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地质灾害(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2 地质灾害(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23 11:5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1.地震的地质形成原理 Geological formation principle of earthquake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的地面震动。
当物体(如岩石)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会产生一种抵抗力,这就是应力;地应力就是出现在地壳中的应力
岩层倾斜或弯曲
岩层断裂或错位
能量急剧释放
地震波传播
地面震动
地应力
超限
地应力
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2.地震构造的示意解析 Schematic analysis of seismotectonic
思考
震级 里氏8级
震中烈度 11度
微震
超微震
1
中强震
4
5
2
3
6
7
8
强震
特大地震
震级
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是用“级”来表示的,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地震烈度|反映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大小、
什么是震级?什么是烈度?
两者有什么联系?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等有直接关系
受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影响,在震中距相同的地方,地震烈度有时相差很大
不同地震烈度,震区受到破坏的程度
试一试
唐山大地震的震级并没有汶川地震高,但为什么唐山大地震的破坏程度要比汶川地震要大的多?
影响烈度的因素
地震发生的时间
人的防灾意识
+
+
3.地震的直接危害与影响 Direct harm and influence of earthquake
—— Collapsed buildings.
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Induced landslide
地震还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房屋倒塌
诱发滑坡
3.地震的长期危害与影响 Long term harm and influence of earthquake
地震不仅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还会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这些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持续时间往往长久
图示2008年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
思考:我国地震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分布有何特点?与板块构造有何关系?
分布范围广,东少西多。
华北地区、台湾地区是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
西南地区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我国地震带位置与地震灾害 Location of s- zone and e- disaster in China
一)就近躲避法
就近躲避到小空间内;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坚固的床等家具旁边。
二)外跑与就近躲避法
在平房和楼房的一、二层,迅速跑到房外的安全地方;
楼的三层及以上,就近躲避。
三)躲藏姿势
1、蹲下、坐下或俯倒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2、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3、用物品保护头部、胸部及面部,掩住口鼻。
自救措施
自救三大原则
因地制宜,正确抉择
行动果断、切忌犹豫
伏而待定,不可疾出
是指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在农村,滑坡也俗称 “走山”、“垮山”和“山剥皮”等。
滑坡示意图
滑坡体
1.滑坡的原理 D-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 high incidence areas
滑坡示意图
滑坡体
2.滑坡的形成条件 D-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 high incidence areas
·岩体比较破碎
·地势起伏较大
·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山地丘陵
·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掩埋农田、道路、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
堵塞河道
滑坡的破坏能力大小取决于坡体高度和体积
3.滑坡的危害 D-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 high incidence areas
若处在滑坡可能影响到的山前或者沟谷,应迅速判别滑坡运动的方向,并迅速离开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带。
当滑坡发生时,如果处在滑坡体上,向滑坡体的两侧迅速逃离;
若遇到无法逃离的高速滑坡或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宜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
四、自救
1.泥石流定义与地质原理 Definition and geological principle of debris flow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发生的主要条件 Main conditions of debris flow
地形陡峻
The terrain is steep
丰富松散物质
Rich in loose material
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A lot of water flows in a short time
3.泥石流的危害与影响 The harm and influence of debris flow
泥石流多与山洪相伴,来势凶猛,破坏力大,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西南地区是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发生最频繁的地区,试分析原因。
·位于地震带,构造活跃,岩石破碎、碎屑物质较多
·地表起伏大,地形复杂
·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开发山区,破坏植被
·建筑物、人、财产等趋于密集
·建设者防范意识和措施不到位
措施
政府 加强监测预警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加固岩体、陡坡
个人 避开悬崖沟壑
避免多灾害季节出游
跑!
滑坡、泥石流的防御
活动: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U-the relevance of natural disasters
自然灾害种类较多,许多自然灾害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
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有助于理解自然灾害的广泛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