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11课 古代日本
掌握大和统一日本;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理解中华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认识先进文化和国际交流对改变落后面貌、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新课导入
6世纪前的日本
兴起
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发展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材料1:《汉书 地理志》记载:“乐浪肯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材料2:《后汉书 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材料3:《三国志 魏书 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古时日本分为100多个小国,与中国有“通使”关系,定期向中国进贡。
汉倭奴国王印
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怎样?
那时的中国是什么状况?
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不断剥削奴隶和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皇室,政局十分混乱,地方上势力最大的是苏我氏。
统治阶级的内讧
下层民众的反抗
政局动荡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大和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
乙巳之变
皇极天皇
中大兄皇子
中臣镰足
苏我入鹿
大化改新前,苏我氏等大贵族控制政权。645年6月12日,由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人谋划实施了暗杀权臣苏我入鹿的宫廷政变。最终结果是权倾朝野的苏我氏宗家灭亡。自此,皇室夺回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轻太子为孝德天皇(36代天皇)。
飞鸟时代大和皇族中改革派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
孝德天皇
中臣镰足
背景(内):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官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
大化改新
孝德天皇,生于596年——654年11月24日,是日本第36代天皇
背景
国际:中国盛唐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国内: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官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乙巳之变)
时间
从646年开始
改革者
孝德天皇
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
内容
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影响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的完成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日本有哪些文化学习着中国?
日本文字
和服
茶道
长安城平面图
平安京平面图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大化改新的意义
大化改新的启示
为什么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前 大化改新后
政治
经济
皇权旁落,豪强贵族权倾朝野。
贵族之间征战不休。
天皇制中央集权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
土地国有,征收赋税,发展迅速。
幕府统治
三
1.幕府形成的背景
①中央逐渐丧失对地方控制
由于土地不足,不能如数班田。政府为增加耕地,鼓励开垦私田,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垦荒、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
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中央逐渐丧失对地方控制,社会局势动荡。
②武士和武士集团出现
面对社会局势的动荡,庄园领主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庄园?
为了保护庄园,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小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为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10-11世纪,武士团遂上升为一种政治势力。
武士集团
大武士集团
上升为政治势力
1.幕府形成的背景
有时代表地方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
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2.幕府的形成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源赖朝
(1147—1199)
平宗盛
(1147—1185)
日本三大幕府
“幕府”是中文词,本指将军出征在外的办公营帐。日本古代史上的“幕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代名词。日本幕府统治共分三个时期,即镰仓幕府时期(1192—1333)、室町幕府时期(1338—1573)、江户幕府时期(1603—1867)。镰仓幕府的开创者是源赖朝,幕府设在镰仓(今日本神奈川县)。室町幕府的开创者是足利尊氏,幕府设在京都。江户幕府也称德川幕府,由德川家康开创,幕府设在江户(今东京)。19世纪中叶,幕府统治最终在倒幕战争中崩溃,天皇恢复了最高权力。
【知识拓展】
3.幕府的特点
幕府是如何统治的?
材料一 源赖朝就将他的私人武装转换为国家正式的权力组织或机构……他设置了京都守护的职位,监督朝廷……镰仓幕府虽然在形式上采用了过去的律令制国家的结构,但执行国家事务的人却变了,不是王朝的贵族或天皇的官员,而是所谓的御家人。
——王仲涛、汤重南《日本史》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材料二 天皇名义上仍旧是国家元首,但是他并无实权;以将军为首的武士政权—幕府与朝廷同时并存,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却是掌握实权的最高统治者。
——王立达《日本幕府政治》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天皇大权旁落
武士在战场上的武勇和对主人的献身精神,是对武士个人和武士团的基本要求,从而形成了“武家习气” “弓矢之道”等新观念,成为维持武士团组织的重要思想支柱。武士道是在平安时代随武士团的形成而逐渐产生,到武家开始执政的镰仓时代兴盛、发展起来。一直到江户时代,武士道吸收了儒家思想而理论化、精致化……武士无条件效忠主君,对主君的忠诚观念凌驾于其他所有伦理之上,将无私献身作为武士的最高义务和最终行为,把原来对主君有条件的忠过渡到无条件。
——摘编自史少博《日本武士道精神对儒家思想的汲取》
幕府统治
三
4.幕府的影响
效忠对象是主公
武士集团长期统治,逐渐形成武士道
武士道精神
【知识拓展】
武士道指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1)武士道精神: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等。武士以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2)武士道精神的影响:
积极:可延伸为为理想而不屈奋斗等精神。
消极:明治维新后,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C
检测提升
2.古代中国光照四邻,日本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其实是仿照( )
A.中国秦朝制度
B.中国汉朝制度
C.中国隋唐制度
D.中国明清制度
C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B
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C
5.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A
二次达标
1.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C
B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B
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C
A
C
5.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1.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A: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 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B
中考链接
2.幕府制度是日本封建时代的一种军事集权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统治大权归封建武士首领“将军”,天皇形同虚设。日本进入武士专权的幕府始于( )
A.德川幕府 B.镰仓幕府
C.室盯幕府 D.江户幕府
3.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下列不属于武士道精神的是( )
A.忠义节烈 B.宣扬忠诚
C.忠于国家 D.无畏
B
C
4.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5.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6.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C
B
B
7.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8.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9.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C
A
C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统治
大
化
改
新
发展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政治上:
经济上:
武士出现:
646年开始,孝德天皇
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授
给公民暂时使用;统一赋税
武士集团形成:
时间、人物: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庄园主组织武士
镰仓幕府:
古代日本
板书设计
古代日本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化改新
武士和武士集团
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
1-2世纪,兴起
内容、作用
背景、时间
幕府统治
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
武士道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