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四单元 代谢与平衡 综合卷(1)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四单元 代谢与平衡 综合卷(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21 14:09:12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四单元 代谢与平衡 综合卷(1)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a、b分别表示胃、小肠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X表示经小肠消化后的终产物,则a、b和X分别是(  )
A.胃液,胰液和肠液,氨基酸
B.唾液,肠液和胰液,葡萄糖
C.胃液,胆汁和肠液,脂肪酸
D.胆汁,肠液和胰液,甘油和脂肪酸
2.(2020九上·西湖期末)人体把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合成人体的蛋白质,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
A.消化作用 B.吸收作用 C.同化作用 D.异化作用
3.(2020九上·西湖月考)葱包烩儿是杭州特色传统小吃,做法是将油条和小葱裹在面皮里,压烤或油炸至金黄,配上甜面酱和辣装,香脆可口,广受欢迎,关于葱包烩儿各营养成分被人体吸收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甜面酱中的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都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B.胆汁中的消化酶促进油条中脂肪分解
C.小葱中含有的粗纤维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面皮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吸收,最终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为葡萄糖
4.(2021九上·金华期中)如图为人血细胞示意图,描述错误的是(  )
A.体积最大的是②白细胞 B.不易看到的是③血小板
C.数量最多的是①红细胞 D.运输氧气的是③血小板
5.(2020九上·新昌期末)2020浙东唐诗之路.天姥山越野挑战赛于12月20日在镜岭镇雅庄村鸣枪开跑。跑步过程中运动员部分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是(  )
A. 二氧化碳和水 B.乳酸
C.乳酸和二氧化碳 D.酒精和二氧化碳
6.(2021九上·杭州期中)人一般冬天尿较多,这是因为(  )
A.汗液分泌少 B.体内水分需要量小
C.体内废物多 D.饮水量较大
7.(2022九上·仙居期末)仙居特色小吃——“麦脸”,是将发酵好的面粉块放在锅壁烤制而成的。麦脸中,含量最多且主要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水分
8.(2021九上·新昌期末)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血管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B.乙图表示该酶在20℃的催化效率最高
C.丙图ab段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
D.丁图是人体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过程,ab段表示呼气过程
9.(2021九上·江干期末)小金收看了纪录片《老广的味道》后,用鲜奶和菠萝蜜(一种热带水果)为原料制作了一道美食——脆炸鲜奶菠萝蜜,品尝这道美食的同时小金做了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食物被牙切割和研磨属于化学消化
B.鲜奶富含蛋白质在胃中开始初步消化
C.菠萝蜜中的维生素需经消化才能被吸收
D.脆炸多含油脂需胆汁中的酶帮助分解
10.(2021九上·杭州期中)下列各项是小肠只与消化有关的结构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特点的是(  )
A.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B.小肠绒毛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C.小肠壁内有肠腺
D.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11.(2021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A点时,麦芽糖含量增加的速度最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a时麦芽糖几乎没有积累
B.To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C.Tb到Tc麦芽糖积累量不再上升,表明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12.(2022九上·定海期末)甲是“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图,乙是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管图像,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死鱼比活鱼更有利于实验 B.湿纱布的作用是维持鱼的体温
C.③是小静脉 D.①是毛细血管
13.(2022九上·金东期末)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和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红细胞偏少或血红蛋白偏少,可判断患有贫血
B.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 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C.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只需输入血小板,不需输入全血
D.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病人可少量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14.(2022九上·安吉期末)如下图所示为心脏、血管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一定为动脉血
B.血液流经丁后一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C.血液流动的方向:甲→乙→丁→丙
D.血液流动的速度由快到慢:乙→丁→丙
15.(2020九上·余杭期末)在夏季举行马拉松比赛时,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补水点,还有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运动员主要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B.血液中乳酸大量积累, pH迅速下降使血液呈酸性
C.补水是为了维持水盐平衡,肾脏是调节水盐平衡的唯一器官
D.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多
16.(2022九上·衢江期末)1924年科学家检测了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情况。如图A、B、C分别代表肾单位的结构,其中C的结构名称和生理过程分别是(  )
A. 肾小球、滤过作用 B.肾小管、滤过作用
C.肾小球、重吸收作用 D.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17.(2022九上·西湖期末)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部分成分含量(单位:g/100mL),则A、B、C三种液体依次是(  )
成分 尿素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A 1.95 0.01 0 1.5
B 0.03 0.01 0.15 0.7
C 0.03 7.20 0.15 0.7
A.尿液、原尿、血浆 B.尿液、血浆、原尿
C.原尿、尿液、血浆 D.血浆、原尿、尿液
18.(2022九上·柯桥期末)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是用半合成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做成。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显微胶囊经过消化道拍摄时不会被消化液消化
B.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胆汁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分泌的消化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
19.(2022九上·柯桥期末)人工心肺机主要由“电动血泵”“氧合器”“热交换器”等部分构成,如图为人工心肺机救治病人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处电动血泵相当于人体的心脏
B.血液从上下腔静脉最先回到右心房
C.血液经过B处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变温器可以维持流出体外的血液温度保持正常体温
20.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和血液循环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⑤的基本单位是肾小体
B.甲图中,尿液形成并排出的途径为⑤→⑥→⑦→⑧
C.乙图中,若①③代表肾动脉和肾静脉,则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D.乙图中,若②代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 则曲线代表氧气的含量变化
二、填空题
21.(2021九上·舟山月考)下图是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像,其中英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表示反应前、中、后的过程。
(1)图中代表酶的是   (填字母)
(2)从图中1和2可以反映出酶具有   。
22.(2022九上·衢江期末)平衡膳食宝塔(如图)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健康饮食要求食物种类丰富、数量适当营养物质比例合理,并与身体消耗保持相对平衡。
(1)宝塔从底部往顶部逐渐减小的是各层食物的   (选填 “种类”或“质量”)。
(2)大米、玉米、小麦等谷类食物消化后的主要产物是   。
23.(2022九上·柯桥期末)在观察“小鱼尼鳞内血液流动”和“血涂片”的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毛细血管是   (选填: “a”或“b”或“c”)。
(2)低倍镜下可观察到红细胞是红色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特点是:   。
24.(2022九上·西湖期末)心脏工作起来就像一台水泵,通过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沿着一定的方向不断地流动。如图是人体心脏的结构图。
(1)体循环的起点是   (选填“a”或“d”),与血管②相连的d腔的名称是   。
(2)图中a和b两个腔之间的瓣膜叫做   ,该瓣膜的作用是   。
25.(2020九上·拱墅月考)如图是人体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或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的气体是   。
(2)图中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
(3)图中④和⑤表示的是物质交换的过程,该过程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   (填序号)和皮肤排除体外。
(4)肾炎病人经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等物质,这是因为__________已恢复正常。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6.(2020九上·拱墅期中)考场上的你,信心满满,大脑如陀螺般飞速运转,笔尖轻快地写下答案。这些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1)人体细胞中的有机物来源于食物,食物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有   。
(2)淀粉最终在   被分解成葡萄糖,经过吸收进入血液。
(3)葡萄糖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下列结构的顺序是(填写序号)   。
①主动脉 ②肺静脉 ③左心室 ④右心房 ⑤下腔静脉
(4)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后,与   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
27.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各器官、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图是人体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通过①过程进入血液的物质是    .
