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科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苏科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PDF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23 13:4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七 上
一、科学探究:(第 14 页)
1、科学探究常常需采用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且适宜。
科学探究遵循三个原则:设置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
2.显微镜的使用 :(第 10 页)
①视野中的像是倒像(上下左右都颠倒),移动装片时要向与期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或者偏哪往哪移。
②低倍镜找到物象 转动转换器 高倍镜观察。注意:在高倍镜下不能动粗准焦螺旋。
③高倍镜相对于低倍镜的视野,细胞数 减少 ,细胞体积增大 ,光线变暗 。
④物镜放大倍数越高,镜头长度越长;目镜放大倍数越高,镜头长度越短。
⑤调节视野明暗度:反光镜、光圈。光线较暗时,用 大光圈 、凹面镜 。
⑥视野中的污点只可能存在于:载玻片、目镜、物镜。
二、生物与环境
(第 23 页)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等
1. 影响生物生存
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 :周围的其他生物 种内关系:互助、斗争
种间关系: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寄生
2.生态系统(第 38、48 页)
概念: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类型:根据所处环境,可以分为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根据人类的影响,又可以分为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的肾(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种丰富);森林生态系统——地球的肺 ;
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氧气最多
三、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1.植物吸收水与无机盐(主要部位是根尖)(第 62—64 页)
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
成熟区长有大量的根毛,是根尖吸收水与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外界溶液浓度 < 根毛细胞液浓度,植物吸水(反之失水)
一次施肥太多,土壤溶液浓度太高,植物不能吸水,甚至会失水,造成“烧苗”。
盐碱地植物不易生长也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氮、磷、钾。
2.植物的光合作用:(第 53—59 页)
光合作用公式:
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在生产上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光照强度提高农作物产量;还可通过施有
机肥等措施增加二氧化碳供应,增强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四、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1.呼吸作用(第 110—115 页)
公式: 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的时间:白天和黑夜 。场所:生物体的任何活细胞。
关于能量:①糖类:主要来源。②ATP:直接来源。③阳光:最终来源。
1
增加光合作用:合理密植,增加二氧化碳、增加光照等
提高产量
减少呼吸作用:农产品储存(干燥、低温、低氧、增加二氧化碳)
2.人的呼吸系统(第 116 页)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清洁、温暖、湿润空气。气管可以形成痰从而排出病菌。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组成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1)每个肺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肺泡的 数量多,约有 7亿个。
3.呼吸运动(第 119—120 页)
呼吸 肋间外肌 肋骨位置 膈肌收缩 膈顶部 胸廓容积 空气进出
状态 运动情况 变化情况 舒张情况 位置变化 的大小 肺情况
吸气 收缩 上升 收缩 下降 增大 进入肺
呼气 舒张 下降 舒张 上升 缩小 由肺排出
4.气体交换(第 121—122 页)
氧气 氧气 氧气
外界气体 肺泡 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呼吸运动 气体扩散 气体扩散
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
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肌(膈肌和肋间肌)的力量。
七 下
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七下 P8)
除病毒外,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即细胞的基本结构。
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是一种透明胶状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
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③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存在生物的遗传物质,即 DNA(脱氧核糖核酸)。染色体主
要由 DNA和蛋白质共同构成,人的体细胞有 46 条染色体。细胞核在生物的遗传
中有重要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此外,动植物细胞内都有与呼吸作
用有关的线粒体,被称为“动力工厂”。
2.植物特有的结构:细胞壁, 叶绿体,液泡
细胞壁,位于细胞的外层,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液泡,里面主要是水,切瓜果流出的汁液是细胞液。
二、细胞分裂、分化(七下 P12-15)
1.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生长有关。
细胞分裂使生物体细胞数量增多;细胞生长使生物体的细胞体积增大。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先复制
2
后均分,新细胞含有的遗传物质和原细胞一样。保证了遗传物质在细胞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变化,这叫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形成了组
织。细胞内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三、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七下 P4)
注意点:1.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慢地放平,盖在
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做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3.制作洋葱临时装片时,滴清水;制作口腔临时装片时,滴生理盐水(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4.经碘液染色后,细胞核变化最明显,便于观察。
四、绿色开花植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七下 P21)
1.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
花、果实和种子是生殖器官。
五、植物类群(七下 P58)
被子 6种器官:有根、茎、叶、花、果实、种 桃、小麦、花生、 金鱼藻、黑藻是被子
植物 子。种子由果皮包被 蔬菜等 植物
种子
植物 裸 子 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没有果实,只有种 松、杉、柏、苏
植物 乡,种类最多。银杏
子。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铁、银杏等
——活化石
