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课题导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同学们朗诵的这些诗句,写的就是塞外风光和边塞生活。这些诗就是所谓“边塞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盛唐边塞诗派
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并体验到边塞紧张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岑参就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唐·岑参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感知诗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析语言,学习诗歌寓情于景的写法。
目标引领
朗读诗歌,
读准字音,
注意节奏,
读懂诗意。
独立自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zhé
qīn bó
qiú
sàn
zhuó
qiāng
pí pa
lán
chè
初读,读准字音
yìn
hàn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
岑参,唐代诗人。中年曾两次出塞,诗作题材由此空前开阔,雄奇瑰丽的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本色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再读,读出节奏
本诗为七言歌行体,可用"二/二/三"式停顿。
七言歌行
七言歌行体是特殊体例,首创于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是一类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一般句数不定,而每句字数也不是固定的,可以杂以三言、五言句,但是以七言为主。
在诗题中常见有“歌”、“行”的字样。
以“歌”命名的:白居易《长恨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琵琶行》、杜甫《兵车行》等;
以“歌行”命名的:曹丕《燕歌行》等。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三读,读懂诗意
北风卷地而起吹折白草,
胡地塞外八月满天飞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
千树万树梨花迎风盛开。
雪花飞进珠帘浸湿罗幕,
狐袍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的角弓冻得拉不开,
都护的铁衣冰冷难穿戴。
浩瀚沙漠覆盖着百丈冰,
万里长空布满暗淡阴云。
漫天大雪图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读,读懂诗意
中军设宴欢送回京客人,
胡琴琵琶与羌笛齐演奏。
傍晚雪花在辕门纷纷飘,
红旗冻住风吹也不翻动。
从轮台东门送你回京去,
出发时雪花落满天山路。
山路曲折霎时看不见你,
雪上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摘自(中国剪报》第1032期)
雪中送别图
引导探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本诗字里行间的“奇景”。
(2)本诗字里行间的“奇情”。
请同学们自选话题,自选内容,对课文进行品析。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杜甫在《渼陂行》诗中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此诗就处处都体现出一个“奇”字。再读诗歌,并探讨:
——冬雪奇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领略边塞之奇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梨花喻雪,非常贴切,不仅写出了雪的洁白,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作春光来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
——天气奇寒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拉,都护铁衣冷难着。
写雪天里军帐、军营。“狐裘不暖”“锦衾”嫌薄、“角弓”难拉、“铁衣”难着等几个反常细节,刻画出塞外风雪的威严风骨,突出了北方雪天之奇冷。
领略边塞之奇景
——色彩奇丽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猛烈,红旗却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红一白,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奇丽。
领略边塞之奇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体会诗人之奇情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担忧。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体会诗人之奇情
诗人在诗句中并未写到“情意”“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意是怎样传达出来的呢?
写法奇妙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全诗以“雪”为线索,以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情景交融。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结束语:
翁方纲《石洲诗话》称岑参诗风“奇峭”,而其“边塞之作,奇气益出”。
此诗是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送人回京之作。紧扣诗题,以奇丽雪景烘托惜别之情。
此诗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以咏雪为主线抒发了送別之情。作者擅用细节描写,比喻新奇,将残酷严寒写得奇丽壮美,使得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
目标升华
在这奇冷的冰雪天气里送别友人,本应该是一件凄凉悲伤之事,然而作者却借助对边塞雄奇瑰丽景色的描绘,将戍边将士之别衬托得雄浑悲壮。边塞雪景在诗人的笔下是如此的雄奇、壮丽。为什么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作者却能表现出以苦为乐、积极向上的情怀呢?
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唐天宝年间,李唐王朝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在边境与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发生战争。许多热血青年投身塞外,立志报国。岑参是其中的一位。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和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和体会。他曾在诗中写到:“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因为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怀。
豪壮气概
1.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 。
2.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 。
3.描述雪天奇寒难以忍受的诗句是:
, 。
4.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 。
5.格调高昂,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向远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句是: , 。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当堂诊学
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理解性默写:
1.熟练背诵、默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强化补清
2.课外积累:搜集边塞诗人及边塞诗。
感谢指导!
The end
板书设计:
咏雪—— 雄奇瑰丽
送别—— 依依惜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天寒
情暖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唐】岑参
备用资料
《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碛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此诗。从“辞家见月两回圆”的诗句看,岑参离开长安已近两个月了。诗人回顾两个月的行程,如今宿营在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之中,正巧又遇上十五的月亮,一轮明月照在平沙莽莽的沙漠上,他想到月圆人未归,看到唐军在沙碛中列营而宿,写下了这首绝句。
【唐】岑参
qì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唐】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