(2)过程②表示的是人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完成该功能的主要器官是    .
(3)某人得了急性扁桃体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从臀部到达扁桃体的过程中,至少需    次经过心脏.
(4)若图中D是肾脏,则③的形成需要经过两个主要的生理过程,一个是肾小球的    作用,另一个是肾小管的    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
28.(2020九上·上虞期末)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右图是小明同学研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吸收溶液中的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时,首先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除去氧气和灭菌,冷却后待用,然后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葡萄糖溶液和一定量的酵母菌,实验过程中液体从细玻璃管口滴出,统计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液滴数。
时间 液滴数 温度 第1 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15℃ 6 16 22 22 22
35℃ 10 24 32 32 12
55℃ 0 2 2 2 2
(1)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
实验时,先将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其目的是除去葡萄糖溶液中残留的氧气和   。
(2)55℃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原因是细胞内   的催化作用受到了温度影响。
(3)35℃时,第5分钟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比第4分钟少可能是   的原因。
29.动物的能量都来自食物,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是不同的。某同学要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在体内所能提供的能量的大小,采用了下列实验方法:
①分别称取1克花生仁、大米,牛肉干,并将它们分别粉碎。
②在如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10毫升水。
③测量并记录加热前的水温。
④将粉碎后的花生仁放在燃烧匙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到自行燃烧,马上放于试管下方,使其完全燃烧干净。
⑤在同样条件下,再分别用大米和牛肉干重复以上实验。
(1)上述实验 步骤尚不完整,请补充实验步骤⑥:   。
(2)这个实验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   措施。
(3)花生仁的主要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aHbOc,如果要验证花生仁燃烧的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可让产物依次通过 (填字母)。
A.无水硫酸铜和澄清石灰水 B.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
30.(2020九上·拱墅期中)下表是小金在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请据表中信息完成: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是否搅拌 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
1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37℃;10分钟 2滴碘液
2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37℃;10分钟 2滴碘液
3 淀粉糊+2mL清水 搅拌 37℃;10分钟 2滴碘液
4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0℃;10分钟 2滴碘液
5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100℃;10分钟 2滴碘液
(1)若1号和3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变蓝的试管是    号。
(2)实验中将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目的是   。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   。
(4)2号试管本应与1号有相同的实验现象,但结果出现了蓝色,你能推测少量淀粉未被分解的可能原因吗?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四、解答题
31.(2022九上·金东期末)“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浪潮中。下图表示运动时,人体参与该活动的部分器官和系统(字母表示),图中序号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①通过A进入到循环系统,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
(2)图中物质②由B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   血,同时排出血液中物质③到体外。
(3)物质①和②进入循环系统后,主要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其中能运输②的血细胞是   。
(4)生物体各器官都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主要结构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小肠蠕动
B.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
C.消化器官都能分泌含酶消化液——利于食物消化
D.静脉血管中长着一个个的瓣膜——血液单向流动
32.(2021九上·温州期末)运动姿势不当容易导致扭伤,图甲是小明脚踝扭伤的照片,图乙是受伤部位三类血管分布和特点示意图。
资料一:温度会影响血管的舒缩,温度升高时血管扩张,血液流速变快,反之则变慢。
资料二:扭伤往往会使血管破裂而缓缓出血,导致局部缓慢肿起并淤血,血液流速越快,淤血越多,一般24-48小时血液会凝结并修复血管。之后,肿胀部位淤血会通过代谢而逐渐消失。
(1)人体代谢的废物从血液到尿液,经历的生理过程有   。(写出1个)
(2)根据上述资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小明脚踝扭伤时破裂的血管是   。
(3)小明扭伤后,为了尽量降低损伤,快速恢复,同伙们给出了四条建议:
①每天用冰块冷敷:
②每天用毛巾热敷;
③48小时内冷敷,然后再热敷:
④冷敷和热敷每隔2小时交替进行。
你认为哪条建议最合理?说明理由: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蛋白质在胃部进行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为氨基酸吸收。
【解答】图中,a代表胃液,b代表胰液和肠液,X代表氨基酸。
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转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且储存了能量,这种变化叫做同化作用;与此同时,构成身体的一部分物质不断的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并且把分解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异化作用;例如:人体从食物中吸收来的氨基酸,再合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生理过程就是同化作用,人体出汗、排出尿液就是异化作用。
【解答】人体把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合成人体的蛋白质,这一生理过程属于同化作用;
故答案为:C
3.【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食物的消化指的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食物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糖类被最终分解成葡萄糖,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再被人体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2)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3)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
(4)淀粉能在小肠里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解答】A、甜面酱中的淀粉和蛋白质能在小肠内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利用,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的是无机盐等,A符合题意;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而脂肪则是被消化成了甘油和脂肪酸,B不符合题意;
C、小葱中含有的粗纤维促使人体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但粗纤维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C不符合题意;
D、面皮中的淀粉在小肠中,经过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最终分解为葡萄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D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如图所示: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
【解答】A.体积最大的是②白细胞,有细胞核,数量最少,具有防御保护和吞噬病菌的作用,故A正确。
B.不易看到的是③血小板,无细胞核,数量最少,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故B正确。
C.数量最多的是①红细胞,无细胞核,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气的作用,故C正确。
D.运输氧气的是①红细胞,③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人体的有氧呼吸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
【解答】运动员跑步过程中,部分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少量的能量。故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6.【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水分增加:①饮水;②进食;③细胞的呼吸作用。水分流失:①呼吸;②流汗;③排尿;④排粪。根据水盐平衡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一般情况下,人体在一定时间内排尿量是相同的,只不过夏天人体由于要通过皮肤排汗散热,因此相对来说通过肾所排出的水量就少了许多。
故选A。
7.【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七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解答】A.面粉含有较多的淀粉,主要成分是糖类,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主要的供能物质,A符合题意。
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但不是主要的供能物质,B不符合题意。
C.脂肪是储备能源物质, C不符合题意。
D.水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体重的60%~70%。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人体内的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但水分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酶及其催化作用;心脏和血管;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到了血液循环、酶的特点、血糖和胰岛素、呼气和吸气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甲图血管不能判断是上下腔静脉或者是肺静脉,故不能确定血管中流动的是静脉血,A错误。
B:乙图表示该酶在20℃的催化效率最高,正确。
C:据图可知,人在饭后,刚获得了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血糖含量升高,这时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来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a~b),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C错误。
D:丁图是人体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过程,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在胃里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处被完全消化成氨基酸;
肝脏分泌胆汁,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结合解答即可。
【解答】A:食物被牙切割和研磨属于物理消化,A错误。
B:鲜奶富含蛋白质在胃中开始初步消化,B正确。
C:菠萝蜜中的维生素不需经消化就能被吸收,C错误。
D:脆炸多含油脂,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故该说法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小肠的结构特点:小肠长,长约5~6 m;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绒毛壁薄,只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消化液种类多,据此解答。
【解答】AB: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AB不符合题意;
C:小肠壁内有肠腺,肠腺能分泌肠液,消化食物,C符合题意;
