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前训练(一)
化学试题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84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我国科学家预言的T-碳(四个碳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分别取代金刚石结构中所有碳原子,如右图)最近在实验室成功合成。T-碳属于
A. 混合物 B. 化合物 C. 氧化物 D. 单质
2. 某学生血液化验单中”葡萄糖”的结果为5.04×10-3mol/L。这里的”5.04×10-3mol/L“表示葡萄糖的
A. 物质的量 B. 摩尔质量 C. 质量分数 D. 物质的量浓度
3. 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
A. 碱性氧化物 氧化铁 FeO B. 酸 硫酸 H2S
C. 酸性氧化物 干冰 CO2(固态) D. 盐 石膏 2CaSO4·H2O
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OH溶液 B.铜丝 C.熔融Al2O3 D.CO2
5. 下列分散系中,具有丁达尔效应的是
A. 稀硫酸 B. 硝酸钾溶液 C. 酒精溶液 D. Fe(OH)3胶体
6. 在野外焊接钢轨过程中存在的反应:Fe2O3+2AlAl 2O3+2Fe。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7. 为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废弃的塑料袋、纸张、橡胶制品均属于
A. 单质 B. 有机物 C. 盐 D. 氧化物
8.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转移溶液 B.蒸馏
C.过滤 D.稀释浓硫酸
9. 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 CaO B. CO2 C. C60 D. NaCl
10. 2020年11月6日11时19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NewSat9-18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火箭升空所需的巨大能量可由下列化学反应提供:C2H8N2+2N2O4=2CO2↑+3N2↑+4H2O有关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A.C2H8N2 B. CO2 C. N2 D. N2O4
11.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焰色反应 B. 石油分馏 C. 煤的干馏 D. 碘的升华
12.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 B.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 亚硫酸的电离方程式:H2SO3=2H++2SO32- D. 明矾的化学式:KAlSO4·12H2O
13. 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B. KNO3发生氧化反应
C. NaN3是还原剂 D. NaN3和KNO3中氮元素化合价均降低
14. 在含有大量OH-、Ba2+、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 H+ B. Ag+ C. D.
15. 下列鉴别或检验有关物质的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铜溶液
B. 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钠溶液
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说明该气体一定是SO2
D. 用淀粉溶液检验食盐溶液中是否存在IO3-
16.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的实验任务是(夹持装置省略)
A. 粗盐提纯 B. 用C6H6提取碘水中碘 C. 从海水中提取蒸馏水 D. 分离乙醇和水
17.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酸钾的电离方程式:KClO3=K++Cl-+3O2-
B.氯化铁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Cu2+=Cu+Fe2+
C.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Cu2+= Cu +2Na+
D.少量氯水滴入NaI的溶液中:2I-+Cl2=I2+2Cl-
18. 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难溶于水 B. 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 都能和CaCO3反应 D. 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19. 下列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乙烯与溴水反应:CH2=CH2+Br2→CH3CHBr2
B. 苯的硝化反应:+HNO3 +H2O
C. 乙醇的催化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D. 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
20.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USU)和俄罗斯南联邦大学的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模型设计出比水还轻的超轻晶体铝,这种超轻晶体铝属于
A. 有机物 B. 单质 C. 化合物 D. 氧化物
21. 最近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器82212Pb 具有杀死癌细胞的功效。下列关于82212Pb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数是212 B. 电子数是294 C. 中子数是130 D. 质量数是82
22.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B. 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C.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中和反应 D.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23. N2+3H22NH3是工业上制造氮肥的重要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加N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 降低体系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 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反应速率 D. N2和H2能100%转化为NH3
