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研磨蓝矾 B.蜡烛燃烧 C.食物腐烂 D.钢铁生锈
2.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气味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
3.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极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4.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长颈漏斗 B.试管夹 C.滴瓶 D.蒸发皿
5.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时,若未说明用量,固体一般取1~2g,液体一般取1~2mL
B.用托盘天平称取12g氯化钠,称量时天平指针向左盘偏转,应向右侧移动游码或添加砝码至天平平衡
C.对试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并且先用酒精灯内焰预热再进行加热
D.洗涤试管时,当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说明试管已洗涤干净
6.下列描述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蒸发 水的凝固
B.海水制碱 海水晒盐
C.葡萄酿酒 葡萄腐烂
D.火药爆炸 车胎爆炸
7.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A.滴管 B.研钵 C.药匙 D.镊子
8.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液体喷出 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 D.读数偏大
9.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0.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变黑 D.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
11.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关于仪器用途或基本实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 3.24g 的二氧化锰粉末
B.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时要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
C.制氧气时加入固体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都应放回原试剂瓶
1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 读数为 a mL;随后又倒入部分该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b mL,则该学 生第二次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是( )
A.大于(b-a)mL B.等于(b-a)mL C.小于(b-a)mL D.无法确定
14.《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烧裂矿石 B.粉碎矿石
C.淘洗矿粉 D.取泥制坯
1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
二、填空题
16.实验室里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____________滴加。
17.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_____,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18.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填序号)
A 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 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 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洗涤,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_____在试管架上晾干。
19.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7.6g药品,若称量时指针偏左,则该同学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另外一位同学在实验室里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调节好天平后,即开始称量,在左盘中加9.5g砝码,又将游码移到1.1g处,则该同学称取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俯视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为11mL,则该同学倒出液体的实际体积是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mL.
20.为验证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并记录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出现混乱,现编号如下:
(1)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
(2)将燃烧的木条插入该瓶气体中,观察到木条熄灭。
(3)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4)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______;属于获得结论的是______;属于反思评价的是______。
三、实验题
21.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1)图1收集气体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法,整个实验中需要收集________瓶呼出气体;
(2)图2中向呼出气体中滴加澄清石灰水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向吸入空气中滴加澄清石灰水现象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空气
(3)图3中向呼出气体中伸入燃着木条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吸入空气中伸入燃着木条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空气
(4)图3中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空气。
22.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A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序号);现准备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燃烧的实验使用,选择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收集氧气便于直接做这个实验;
(3)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如图F)收集二氧化碳,验满二氧化碳时,把燃着的火柴放在玻璃管_____(填“a”或“b”)端,如果火焰熄火.则收集满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B
4.B
5.D
6.C
7.C
8.C
9.B
10.B
11.A
12.B
13.C
14.A
15.B
16.胶头滴管
17.(1) 向着手心 , (2) 倒放 C . (3) 预热 , 洗涤 ,
18. (1) 向着手心 (2) 倒放 A (3) 预热 倒放
19.(1) 减少药品 (2) 8.4g (3) 小于
20. (1) (1) (2)(4) (2) (3) (5)
21.(1) 排水 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无明显现象 大于 木条熄灭 继续燃烧 (3) 小于 出现水雾 大于
22.(1) 酒精灯 (2) B C 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