D:小肠壁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吸收的表面积;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酶:生物体所产生的,具有 催化能力 的 蛋白质 。
特点: 专一性、 高效性、 多样性。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pH 值、温度等。
【解答】A.由图可知,Ta时,麦芽糖的积累量为0,选项正确;
B.A点时,麦芽糖的积累速度最快,酶的活性最强,A点对应的温度To为最适温度,选项正确;
C.温度从Tb升高到Tc,麦芽糖积累量不再增加,酶已经失活,选项错误;
D.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变快后变慢,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选项正确;
故选C。
12.【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解答】A:用活鱼更有利于实验,可以看清血液流动情况,A错误。
B: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以保证小鱼能正常呼吸, B错误。
C:③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 C错误。
D: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①毛细血管, D正确。
故选:D
13.【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输血时不一定都是输全血,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3.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解答】A: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缺铁或缺蛋白质易患贫血,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A正确;
B: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B正确。
C:输血时不一定都是输全血,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进行成分输血,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只需输入血小板,不需输入全血,C正确;
D: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称为万能输血者。但是,异型者之间如果输入的O型血量较大,同样可以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由此可见,“万能输血者”并非万能,它同样潜伏着严重的危险性。D错误。
故选D。
14.【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血管是指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
【解答】A:从心脏左心室中流出的是动脉血,从心脏右心室流出的是静脉血;故A错误;
B:丁中红细胞单行排列通过,是静脉,血液流过小肠后,血液会变为静脉血,经过肺则会变为动脉血;故B错误;
C:甲是心脏中流出的血液,乙、丙是动脉,丁是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故C正确;
D:动脉血流速大于静脉血,因此丙的血液流速大于丁;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D
【知识点】细胞呼吸;水盐平衡;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和分解是一个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A、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无氧呼吸补充,A不符合题意;
B、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血浆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导致pH基本稳定,B不符合题意;
C、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过程中,皮肤和泌尿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调节水盐平衡,C不符合题意;
D、每个人所消耗的能量与运动状况有关,运动越激烈,呼吸作用越强产生的能量就越高.体温升的就越高.夏季举行马拉松比赛时,赛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剧烈运动中,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答案】D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的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2.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蠹的腔内,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解答】根据尿液形成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A是肾小球、B肾小囊、C是肾小管。血液流经A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因此从C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解答】血浆和原尿相比,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尿液和原尿相比不含有葡萄糖。
故A为尿液,B为原尿,C为血浆。
故选A。
18.【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图示:①食管、②肝脏、③大肠、④胃、⑤胰腺、⑥小肠。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
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最终在小肠内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A:显微胶囊经过消化道拍摄时不会被消化液消化,正确。
B: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正确。
C:②肝脏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显微胶囊不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错误。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胃,④胃分泌的消化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正确。
故选C。
19.【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1.呼吸系统由气体通行的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肺所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分支所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由许多肺泡构成。
2 .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3.体循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进入肺循环)。
【解答】A:“电动泵”相当于人的心脏,推动血液循环。A处电动血泵相当于人体的心脏,正确。
B:血液流经心脏的顺序如下: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的血液汇流入右心房,血液从上下腔静脉最先回到右心房,正确。
C: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经过B处后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错误。
D:变温器可以维持流出体外的血液温度保持正常体温,正确。
故选C。
20.【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血液循环中物质的变化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A、甲图中,⑤是肾脏,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小单位,故A错误;
B、甲图中,尿液形成并排出的途径为⑤肾脏→⑥输尿管→⑦膀胱→⑧尿道,故B正确;
C、乙图中,若①③代表肾动脉和肾静脉,则曲线代表尿素含量变化,故C错误;
D、乙图中,若②代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则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1.【答案】(1)A
(2)专一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不变;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受温度、酸碱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等特点。
【解答】(1)图中字母代表物质,A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所以A代表酶;
(2)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这就是酶的专一性。图中1和2就反映了酶的专一性。
答案:(1)A;(2)专一。
22.【答案】(1)质量
(2)葡萄糖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第一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能量;第二层为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C;第三层为鱼、肉、蛋类,第四层为豆、奶类,第三层和第四层主要提供蛋白质和钙;第五层为油脂类,主要提供脂肪.提倡居民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食物多样、以谷物类为主、多吃水果蔬菜类、常吃鱼、肉、蛋类和豆奶类、少吃油脂类。
【解答】(1)宝塔从底部往顶部逐渐减小的是各层食物的质量。
(2)大米、玉米、小麦等谷类食物消化后的主要产物是葡萄糖。
23.【答案】(1)b
(2)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写出其中半句即得分)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1)图甲中a静脉、b毛细血管、c动脉。毛细血管是 b。
(2)图乙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24.【答案】(1)d;左心室
(2)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图中: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
①上腔静脉,②主动脉,③肺静脉,④肺动脉。
血液循环的途径(路线):
①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 毛细血管网 → 上、下腔静脉 → 右心房
②肺循环:右心室 → 肺动脉→ 肺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解答】(1)体循环的起点是d左心室,与血管②相连的d腔的名称是左心室。
(2)图中a和b两个腔之间的瓣膜叫做房室瓣,该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25.【答案】(1)氧气
(2)小肠
(3)②⑥
(4)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消化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③吸收过程,④是氧气,⑤是二氧化碳,⑥是排泄。
【解答】(1)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①所指的气体名称是氧气。
(2)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3)二氧化碳通过呼气过程排出体外,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除体外,即该过程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 ②⑥和皮肤排除体外。
(4) 肾炎病人经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等物质,这是因为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已恢复正常,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2)维生素(3)②⑥(4)C
26.【答案】(1)糖类、脂肪、蛋白质
(2)小肠
(3)⑤④②③①
(4)血红蛋白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
(2)小肠对人体的作用。
(3)血液循环的顺序。
(4)血红蛋白的作用。
【解答】(1)无机物有水、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有机物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和维生素,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主要从每天的食物中获得,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而蛋白质主要是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关系,其次也能提供部分能量,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
(2)能够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胰腺分泌的胰液、肠腺分泌的肠液,淀粉的最终消化是在小肠中。
(3)葡萄糖被吸收进血液由上下腔静脉送到心脏的右心房,再到右心室,进行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接着进行体循环。
(4)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
故答案为:(1)糖类、脂肪、蛋白质(2)小肠(3)⑤④②③①(4)血红蛋白
27.【答案】(1)氨基酸
(2)肺
(3)2
(4)滤过;重吸收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解答】(1)蛋白质最先消化的部位是胃,胃液中的蛋白酶对其进行初步消化,然后在小肠中胰液和肠液中蛋白酶的作用下,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
(2)②人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与外界环境之间,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主要器官是肺.
