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 3.3 珍惜水资源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 3.3 珍惜水资源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23 20:0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说课的课题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第3课《珍惜水资源》。联接,学生立场和科学立场,优化探究活动设计是我的教学理念。
本次说课采用2022年版新课标的思想来说课。接下来我将从学生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及学习得怎样四个方面阐述我是如何在本课设计中实践这一理念的。
一、为什么学习(教学背景)
1.学科逻辑分析(教材分析)
拿到教材我首先会考虑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一课 从学科逻辑上分析,本单元属于课程标准 13 个核心概念之一“人类活动与环境”中“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相关学习内容。教材以大单元的课程架构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持续、连贯的学习活动建构保护环境的单元核心概念,并指向“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等跨学科概念。本课指向13个核心概念中的“人类活动与环境”和“技术、工程与社会”这两个核心概念。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感受到水资源是有限的,引领学生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2.儿童现实逻辑分析(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整体了解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珍贵而独特的生存条件,了解到地球面临的负责、严重的环境问题。但发现,许多学生都没有过严重缺水的体验,平时对节水意识的停留也不会长久,学生对于节水的意识也只停留在一些宣传标语。对于现代节水技术、农业滴灌技术更是了解甚少。《新课标》更是把本课内容中调查家庭一日用水情况,提出节约用水方案,设定在3-4年级的教学活动意见中。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设计的起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除了让学生感受到水资源的珍贵,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更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创造的意识,将生活节水标语落到实处。
二、学习什么(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定如下:
科学观念: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紧缺;技术能帮助我们节约用水。
科学思维:能基于科学原理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能进行初步的创意设计,并利用影像、文字或实物表达自己的创意。
探究实践: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明确我国水资源的情况;能设计、制作简易的滴灌装置,并具有进行评价、反思、改进的能力。
态度责任:感受水资源的珍贵,关注水资源紧缺、水污染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体会到滴灌装置技术能节约水资源;表现出创新的乐趣,形成质疑和创新的品格。
学习重难点:
本课学习重点是“融入STEM理念,设计并制作校园绿化滴灌技术应用的项目研究活动”;难点是“对设计提出建议并加以改进”。
三、如何学习(教学过程)
刚才我分析了学习的起点与终点,那学生学习起点到终点需要经历怎样的探究过程,需要哪些支持 这就涉及到“如何学习”的问题了。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我对这节课的学习活动设计,分为聚焦问题、活动探究、研讨交流、拓展延伸这四个环节。
(一)教学前测,聚焦问题
教学开始前,以问题聚焦本节课如何珍惜水资源这一话题。
“地球的表面有约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可为什么许多地方还是水资源紧缺?”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已经知道的有“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少且短缺;水被污染了”等,但对具体可用水资源占比不太清楚。这时出示地球上水资源的构成和占比饼图、地球上淡水资源的构成和占比饼图,加以引导说明。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又是怎样的呢?出示世界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对比图、我国部分省份人均水资源量对比图,通过图片的观察比较,一目了然得以描述节约用水的必要性。
[意图]暴露学生的前概念,聚焦节水话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1.真实情境驱动问题:学校绿化盆栽浇水大部分水浇灌在地上,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需招聘园林工程师参与学校盆栽绿化浇灌方式设计。考核内容就是盆栽获得所需水分又没有浇灌在地上浪费水资源的情况。
【意图】这样以真实的情境将学科本质问题转化为驱动学习的具体问题。为对接学生的已有认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挑战性的体验活动促进他们围绕问题深入思考、展开实践、形成解释,我设计了有层次的探究活动。
1.第一层次,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谈节水的方法。设计制作盆栽简易喂水器,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成就感。
2.第二层次,出示滴灌技术相关视频和资料,了解现代种植业的一些节水灌溉技术。让学生知道其原理并根据要求,在一分钟内滴水不超过10 滴的盆栽滴灌装置,能半自动化灌溉。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除了提供材料,还有农业滴灌技术的资料以及导学单,同时嵌入评价单:比如成本是否符合、小组合作、任务完成等等。
【意图】整个板块从学科逻辑上来说,孩子们经历了一个微型的工程实践过程:设计装置-实施设计-反思修正设计。从儿童认知逻辑分析,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引发问题、反应、调整等认知过程,经历了设计、实践、评价、修正等科学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逐步科学的认识“珍惜水资源”本质,达成了良好的思维逻辑,与科学逻辑的融合。
(三)集体论证,形成共识
这里,主要引领学生对修正后的滴灌装置开展交流评价。
1.采用画廊漫步法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修正后的滴灌模型展开交流评价,展示的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和创新点,参观评价的孩子用贴有自己学号的贴贴纸为各组装置做评价。
2.在画廊漫步的基础上再组织全体学生集体论证,选择两组介绍自己的装置以及对同伴评价作回应。并将他们的初稿和在设计稿都展示在黑板上,作为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3.最后在集体评价基础上再次对装置作修正,修正后的装置展示在班级内,完成小发明。
【意图】关键问题的研讨从学科逻辑上来说是一个将观点联接证据的论证过程。同时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经历了丰富、重组、改造和平衡的认知过程,分析和比较、归纳和综合的思维过程,将零散在活动中的认识通过研讨形成结构化的认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四)新情境解释,评价反思
【意图】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学习者在运用所学的方法运用“新情境’所包含的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方法习得的“最后一公里”。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拓展可供选择:
1.对课堂内的设计要求增加难度,除了解决浇水时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之外,还要解决进一步省水问题,能否利用雨水进行浇灌,而非生活用水。根据要求让学生改进设计,形成全自动化灌溉。
2.调查家庭一日用水情况,将节约用水落到实处,设计并制作一个家庭节水小发明。
四、学习得怎样(教学评价)
从学科逻辑上来说,2022 版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评”一体化,从学生逻辑来说,学习评价能促进儿童成长型思维的发展。因此,本节课,我将学习评价设计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公约转化为的小组记录表上的自评互评,以及记录表上的装置的迭代修正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轨迹对学生学习作过程性评价,而新情境的应用迁移则是对本节课概念建构的总结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