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表达效果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①,柳色春藏苏小②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③,青旗沽酒趁梨花④。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伍员庙: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城隍山)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曾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②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③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④梨花:梨花春,酒名。
1、赏析本诗尾联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颍亭①
元好问②
颍上风烟天地回,颍亭孤赏亦悠哉。
春风碧水双鸥静,落日青山万马来。
胜概消沉几今昔?中年登览足悲哀。
远游拟续骚人赋,所惜匆匆无酒杯。
【注】①颍亭,在登封颍水上游。元好问避兵于此。②元好问,金末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
2、颔联写景历来备受称赏,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3、阮籍的诗歌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请以五、六句为例,说明其表达效果。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致酒行①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②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③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①元和初年,李贺因其父名“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同音,被人以避讳父名为由剥夺了科举考试资格,诗人在离开长安的回乡途中创作了这首诗歌。②主父:主父偃。元光元年,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后主父偃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一年中升迁四次。③马周:《旧唐书》中说,马周“少孤贫好学……落拓不为州里所敬……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后被唐太宗重用。
4、请简析这首诗的用典及其表达效果。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陈后宫①
李商隐
茂苑②城如画,阊门③瓦欲流。
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注】①陈,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建于公元557年,传五帝,历三十二年;后主陈叔宝继位后,不问政事,荒于酒色,致国势日下,终为隋所灭。②茂苑:与颔联的水光殿、月华楼均泛指为游乐而建的宫苑。③阊(chāng)门:传说中的天门,诗中指宫门。
5、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雨①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复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②。
【注】①此诗写于1130年夏,抗金形势略有好转。诗人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失陷后,流寓湖南邵阳,此时正住在贞牟山上。②洗甲兵: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洗濯甲兵。”
6、本诗被称为“陈与义现存诗中的精品”,最主要的原因是巧妙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请你结合前两联,谈谈诗歌运用这一手法的表达效果。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舍
范成大①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①范成大:南宋著名诗人,诗歌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
7、请简要分析本诗中间两联的表达效果。
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徐 州①
汪元量
白杨猎猎起悲风,满目黄埃涨太空。
野壁山墙彭祖宅,塺②花粪草项王宫。
古今尽付三杯外,豪杰同归一梦中。
更上层楼见城郭,乱鸦古木夕阳红。
【注】①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灭亡,元朝一统之时,诗人来到徐州写下此诗。②塺:尘埃。
8、请简要赏析尾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
1、尾联运用比喻手法。把湖寺西南的小路比作“裙腰”,形象地写出了小路的细长蜿蜒、翠绿葱茏,暗含了把西湖比作一位着绿裙的妩媚秀丽的佳人之意,巧妙地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故意发问,既引发读者联想,富有情趣,又照应了题目中的“春”字。
2、(1)选取典型意象。颔联上句写水,色彩碧绿,是春风所染;下句写山,色彩苍青,因有落日斜晖。
(2)虚实结合。“双鸥静”是实写,“万马来”是比喻,是虚写。
(3)动静结合,动静和谐。“春风碧水双鸥静”为静,“万马来”是群山峻岭给诗人意识中造成的印象,有万马奔腾的气势,化静为动。
(4)色彩丰富,“碧水”“白鸥”“青山”描绘了颍亭倚山带水的秀丽之景。
3、“孤鸿”“翔鸟”比喻诗人自己,诗人借“在野外悲号的孤鸿”和“在北林惊鸣的翔鸟”起兴,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孤独苦闷的心情。
4、①诗人用主父偃的故事来自比。“困不归”中含有无限辛酸之情。“家人折断门前柳”,通过家人的望眼欲穿,写出诗人自己久羁异乡之苦,这是从对面落笔。引古自喻与对面落笔同时运用使诗情曲折,生动有味。
②店主人用马周的故事开导诗人。他抓住了诗人上进心切的少年心理,有针对性地讲述了马周一度受厄但终于否极泰来的奇遇。用“天荒地老无人识”的夸张强调了马周的悲惨遭遇,用只凭“两行书”即得皇帝赏识激励诗人积极进取。店主人的这番劝勉语重心长,旨在说明治国之才不免常处逆境,暗示李贺同样会有时来运转的出头之日,无需为目前的零落栖迟感到沮丧。
5、①采用漫画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众臣“半醉”君“无愁”的享乐图景,抒发对醉生梦死的腐朽上层统治集团的愤慨。
②“从臣皆半醉”这一句中的“醉”字一语双关,既指众臣因酒喝多了而醉得东倒西歪,亦指群臣精神麻木,不理国政。
③贵为天子的皇帝竟然无动于衷,无忧无虑,可见他从不把国事当作一回事。作者借此讽刺陈后主荒淫昏庸,不可救药。
6、①“开轩危坐看阴晴”中“阴晴”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诗人对雨势变化观察的细致入微,表明他对现实的高度关注。②“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广大地域的风云翻涌、大雨滂沱,就是整个国家被颠覆的写照。这里不单写雨景,也是在写时局,最高统治者不作有力的抵抗,致使金兵势如破竹,这里的“云”“雨”又是两层含义巧妙融会在一起。(答出双关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即可。)
7、①《田舍》中间两联营造孩子无忧玩耍,鸟雀斜阳下热闹地飞鸣,远处村庄袅袅炊烟,原野中草木发出浓郁香气的闲适意境。②《田舍》中间两联运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手法,写出了喜庆丰收的景象。
8、①动静结合:乱鸦为动景,古木为静景;
②色彩对比鲜明:夕阳为亮色,乱鸦、古木为暗色。
③以景作结,含蓄蕴藉:夕阳、乱鸦、古木营造萧瑟清冷的氛围,表达作者国破家亡的悲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