(3)某人得了急性扁桃体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从臀部到达扁桃体的途径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通往扁桃体的动脉→扁桃体.经过心脏两次.
(4)若图中D是肾脏,则③尿的形成需要经过两个主要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故答案为:
(1)氨基酸;
(2)肺;
(3)2;
(4)滤过;重吸收.
【分析】图中的①是吸收的过程,②是呼吸的过程,③是排尿的过程,A表示消化系统,B表示呼吸系统,C表示心脏,D表示泌尿系统.
28.【答案】(1)杂菌
(2)酶
(3)葡萄糖减少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酶及其催化作用;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其中温度为该实验的唯一变量,通过液滴数的不同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多少
【解答】(1)实验时,先将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其目的是除去葡萄糖溶液中残留的氧气和杂菌,若是不除去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
(2)消化酶具有生物活性,其受外部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影响很大。酶是生物催化剂,如图是外界条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其中55℃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是因为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受到影响。
(3)35℃ 时,第五分钟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比第4分钟少,原因可能是葡萄糖减少。
故答案为:(1)杂菌(2)酶(3)葡萄糖减少
29.【答案】(1)测量并记录加热后水的温度
(2)在相对密封的环境中做实验,注意挡风等
(3)A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检验水的存在用无水硫酸铜,如果有水,五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1)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水温度的变化比较三种物质的供能的大小,因此要测定加热前后水的温度,因此补充的实验步骤是测量并记录加热后水的温度。
(2)因为燃烧实验是在空气中进行,会使热量散失较多, 这个实验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在相对密封的环境中做实验,取适当的防风措施,注意挡风等。
(3)要验证花生仁燃烧的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应该先检验水再检验二氧化碳,否则检验二氧化碳时会带出水,对水的检验产生干扰,正确的是A。
故答案为:(1) 测量并记录加热后水的温度 (2)在相对密封的环境中做实验,注意挡风等 (3)A
30.【答案】(1)唾液;3
(2)37℃时消化酶的活性最强,利于消化酶发挥作用
(3)温度能影响酶的消化作用吗?
(4)淀粉糊与唾液未充分混合(或唾液中唾液淀粉酶量偏少,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情况。
【解答】(1)若以1和3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所用的实验材料是唾液,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充分消化淀粉,将淀粉全部转化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3号所用的实验材料是清水,搅拌,清水中不含淀粉酶,不能消化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会变蓝.,
(2)消化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是人体内的温度,因此实验中要将试管放入37℃温水中,37℃时消化酶的活性最强,利于消化酶发挥作用.
(3)若1号和4、5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探究的问题是温度能影响酶的消化作用吗?
(4)2号试管本应与1号有相同的现象,但结果出现了蓝色,是因为淀粉糊与唾液未充分混合;唾液中唾液淀粉酶量偏少.
故答案为:(1)唾液;3号(2)37℃时消化酶的活性最强,利于消化酶发挥作用(3)温度能影响酶的消化作用吗?(4)淀粉糊与唾液未充分混合(或唾液中唾液淀粉酶量偏少,答案合理即可)
31.【答案】(1)小肠
(2)动脉
(3)红细胞
(4)A;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淀粉的初步消化在口腔被分解成麦芽糖,最终消化在小肠被分解成葡萄糖。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葡萄糖被小肠吸收通过血液循环送到组织细胞,为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3)肾脏是精密的过滤器,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4)①表示吸收过程,②氧气通过吸气进入肺泡的过程,③表示二氧化碳出肺的过程,④表示代谢废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过程。A是消化系统,B是呼吸系统,C是运动系统,D是泌尿系统
【解答】(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包括肝脏、唾液腺、胰腺,小腺体包括肠腺和胃腺,其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②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3)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能运输人体内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6)A: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A错误;
B: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B正确;
C:消化器官不能都分泌含酶消化液,C错误;
D:静脉血管中长着一个个的瓣膜——血液单向流动,D正确。
故选:A、C。
32.【答案】(1)血液循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合理即可)
(2)毛细血管
(3)方案三,因为48小时内,血管没有修复,冷敷可以减少出血了,48小时后,血管修复,热敷可以加快血液流动速度,加快淤血代谢。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本题关键是对血液循环的途径,尿的形成过程,排泄的途径等知识点的掌握。根据图示血管的特点,以及给定资料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人体代谢的废物从血液到尿液,经历的生理过程有血液循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根据图甲可知小明扭伤部位出现 淤血 ,那么小明脚踝扭伤时破裂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3)结合给定资料,应该是先减少出血,再加快淤血代谢。因为温度会影响血管的舒缩,温度升高时血管扩张,血液流速变快,反之则变慢。故③48小时内冷敷,然后再热敷最合理,具体原因是:因为48小时内,血管没有修复,冷敷可以减少出血了,48小时后,血管修复,热敷可以加快血液流动速度,加快淤血代谢。
1 / 1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四单元 代谢与平衡 综合卷(1)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a、b分别表示胃、小肠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X表示经小肠消化后的终产物,则a、b和X分别是(  )
A.胃液,胰液和肠液,氨基酸
B.唾液,肠液和胰液,葡萄糖
C.胃液,胆汁和肠液,脂肪酸
D.胆汁,肠液和胰液,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蛋白质在胃部进行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为氨基酸吸收。
【解答】图中,a代表胃液,b代表胰液和肠液,X代表氨基酸。
故选A。
2.(2020九上·西湖期末)人体把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合成人体的蛋白质,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
A.消化作用 B.吸收作用 C.同化作用 D.异化作用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转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且储存了能量,这种变化叫做同化作用;与此同时,构成身体的一部分物质不断的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并且把分解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异化作用;例如:人体从食物中吸收来的氨基酸,再合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生理过程就是同化作用,人体出汗、排出尿液就是异化作用。
【解答】人体把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合成人体的蛋白质,这一生理过程属于同化作用;
故答案为:C
3.(2020九上·西湖月考)葱包烩儿是杭州特色传统小吃,做法是将油条和小葱裹在面皮里,压烤或油炸至金黄,配上甜面酱和辣装,香脆可口,广受欢迎,关于葱包烩儿各营养成分被人体吸收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甜面酱中的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都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B.胆汁中的消化酶促进油条中脂肪分解
C.小葱中含有的粗纤维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面皮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吸收,最终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为葡萄糖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食物的消化指的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食物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糖类被最终分解成葡萄糖,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再被人体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2)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3)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