24. 下列实验过程中,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 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 CO2通入NaAlO2溶液中
C. Cl2通入NaOH溶液中 D. S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25. 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 10g H2 B. 2mol Cl2
C. 1.5NA CO2 D. 22.4L O2(标准状况下)
25.如图为发光二极管连接柠檬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的能量转化形式主要为化学能→电能
B.电子的流向:Zn→导线→Cu→柠檬液→Zn
C.锌片是负极,质量不断减小
D.铜片上的电极反应为:2H++2e-=H2↑
26.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一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X Y
Z W Q
A.原子半径XC.Q对应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W D.X元素的最高价是+5价
27.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盐卤中通入的氧化剂可能是SO2 B. 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C. 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D. 常用电解氢氧化镁的方法制备金属Mg
28. 己知:I2+SO32-+H2O=2I-+SO42-+2H+。某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 K+、Na+、Fe3+、Fe2+、SO42-、SO32-、I-、NO3-中的几种离子,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取两份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不考虑盐类的水解及水的电离):(1)一份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另一份加入氯化钡固体,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可能含有K+ B.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C.溶液中可能含有Fe3+ D.溶液中可能含有SO32-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计16分。
29.(6分)以煤、天然气和生物质为原料制取有机化合物日益受到重视。E是两种含有碳碳双键的酯的混合物。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含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物通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请回答:
(1)A→B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E的其中一种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molD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30. (10分)某实验小组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和CaCO3]为原料制备KClO3的流程如下:
(1)氯化过程控制电石渣过量,在75℃左右进行。氯化时存在Cl2与Ca(OH)2作用生成Ca(ClO)2的反应,Ca(ClO)2进一步转化为Ca(ClO3)2,少量Ca(ClO)2 分解为CaCl2和O2。
①氯化过程控制电石渣过量的目的___________。
②生成C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氯化过程中Cl2 转化为Ca(ClO3)2的总反应方程式 为6Ca(OH)2+6Cl2=Ca(ClO3)2+5 CaCl2+6H2O,氯化完成后过滤。滤液中Ca(ClO3)2与CaCl2的物质的量之比n[Ca(ClO3)2] ∶n[CaCl2]_____1∶5(填“>”、“<”或“=”)。
(3)向滤液中加入稍过量KCl固体可将Ca(ClO3)2转化为KClO3,若溶液中KClO3的含量为100g/L,请补充从该溶液中尽可能多地析出KClO3固体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得KClO3固体。
(4)一定条件下以KClO3为原料制备KClO4,反应方程式:4KClO3=3KClO4+KCl,将产物分离得到KClO4。该过程制得的KClO4样品中含少量KCl杂质,为测定产品纯度进行如下实验:
准确称取5.689g样品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从中取出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葡萄糖,加热使ClO4-全部转化为Cl-(反应方程式:3KClO4+C6H12O6=6H2O+6CO2↑+3KCl),加入少量K2CrO4溶液作指示剂,用0.20mol/L AgNO3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消耗AgNO3溶液体积21.00mL。滴定达到终点时,产生砖红色Ag2CrO4沉淀。计算KClO4样品的纯度_____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2023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前训练(一)
化学试题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84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我国科学家预言的T-碳(四个碳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分别取代金刚石结构中所有碳原子,如右图)最近在实验室成功合成。T-碳属于
A. 混合物 B. 化合物 C. 氧化物 D. 单质
【答案】D
【解析】该物质只由一种元素,即碳元素形成,因此属于单质,答案选D。
2. 某学生血液化验单中”葡萄糖”的结果为5.04×10-3mol/L。这里的”5.04×10-3mol/L“表示葡萄糖的
A. 物质的量 B. 摩尔质量 C. 质量分数 D. 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D
【解析】根据单位可确定“5.04×10-3mol/L”表示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为D。
3. 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
A. 碱性氧化物 氧化铁 FeO B. 酸 硫酸 H2S
C. 酸性氧化物 干冰 CO2(固态) D. 盐 石膏 2CaSO4·H2O
【答案】C
【解析】A.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铁元素为+3价,其化学式为:Fe2O3,A项错误;
B.硫酸化学式H2SO4,B项错误;
C.固态CO2的俗名是干冰,是酸性氧化物,C项正确;
D.石膏是二水硫酸钙,属于盐,化学式:CaSO4·2H2O, D项错误;
答案选C。
