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8x8《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下)午好!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一、关于教材
(本课的内容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思想理论届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如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
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第一课时,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文化大革命“,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所以具有深刻的转折的意义。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去感知教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能力目标:通过说明为什么“两个凡是”是错误的,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的能力。通过学习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的转折”,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干正视错误并纠正错误的伟大的党,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中虽曲折,但依然是前进的,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让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国家,并下决心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的决心。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运用有效教育要素组合方式)
(1)以知识结构为基础,充分运用要素梯度、内容梯度、时间梯度、问题梯度的调控,让学生逐步理解本课的内容,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转折”的意义。
(2)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提问、讨论等方法,并利用小组、团队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的智力因素。
(3)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组合运用“看、听、讲、想、做、动、静”这几个要素引导学习,使学生运用多种协调合作,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4)以“读、写、说”相结合进行强化训练。构筑读的平台,让学生把本课内容熟读到能记忆,让学生设疑、质疑、解疑;另外设计写的训练,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把心中所想的写下来,并让学生把想法说出来。
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第一、本课的时间范围是从1976年到1986年。这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是拨乱反正的时期,是改革开放的时期。学生可以结合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利用可以查找到的资料,如文字、图片、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加深对本课的感性认识,并培养惧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学唱歌曲《走进新时代》,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气息,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第三、访问一些经历“文革”的人,如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把本课所涉及的知识点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培养辩证地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MV歌曲《走进新时代》,从1978年冬天开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完成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去领略那振奋人心的时刻。
设计意图及效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歌曲形式导入,让学生进行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学生的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主要运用“看、听”两要素)
二、 讲授新课:
(一)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文革结束到1978年这两年。国家出现了徘徊的局面,这种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朗读课文内容,然后把你的答案讲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内容,得出老师所问的问题答案。带着问题朗读,让学生抓住内容要点,训练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看、想、讲、做四个要素组合)
2、课文告诉我们当时国家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具体是指什么?那你认为为什么两个凡是的方针是错误的?
学生自学讨论后,认识到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但并非每一项具体决策、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实际上是打着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来坚持文革中左的错误思想。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进行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经过半年的讨论使人民认识到什么?(通过这场讨论我们了解到检验真理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实践。)这样就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把人们从左倾思想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当人们思想解放了之后,就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设计意图及效果: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分组讨论中,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意识。(看、听、想、讲、做、动、静七要素相互结合)
(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
1、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
设计意图及效果:学生带着问题专心致志地观看。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始录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视听冲击,走近历史情境。(看、听、想)
2、大家可能都看过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天《焦点访谈》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待会同学们将要作为出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代表接受记者的采访!下面给大家2分钟准备时间,自学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
3、焦点访谈“聚焦十一届三中全会”:采用记者采访报道的形式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记者采访报道之后及时给予表扬。这位记者的采访非常专业!我相信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新闻记者!
设计意图及效果:学生的身份改变了,变成了新闻记者、变成了参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代表,学生就参与了历史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历史。这跟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读出来相比,学生的积极性和体会是有天壤之别的。(看、想、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三方面完成了重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这三方面具体有什么不同?(使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在20世纪出现了三位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历史伟人,你认为是哪三位伟人?
我们课前布置大家调查老师、家长,下面分组展示你们的调查结果!根据刚才大家的展示,充分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我们说它正确还是错误要看什么?对是实践。下面我们就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看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学生分为服饰组、饮食组、居住组、交通组四组,分组讨论后展示讨论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实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生活实际的变化体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设计意图:历史课有些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远,如果空洞的说教,学生较难理解。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创设促进学生学习的情景,有利于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做、想、讲、动)
5、专家访谈: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究竟有什么历史意义呢?可能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中央电视台的一号演播大厅,我们有幸请来了许多理论方面的专家。下面我们就随机采访一位。
6、合作探究:为什么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学生围绕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充分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的,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规。但当时全国还有三百多万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干部群众,没有得到平反。现在怎样才能让他们心情舒畅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对,要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凡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也得到了平反,那么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什么?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一起了解一下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放)
刘少奇在文革中作为国家主席,在未经过任何法律程序的情况下就被拘禁、最终被迫害致死这说明了什么?对说明了文革中民主和法制遭到了破坏。“文化大革命” 中,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极大混乱。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加强了立法工作。那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出示3图)
(出示多图)以后,一些法律、法规又相继出台。现在国家更加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今年刚结束的两会上,又通过了一部重要的法律叫《物权法》。法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中学生,你都知道哪些与你有关的法律?下面让你实际应用一下:如果班里有一名同学的家长认为上学没有用,上到初二就不上他上学了,他可以用哪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设计意图:课程资源要靠我们自己去开发,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我们要跳出教材,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时政就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因为法就在我们身边,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很密切,联系时政、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我设计这部分的一个设想。
师生小结:接下来进入我们的收获平台,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这里老师也给大家总结了一个历史歌谣送给大家。 我们站起来一起读一下。
设计意图:在学习历史当中,记忆是让许多教师和学生最头痛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有义务传授学生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或是“口诀法”,或是“歌唱法”等等。比如在记“战国七雄”七个国家及其地理位置时,我就利用以前老师教给我的两句口诀让他们记住,就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效果非常可佳。
六、下面进入我们的沙场点兵,检验一下你这节课的学习情况: (上课可以稍为注意一下栏目的包装)
七、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要以史为鉴,接下来进入我们的感悟平台,请学生从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中,谈有什么感悟和认识?
设计意图:新课程主张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实现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很多学生谈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有能力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社会主义建设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也有学生由党的历程谈到自己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要及时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
推荐作业:请同学们访问自己的长辈,调查我们日照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整理成一篇小论文,发到我的邮箱。
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教学过程。《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历史教学就应该努力去实现”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也相应地在教师的引导下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用活动来激活课堂。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讲故事,进行社会调查,编演历史剧等。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例如: 在讲授《大变革的时代》中商鞅变法时,让学生编演“南门立木”的历史小品,让学生参与,在参与中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知识的理解。
(二)课堂教学注意创设促进学生学习的情景。
如在讲授美国历史时上课之前可以放美国经典音乐、出示富有美国特色的图片、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等形式创设一种美国气息,通过这种教学氛围的创设为下面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三)应该注意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编写历史歌谣等活动方式,促进学生的掌握,提高历史学习兴趣。
(四)充分发挥小组作用。要注意科学分组,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小组成员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合作探究的实现。每小组以6—8人为宜。同时各小组应该均衡,这样便于展开小组间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应该选择有责任心,起带头作用的同学担任组长。各科老师还要齐心协力加强学习方法、交流方法的培养。
(五)、用适时的激励来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学习最大的乐趣,莫过于感受到了来自老师、同学的认可。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意见。教师要把“你的观点很了不起”“你很有思想”挂在嘴边,做到尊重学生的每一个见解,让学生有成就感,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其实在课堂改革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摸索的还有很多。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课堂教学改革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会认真学习课改精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地去改进完善。在此,我们真心地祝愿历史教学能真正发挥她应有的价值,历史教育亦将青春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