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中考挑战练(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中考挑战练(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3 20:2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中考挑战练
过模拟2年模拟新题精选
一、[2019安徽安庆联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填空。(3分)
这两则短文选自志人小说集《___________》,主要记载汉末至___________士大夫的言谈和逸事。作者是南朝宋临川王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俄而雪骤 骤:______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___________
(3)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___________
(4)尊君在不 不:___________
(5)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白雪纷纷何所似?(2分)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2分)
4.比较(甲)文中的谢道韫和(乙)文中的陈元方,你更欣赏谁?说出你的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谢安泛海
谢太傅盘桓①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②。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③,便唱④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⑤,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⑥,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⑦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①盘桓:逗留,流连。②泛海戏:坐船出海游览。③遽:惶恐,窘急。④唱:高呼。⑤王:同“旺”。⑥说:同“悦”。⑦承响:紧接着谢安的话。
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孙、王诸人色并遽 色:颜色
B.太傅神情方王 方:正
C.诸人皆喧动不坐 皆:都
D.公徐云 徐:慢慢地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篇志人文章,本文的主人公是谢安。
B.谢安与孙兴公等人泛舟时,海中风浪汹涌,众人惊慌恐惧。
C.谢安说完话后,大家立即应声安静下来,乘船而回。
D.本文写了谢安隐居在东山时一次出海泛舟时的事情,事虽小,却体现了谢安的风度。
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2分)
(2)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2分)
8.文中的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过中考3年中考强化闯关
【2019辽宁丹东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它们似乎知道自己的美丽,不像冬天的雪往往在夜里下,它们喜欢白天时从天庭下来,安抚着人们渴慕的眼神。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的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在工作室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A______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妈妈B_____地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浇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往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嘴,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是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⑥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偶尔几只鸟儿飞过。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抒写世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心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⑦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眀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
⑧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多年来,母亲最惦念的一直是我这个女儿。在外读书时,每次拿起电话,听到的都是她的询问叮咛;后来独立在社会闯荡,难免遇到磕磕绊绊,她总能给我慰藉;结婚后,不谙柴米之道的我仍要她操心。父亲去世后,母亲大病一场,衰老了许多。近两年母亲似乎很少笑了,对我也愈加依赖。而四十多岁的我,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表现出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半嗔半怒地数落了我一句:“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
(有删改)
1.根据下面的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我”拒绝母亲送来的伞→②_______________→母亲原谅了“我”
2.选文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在选文第④段A、B两处分别填上两个字的词语,表现人物的动作或神态。(2分)
(2)第⑨段中“半嗔半怒地数落了我一句: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一句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心理?(3分)
4.选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谈出两点即可)(4分)
答案解析:
过模拟
1.世说新语 东晋 刘义庆(每空1分)
2.(1)急(2)相比(3)相约同行(4)同“否”(5)舍弃(各1分)
3.(1)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2分。关键词:何所似)
(2)过了正午时分(朋友)仍没有到,太丘就丢下(他)而离开了。(2分。关键词:至、舍去)
4.【答案提示】有观点,以文章内容作依据支撑,言之成理即可。(3分)
5.A
解析:色:脸色。
6.C
解析:“乘船而回”理解有误。“回”在文中指回到船的座位上去。
7.(1)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愉悦,便仍然摇船向前。(2分。关键词:以、说、犹)
(2)人们从这件事上审察谢安的气度,认为他的气度足够用来镇抚朝廷内外,使人民生活安定了。(2分。关键词:是、审、镇安)
8.【答案示例】是一个性格沉稳镇定、临危不乱的人。(2分。意对即可)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由“吟啸不言”“貌闲意说”及众人的表现等可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谢安在东山逗留时,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出海游览。有一次,海上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起惊恐失色,便高声喊着让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仍然吟咏长啸,不多说一句话。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愉悦,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喊叫惊乱,坐不住了。谢安这才慢条斯理地说:“像你们这样乱动,这船怕是回不去了。”大家立即应声安静下来,坐回原位。人们从这件事上审察谢安的气度,认为他的气度足够用来镇抚朝廷内外,使人民生活安定了。
过中考
1.【答案示例】①母亲给“我”送伞②“我”(感到后悔)向母亲道歉(每空1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概括情节。解答该题,可根据提供的答案与问题,简要梳理选文的故事情节,再对相关情节进行概括即可。
2.【答案示例】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的气氛,烘托了“我”伤害母亲后内心的愧疚(自责、后悔),也表明“我”感受到母亲的孤独和理解了母亲后的心酸(心疼),为下文“我”向母亲道歉做铺垫。(3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描写的方法及作用。解答本题,关键是准确判断所使用的描写方法。确定本处描写属景物描写之后,结合语境和故事情节分析其作用即可。
3.【答案示例】(1)A处:生气(恼怒、恼火、焦躁、烦躁)B处:耐心(关心、关切、着急、温和)(每空1分)
(2)反映了母亲的不满(委屈、生气、无奈、责怪),以及对“我”的原谅(宽容、理解、迁就),也写出了母亲对亲情的渴望(母爱的无私)。(3分)
【解题思路】(1)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填写词语。解答本题要结合上下文语境,A处应填写表现“我”烦躁情绪的情态类词语,B处应填写表现母亲为“我”着急、关心的情态类词语。(2)本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可抓住关键词语“嗔”“怒”“数落”“惹”等来揣摩母亲对“我”既生气又迁就的心理,以及她对亲情的渴望和“我”所体会到的母爱的无私。
4.【答案示例】①“我”是一个勇于自我反省(自我反思、知错就改、及时悔过)的人。母亲给“我”送伞,“我”拒绝母亲后,内心感到自责、愧疚,及时向母亲道歉,得到母亲原谅。②“我”是一个重视亲情的人。伤害母亲后,“我”内心感到自责,回想了多年来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回家陪伴母亲,更加珍惜母爱。③“我”是一个理解母亲(感恩母亲、体谅母亲)的人。当“我”粗暴地伤害母亲后,回忆母亲对“我”的照顾,“我”理解到了母亲给“我”送伞是对“我”的爱。④“我”是一个工作努力(勤奋、做事专注)的人。整整一个下午,“我”写作长篇小说,写得如醉如痴,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4分,写出两点即可)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注意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在文中找出能体现“我”性格特点的典型事情,并用准确恰当的词语进行评价。