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1-25 06:1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12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不同生产力条件下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的差异。
3.运用案例分析法,说明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
时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4 一、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
人类可以直接从 获得,并用于 和 的物质与能量。自然界生产生活52.分类可再生人类63.共同特征
(1)分布的 。
(2)资源间的联系性。
(3)数量的 。
(4)利用的发展性。不平衡性有限性7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采集种植8数量质量质量数量质量数量9较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退化污染10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11再生能力长远利益子孙后代开源节能环境保护12 教材P83表4-1-2探究
1.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有何变化?
提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依赖性越来越小。如生产力水平提高使得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替代性资源不断被发现,资源的利用范围不断扩大。 13 2.工业文明时期与采猎文明时期相比,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与规模有何差异?为什么?
提示: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范围与规模扩大。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多对资源需求量扩大,科学技术发展为资源大规模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了条件。
3.采猎文明时期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强,因此对环境的破坏性大;而工业文明时期相反,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与采猎文明时期相比,工业文明时期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同时,在资源利用过程中,排放出大量污染物,导致环境恶化。1415 自然资源来源于自然环境,尽管多种多样,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其特征也影响了其开发利用,具体分析如下:1617181920可再生资源的分布都有地带性规律
这种说法不全面。土地、水、生物等可再生资源,受地球表面各地水热条件的影响,其分布一般具有地带性规律。而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多受地形、地质等条件的制约,一般不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21  判断某些物质或能量是否属于自然资源
凡是自然资源都必须同时具有自然属性(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即天然)和经济属性(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即有用),二者缺一不可。例如,石油是自然资源,但由石油加工获得的汽油、柴油、煤油等就不能称为自然资源;再如,雷电等尽管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具有自然属性,但由于目前仍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也不属于自然资源。2223分析材料中划横线部分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24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及其对人类开发利用的启示。做题时,先通读材料,把握住标注①~④的特点,结合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的要求,联系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回答。回答问题时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答案] 反映出的自然资源共性特征自上而下依次是:数量的有限性 分布的不平衡性 资源间的联系性 利用的发展性
对人类开发利用的启示自上而下依次是: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因地制宜 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 提高科技水平,挖掘开发潜力251.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1)~(2)题。
(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再生资源可循环再生,取之不尽
B.矿产资源的开发潜力是有限的
C.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其分布也
是有规律的
D.受水热条件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分布都具有明显的
区域分异规律26(2)下列资源中,与其他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
系特别明显的是 (  )
A.煤炭          B.铁矿
C.森林 D.石油
解析:第(1)题,可再生资源可循环再生,但它们都有一定周期,一定时间内、一定地区内,资源数量都是有限的;随着科技进步,任何资源的开发潜力都是无限的;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影响,分布受地质规律制约;某些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第(2)题,可再生资源之间联系性尤为突出。
答案:(1)C (2)C27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作用不同,以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为例分析如下:2829303132我国土地资源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对策3334 [例2]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曲线表示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
A.a——原料       B.b——土地
C.c——劳动力 D.d——技术35 (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
[解析]  第(1)题,在工业文明阶段,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影响较大的是技术因素。第(2)题,区位即位置,是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影响。
[答案]  (1)D (2)D362.你知道吗?土壤妈妈最近生病啦!人们实行“塑料地
膜”技术,把大片的塑料地膜当温室,用上一年都破碎了,就扔到土壤里。可是,这种塑料是土壤妈妈不能消化的呀,吃到肚子里会胃疼的!同时化肥使用过多会使土壤板结,改变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妈妈无法“呼吸”,生
“肺病”。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37(1)下列有关土壤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
都是制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B.土壤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C.土壤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利用途径可进一步拓展
D.土壤资源的分布规律不受水热、生物条件制约
解析:土壤资源属于土地资源的一部分,其数量是有限的,但利用途径可进一步拓展。
答案:C38(2)就材料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问题出现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阶段
B.该问题表明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C.该问题反映出地膜、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土壤退化和
土壤污染
D.由于土壤有自净能力,土壤污染不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出现在工业文明阶段,反映出地膜、化肥的大量使用或使用不当会导致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
答案:C391.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的表现及产生的问题4041 2.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时,要对其保护和促进再生,使后续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至少达到目前的水平;二是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在实现合理开发的同时,要找到能够代替它们的新资源。423.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征、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43 [例3] (2010·山东高考)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下图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44 (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重庆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如第三产业的发展、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新兴工业等。第(2)45题,从图中可知,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水电的比重较低。当地天然气、水能资源丰富,今后应降低煤炭比重,增加水电和天然气比重。
[答案] (1)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 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
(2)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比重较低。 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463.阅读下列漫画,完成(1)~(3)题。 47(1)漫画中的行为属于滥采导致耕地减少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漫画中的行为会导致矿产资源短缺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漫画中的人类行为具有关联性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8解析:读漫画可知①为非法开采矿产资源;②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工业污染;③为水资源紧缺;④为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采。
答案:(1)D (2)A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