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OH溶液 B.铜丝 C.熔融Al2O3 D.CO2
【答案】C
【解析】A项,氢氧化钠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项,铜丝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不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C项,熔融状态下的Al2O3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正确;D项,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C。
5. 下列分散系中,具有丁达尔效应的是
A. 稀硫酸 B. 硝酸钾溶液 C. 酒精溶液 D. Fe(OH)3胶体
【答案】D
【解析】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 100nm之间,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 100nm的是溶液,大于1 100nm的是浊液;Fe(OH)3胶体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稀硫酸,硝酸钾溶液,酒精溶液是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故选D。
6. 在野外焊接钢轨过程中存在的反应:Fe2O3+2AlAl 2O3+2Fe。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因Al、Fe都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属于单质,而Fe2O3、Al 2O3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即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合理选项是C。
7. 为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废弃的塑料袋、纸张、橡胶制品均属于
A. 单质 B. 有机物 C. 盐 D. 氧化物
【答案】B
【解析】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其中塑料是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废纸主要是天然纤维;旧橡胶制品主要成分是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天然橡胶主要来源于三叶橡胶树,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所以塑料、橡胶、纤维均是有机物。
故选:B。
8.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转移溶液 B.蒸馏
C.过滤 D.稀释浓硫酸
【答案】C
【解析】转移溶液需要玻璃棒引流,A错误;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出口处,且冷却水的方向是下口进,上口出,B错误;过滤装置正确,C正确;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密度大于水,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D错误。
9. 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 CaO B. CO2 C. C60 D. NaCl
【答案】B
【解析】A、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阳离子以离子键结合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故A不选;B.CO2中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故B选;C.C60中只含有共价键,是单质,故C不选;D.NaCl中只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故D不选;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基本概念,侧重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注意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10. 2020年11月6日11时19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NewSat9-18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火箭升空所需的巨大能量可由下列化学反应提供:C2H8N2+2N2O4=2CO2↑+3N2↑+4H2O有关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A.C2H8N2 B. CO2 C. N2 D. N2O4
【答案】D
【解析】N2O4中N为+4价,反应后N2O4中的N转化为0价,作氧化剂,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氧化剂是N2O4,D正确。
11.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焰色反应 B. 石油分馏 C. 煤的干馏 D. 碘的升华
【答案】C
【解析】A.焰色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石油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碘的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煤的干馏和石油分馏的区别。
12.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
B.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 亚硫酸的电离方程式:H2SO3=2H++2SO32-
D. 明矾的化学式:KAlSO4·12H2O
【答案】A
【解析】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37,符号为,A项正确;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B项错误;
C.亚硫酸是弱酸分步电离,第一步电离方程式:H2SO3H++HSO3—,C项错误;
D.明矾的化学式:KAl(SO4)2·12H2O,D项错误;
答案选A
13. 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B. KNO3发生氧化反应
C. NaN3是还原剂 D. NaN3和KNO3中氮元素化合价均降低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
B. KNO3中氮元素由+5价得电子生成氮气,发生还原反应,B项错误;
C. NaN3中氮元素化合价由-1/3价失电子生成氮气,是还原剂,C项正确;
D. KNO3中氮元素由+5价降低到0价,NaN3中氮元素化合价由-1/3价升高到0价,D项错误;
答案选C。
14. 在含有大量OH-、Ba2+、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 H+ B. Ag+ C. D.
