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抑扬(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抑扬(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3 08:3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抑扬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④。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十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
清何焯曾评价此诗:“议论固高,尤在抑扬顿挫处,使人一唱三叹,转有余味。”结合全诗谈谈抑扬手法的运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节选)①
韩愈
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
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
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
发难得巧意气粗,欢声四合壮士呼。
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
当今忠臣不可得,公马莫走须杀贼。
【注】①张仆射,即张建封,时任检校右仆射。韩愈作此诗时正在其帐下担任幕僚,观看了张建封组织并亲自下场的马球赛。
请从抑扬的角度分析本诗的写作意图。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⑴
苏 轼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杀马毁车⑵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注】(1) 疲苶(niè):困惫。(2)《后汉书·周燮传》载:一个叫冯良的人,三十岁,为县尉,奉命去迎接上官,他“耻在厮役,因毁车马、裂衣冠”遁去,跑到犍为跟一个叫杜抚的学者学习去了。家里人以为他死了,过了十多年他才回到家乡。
这首诗抑扬顿挫,感慨遥深,请结合中间两联对其抑扬进行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古钗叹
张籍
古钗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复得。
凤凰宛转有古仪,欲为首饰不称时。
女伴传看不知主,罗袖拂拭生光辉。
兰膏①已尽股半折,雕文刻样无年月。
虽离井底入匣中,不用还与坠时同。
[注]①兰膏,一种润发的香油。
诗歌围绕着古钗的命运展开,叙述抑扬结合。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筹笔驿①
(唐)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④。
管乐有才原不忝⑤,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⑥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李商隐(晚唐诗人)罢梓州幕时途经此驿,创作此诗。② 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⑤忝:愧对,羞辱。⑥锦里:在成都城南。
.何焯评价此诗“议论固高,尤在抑扬顿挫之处,使人一唱三叹,转有余味”,请结合全诗说说本诗抑扬顿挫之处。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行路难
贺 铸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①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注】①秋风:指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刘彻率群臣祭祀后乘船泛舟,时值秋风萧瑟,其触景生情写下《秋风辞》,表达人生易老的感叹。
请结合词的下阕,简要解说作者是如何使用抑扬手法的?
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题鹤林寺僧舍
李涉①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①李涉,中唐诗人,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7.从抑扬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表达技巧。
答案:
1、本诗使用了抑扬交替的手法,意在摹写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也感叹时无人才以致诸葛亮壮志未酬的遗恨。全诗写诸葛亮之威严、才智,为扬;写蜀汉亡国、关张殒命,为抑。运用抑扬交替的手法,表现了诸葛亮的遗恨,以及作者怀才不遇的自叹。
2、①本诗欲抑先扬:②诗歌前十句主要通过场面描写,表现张仆射等人在马球比赛中的精彩表现,有意刻画了张仆射高超的球技和抖擞的精神;③后四句用反语,劝谏张建封与其打马球不如好好想想如何报效国家,应该把骏马用于上阵杀敌。④诗人真正的写作意图在后四句,旨在讽谏。以欲抑先扬的手法表明诗人赠诗的意图。
3、(1)三四句纪行。诗人久不登山,如今为了捕蝗来到山石荦确的浮云岭,深感疲苦不堪;然而自己正处在壮年,豪情未减,偶逢一杯村酒,犹能醉舞淋浪,觉得精力有余,巧妙地从生理方面的感受作了抑扬。
(2)五六句是夜宿山村的感受。夜晚,独自一人在林木荫翳的山村野店住宿下来,一天的疲劳,暂时忘却,顿觉宠辱不惊,梦魂安稳;然而,片时的安闲却唤起数年来世路奔波的许多回忆:那时局的动荡,党派的倾轧,仕途的艰险,以及眼前这场特大蝗灾给人民带来的困苦,自己奔走呼号、欲诉无门的愤懑……这一切,不觉涌上心来,并用“人间忧患长”五字加以概括,言简义深,从心理上的感受再作抑扬。
4、古钗由沉埋到被发现再到锁入匣的命运。诗人写古钗由沉埋到被发现再到锁入匣的命运运用抑扬叙述的方式。诗的开头先说古钗堕井后“无颜色”“不称时”是抑;然后叙述古钗被擦拭后“生光辉”,这是扬;最后叙述古钗上的“兰膏已尽”,而且它的“股半折”,“雕文刻样”也看不清楚时间了,最终古钗的命运是“入匣中”,还是被弃置,这是抑。
5.诗写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不是一般的赞颂,而是集中写“恨”字。为突出“恨”字,作者用了抑扬交替的手法。首联说猿鸟畏其军令,风云护其藩篱,极写其威严,一扬;颔联却言其徒有神智,终见刘禅投降,长途乘坐驿车,被送往洛阳,蜀汉归于败亡,一抑;颈联出句称其才真无愧于管仲、乐毅,又一扬;对句写关羽、张飞无命早亡,失却羽翼,又一抑。抑扬之间,似是“自相矛盾”,实则文意连属,一以贯之。以其威智,霸业理应可成,然而时无英主,结果社稷覆亡,一恨;以其才略,出师理应告捷,然而时无良将,结果未捷身死,又一恨。末联“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是说,昔日经过锦里(成都城南)诸葛武侯庙时,吟哦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而所谓“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隐然自喻”。以一抑一扬的议论来表现“恨”的情怀,显得特别宛转有致。
6、这首词的下阕先抑后扬,随后再抑。①先抑,词句用“酌大斗”三句表现人的头发不会总是黑的,以此来写词人对人生短促的忧愁;②后扬,“笑嫣然”三句通过描写饮酒的快乐来写人活着的极度快乐;③再抑,用汉武帝纵使成就丰功伟业但也逃不掉死亡的结果来写人生的悲凉,表现词人的苦闷情怀和矛盾心境。
7、本诗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1分)首句直抒诗人极度失意消沉、昏醉度日的心境,是抑,(1分)末句抒发诗人领悟到了要学会珍惜时光、从容乐观对待人生的道理之后的欣喜之情,是扬。(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