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变迁中的家园——记住乡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变迁中的家园——记住乡愁》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2-24 22:3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变迁中的家园——记住乡愁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对家乡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技能领域:初步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工具表现建筑物。
情感领域:通过欣赏视频、图片中的家乡历史建筑遗存及相关绘画作品,初步感知城市建设和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矛盾,懂得保护历史遗迹就是留住文化的根脉,留住乡愁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欣赏和感受,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来描绘家园,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画家乡美景时的透视规律的表现;城市建设和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矛盾。
教学过程
导入:
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民感动至深的诗。同学们,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对故乡的怀念,乡愁源于对家乡的热爱)
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房一瓦都让我们倍感亲切,,都象一道道永远看不厌爱不完的美丽风景,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乡愁走进书本,走进我们的家园,去了解和感受我们家园的变迁。
揭示课题:《变迁中的家园》—记住乡愁
新授:
一、感受乡愁: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请大家认真看、认真听。
歌曲《拔根芦菜花》是一首扬州小调,音调明亮悠扬,优美动听,是对家乡扬州的歌颂。在刚才的视频中同学们除了耳朵听到的,你用眼睛还看到了家乡扬州的哪些建筑,学生各抒己见(牌坊、古建筑、小巷子…)。正如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迅说的,扬州地处长江北岸,江淮平原的南端,市井的繁荣源于运河的源远流长。在家乡的大地上有着许多的具有历史的建筑。
二、发现乡愁:
1、请你说说你印象中家乡的建筑(特别欢迎新扬州同学说说你的故乡中令你印象深刻的建筑)
图片、讲故事等形式
2、教师收集图片出示
小结:扬州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的扬州几度繁华,留下了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包括许多的建筑遗存,当代扬州人也在努力将城市保护和建设得更好。
三、画里乡愁:
1、 扬州画家笔下的家乡
面对家乡美景,我们该如何记录呢?扬州既充满古朴又具有现代感,线条分明,一街一地皆是景,用速写、水墨等方式都能充分画出扬州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涵。下面我们来欣赏扬州画家是如何用他们手中的画笔描绘他们眼中的家乡的。
画家们为什么选择这些独特的创作视角去画?是因为他们对古城历史文化有着深深热爱和忧患之情。他们希望历史永远留在这座城市里,这座城市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上都融合了这座城市最为精华的记忆。
2、建筑画的难点
面对带有建筑的美景,你觉得在作画的时候什么最难画?(画面缺乏立体感,画出来的房屋好像变形了。)
焦点透视和成角透视讲解
3、 教师示范
以一幅照片呈焦点透视的扬州小巷为题材,教师铅笔速写的画法示范,重点提示分析如何取景、画面的透视规律、如何构图、速写线条的注意点等。
四、描绘乡愁
乡愁可以是一首诗、一首歌、更可以是一幅画,亲爱的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拿起画笔来描绘我们自己心中的可爱的家乡吧。
用速写等方法,绘画工具不限,注意构图和透视。
五、展示乡愁
师生互评,作业展示。
课后拓展:
中国第一个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的作者王澍认为,当下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正在吞噬中国自己的文化特征。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是一个难题。他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建筑形态以山、水、海洋为设计 ( http: / / sheji..cn / " \t "_blank )理念,博物馆墙面通过利用民间收集的上百万片明清砖瓦手工砌成瓦爿墙,体现了江南特色和节约理念,既留住文化的根脉,也让人们留住了乡愁。
乡愁是一杯酒,
芬芳醇香;
乡愁是一幅画,
静穆淡雅。
乡愁是一轮月,
乡愁是一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