【答案】C
【解析】A. H+与OH-反应生成H2O,不能共存,故A不符合;
B. Ag+与Cl-反应生成AgCl沉淀,不能共存,故B不符合;
C. 不与OH-、Ba2+、Cl-反应,能共存,故C符合;
D. 与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不能共存,故D不符合;
答案选C。
15. 下列鉴别或检验有关物质的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铜溶液
B. 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钠溶液
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说明该气体一定是SO2
D. 用淀粉溶液检验食盐溶液中是否存在IO3-
【答案】A
【解析】A.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铜溶液,A正确;B.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均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鉴别,B错误;C.氯气溶于水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所以把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所以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C错误;D.碘遇淀粉显蓝色,不能用淀粉溶液检验食盐溶液中是否存在IO3-,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方法,注意把握有关物质的性质差异以及常见的检验方法,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行物质的检验时,主要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另外还应该注意干扰物质的排除。
16.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的实验任务是(夹持装置省略)
A. 粗盐提纯 B. 用C6H6提取碘水中碘
C. 从海水中提取蒸馏水 D. 分离乙醇和水
【答案】B
【解析】由装置图可知,这是一个萃取分液装置,在分液漏斗内的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有颜色的液体,下层为无色液体。A、粗盐提纯需要用过滤装置,故A错误;B、碘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C6H6的密度小于水的,萃取后上层液体为紫红色,故B正确;C、从海水中提取蒸馏水需要用蒸馏装置,故C错误;D、乙醇和水是互溶的,混合后液体不会分层,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
17.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酸钾的电离方程式:KClO3=K++Cl-+3O2-
B.氯化铁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Cu2+=Cu+Fe2+
C.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Cu2+= Cu +2Na+
D.少量氯水滴入NaI的溶液中:2I-+Cl2=I2+2Cl-
【答案】D
【解析】A项,氯酸钾是离子化合物,其电离方程式:KClO3=K++ClO3- ,故A错误;B.氯化铁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其离子方程式: 2Fe3++Cu2+=Cu+2Fe2+,故B错误;C项,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在和硫酸铜反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式为:2Na+Cu2++2H2O=2Na++Cu(OH)2↓+H2↑,故C错误;D项,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I-,所以少量氯水滴入NaI的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I2+2Cl-,故D正确;故选D。
18. 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难溶于水 B. 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 都能和CaCO3反应 D. 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D
【解析】A、乙酸、乙醇都易溶于水,故A错误;B.乙酸能电离出氢离子,使石蕊溶液显红色,乙醇为非电解质,无离子存在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故B错误;C.乙酸能电离出氢离子,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乙醇含有的醇羟基与碳酸钙不反应,故C错误;D.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故D正确;故选D。
19. 下列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乙烯与溴水反应:CH2=CH2+Br2→CH3CHBr2
B. 苯的硝化反应:+HNO3 +H2O
C. 乙醇的催化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D. 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
【答案】B
【解析】A.乙烯与溴水之间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反应中溴原子分别结合碳原子,其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故A错误;
B.苯的硝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NO3+H2O,故B正确;
C.乙醇与氧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醛、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故C错误;
D.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B,故答案为:B。
20.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USU)和俄罗斯南联邦大学的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模型设计出比水还轻的超轻晶体铝,这种超轻晶体铝属于
A. 有机物 B. 单质 C. 化合物 D. 氧化物
【答案】B
【解析】由铝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这种超轻晶体铝属于单质,故选B。
21. 最近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器82212Pb 具有杀死癌细胞的功效。下列关于82212Pb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数是212 B. 电子数是294 C. 中子数是130 D. 质量数是82
【答案】C
