本产生了影响,日本经过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学习日本的发展历程。
2.日本
(1)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2)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效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出示图片及材料:
唐朝完善了自北朝以来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法制完备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统治阶级在国内的争夺加剧,他们“各置己民,恣情驱使。又割国县山海林野田池,以为己财”战争不已,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把广大人民拖向饥寒交迫的深渊。官逼民反,“强盗窃盗并大起之,不可止”。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①内容: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②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3)武士集团形成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材料:日本主从关系和西欧的封君封臣关系,均是以土地(采邑)为纽带而结合的契约关系,双方都必须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可以说利益是这个关系结合的纽带,一旦利益消失,这种关系将不复存在,这是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但是两者发展的结局却是完全不同的,主从关系最后演变为日本的武士道,对日本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封君封臣关系最后朝着法律方面发展,强调的是一种自由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的交换。
——摘编自田红、李捷濒《论日本幕府时代主从关系与西欧封君封臣制》
(3)幕府统治时期
背景 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镰仓幕府 建立 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幕府
统治 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将军;将军与武土结成主从关系。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
德川幕府 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
3. 朝鲜
7 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广为传播。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师】:中古朝鲜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生】:
(1)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
“新罗统一朝鲜后与唐朝密切交往,注重借鉴中国文化来发展本国文化,如朝鲜的文字、史学等,同时朝鲜人民又推陈出新,在借鉴中国胶泥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发明铜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2)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3)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4)16世纪末,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课后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古时期亚洲的国家发展情况,包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印度、日本和朝鲜,认识到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明传播的作用,以及中国文化对日本和朝鲜的影响。要求同学们记忆重点知识,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有不懂的问题课下问老师。
板书设计
中古时期的亚洲
1、阿拉伯帝国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及统治
3.阿拉伯文化
二、奥斯曼帝国
1.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2.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印度:笈多帝国时期;德里苏丹国
2.日本
(1)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幕府统治:镰仓幕府;德川幕府
3.朝鲜
(1)朝鲜的发展及学习中国
(2)中朝军民抗击日本侵略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