(4)淀粉能在小肠里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解答】A、甜面酱中的淀粉和蛋白质能在小肠内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利用,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的是无机盐等,A符合题意;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而脂肪则是被消化成了甘油和脂肪酸,B不符合题意;
C、小葱中含有的粗纤维促使人体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但粗纤维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C不符合题意;
D、面皮中的淀粉在小肠中,经过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最终分解为葡萄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2021九上·金华期中)如图为人血细胞示意图,描述错误的是(  )
A.体积最大的是②白细胞 B.不易看到的是③血小板
C.数量最多的是①红细胞 D.运输氧气的是③血小板
【答案】D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如图所示: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
【解答】A.体积最大的是②白细胞,有细胞核,数量最少,具有防御保护和吞噬病菌的作用,故A正确。
B.不易看到的是③血小板,无细胞核,数量最少,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故B正确。
C.数量最多的是①红细胞,无细胞核,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气的作用,故C正确。
D.运输氧气的是①红细胞,③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5.(2020九上·新昌期末)2020浙东唐诗之路.天姥山越野挑战赛于12月20日在镜岭镇雅庄村鸣枪开跑。跑步过程中运动员部分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是(  )
A. 二氧化碳和水 B.乳酸
C.乳酸和二氧化碳 D.酒精和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人体的有氧呼吸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
【解答】运动员跑步过程中,部分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少量的能量。故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6.(2021九上·杭州期中)人一般冬天尿较多,这是因为(  )
A.汗液分泌少 B.体内水分需要量小
C.体内废物多 D.饮水量较大
【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水分增加:①饮水;②进食;③细胞的呼吸作用。水分流失:①呼吸;②流汗;③排尿;④排粪。根据水盐平衡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一般情况下,人体在一定时间内排尿量是相同的,只不过夏天人体由于要通过皮肤排汗散热,因此相对来说通过肾所排出的水量就少了许多。
故选A。
7.(2022九上·仙居期末)仙居特色小吃——“麦脸”,是将发酵好的面粉块放在锅壁烤制而成的。麦脸中,含量最多且主要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水分
【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七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解答】A.面粉含有较多的淀粉,主要成分是糖类,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主要的供能物质,A符合题意。
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但不是主要的供能物质,B不符合题意。
C.脂肪是储备能源物质, C不符合题意。
D.水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体重的60%~70%。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人体内的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但水分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1九上·新昌期末)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血管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B.乙图表示该酶在20℃的催化效率最高
C.丙图ab段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
D.丁图是人体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过程,ab段表示呼气过程
【答案】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酶及其催化作用;心脏和血管;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到了血液循环、酶的特点、血糖和胰岛素、呼气和吸气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甲图血管不能判断是上下腔静脉或者是肺静脉,故不能确定血管中流动的是静脉血,A错误。
B:乙图表示该酶在20℃的催化效率最高,正确。
C:据图可知,人在饭后,刚获得了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血糖含量升高,这时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来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a~b),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C错误。
D:丁图是人体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过程,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D错误。
故选B。
9.(2021九上·江干期末)小金收看了纪录片《老广的味道》后,用鲜奶和菠萝蜜(一种热带水果)为原料制作了一道美食——脆炸鲜奶菠萝蜜,品尝这道美食的同时小金做了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食物被牙切割和研磨属于化学消化
B.鲜奶富含蛋白质在胃中开始初步消化
C.菠萝蜜中的维生素需经消化才能被吸收
D.脆炸多含油脂需胆汁中的酶帮助分解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在胃里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处被完全消化成氨基酸;
肝脏分泌胆汁,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结合解答即可。
【解答】A:食物被牙切割和研磨属于物理消化,A错误。
B:鲜奶富含蛋白质在胃中开始初步消化,B正确。
C:菠萝蜜中的维生素不需经消化就能被吸收,C错误。
D:脆炸多含油脂,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故该说法错误。
故选B。
10.(2021九上·杭州期中)下列各项是小肠只与消化有关的结构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特点的是(  )
A.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B.小肠绒毛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C.小肠壁内有肠腺
D.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答案】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小肠的结构特点:小肠长,长约5~6 m;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绒毛壁薄,只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消化液种类多,据此解答。
【解答】AB: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AB不符合题意;
C:小肠壁内有肠腺,肠腺能分泌肠液,消化食物,C符合题意;
D:小肠壁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吸收的表面积;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1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A点时,麦芽糖含量增加的速度最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a时麦芽糖几乎没有积累
B.To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C.Tb到Tc麦芽糖积累量不再上升,表明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答案】C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酶:生物体所产生的,具有 催化能力 的 蛋白质 。
特点: 专一性、 高效性、 多样性。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pH 值、温度等。
【解答】A.由图可知,Ta时,麦芽糖的积累量为0,选项正确;
B.A点时,麦芽糖的积累速度最快,酶的活性最强,A点对应的温度To为最适温度,选项正确;
C.温度从Tb升高到Tc,麦芽糖积累量不再增加,酶已经失活,选项错误;
D.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变快后变慢,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选项正确;
故选C。
12.(2022九上·定海期末)甲是“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图,乙是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管图像,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死鱼比活鱼更有利于实验 B.湿纱布的作用是维持鱼的体温
C.③是小静脉 D.①是毛细血管
【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解答】A:用活鱼更有利于实验,可以看清血液流动情况,A错误。
B: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以保证小鱼能正常呼吸, B错误。
C:③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 C错误。
D: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①毛细血管, D正确。