藻类 水绵、海带、紫 水绵有绿色带形、呈
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植物 菜、衣藻等 螺旋状的叶绿体。
六、环节动物(七下 P92)
以蚯蚓为例,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运动靠环节间肌肉收缩和体表刚毛的协助进行,呼吸
靠湿润的体表进行,以土壤中的有机物和地面上的碎叶等作为食物,可以看成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七、节肢动物(七下 P84)
1.昆虫的基本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和两对翅。
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有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足:运动。翅:飞行。
蝗虫:头部有 1对触角(有触觉和嗅觉功能)、1对复眼(视觉器官)、3个单眼(只能感光)、咀嚼式口器、,
胸部有 3对分节的足和 2对翅(前足、中足适于行走, 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前翅坚韧,保护后翅,后翅
很薄,适于飞翔); 蝗虫通过胸腹部的气管进行呼吸。
2. 节肢动物特征:体表有外骨骼,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足、触角都分节。节肢动物主要包括①昆虫类
(3对足)②甲壳类:如虾、蟹、鼠妇;③蜘蛛类:如蜘蛛(4对足);④多足类:如蜈蚣。
八、鱼类(七下 P43)
1.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身体呈纺锤形,体表有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②游泳时靠尾鳍和躯干的左右摆动产生向前的动力; 胸鳍和腹鳍有平衡身体的作用,尾鳍能够控制鱼体前
进的方向。③用鳃呼吸。两侧各有一行侧线,是感觉器官;鱼鳔能调节鱼体在水中的浮力。
2.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九、哺乳类(七下 P69)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具有体表被毛、运动快速、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点,胎生、哺乳
3
能提高后代成活率,另外,哺乳动物体腔内有膈肌,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家兔适应植食的特点:盲肠发达,有利于消化植物纤维。
十、细菌(七下 P97)
细菌根据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分裂生殖。有细胞壁、无成形细胞核(拟核,原核生物),大
部分细菌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分解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十一、生物的分类(七下 P113)
1. 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
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 分类单位越大,所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
种类的数量越来越少,所包含的生物的共同特征越来越多,亲缘关系越来越近。
3. 根据脊椎的有无,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
类和哺乳类等类群。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类群。根据 30 万种
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和结构的特征,把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类群。
八 上
一、人体内废物的排除
1. 排泄: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
(区别于排遗:通过消化系统排出食物残渣的过程。)
排泄的途径——尿液、汗液、呼吸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形成尿液) (输送尿液) (暂时贮存尿液)(排出尿液)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体
3.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肾小囊
(八上 P21) 肾小管(周围有大量的毛细血管)
每个肾脏大约由 120 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
4.尿液的形成:
(八上 P22)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血细胞、蛋白质和葡萄糖,如果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或红细胞,可能肾小球发
生病变;如果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肾小管发生病变,或者一次性吃糖过多、糖尿病。
5.排尿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八上 P38-54)
反射弧: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4
反射活动的产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和适宜的刺激。
反射类型 特点 中枢 例子 备注
先天的、低级的、 在脊髓,但大 吮吸、缩手、眨眼反射;吃梅生津 条件反射是在
非条件反射
永久不消失的 脑可以控制 等 非条件反射的
后天的、高级的、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听到铃声进 基础上形成的。
条件反射 在大脑
可建立、可消失 教室等
人类特有的反射:对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因为人类大脑皮质中有语言中枢)
2.耳:(八上 P47)
耳的结构 功 能
耳廓
外耳 收集声波,并将声波由外耳道传入中耳
外耳道
鼓膜
中耳 鼓室 声波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由三块听小骨传递、放大到内耳。
听小骨
前庭 有感知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能感知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身体的平衡有关。
内耳 半规管 晕车、晕船、晕飞机与前庭、半规管有关。
耳蜗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将振动转变为与听觉有关的信息(即神经冲动)
咽鼓管是鼓室到咽的通道,它可使中耳与外界空气的气压相同,有利于鼓膜的正常振动。呼吸道感染
时,可能发生中耳炎,这是因为病菌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耳毒性药物主要损害听神经的功能,严重
的引起耳聋。
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扩大振动)
→耳蜗(听觉感受器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大脑皮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激素调节——依靠内分泌系统进行。(八上 P50-53)
人体的激素调节依靠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来进行。
激素名称 内分泌腺 主要作用 分泌失调症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侏儒症(幼年过少);巨人症(幼年过多)
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 呆小症(幼年过少),
甲状腺
甲状腺 的兴奋性 大脖子病即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成人过少);
激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成人过多)
胰岛素 胰岛 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过少);低血糖(过多)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产生卵细
卵巢、 胞。睾丸能分泌雄性激素,产
性激素
睾丸 生精子。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
官的发育,维持第二性征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调节和激素的调节。
三、人体的运动
八上 P60 1.