【解析】的质子数为82,质量数为212,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得该原子的中子数=212-82=130,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所以核外电子数为82,故合理选项是C。
22.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B. 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C.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中和反应 D.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答案】D
【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与水反应产生Ca(OH)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该反应是吸热反应,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23. N2+3H22NH3是工业上制造氮肥的重要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加N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 降低体系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 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反应速率
D. N2和H2能100%转化为NH3
【答案】A
【解析】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
B.降低体系温度,活化分子数减少,有效碰撞几率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B错误;
C.一般情况下,使用催化剂会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C错误;
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有一定的化学反应限度,所以N2和H2不能100%转化为NH3,D错误;
答案选A。
24. 下列实验过程中,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 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 CO2通入NaAlO2溶液中
C. Cl2通入NaOH溶液中 D. S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答案】C
【解析】A.NO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硝酸,会将亚铁盐氧化为铁盐,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现象明显,A错误;
B.CO2通入NaAlO2溶液中会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现象明显,B错误;
C.Cl2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现象不明显,C正确;
D.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SO2会生成硫酸钠和硅酸沉淀,现象明显,D错误;
答案选C。
25. 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 10g H2 B. 2mol Cl2
C. 1.5NA CO2 D. 22.4L O2(标准状况下)
【答案】A
【解析】A、根据,10g H2的物质的量是5mol,H2分子数是5NA;
B、2mol Cl2,Cl2分子数是2NA;
C、CO2分子数是1.5NA;
D、根据, 22.4L O2(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是1mol,O2分子数是NA;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物质微粒数的换算关系,掌握概念实质和计算公式是解题关键。
25.如图为发光二极管连接柠檬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的能量转化形式主要为化学能→电能
B.电子的流向:Zn→导线→Cu→柠檬液→Zn
C.锌片是负极,质量不断减小
D.铜片上的电极反应为:2H++2e-=H2↑
【答案】B
【解析】A项,该装置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变电能,A正确;B项,锌为负极,铜为正极,电子从锌流出,经过导线,流向铜,电子不能通过溶液,B错误;C项,锌为负极,反应生成锌离子,质量不断减小,C正确;D项,铜为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D正确;故选B。
26.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一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X Y
Z W Q
A.原子半径XB.W位于第二周期VIA族
C.Q对应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W
D.X元素的最高价是+5价
【答案】D
【解析】从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看,Z是第三周期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一半,可知Z是Si元素,则W是S元素,Q是Cl元素,Y是O元素,X是N元素。A项,根据X、Y、Z三种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来看,它们的原子半径大小是Z>X>Y,故A错误;B项,经分析W是S元素,其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VIA族,故B错误;C项,W是S元素,Q是Cl元素,HClO的酸性就比H2SO4弱,故C错误;D项,经分析X是N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是5,则其最高价是+5,故D正确;故选D。
27.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盐卤中通入的氧化剂可能是SO2
B. 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C. 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D. 常用电解氢氧化镁的方法制备金属Mg
【答案】C
【解析】由流程可知,海水晒盐分离出粗盐和苦卤,向苦卤中通入氧化剂如Cl2置换出溴单质,发生Cl2+2Br-=2Cl-+Br2,溶液中含镁离子,与沉淀剂生石灰或石灰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A. 向盐卤中通入的氧化剂可能是Cl2,目的是将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二氧化硫与溴离子不反应,故A错误;
B. 从生产成本的角度,工业生产中常选用生石灰或石灰乳作为沉淀剂,便宜易得,故B错误;
C. 粗盐溶于水,加沉淀剂除去杂质后过滤,蒸发结晶得到NaCl,故C正确;
D. 常用电解无水氯化镁的方法制备金属Mg,故D错误;
故选C。