故选:D
13.(2022九上·金东期末)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和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红细胞偏少或血红蛋白偏少,可判断患有贫血
B.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 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C.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只需输入血小板,不需输入全血
D.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病人可少量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输血时不一定都是输全血,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3.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解答】A: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缺铁或缺蛋白质易患贫血,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A正确;
B: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B正确。
C:输血时不一定都是输全血,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进行成分输血,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只需输入血小板,不需输入全血,C正确;
D: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称为万能输血者。但是,异型者之间如果输入的O型血量较大,同样可以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由此可见,“万能输血者”并非万能,它同样潜伏着严重的危险性。D错误。
故选D。
14.(2022九上·安吉期末)如下图所示为心脏、血管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一定为动脉血
B.血液流经丁后一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C.血液流动的方向:甲→乙→丁→丙
D.血液流动的速度由快到慢:乙→丁→丙
【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血管是指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
【解答】A:从心脏左心室中流出的是动脉血,从心脏右心室流出的是静脉血;故A错误;
B:丁中红细胞单行排列通过,是静脉,血液流过小肠后,血液会变为静脉血,经过肺则会变为动脉血;故B错误;
C:甲是心脏中流出的血液,乙、丙是动脉,丁是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故C正确;
D:动脉血流速大于静脉血,因此丙的血液流速大于丁;故D错误;
故选C。
15.(2020九上·余杭期末)在夏季举行马拉松比赛时,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补水点,还有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运动员主要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B.血液中乳酸大量积累, pH迅速下降使血液呈酸性
C.补水是为了维持水盐平衡,肾脏是调节水盐平衡的唯一器官
D.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多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呼吸;水盐平衡;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和分解是一个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A、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无氧呼吸补充,A不符合题意;
B、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血浆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导致pH基本稳定,B不符合题意;
C、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过程中,皮肤和泌尿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调节水盐平衡,C不符合题意;
D、每个人所消耗的能量与运动状况有关,运动越激烈,呼吸作用越强产生的能量就越高.体温升的就越高.夏季举行马拉松比赛时,赛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剧烈运动中,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2022九上·衢江期末)1924年科学家检测了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情况。如图A、B、C分别代表肾单位的结构,其中C的结构名称和生理过程分别是(  )
A. 肾小球、滤过作用 B.肾小管、滤过作用
C.肾小球、重吸收作用 D.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的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2.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蠹的腔内,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解答】根据尿液形成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A是肾小球、B肾小囊、C是肾小管。血液流经A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因此从C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2022九上·西湖期末)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部分成分含量(单位:g/100mL),则A、B、C三种液体依次是(  )
成分 尿素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A 1.95 0.01 0 1.5
B 0.03 0.01 0.15 0.7
C 0.03 7.20 0.15 0.7
A.尿液、原尿、血浆 B.尿液、血浆、原尿
C.原尿、尿液、血浆 D.血浆、原尿、尿液
【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解答】血浆和原尿相比,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尿液和原尿相比不含有葡萄糖。
故A为尿液,B为原尿,C为血浆。
故选A。
18.(2022九上·柯桥期末)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是用半合成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做成。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显微胶囊经过消化道拍摄时不会被消化液消化
B.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胆汁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分泌的消化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图示:①食管、②肝脏、③大肠、④胃、⑤胰腺、⑥小肠。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
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最终在小肠内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A:显微胶囊经过消化道拍摄时不会被消化液消化,正确。
B: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正确。
C:②肝脏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显微胶囊不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错误。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胃,④胃分泌的消化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正确。
故选C。
19.(2022九上·柯桥期末)人工心肺机主要由“电动血泵”“氧合器”“热交换器”等部分构成,如图为人工心肺机救治病人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处电动血泵相当于人体的心脏
B.血液从上下腔静脉最先回到右心房
C.血液经过B处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变温器可以维持流出体外的血液温度保持正常体温
【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1.呼吸系统由气体通行的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肺所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分支所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由许多肺泡构成。
2 .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3.体循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进入肺循环)。
【解答】A:“电动泵”相当于人的心脏,推动血液循环。A处电动血泵相当于人体的心脏,正确。
B:血液流经心脏的顺序如下: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的血液汇流入右心房,血液从上下腔静脉最先回到右心房,正确。
C: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经过B处后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错误。
D:变温器可以维持流出体外的血液温度保持正常体温,正确。
故选C。
20.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和血液循环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⑤的基本单位是肾小体
B.甲图中,尿液形成并排出的途径为⑤→⑥→⑦→⑧
C.乙图中,若①③代表肾动脉和肾静脉,则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D.乙图中,若②代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 则曲线代表氧气的含量变化
【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血液循环中物质的变化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A、甲图中,⑤是肾脏,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小单位,故A错误;
