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叙事特色(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叙事特色(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3 09:1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叙事特色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织妇辞
[唐]孟郊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①,自著蓝缕②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注】①纨素:精致洁白的细绢。②蓝缕:破敝衣裳。
2、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屯田词①
(唐)戴叔伦
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渐长天苦晴,土干确确②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馀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注]①屯田:自汉代以后政府利用军人、农民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称为“屯田”。屯田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这里指民屯。隋以后,“屯田”又称为“营田”。②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
3、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 试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耕织叹(其一)
【南宋】赵汝鐩
春催农工动阡陌,耕犁纷纭牛背血。
种莳已遍复耘耔,久晴渴雨车声发。
往来逻视晓夕忙,香穗垂头秋登场。
一年苦辛今幸熟,壮儿健妇争扫仓。
官输私负索交至,勺合不留但糠秕。
我腹不饱饱他人,终日茅檐愁饿死!
4、赏析本诗在叙事上的艺术特色。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女耕田行
唐·戴叔伦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
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
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戎未娶嫂。
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
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
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
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
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注扰惊飞。
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馀芳泪满衣。
【注】朝雉:《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5、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6、“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柳 赠歌者①
(宋)晏殊
家住西秦.赌博艺②随身。花柳③上,斗尖新④。偶学念奴⑤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此词是晏殊晚年知永兴(治所今陕西成阳一带)时所作。此时晏殊年过花甲被贬多年。②赌博艺:凭借多种才艺。 ③花柳:指青楼歌馆。④尖新:新颖.⑤念奴:唐代天宝年间著名歌女。
7、简析这首诗的叙事特色。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老歌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8、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 试作简要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意难忘·山家
[清] 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瘿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①瘿尊,即瘿樽 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9、赏析下片的叙事艺术。
答案:1、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2、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织妇织的精美的细绢和织妇身上穿的残破的衣服进行对比,表现了织妇悲惨的命运和贫富不公的社会现实。②以“织妇”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更有说服力。③借事抒情,通过“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两句,暗示了造成“织妇”悲惨命运的原因,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封建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行为的无比愤懑之情。
3、①作者用第三者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客观、冷静。
②诗歌按照时间顺序,从春耕种麦、十月移屯到冬季草枯牛死,脉络分明,使读者印象深刻。
③前面十二句详写屯田者春耕种麦,遭遇旱灾、蝗灾,被迫伐木,层层铺叙、渲染。
④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这首诗叙事屯田农民的艰辛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屯田者生活艰辛的同情。
4、(1)写法上,直陈其事,诗句多用铺排;(2)构思上,先铺写农民的劳动,刻画丰收的景象和农民的喜悦,然后由此出发,写出他们的可悲遭遇,突出主旨,揭露不合理的社会现实;(3)语言上,朴素无华,感情深挚。
5、①变换叙事角度彰显行文层次。诗人从旁叙述眼前二女的劳作,客观真切;耕女的自叙直接表现生活的艰难,揭示主题。②以对比来增强叙事的抒情性。以乳燕有巢、幼笋成竹、朝雉惊飞、邻花发尽与耕女对比,突出耕女的孤苦无依、年长未嫁、青春将逝的境遇,表达出诗人的同情。③记叙与描写相结合, 既交代了耕女的身世经历,又刻画了她们劳作时害羞、苦涩与期待的心理,使人印象深刻。④在叙述中设问,引起读者注意与思考。
6、①水清,②深处取清,③石下之水,非有泥土,④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⑤东坡自汲,非遣卒奴,⑥流露诗人从容自乐情态。
7、①通篇模拟歌女(或第一人称)的口吻自述,情感表达真实自然;②以时间顺序展开叙事,清晰地呈现歌女的人生轨迹和不幸命运:③运用对比手法,将歌女前后得意与失意的境况构成鲜明对比,加强叙事的悲剧效果:④寓情于叙事(或叙事和抒情相结合)。通过歌女的身世自叙,词人既表达了对歌女的深切同情,也借歌女的命运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被贬多年的痛苦无奈。
8、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将老农辛劳一年无粮可食与官府把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对比,反映了劳动人民被剥削的痛苦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将山中老农与西江贾客对比,揭示了贫富悬殊,社会极其不平等的现象;老人与狗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农民的痛苦和当时社会的不合理。②以“老人”的口吻叙事,语言平实质朴,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僧之情。
9、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