28. 己知:I2+SO32-+H2O=2I-+SO42-+2H+。某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 K+、Na+、Fe3+、Fe2+、SO42-、SO32-、I-、NO3-中的几种离子,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取两份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不考虑盐类的水解及水的电离):(1)一份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另一份加入氯化钡固体,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可能含有K+ B.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C.溶液中可能含有Fe3+ D.溶液中可能含有SO32-
【答案】C
【解析】实验(1)说明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离子,即Fe2+、SO32-、I-至少存在一种;实验(2)说明SO42-、SO32-至少存在一种。Fe3+有较强氧化性,与SO32-、I-不能大量共存。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可能存在K+、Fe2+、SO32-、NO3-。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计16分。
29.(6分)以煤、天然气和生物质为原料制取有机化合物日益受到重视。E是两种含有碳碳双键的酯的混合物。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含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物通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请回答:
(1)A→B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E的其中一种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molD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答案】(1)氧化反应;羧基
(2)2CH2=CH-CHO+O22CH2=CH-COOH
(3)或
(4)33.6(2分)
【解析】(1)根据分子组成的变化,即去氢加氧,A到B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CH2=CH-CHO→C3H4O2,多了1个氧原子,则C3H4O2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即C中的含氧官能团为羧基。(2)B→C的化学方程式为2CH2=CH-CHO+O22CH2=CH-COOH。(3)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则D为甘油,其结构简式为2--2,它与1分子CH2=CH-COOH发生酯化反应时,可能脱去“CH2OH”羟基上的氢原子,也可能脱去“CHOH”羟基上的氢原子,所以得到的酯E的结构简式为和。
(4)1mol甘油中含有3mol羟基,可与与3mol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1.5mol,其在标准状况下下的体积为V(H2)=1.5mol×22.4mol/L=33.6L。
30. (10分)某实验小组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和CaCO3]为原料制备KClO3的流程如下:
(1)氯化过程控制电石渣过量,在75℃左右进行。氯化时存在Cl2与Ca(OH)2作用生成Ca(ClO)2的反应,Ca(ClO)2进一步转化为Ca(ClO3)2,少量Ca(ClO)2 分解为CaCl2和O2。
①氯化过程控制电石渣过量的目的___________。
②生成C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氯化过程中Cl2 转化为Ca(ClO3)2的总反应方程式 为6Ca(OH)2+6Cl2=Ca(ClO3)2+5 CaCl2+6H2O,氯化完成后过滤。滤液中Ca(ClO3)2与CaCl2的物质的量之比n[Ca(ClO3)2] ∶n[CaCl2]_____1∶5(填“>”、“<”或“=”)。
(3)向滤液中加入稍过量KCl固体可将Ca(ClO3)2转化为KClO3,若溶液中KClO3的含量为100g/L,请补充从该溶液中尽可能多地析出KClO3固体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得KClO3固体。
(4)一定条件下以KClO3为原料制备KClO4,反应方程式:4KClO3=3KClO4+KCl,将产物分离得到KClO4。该过程制得的KClO4样品中含少量KCl杂质,为测定产品纯度进行如下实验:
准确称取5.689g样品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从中取出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葡萄糖,加热使ClO4-全部转化为Cl-(反应方程式:3KClO4+C6H12O6=6H2O+6CO2↑+3KCl),加入少量K2CrO4溶液作指示剂,用0.20mol/L AgNO3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消耗AgNO3溶液体积21.00mL。滴定达到终点时,产生砖红色Ag2CrO4沉淀。计算KClO4样品的纯度_____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①. 使氯气充分反应(或充分吸收) ②. 2Cl2+2Ca(OH)2= Ca(ClO)2+CaCl2+H2O ③. < ④.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⑤. 97.38%
【解析】(1) ①氯化过程控制电石渣过量的目的使氯气与电石渣充分接触,Cl2反应完全;
②Cl2与Ca(OH)2反应生成Ca(ClO)2、CaCl2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 Ca(ClO)2+CaCl2+H2O;
(2)由于主要反应生成物Ca(ClO3)2与CaCl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5,还发生了生成氯化钙的反应,所以操作1后得到溶液中Ca(ClO3)2与CaCl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1:5;
(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知KCl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所以从该溶液中尽可能多地析出KClO3固体的实验方案:将溶液蒸发浓缩,得到高温下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结晶,KClO3固体析出,将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就得KClO3固体;
(4)在25.00mL溶液中含有:n(AgNO3)=0.20mol/L×0.021L=0.0042mol,n(KCl)总=n(AgNO3)=0.0042mol ,n(KClO4)+n(KCl)=0.0042mol ,n(KClO4)×138.5g/mol+ n(KCl)×74.5g/mol=0.5689g,两式联立,解得n(KClO4)=0.0040mol,m(KClO4)=0.004mol×138.5g/mol=0.554g,在250ml溶液中m(KClO4)=5.54g,故原固体中KClO4样品的纯度=(5.54g÷5.689g)×100%=9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