B、甲图中,尿液形成并排出的途径为⑤肾脏→⑥输尿管→⑦膀胱→⑧尿道,故B正确;
C、乙图中,若①③代表肾动脉和肾静脉,则曲线代表尿素含量变化,故C错误;
D、乙图中,若②代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则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21.(2021九上·舟山月考)下图是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像,其中英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表示反应前、中、后的过程。
(1)图中代表酶的是   (填字母)
(2)从图中1和2可以反映出酶具有   。
【答案】(1)A
(2)专一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不变;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受温度、酸碱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等特点。
【解答】(1)图中字母代表物质,A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所以A代表酶;
(2)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这就是酶的专一性。图中1和2就反映了酶的专一性。
答案:(1)A;(2)专一。
22.(2022九上·衢江期末)平衡膳食宝塔(如图)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健康饮食要求食物种类丰富、数量适当营养物质比例合理,并与身体消耗保持相对平衡。
(1)宝塔从底部往顶部逐渐减小的是各层食物的   (选填 “种类”或“质量”)。
(2)大米、玉米、小麦等谷类食物消化后的主要产物是   。
【答案】(1)质量
(2)葡萄糖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第一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能量;第二层为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C;第三层为鱼、肉、蛋类,第四层为豆、奶类,第三层和第四层主要提供蛋白质和钙;第五层为油脂类,主要提供脂肪.提倡居民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食物多样、以谷物类为主、多吃水果蔬菜类、常吃鱼、肉、蛋类和豆奶类、少吃油脂类。
【解答】(1)宝塔从底部往顶部逐渐减小的是各层食物的质量。
(2)大米、玉米、小麦等谷类食物消化后的主要产物是葡萄糖。
23.(2022九上·柯桥期末)在观察“小鱼尼鳞内血液流动”和“血涂片”的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毛细血管是   (选填: “a”或“b”或“c”)。
(2)低倍镜下可观察到红细胞是红色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特点是:   。
【答案】(1)b
(2)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写出其中半句即得分)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1)图甲中a静脉、b毛细血管、c动脉。毛细血管是 b。
(2)图乙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24.(2022九上·西湖期末)心脏工作起来就像一台水泵,通过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沿着一定的方向不断地流动。如图是人体心脏的结构图。
(1)体循环的起点是   (选填“a”或“d”),与血管②相连的d腔的名称是   。
(2)图中a和b两个腔之间的瓣膜叫做   ,该瓣膜的作用是   。
【答案】(1)d;左心室
(2)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图中: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
①上腔静脉,②主动脉,③肺静脉,④肺动脉。
血液循环的途径(路线):
①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 毛细血管网 → 上、下腔静脉 → 右心房
②肺循环:右心室 → 肺动脉→ 肺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解答】(1)体循环的起点是d左心室,与血管②相连的d腔的名称是左心室。
(2)图中a和b两个腔之间的瓣膜叫做房室瓣,该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25.(2020九上·拱墅月考)如图是人体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或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的气体是   。
(2)图中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
(3)图中④和⑤表示的是物质交换的过程,该过程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   (填序号)和皮肤排除体外。
(4)肾炎病人经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等物质,这是因为__________已恢复正常。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答案】(1)氧气
(2)小肠
(3)②⑥
(4)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消化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③吸收过程,④是氧气,⑤是二氧化碳,⑥是排泄。
【解答】(1)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①所指的气体名称是氧气。
(2)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3)二氧化碳通过呼气过程排出体外,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除体外,即该过程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 ②⑥和皮肤排除体外。
(4) 肾炎病人经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等物质,这是因为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已恢复正常,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2)维生素(3)②⑥(4)C
26.(2020九上·拱墅期中)考场上的你,信心满满,大脑如陀螺般飞速运转,笔尖轻快地写下答案。这些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1)人体细胞中的有机物来源于食物,食物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有   。
(2)淀粉最终在   被分解成葡萄糖,经过吸收进入血液。
(3)葡萄糖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下列结构的顺序是(填写序号)   。
①主动脉 ②肺静脉 ③左心室 ④右心房 ⑤下腔静脉
(4)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后,与   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
【答案】(1)糖类、脂肪、蛋白质
(2)小肠
(3)⑤④②③①
(4)血红蛋白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
(2)小肠对人体的作用。
(3)血液循环的顺序。
(4)血红蛋白的作用。
【解答】(1)无机物有水、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有机物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和维生素,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主要从每天的食物中获得,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而蛋白质主要是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关系,其次也能提供部分能量,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
(2)能够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胰腺分泌的胰液、肠腺分泌的肠液,淀粉的最终消化是在小肠中。
(3)葡萄糖被吸收进血液由上下腔静脉送到心脏的右心房,再到右心室,进行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接着进行体循环。
(4)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
故答案为:(1)糖类、脂肪、蛋白质(2)小肠(3)⑤④②③①(4)血红蛋白
27.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各器官、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图是人体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通过①过程进入血液的物质是    .
(2)过程②表示的是人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完成该功能的主要器官是    .
(3)某人得了急性扁桃体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从臀部到达扁桃体的过程中,至少需    次经过心脏.
(4)若图中D是肾脏,则③的形成需要经过两个主要的生理过程,一个是肾小球的    作用,另一个是肾小管的    作用.
【答案】(1)氨基酸
(2)肺
(3)2
(4)滤过;重吸收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解答】(1)蛋白质最先消化的部位是胃,胃液中的蛋白酶对其进行初步消化,然后在小肠中胰液和肠液中蛋白酶的作用下,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
(2)②人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与外界环境之间,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主要器官是肺.
(3)某人得了急性扁桃体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从臀部到达扁桃体的途径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通往扁桃体的动脉→扁桃体.经过心脏两次.
(4)若图中D是肾脏,则③尿的形成需要经过两个主要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故答案为:
(1)氨基酸;
(2)肺;
(3)2;
(4)滤过;重吸收.
【分析】图中的①是吸收的过程,②是呼吸的过程,③是排尿的过程,A表示消化系统,B表示呼吸系统,C表示心脏,D表示泌尿系统.