2、关节——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八上 P62)
牢固性:关节囊和韧带能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连接起来
关节特点 柔韧性
灵活性:关节腔内有滑液,减少摩擦;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减少摩擦,缓冲运动的震动
5
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
四、碳—氧平衡:(八上 P79-83)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燃料燃烧
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合理密植、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气肥)
五、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1、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 (八上 P93)
精子+卵细胞 受精卵
精子+极核 受精极核
果实=果皮(外、中、内)+种子
2、有性生殖: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
雄蕊:花药、花丝 雌蕊:柱头、花柱、子房(胚珠)
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
种子萌发的条件(八上 P98):内因——完整且活的的胚,外因——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种子萌发的过程:先胚根,再胚轴,最后胚芽
六、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八上 P114、116、117)
1、有性生殖: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3、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昆虫: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七、人的生殖 (八上 P121)
男: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输精管(输送精子)
女: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八 下
一、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八下 P3-11
1.染色体存在于每种生物细胞的细胞核中,通常情况下,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染色
体=DNA+蛋白质;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 片段。由大到小: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八下 P3-4)
2.生物的每种性状通常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如 RR,Rr
表现显性,rr 表现隐性。基因在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成单存在。
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叫做等位基因。(八下 P5-6)
3.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豌豆高茎)——显性基因(R)
隐性性状(豌豆矮茎)——隐性基因(r)
6
4.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当近亲(直系亲属、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时由于男女之
间相同基因较多,带有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后代发病率大大增加。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的主要措
施有:禁止近亲结婚、婚前检查、遗传咨询等。(八下 P1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正常AA、Aa ,患病 a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软骨发育不全):正常 aa ,患病AA、Aa
B B B b b b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色盲、血友病):女: 正常X X 、X X ,患病X X ,
B b
男 :正常X Y ,患病X Y
5.生物变异的原因:外界环境的影响、遗传物质的变化。变异的类型详见下表:(八下 P14-15)
分类依据 类 型 特 点
按能否遗传 能遗传的变异 由遗传物质的变化而引起,能遗传
分 不能遗传的变异 由环境变化而引起,不能遗传
按对生物本 有利变异 有利于生物生存的,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身的影响分 不利变异 不利于生物生存,甚至导致死亡。
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遗传的变异可以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也有可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能遗
传的有利变异,能使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二、生物的进化
1.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P24
2.人工选择:根据人类需求和爱好,对生物发生的不定向变异进行不断定向选择,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
过程叫做人工选择。(八下 P32)
3.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叫做自然
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八下 P33)
三、人类对疾病的抵御(八下 P45)
1.病原体:致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这些生物会进入人体使人患病。
2.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分泌物(唾液和泪液中的溶菌酶)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后天免疫)
3.特异性免疫——关键词:疫苗、抗原、抗体、过敏、免疫排斥(八下 P49)
受抗原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一种抗体只对一种抗原起作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进入人体的病原体、移植的器官、疫苗、过敏原等。
抗体是人产生的,抗原是外来进入人体的。感染前打的疫苗是抗原,感染后打的血清是抗体。
疫苗是由被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把这种病原体接种到人体后,可以使人在不发病的状况下,产
生抵御这种病原体的抗体,增强特异性免疫力,从而不再患病。
4.计划免疫(八下 P51):按照规律有计划的打疫苗,以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措施。
英国医生詹纳是预防接种的创始人,接种牛痘,成了人类征服天花病的标志。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研制出了
抵御霍乱、炭疽病、狂犬病的疫苗,揭开了计划免疫的序幕。
5.病毒(八下 P54):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核酸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活细胞中。
根据寄主不同,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很小——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
7
6.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八下 P57)
①传染源:患病的人或动物,以及病原体的携带者。
②传播途径:如空气、饮水和食物、生物媒介和输血、接触等。(蚊子传播疟疾,钉螺)
③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抵抗能力容易被感染的人群。
7.预防传染病的三项措施(八下 P59)
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 (五早)
切断传播途径: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体育锻炼、个人防护、计划免疫
8.艾滋病(AIDS)的中文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病原
体为艾滋病病毒)。(八下 P61)
艾滋病病毒能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缺陷,死亡率极高。控制艾滋病应以 预
防 为主。艾滋病的传播途径:①血液传播②性接触传播③母婴传播。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 12 月 1日,
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四、人类健康
1.健康生活:三减三健(减烟减糖减油,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八下 P68-71)
2.食品保存(八下 P75-76)
3.酒精溶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浓度较低时对心率有促进作用,较高时有抑制作用。(八下 P82)
4.安全用药(八下 P79)
5.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模拟实验方案(八下 P114-115)
小麦种子的萌发情况: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率降低。(喷洒清水的为对照组)
五、留住碧水蓝天
1.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八下 P96)
主要措施:(1)依法保护生物多样性(2)建设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3)采取迁地保护措施;(迁地
保护:通过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4)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八下
P98-102 )
重要意义:对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对维持生物圈的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对人类的生活、
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环境保护和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节约资源,合理开发,重视再生,防止污染损害生物
资源。6月 5日为世界环境日(八下 P104)
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