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春天是美好的,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诗人走进春天,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
情境导入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学习任务一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准节奏。
2.同桌合作,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
自学提示
huì
lóu
chóng
sòng
sū
shì
hāo
tún
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他的散文、诗、词、书法、画等都有杰出成就,是古代的一个艺术全才。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走近作者
《惠崇春江晚景》
解读诗题
《春江晚景》是惠崇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惠崇:北宋名僧,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
鸭等小动物。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好友惠崇的这幅《鸭戏图》所作的一首题画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梳理字词
惠
崇
芦
芽
huì
lú
chóng
yá
huì
结构:上下
偏旁:心
笔画数:12
组词:惠赠 优惠 平等互惠
造句:今天,超市里打折,商品价格很优惠。
书写提示:上部笔画间隔均匀,
“心”重心偏右。
重点提示
chóng
结构:上下
偏旁:山
笔画数:11
组词:崇高 推崇 崇山峻岭
造句:我们敬佩那些有崇高品质的人。
书写提示:上小下大,宝盖不要
写成秃宝盖。
重点提示
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芦
芽
lú
yá
重点提示
书写提示:草字头要写得宽扁,
横要长。
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蒌蒿
lóu hāo
重点提示
整体感知
1.读古诗,结合课本插图,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结合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
整体感知
竹子
竹外开放的桃花
江水
水上浮游的鸭子
布满地面的蒌蒿
刚发嫩芽的芦苇
生机勃勃的江南早春图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整体感知
古诗大意:
竹林外两三支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长出了短短的嫩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到江河里来了。
聚焦诗句,想象画面
学习任务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 .
. . .
岸边
江中
早春特点
季节变化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 .
岸边
黄绿相间
艳丽迷人
读了这三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天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芦芽儿吐尖,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正是河豚欲上时”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这是诗人由桃花初开、春江水暖、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芦芽儿吐尖联想到,这正是河豚逆江而上产卵繁殖的季节。
联想
知识链接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画面的形象美
虚实相间展开想象
写作特点
富有诗情画意
归纳主题,拓展延伸
学习任务三
主题思想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作者以极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拓展延伸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大意: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阳春三月 桃红柳绿 春花烂漫 含苞待放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欣欣向荣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 雨后春笋
春满人间 万紫千红 草长莺飞
1.背诵《惠崇春江晚景》。
2.完成分层作业。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