三、实验探究题
28.(2020九上·上虞期末)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右图是小明同学研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吸收溶液中的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时,首先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除去氧气和灭菌,冷却后待用,然后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葡萄糖溶液和一定量的酵母菌,实验过程中液体从细玻璃管口滴出,统计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液滴数。
时间 液滴数 温度 第1 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15℃ 6 16 22 22 22
35℃ 10 24 32 32 12
55℃ 0 2 2 2 2
(1)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
实验时,先将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其目的是除去葡萄糖溶液中残留的氧气和   。
(2)55℃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原因是细胞内   的催化作用受到了温度影响。
(3)35℃时,第5分钟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比第4分钟少可能是   的原因。
【答案】(1)杂菌
(2)酶
(3)葡萄糖减少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酶及其催化作用;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其中温度为该实验的唯一变量,通过液滴数的不同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多少
【解答】(1)实验时,先将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其目的是除去葡萄糖溶液中残留的氧气和杂菌,若是不除去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
(2)消化酶具有生物活性,其受外部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影响很大。酶是生物催化剂,如图是外界条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其中55℃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是因为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受到影响。
(3)35℃ 时,第五分钟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比第4分钟少,原因可能是葡萄糖减少。
故答案为:(1)杂菌(2)酶(3)葡萄糖减少
29.动物的能量都来自食物,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是不同的。某同学要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在体内所能提供的能量的大小,采用了下列实验方法:
①分别称取1克花生仁、大米,牛肉干,并将它们分别粉碎。
②在如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10毫升水。
③测量并记录加热前的水温。
④将粉碎后的花生仁放在燃烧匙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到自行燃烧,马上放于试管下方,使其完全燃烧干净。
⑤在同样条件下,再分别用大米和牛肉干重复以上实验。
(1)上述实验 步骤尚不完整,请补充实验步骤⑥:   。
(2)这个实验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   措施。
(3)花生仁的主要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aHbOc,如果要验证花生仁燃烧的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可让产物依次通过 (填字母)。
A.无水硫酸铜和澄清石灰水 B.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
【答案】(1)测量并记录加热后水的温度
(2)在相对密封的环境中做实验,注意挡风等
(3)A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检验水的存在用无水硫酸铜,如果有水,五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1)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水温度的变化比较三种物质的供能的大小,因此要测定加热前后水的温度,因此补充的实验步骤是测量并记录加热后水的温度。
(2)因为燃烧实验是在空气中进行,会使热量散失较多, 这个实验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在相对密封的环境中做实验,取适当的防风措施,注意挡风等。
(3)要验证花生仁燃烧的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应该先检验水再检验二氧化碳,否则检验二氧化碳时会带出水,对水的检验产生干扰,正确的是A。
故答案为:(1) 测量并记录加热后水的温度 (2)在相对密封的环境中做实验,注意挡风等 (3)A
30.(2020九上·拱墅期中)下表是小金在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请据表中信息完成: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是否搅拌 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
1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37℃;10分钟 2滴碘液
2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37℃;10分钟 2滴碘液
3 淀粉糊+2mL清水 搅拌 37℃;10分钟 2滴碘液
4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0℃;10分钟 2滴碘液
5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100℃;10分钟 2滴碘液
(1)若1号和3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变蓝的试管是    号。
(2)实验中将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目的是   。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   。
(4)2号试管本应与1号有相同的实验现象,但结果出现了蓝色,你能推测少量淀粉未被分解的可能原因吗?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答案】(1)唾液;3
(2)37℃时消化酶的活性最强,利于消化酶发挥作用
(3)温度能影响酶的消化作用吗?
(4)淀粉糊与唾液未充分混合(或唾液中唾液淀粉酶量偏少,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情况。
【解答】(1)若以1和3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所用的实验材料是唾液,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充分消化淀粉,将淀粉全部转化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3号所用的实验材料是清水,搅拌,清水中不含淀粉酶,不能消化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会变蓝.,
(2)消化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是人体内的温度,因此实验中要将试管放入37℃温水中,37℃时消化酶的活性最强,利于消化酶发挥作用.
(3)若1号和4、5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探究的问题是温度能影响酶的消化作用吗?
(4)2号试管本应与1号有相同的现象,但结果出现了蓝色,是因为淀粉糊与唾液未充分混合;唾液中唾液淀粉酶量偏少.
故答案为:(1)唾液;3号(2)37℃时消化酶的活性最强,利于消化酶发挥作用(3)温度能影响酶的消化作用吗?(4)淀粉糊与唾液未充分混合(或唾液中唾液淀粉酶量偏少,答案合理即可)
四、解答题
31.(2022九上·金东期末)“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浪潮中。下图表示运动时,人体参与该活动的部分器官和系统(字母表示),图中序号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①通过A进入到循环系统,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
(2)图中物质②由B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   血,同时排出血液中物质③到体外。
(3)物质①和②进入循环系统后,主要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其中能运输②的血细胞是   。
(4)生物体各器官都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主要结构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小肠蠕动
B.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
C.消化器官都能分泌含酶消化液——利于食物消化
D.静脉血管中长着一个个的瓣膜——血液单向流动
【答案】(1)小肠
(2)动脉
(3)红细胞
(4)A;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淀粉的初步消化在口腔被分解成麦芽糖,最终消化在小肠被分解成葡萄糖。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葡萄糖被小肠吸收通过血液循环送到组织细胞,为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3)肾脏是精密的过滤器,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4)①表示吸收过程,②氧气通过吸气进入肺泡的过程,③表示二氧化碳出肺的过程,④表示代谢废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过程。A是消化系统,B是呼吸系统,C是运动系统,D是泌尿系统
【解答】(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包括肝脏、唾液腺、胰腺,小腺体包括肠腺和胃腺,其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②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3)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能运输人体内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6)A: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A错误;
B: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B正确;
C:消化器官不能都分泌含酶消化液,C错误;
D:静脉血管中长着一个个的瓣膜——血液单向流动,D正确。
故选:A、C。
32.(2021九上·温州期末)运动姿势不当容易导致扭伤,图甲是小明脚踝扭伤的照片,图乙是受伤部位三类血管分布和特点示意图。
资料一:温度会影响血管的舒缩,温度升高时血管扩张,血液流速变快,反之则变慢。
资料二:扭伤往往会使血管破裂而缓缓出血,导致局部缓慢肿起并淤血,血液流速越快,淤血越多,一般24-48小时血液会凝结并修复血管。之后,肿胀部位淤血会通过代谢而逐渐消失。
(1)人体代谢的废物从血液到尿液,经历的生理过程有   。(写出1个)
(2)根据上述资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小明脚踝扭伤时破裂的血管是   。
(3)小明扭伤后,为了尽量降低损伤,快速恢复,同伙们给出了四条建议:
①每天用冰块冷敷:
②每天用毛巾热敷;
③48小时内冷敷,然后再热敷:
④冷敷和热敷每隔2小时交替进行。
你认为哪条建议最合理?说明理由:   。
【答案】(1)血液循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合理即可)
(2)毛细血管
(3)方案三,因为48小时内,血管没有修复,冷敷可以减少出血了,48小时后,血管修复,热敷可以加快血液流动速度,加快淤血代谢。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代谢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本题关键是对血液循环的途径,尿的形成过程,排泄的途径等知识点的掌握。根据图示血管的特点,以及给定资料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人体代谢的废物从血液到尿液,经历的生理过程有血液循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根据图甲可知小明扭伤部位出现 淤血 ,那么小明脚踝扭伤时破裂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3)结合给定资料,应该是先减少出血,再加快淤血代谢。因为温度会影响血管的舒缩,温度升高时血管扩张,血液流速变快,反之则变慢。故③48小时内冷敷,然后再热敷最合理,具体原因是:因为48小时内,血管没有修复,冷敷可以减少出血了,48小时后,血管修复,热敷可以加快血液流动速度,加快淤血代谢。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